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順水推舟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宸庭字數:3228更新時間:24/06/28 11:58:36
好幾息過後,李基方纔問道。“不知汝所說的女子是何人?還請明言,實乃吾未知有妹妹存世也。”
這一問,反倒是讓馬岱有些意外,問道。
“子坤先生,莫非隴西李氏並非是先生親族?”
頓時,李基可算是反應過來。
一開始李基的身份乃是黑戶,勉強借用頑童之口在涿縣中傳出了隱有大賢的童謠與流言,將劉關張三人吸引了過來。
而後,在賈詡的幫助下,方纔成功僞造出了一個隴西寒門李氏的出身。
當然,由於隴西李氏本就已相當落魄,再加上名義上李基的父母雙亡,吳郡距離隴西何止千里之遙?
故以,李基僅僅是在賈詡派人前往西涼將家人接到吳郡之時,讓賈詡動用當地的人脈,完善一下這個身份可能存在的漏洞,也就不再關注了。
一連五六年過去,在隴西李氏未曾派人到訪吳郡覈實的情況下,李基都漸漸將此事給忘了。
不想,眼下看來賈詡安排得可謂是相當妥當,不僅僅隴西李氏承認了李基這一支脈遺親,甚至還直接將李基當成了隴西李氏的招牌,打着李基的名頭與馬家結親。
“吾確是出身隴西李氏,不過幼年便逢兵災展轉他鄉,故以此生倒也未曾回過隴西祭祖。”
李基語氣流露着滿滿的遺憾表明身懷忠孝之餘,也藉機闡述清楚了自身與隴西李氏的關係,說明就算馬岱娶了李基名義上的族妹爲妻,跟李基也很難攀上多少關係。
此言一出,馬岱的表情明顯有了些許變化。
知微見著的李基,觀察着馬岱的神色,便大體猜到了隴西李氏怕不是已經爲自己單開族譜,將“國士之家”的牌匾高高懸掛在了涼州地區。
“怎麼?莫非隴西李氏那邊還要求你需求得吾之首肯,方能將族妹嫁於你?”李基問道。
“那倒不是。”
馬岱搖了搖頭,然後答道。“只是隴西李氏所言那是子坤先生之從妹,故以吾欲求得子坤先生的應允。”
李基聞言,溫和地笑了笑,道。“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此事只要馬將軍點頭,族妹的父母應允,那便足矣。”
而馬岱略微猶豫了一陣後,答道。
“叔父認爲子坤先生出於隴西李氏,足可見其血脈優良,故以已向隴西李氏下聘。只要子坤先生沒有異議,吾不日便會與之成親。”
血脈?
繼馬超之後,李基從馬岱又再次聽到這個名詞,且馬騰對外宣傳亦是幾乎句句不離伏波將軍之後。
這不禁讓李基感覺馬騰似乎尤重血脈之說,以至於馬超與馬岱俱是深受影響。
如若是這樣,那恐怕要讓馬騰失望了,李基跟隴西李氏實際上沒有半點血脈關聯。
而隨着此事說畢,心繫於還有些失魂落魄的馬超,龐德與馬岱分別向着劉備、李基行禮,便是帶着馬超匆匆離開了駐地。
待馬超等人離開後,李基的腦袋裏倒是還在想着隴西李氏之事,神色有些深沉。
這反倒是讓劉備有些誤會了,開口寬慰道。
“子坤,若是你有意,待討伐董賊後,備陪着你一併先前往隴西祭祖,然後再返回吳郡。”
爲何不是讓李基一個人去,安全問題是其一。
但劉備更放心不下的是以着李基如今炙手可熱,令一衆諸侯覬覦不已的狀態,讓李基獨自前往隴西祭祖,可能半路就讓其餘諸侯給擄走了。
“此事萬萬不可,焉能爲家中小事而廢國之大事?”
