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大將軍府屬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黯淡星L字數:2075更新時間:24/06/28 11:49:06
    何進早已屏退一般的侍從僕役,留下的都是他認爲的自己的心腹,待袁紹說完後,他說:“大將軍府接下來何去何從,還請諸君子暢所欲言!”

    長史王謙性情耿直,在場人中他是官職僅次於何進的人。

    何進一直想同王謙結秦晉之好,甚至暗示王謙他的兩個兒子隨便挑,但王謙卻似一個都沒看上,面對何進的暗示一直當做看不見。

    王謙說道:“陛下自今歲以來,比往年勤政許多。若陛下能一以貫之,我等只需合力清除那些奸邪之徒,提拔清廉能幹之人,以此使漢室興旺,這樣,我等便可以功成身退了。

    大將軍坐鎮雒陽,位在三公之上,如今河南安定,誰能言此非大將軍之功?

    皇甫義真、朱公偉、劉伯安、蓋元固,此皆賢良君子,陛下能用之,自然是好事,豈能因爲這些賢良不親近我們就心生嫉妒?

    與其與他們相爭,不如繼承四知先生的遺志,清除矇蔽陛下左右的宦官,使天地昭昭,日月得明!”

    四知先生指的是楊震,稱得上清流們最初的精神領袖。

    王謙很清楚地意識到何進與袁紹想要黨爭的傾向,他不反對黨爭,但他認爲征討的對象應該是宦官,而不是皇甫嵩這些人。

    實際上,更刻薄的話他還沒說出口,假如皇帝能夠一直重用皇甫嵩等賢良,就算沒了大將軍,又有何妨?

    但即便是王謙認爲已經比較委婉的話,聽到有心人的耳朵裏,那就是指着鼻子罵了。

    袁紹最先反應過來,反駁道:“紹豈有私心?只是爲了大將軍考慮罷了。王長史所言,不無道理,只是又把大將軍置於何地?我等受大將軍徵辟,如何能沒有恩義之心呢!”

    袁紹一番言論連王謙的字都不稱,就差對何進表示“我只會心疼giegie”了。

    其後又道:“正如王長史所言,清除宦官正是大將軍的志向,只是若大將軍不掌實權,又如何去清除宦官呢!昔日陳公、竇公貴爲太傅、大將軍,亦功虧一簣,王長史又希望今日大將軍如何清除宦官?”

    王匡素來敬仰袁紹,聽罷也隨着袁紹言語攻擊起王謙來。

    剩下的屬官中,聲援王謙者寥寥無幾,半數作壁上觀,半數同王匡一般指責王謙。

    好一會兒,何進才開口叫停:“不過喝了幾杯水酒,長史如何就醉了?來人,快扶長史下去休息!”

    “謝大將軍!”王謙朝何進拱手拜別,也不多言,他自知自己暗中拒絕了何進結親的請求,已經惡了何進。

    如今大將軍府這局面,已經讓他心生去意。

    不如歸去。

    在坐的官員看着王謙離去,只有東曹屬伍孚起身送他。

    待走得遠了些,周邊再無他人,王謙才跟伍孚嘆息:“你不該來送我。”

    “但我已經來了。”

    “何必如此!”

    伍孚並不後悔:“該有人來送王公的。”

    王謙搖了搖頭,道:“我知你素有氣節,但聽我一言,稍後你回宴席上,悄悄告訴大將軍,在你的勸說之下,我決定明日稱病辭官回鄉。”

    伍孚不願。

    王謙怒道:“今次一別,明日我便返鄉,此後你我此生只怕再無相見之日。你視我爲長者,難道連我這個長者的最後一句良言都不願意聽嗎?”

    伍孚只好答應。

    “甚好,這便回去吧,我也多年未回家鄉了,正是好時節啊!”

    伍孚回去後,只同何進說王謙因病打算辭官,並未如王謙所建議的那樣說是他相勸。

    這也足以打消何進對他方纔出去送行的不滿了。

    伍孚坐定後,正聽到何進在說史侯。

    “盧子幹曾言,史侯說是五日一參政,實則數月來幾乎每日都參與奏書公文的批改,這在宮中不是祕密。陛下也因史侯而日日在玉堂殿,因有盧子幹在史侯旁輔佐,從而使宦官不得閉塞聖聽。只是史侯尚需至東觀聽講,不能時時在玉堂殿,此時便無人制止宦官了。”

    何進說話間毫不掩飾對外甥的自豪。

    在座的當然能聽出何進的心思,馬上誇讚劉辯的話紛涌而來。

    然就在此時,一個不和諧的聲音傳來:“可嘆,史侯竟也受了宦官的矇蔽而不自知,盧子幹雖爲史侯之師,卻不能讓史侯知曉宦官之惡,又如何能不讓人不哀之、嘆之!”

    何進正要發怒,卻見說話的人是袁紹,登時將話留在了嘴中。

    但也收斂了笑容,問道:“本初,昔日我曾對伱言,此事不可入第三人之耳,怎可在此提起?”

    袁紹道:“大將軍,非我不守承諾,只是我擔心現在史侯尚幼,受宦官荼毒不深,若是任由宦官繼續阻塞史侯耳目,到時悔之晚矣!不如由我袁紹做這個小人!大將軍,紹未能守信,請大將軍治罪於我,紹心甘情願,絕無一絲怨言!”

    何進不太高興,但他又覺得袁紹確實是爲他好、也爲劉辯好,懲罰的話完全說不出口。

    這個時候,王允、孔融等人哪裏管袁紹會受到什麼懲罰,他們只想知道袁紹口中不可入第三人之耳的究竟是什麼事。

    “罷了,我來說吧!”何進長長嘆了一口氣,“今年二月,史侯曾在西園與我見面,勸我放棄如陳公、竇公那般謀求誅殺宦官,我豈能願意,最終不歡而散。”

    何進強調說:“非我不願同諸公說,我事後曾向盧子幹打聽,史侯行事方正,能明是非,批閱奏書公文時從不問宦官,亦不受宦官影響。當初史侯勸說我時,並未一味替宦官說話,史侯亦知曉宦官子弟在外的殘暴之舉,曾言決不姑息。後來我私下想着,史侯大約只是不想我冒風險罷了!”

    袁紹道:“史侯年幼,豈知朝政?必是爲宦官所引誘!”

    “本初何出此言?”何進問。

    袁紹還要再說,卻留意到何進神情中的陰翳,當即改口:“是我關心則亂,只是大將軍不可不防啊!”

    王允等人雖覺得何進的話有一定道理,也願意相信以盧植的品德足以教導好史侯,但是他們同樣擔心袁紹的話成真。

    以防萬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