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都是朕的錢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黯淡星L字數:2083更新時間:24/06/28 11:49:06
    在決定由蓋勳去荊州平叛之後,靈帝在次日特意召見蓋勳。

    許是爲了證明他口中的“良臣”的含金量,靈帝特意將劉辯帶在了旁邊。

    稍稍問了問蓋勳在地方上的見聞,靈帝又問道:“蓋卿,天下爲何有那麼多叛亂?”

    蓋勳回答:“是因爲陛下寵信之人的子弟襲擾百姓所致。”

    靈帝轉身詢問張讓道:“中平之後,朕已勒令你等人將子弟召回,可有人不把朕的話放在眼中?”

    張讓跪伏在地,他大約也沒想到靈帝這麼相信蓋勳的話,一時不知如何作答。

    張讓不敢否認,因爲他知道蓋勳說的是真話,靈帝一查便知。

    他們是曾按照靈帝的要求將家人子弟召回,但後來靈帝不提這件事了,他們的家人子弟也找他們哀求,便又或多或少放了些出去。

    劉辯注意到張讓大夏天的冒出了不少冷汗。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

    靈帝終究是對張讓還有感情在的,嘆息一聲,沒再追問,又問蓋勳:“朕有意發西園錢,再組一軍,位於雒陽,用以震懾四方,卿以爲如何?”

    旁邊聽着的劉辯一愣,原來靈帝這個時候就有了組建西園八校尉的念頭嗎?可惜歷史上這八校尉最終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而蓋勳這個人,能夠被靈帝評價爲良臣,他是有技巧在的。他知道過猶不及,沒有想逮住機會就致宦官於死地,這不現實,反倒誇耀起了靈帝——

    “陛下以西園錢組建大軍,自然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只是萬萬不可如復涼州錢一般,被人上下其手,貪污謀私。”

    靈帝聞言震怒:“是何人竟敢貪此錢?”

    蓋勳答道:“長安縣令楊黨,宦官之後也,常有截取錢糧之舉。”

    “卿可有實證?”

    “陛下遣人往長安一去便知,此人仗着其父爲中常侍,爲非作歹。臣家人自長安過,彼時左將軍與前將軍俱不在長安,楊黨遂不加掩飾,方知其貪腐之舉。”

    靈帝心裏已經信了七八分了,轉身問張讓:“可有此事?”

    張讓一直跪伏在地,尚未起身,聞言只敢說:“老臣只知確有此人,是中常侍楊望之子。”

    雖說中常侍有抱團取暖、守望相助的默契,過去,張讓會嘗試誣陷舉報之人,但此刻張讓面對蓋勳,完全不敢替楊望父子說話。

    “朕的錢,都是朕的錢!”靈帝出離憤怒了。

    其實所有人都很清楚,所謂的收復涼州錢其實就是西園錢換個好聽點的名頭而已,本質上都是靈帝賣官所得的私房錢。

    靈帝派人專門叫來一個小黃門,正是劉辯曾見過的蹇碩,吩咐道:“去,去讓張溫去查長安令楊黨!告訴張溫,朕要證據!你也同張溫一起去長安。”

    蹇碩看都不看一眼伏在地上的張讓,領命而去。

    蓋勳見靈帝派人去調查楊黨,稱讚道:“陛下明察秋毫也!”

    之後又談到發西園錢組軍之事,蓋勳雖然贊同靈帝掏出私房錢的行爲,但還是給靈帝提了個醒:“臣聽聞‘先王只誇耀德政而不看兵力多少’,如今叛軍在遠處,陛下卻考慮招募大軍用以震懾,不能顯示陛下果敢堅毅,而有窮兵黷武之嫌。”

    劉宏非但沒生氣,反而稱讚蓋勳:“說的對,你我相見恨晚,那麼多大臣沒有人能像你這樣說話的。”

    之後,靈帝炫耀一般地向蓋勳誇讚劉辯有多麼多麼聰慧,蓋勳也很配合靈帝。

    等到蓋勳走時,靈帝竟有些捨不得,道:“朕原意是讓卿在雒陽爲官,若遇軍國大事,亦可與君商討。可如今荊州有亂,如之奈何。”

    蓋勳迴應說:“待臣平定叛亂,與陛下再見亦不遲也!”

    靈帝又賜下金、帛,蓋勳拜謝不提。

    蓋勳走後,張讓終於說出了構思半天的求饒之話。

    劉辯看出靈帝內心之中還是不忍處罰張讓等人,順勢幫着張讓說了兩句話,又站在靈帝的角度告誡張讓不可讓家中子弟滋擾地方,可一可二,不可再三!

    對於靈帝來說,此事就當是過去了。

    劉辯只希望張讓能記住他說的“不可再三”,否則,若有下次,就別怪他不念舊情了。

    隨着靈帝確認以蓋勳爲長沙太守,討虜校尉如舊,前往荊州平定叛亂。雒陽別處倒沒什麼,只大將軍府忽然熱鬧起來,對外宣稱的是大將軍何進宴請屬官。

    大將軍府長史王謙、主簿陳琳、從事中郎袁紹、王允等人盡皆早早到了。

    另有曹掾蒯越、伍孚;府掾劉表、孔融、王匡、王朗;令史邊讓等。

    此外,大將軍部曲中的軍司馬許涼、軍假司馬伍宕、軍候吳匡、張璋等武職官員也俱在列。

    稱得上是大將軍府屬官最整齊的時候了。

    如果劉辯在場,一定會發現這些人中有不少他耳熟能詳。

    何進率先說道:“荊州之亂,我本意舉薦府中人前往平叛,奈何人選早已內定。”

    袁紹接着何進的話繼續說:“自今年開始,數場叛亂,我大將軍府幾乎寸功未立,長此以往,恐大將軍府幾無威嚴矣。”

    從年初到七月份,這大半年的時間,需要雒陽出兵的小叛亂只有一場,是二月份何苗平滎陽亂賊。

    這事大將軍府出了不少力,但最後受益最大的卻是何苗和何苗的部下劉備,偏偏何苗與士人不是一條心的。

    之後的三場大叛亂,涼州事因爲董重的加入,要求何進率軍平叛,何進躲還來不及呢,怎麼會朝裏面竄。

    幽州事何進倒是參與商議了,但也沒安排大將軍府的人跟隨劉虞平叛。

    至於最近的荊州事,何進打定主意一定要讓大將軍府在這件事上有點存在感,奈何這次靈帝根本沒有同羣臣商議的想法,直接定了回雒陽沒多久的蓋勳。

    何進倒不是覺得長沙太守一職有多珍貴,只是警惕於這種趨勢。

    他作爲大將軍,位在三公之上,豈能在朝堂之上默默無聞?

    這才有了這次宴會,只請了大將軍府的屬官,連交好的其他清流官員都沒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