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有實無名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黯淡星L字數:2261更新時間:24/06/28 11:49:06
    在接下來的幾天,雒陽只收到一封來自漢陽郡的軍報,上面寫着冀縣守城有餘,在軍報發出前,皇甫酈與劉備趁夜率騎兵出城,連搶帶燒了些叛軍的糧草。

    只是隨着涼州叛軍的兵力日益增多,叛軍雖然依舊拿不下冀縣,但有放棄冀縣前往三輔的跡象。冀縣終究兵少,阻止不得。

    劉辯沒有當微操大師的打算,他也不覺得涉及到具體的戰場指揮他能比得上久經沙場的皇甫嵩和朱儁,更別說裏面還有孫堅這樣的猛人。

    靈帝倒是幹過臨陣換將的事,還不止一次。

    不過對於劉辯來說也不算太難,通過張讓來確保沒有宦官進讒言,一切都好說。

    而在靈帝找劉辯夜談幾日後,他還真的親自帶着劉辯去了永樂宮。

    董太後倒也不是蠢的無可救藥,這一次,在皇帝和劉辯面前,她表現得非常慈愛。

    或許,董太後已經隱約明白了靈帝的想法。

    劉辯也覺得這大概是自己進宮以來距離太子之位最近的時候。

    但去過永樂宮後,靈帝在這方面依舊沒什麼表示。只是吩咐尚書臺,每隔五日便選出當日奏書公文中的一些小事,交給劉辯批閱,只要批閱的結果經過盧植確認沒啥問題,便可以直接施行。

    倒是盧植藉着這股東風,多年媳婦熬成婆,前後當了近十年的尚書,終於補了尚書令,可以名正言順的教導劉辯尚書臺的事務。

    何進敏銳地察覺到了這點變化,他這次學聰明了,沒有搞百官上書那一套。

    劉辯覺得何進可能是聽了誰的建議,只是以大將軍府主簿陳琳等數人上書,可靈帝依舊當作無事發生。

    劉辯便明白,靈帝依舊沒有下定決心。

    他基本上明白了靈帝的顧慮——何皇后與董太後和劉協之間的矛盾,以及追求在士人間聲譽的何進。

    其中何進相對來說沒那麼重要,但前者因爲王美人的死,即便到今日,靈帝親自下場撮合兩宮的關係,這件事依舊是靈帝心中的一根刺。

    劉辯爲此也嘗試勸說過一次何皇后,何皇后勉強答應。

    爲此,劉辯還叫上了靈帝,一同去永樂宮拜見董太後,靈帝欣然同意。

    但靈帝在永樂宮時還好,何皇后單方面服軟,董太後在靈帝面前也只是輕微的陰陽怪氣一下,還在能接受的範圍內。

    等到靈帝感到疲憊先行離開,董太後大概覺得她吃定何皇后了,當時態度就變了。

    董太後不是那種得饒人處且饒人的性格,橫加指責的話連劉辯都聽不下去了,他當場就直接拉着何皇后離開。

    劉辯被何皇后傾心照顧這麼久,做不到置之不理。

    至此,劉辯決定收回此前對董太後“還沒蠢的無可救藥”的評價。

    事後瞭解到一切的靈帝頗有幾分尷尬,他倒也沒多說什麼,只是叮囑劉辯每月朔望還是要去永樂宮道一句安康。

    中平四年四月初一,劉辯便按照靈帝的叮囑前往永樂宮。

    董太後對劉辯的態度倒沒有像對何皇后那般極端,但也好不到哪兒去。就像是走過場一樣,很是平淡,跟劉協更是沒法比。

    劉辯甚至覺得,若非自己骨子裏是個成年人,正常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面對靈帝的這一番騷操作,很難不產生逆反心理。

    靈帝大概也覺察到這一點,在次日叫來了劉辯,想要安撫一二。

    靈帝先是日常問了問劉辯的功課,劉辯一一作答。

    隨後劉辯向靈帝建議:“我上次見阿弟十分聰慧,但問過張常侍卻說阿弟還未正式發矇讀書,我想着他的年歲也差不多到了,不如與我一同去東觀讀書?”

    “如此也好,只是,你祖母……無妨,朕親自去說。”靈帝高興之餘,想起來把劉辯叫來的目的,說道,“盧子幹告訴朕你對於那些奏書公文的處理基本沒有疏漏,你明日去同樑鵠說一聲,以後每五日便抽出一整天來玉堂殿,屆時由盧子幹教你如何處理那些朝廷與郡縣的大事!”

    靈帝的突然決定出乎劉辯的預料,按照道理來說,能做到這一點的皇子,除了沒有太子的名頭,其他同太子也沒啥兩樣了。

    畢竟漢室已經連續好多年沒有出現過太子了,太子宮的配置也僅僅只剩理論上的了,實際形同虛設。

    劉辯忽然覺得靈帝變得分外和藹可親起來。

    不枉他花了這麼多心思。

    ……

    右扶風,槐裏,董卓憋了一肚子的火氣。

    自小在涼州長大的董卓同涼州的許多羌人部族首領都保持着較好的關係,他對於涼州叛軍的捲土重來早有預感。

    是以董卓才會在兩年前跟隨張溫擊退涼州叛軍後,通過袁隗的門路屯兵鎮守在右扶風,以期立下更大功勳。

    董卓早年被時任司徒的袁隗徵爲掾吏,之後他一直維持着和袁隗的關係,時常通過在雒陽爲官的三弟董旻爲其行走示好,年年錦絹錢財不斷。

    袁隗與董卓的第一任舉主,已死的張奐不同,對於董卓的禮物照單全收。

    早前,董旻派人告訴他,袁隗爲他謀取了前將軍之職,統領三輔兵力,只是要受皇甫嵩節制。

    董卓雖有些不甘心,覺得皇甫嵩也是涼州人,憑什麼壓他一頭,但心中還是比較滿意位比上卿的前將軍一職。

    收到消息後董卓立馬就準備起來了。

    他本人膂力過人,善於騎射,治軍時講究收攏士卒之心。每每立下功勳,朝廷有所賞賜,董卓都會分文不留,全都分給部下。

    董卓的麾下羌人、匈奴、長期招募的漢人兵士,在董卓的這種策略之下,逐漸被培養成只效忠於首領本身。

    其實,並非只有董卓做過這種事,但張奐、段熲等人大都只在朝廷的賞賜來的不及時的情況下才會如此,董卓與之不同。

    就在董卓興高采烈地準備去長安接受新的募兵時,來自朱儁的軍令與來自雒陽的戰時加職如同一盆冷水倒在他的身上。

    “固守槐裏!左中郎將!固守槐裏!左中郎將!”練武場中,董卓揮舞着手中的馬槊,每喊一聲,就刺倒一根箭靶或是草人,彷彿把它們當成了朱儁。

    他的女婿牛輔興沖沖地跑了過來,大喊道:“大人,雒陽叔父有信到了,我聽說詔書也來了,何時召集兒郎們出發?”

    董卓重重地將馬槊丟在地上,怒道:“彼其娘兮,某前將軍都被朱儁那田舍奴給搶了,還出發去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