李基正色地拒絕了一句,然後方纔說道。
“不過適才馬岱所言那是吾之從妹,血緣相近,若是毫無表示,倒是顯得我這位從兄不夠溫厚。”
“所以我想向主公提個恩典,那便是贈予那位從妹些許金銀珠寶之類的,以做嫁妝,不可使馬家小覷了從妹。”
對於這等小事,劉備自然不會有絲毫的異議,甚至這在劉備看來算是難得的李基主動開口求些什麼。
當即,劉備便表示此事交予自己一手操辦即可,保證讓李基的從妹會出嫁得風風光光,名揚西北。
對此,李基自然是相當的放心。
尤其是如今吳郡最不缺的反而是黃金白銀之類的俗物,李基相信劉備必然會做得漂漂亮亮的。
只是……
李基緩緩地攤開着手中的摺扇,遮擋着自己的半張臉龐,暗暗地想着。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既然隴西李氏想要藉助李基的名聲,李基答應下來就是了,只是不知道隴西李氏會不會承受得住。
如此說此前隴西李氏還僅僅是一個人自導自演地宣揚與李基的關係,那麼只要劉備公然地爲李基的那位從妹的出嫁送上風風光光的厚禮。
那麼某種意義上,就等同於在大漢範圍內廣而告之李基與隴西李氏的關係。
可,須知隴西郡與三輔之地的距離可不遠。
袁紹心狠果斷,藉助血親的性命成就了自己的盟主之位以及“大漢楷模”一般的名聲。
就是不知道董卓會不會報復一下李基……
想到這裏,李基嘴角微微一扯。
本質上就是相互利用的雙方,李基可不會有一絲一毫的心痛,反而一旦隴西李氏也被董卓給屠了。
那在世人看來,爲了大漢,李基可比袁紹付出的代價還要慘烈得多。
當然,李基心善,並不會刻意地推動此事,僅僅是遂着隴西李氏的意,順水推舟地成全他們想要的名聲罷了。
只可惜賈詡留守吳郡另有要務,否則賈詡也隨軍跟着的話,將此事交給賈詡來操辦,想必能夠處理得相當漂亮。
不過此事在整個盟軍之中僅僅只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插曲,在馬超等人離開不久後,整軍完畢的孫堅便率領着本部人馬作爲先鋒離開酸棗,準備直奔汜水關的方向而去。
包括劉備在內的不少諸侯都親自前來相送。
一生都在致力振興東吳孫氏之名的孫堅,顯然異常享受這種萬衆矚目之感,一副意得志滿的感覺,看得李基暗中直皺眉。
這也讓打消了李基準備在孫堅出發前交代幾句的想法,明白此刻的孫堅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聽得進去,反倒只會引起孫堅的不快。
‘如此性格剛烈之輩,一意孤行,實難勸導……’
李基默默地想着,然後又意識到這一點孫策反而與孫堅如出一轍。
不過孫策比孫堅要稍好些許的,那便是孫策尤其重視親近之人,所以對於親近之人的建議會時時記於心頭。
享受着作爲盟軍先鋒的孫堅,顯然也忘記了此前與李基的些許不快,臨行之前還與李基遠遠地示意了一下,李基亦是拱手回禮,目送着孫堅離着本部兵馬離去。
而在孫堅領着本部兵馬作爲先鋒離去後,雖說袁紹曾言即日便大軍啓程西討董卓,但是整個盟軍有着足足三十六鎮諸侯,素質良莠不齊,各方調動顯然不是袁紹一個人就能如臂驅使的。
因此,爲了方便統率,袁紹將整個盟軍分爲大小諸侯兩部,大諸侯一部合計約有二十萬兵馬,小諸侯一部約有五萬兵馬。
以大諸侯一部爲中軍,小諸侯一部爲後軍。
而這,足足耗費了七天時間,整個龐大且臃腫的盟軍方纔完成了初步調度,緩緩地開始朝着司隸的方向進發。
如此,也足以看出袁紹幾無真正的統兵經驗。
在一衆諸侯的協助下,依然耗費如此多的時日。
不過,袁紹看着浩浩蕩蕩的二十餘萬大軍在自己的一聲令下揮師西討,整個人可謂是難以自控地流露出意得志滿之色,且夜夜都宴請各方諸侯飲酒相聚。
這一幕幕,看得原本對盟軍預期極高的劉備,可謂是眉頭緊皺不已,漸漸意識到李基對於二袁以及盟軍沒有抱有太大希望不是沒有道理的。
當然,劉備這段時間同樣也沒有閒着,或明或暗亦是拉攏了不少不滿袁紹的諸侯相互抱團。
公孫瓚、陶謙、王匡、孔融、代表馬騰的龐德,以及分別代表益荊的劉璋、劉琦等等。
因此,整個盟軍內部明顯地分成袁紹、袁術以及劉備三個小團體,相互進行着制約與監督。
而內部臃腫複雜的盟軍,行軍速度自然也遠遠算不上快。
在作爲先鋒的孫堅在汜水關城下鏖戰了近七日,盟軍大部依然還在前來的路上。
因此,孫堅雖然屢屢取得些許戰功,但整座汜水雄關依然固若金湯地橫在前方。
是夜,在孫堅所立的營寨之中。
孫堅一邊讓黃蓋給自己包扎着身上的傷口,一邊可謂是怒罵連連。
“華雄!可恨的賊子,助紂爲虐!”
“若不是那賊子屢屢擋我,我必然攻下了一片城頭,再依仗之奪取這一座汜水關,如何會被阻攔至今?”
黃蓋熟練地替孫堅包紮之餘,道。
“主公莫要焦急,連戰數日,麾下士卒們的傷亡已然相當慘重,士氣不振,再兼之主公作爲先鋒已經徹底摸清了汜水關虛實。”
“待盟軍大部一至,只要盟軍依照主公所言大舉壓上,定能爲主公爭取到奪取汜水關的機會。”(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