第0046章:惹誰也別惹窮老百姓(求追讀)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上官不水字數:2349更新時間:24/06/28 12:01:23
    這時。

    錢明逸想了想,道:“劉兄,此文最好不要呈遞禁中。”

    “官家看後或許會將其壓下來,畢竟官家向來仁慈,不喜殺人。”

    “不如,我們將此文率先公佈於民間,待由民間小報宣傳起來,官家定然會知曉。”

    “這篇文章,道盡家國大義,盡顯我大宋將士骨氣,必然會引得無數百姓追捧,到那時,民意滔滔,官家自然會站在我們這邊!”

    “有道理,可以!可以!”劉湜認可地點了點頭。

    其面帶笑容。

    已經在想像此文問世後,民間百姓瘋狂追捧的場景了。

    錢明逸眼珠一轉,又說道:“劉兄,此文可否也署上我的名字?”

    “劉兄莫誤會,我怕到時此文一出,那些反對者都會攻擊你,若署上咱倆的名字,我也能爲你分擔一些壓力。”錢明逸補充說道。

    劉湜的臉上露出一抹玩味的笑容。

    他豈不知錢明逸的目的。

    不過,他還是答應了下來。現在的他,需要幫手。

    翌日一大早。

    劉湜便尋了三十餘位抄寫工,將這篇《武將死戰論》抄錄起來。

    午時剛過。

    此篇文章便在汴京城的大街小巷流傳開來。

    歐陽修看過劉湜和錢明逸的《武將死戰論》後,不由得勃然大怒。

    “豎子只爲得諫名,卻絲毫不懂武事!”

    歐陽修雖未曾領過兵、打過仗,但卻也受到了范仲淹和富弼的一些影響。

    對大宋當下武將、特別是邊境武將的情況非常清楚。

    三川口之戰。

    錯不在劉平、石元孫,當時的情況是誰去誰輸。

    若此次朝廷斬殺了石元孫,將會導致一系列嚴重後果。

    大宋有能力的純粹武將並不多。

    若打了敗仗,要麼戰死、要麼被俘自殺,那一旦宋遼開戰、必然會有武將爲了活命而投敵。

    如此重懲武將,儼然就不把武將當成人。

    武將需有骨氣,需有死戰之志,但若未戰死而被俘就是辱國,就應當自殺明志,保留氣節,那誰還敢去打仗!

    以後,哪個正經人還會去入伍!

    恐怕那些流民、閒漢寧願當乞丐都不願當兵了。

    這將嚴重破壞大宋的武官生態。

    文官死諫,諫後升官發財,武將死戰,只能是白白浪費性命。

    大宋的制度導致帥不知兵,兵不知帥,文臣內侍干涉軍政,外行領導內行。

    能贏才怪呢!

    這根本就不是兵與將的問題。

    劉湜將此文傳於民間,明顯有讓民意裹挾官家的意思。

    用心甚是險惡。

    當即,歐陽修又開始寫奏疏了。

    ……

    很快,《武將死戰論》也出現在蘇良和周元的手上。

    蘇良看完後,先是一愣,然後忍不住笑出聲來。

    一旁的周元不由得一臉疑惑。

    “景明爲何發笑?此文章寫得極好。站在家國大義角度,令武將死戰,恐怕朝堂很多官員都會贊同此觀點,官家也會動搖!”周元認真地分析道。

    蘇良笑着搖了搖頭。

    “官員們可能會支持他,因爲這個觀點乃是假借家國大義之名令武將赴死,但百姓一定會罵他!”

    “爲何?”周元心中甚是不解。

    “走,咱們去大街上轉一轉,去了你便知道了!”

    御史也無須天天坐在衙署。

    偶爾可去街頭視察情況,只要不飲酒作樂,便算不得有錯。

    一刻鍾後。

    蘇良與周元來到了州橋附近的一座茶館。

    此茶館,一大碗茶才要兩個銅板,甚是實惠。

    不過,也較爲難喝。

    一般都是一些船伕、縴夫、或一些窮書生來這裏。

    此刻。

    一名身穿破舊長衫的中年書生站在桌前,臉色鐵青。

    他手裏舉着的,正是劉湜和錢明逸共同署名的《武將死戰論》。

    “這是用屁股寫出來的文章嗎?兩個狗彘鼠蟲之輩!”

    “不死即爲大奸,身死方爲忠勇,這是什麼狗屁話,死了就忠勇了,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

    “還有這句‘我大宋兵丁若爲戰而死,死得其所。若因敗偷生,不若狗彘’,打不贏難道怪士兵嗎?憑什麼要他們死,爲什麼不讓那些做決策的相公們去死!”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爲。他們的兒子若也去當兵,他們就不會這樣說了,這種文章真是齷蹉骯髒至極!”

    ……

    而在中年書生的周圍,都是一些不識字的百姓們。

    聽到此處。

    周元終於明白民間百姓會罵這篇文章了。

    這篇文章的核心是:倡導天下將士爲國死戰,寧死也不做俘虜,戰敗便以死明志。

    表面看上去沒問題,其實有大問題。

    在邊境打仗的士兵,大多都是窮苦百姓的孩子。

    百姓們只求自己的孩子能平安歸來,而不是戰爭失敗,自殺謝君。

    在窮苦老百姓的眼裏,這篇文章就是讓他們的孩子送死求死。

    他們怎能不惱火!

    劉湜的表達,看似爲了江山社稷,家國天下,其實將百姓們都得罪了。

    好在這裏是汴京,百姓們也就是罵一罵。

    這篇文章若是讓山東青州那羣擅於剪徑綁票的百姓知曉,絕對能將劉湜和錢明逸打個半死。

    他們的兒孫當兵,只爲吃糧,圖個溫飽。

    至於吃誰的糧,他們其實無所謂。

    第二日,一些百姓鬧開了。

    特別是一些漁夫、小販兒、縴夫等家裏有當兵的百姓。

    這些百姓對大宋法令的尺度尤爲清楚。

    他們不去官署找事,也不去開封府告狀。

    他們選擇了一種很丟人但效果甚好的方式——站大街上扯着喉嚨罵。

    他們罵,《武將死戰論》一文是要讓他們的兒孫死絕!

    他們罵,錢明逸和劉湜是要讓大宋的士兵們都去造反、當強盜!

    他們罵,錢明逸和劉湜這輩子都生不出來兒子,生出女兒也會被送窯子!

    ……

    粗話髒話,信口拈來,有些簡直無法入耳。

    甚至有些百姓還朝着他們兩個的宅院中扔石頭,最後引得開封府不得不派人來保護。

    要抓的人太多,也就沒法抓了。

    劉湜沒想到民間百姓竟然是這種反應。

    他想不通,依舊沒有想通。

    “我所言無錯,我要再次向官家諫言,向所有人證明,我才是對的!”劉湜咬着牙說道。

    唰!

    他在桌前鋪好一張宣紙,想了想,決定這次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