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我要當太子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黯淡星L字數:2091更新時間:24/06/28 11:49:06
中平三年秋,十歲的劉辯來到了並不忠於他的皇宮。
劉辯出生後,因皇帝劉宏的子女盡數夭折,自幼被寄養在道人史子眇家中,連名字都不敢稱,號曰“史侯”。
歷史上的他年幼無知,在靈帝面前表現失據,留下了“輕佻無威儀,不可爲人主”的評價。
劉辯不知道靈帝需要怎樣的威儀,他穿越至此不過半個月,只能盡力做的端正一些,符合禮儀。
結果,今日見完靈帝,劉辯確實不再是“輕佻無威儀”了。
“木訥無趣,不類朕。”
好傢伙,不類己,劉邦這麼評價劉盈,漢武帝也這麼評價劉據……
劉辯也懂了,活潑話多就是輕佻,沉穩話少就是木訥。反正只要不喜歡,做什麼都是錯的。
想到這,劉辯嘆息一聲,他原本想着靠着自己嫡長子的身份在爭得太子之位,等到兩年半以後靈帝死時順理成章的繼位。而不是像歷史上那樣,被他的大舅、大將軍何進從皇子扶上皇位。
幼帝登基,太后垂簾,外戚大將軍把持朝政,這在東漢也不是頭一遭了。
可何進真的靠不住啊,明明是屠戶出身的外戚,偏偏想成爲士人領袖,一門心思地剷除宦官,在袁紹等人的忽悠下召外地武將入京。
然後,董卓就來了……何進不僅自己被宦官絕境反殺,劉辯的二舅何苗也死於他的部下之手。之後,何皇后與劉辯先後被董卓毒殺。
劉辯不想當少帝,也不想喝毒酒,他要把握主動權,絕不能在兩年半之後再度成爲一個手無實權的傀儡皇帝。
可惜,只要靈帝不同意,他就當不了太子。
其實劉辯也明白,相較於多年未見的他,靈帝無疑更喜歡被養在董太後膝下的“董侯”劉協。協者,和諧,類我。此外,還有一樁何皇后毒死劉協生母王美人的公案,同樣影響着靈帝的傾向。
“殿下,長秋宮到了,皇后已經等候多時。”引路的中常侍郭勝打斷了劉辯的思緒。
自漢和帝以來,宦官便作爲一股足以對抗外戚和士人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東漢的政治舞臺。如今的靈帝放任以十常侍爲首的宦官專權,衆所周知,十常侍一共有十二個,郭勝就是其中之一。
郭勝四十多歲,南陽人,與何皇后是同鄉,當年何皇后入宮他是出了力的,所以郭勝與何皇后和何苗的關係十分親善。
“我兒,這些年苦了你了!”
何皇后是個看起來最多二十七、八的美婦,身着宮裝,眸中的關切十分真切,在幾個宮女內侍的簇擁下迎了過來。
“兒拜見母后……”
相較於靈帝,何皇后親切多了。劉辯拜見的動作還沒做完就被她抱進了懷裏。
劉辯骨子裏終究是個成年人,被抱在懷裏還是有點尷尬,想要推開吧又怕傷了何皇后的心。
何皇后察覺到劉辯的不適應,愈發憐惜。隨後,她拉着劉辯的手說了很多話。
有關心劉辯在史子眇那的生活日常的,有抱怨皇帝不把劉辯立爲太子的,也有咒罵養大劉協的董太後的,還有對劉辯的思念……
史書評價她“性強忌,後宮莫不震懾”,但對於劉辯來說,她只是一個想要盡力彌補孩子的母親。
說到最後,何皇后還不忘向劉辯介紹兩個她最信任的中常侍,正是擔任皇后宮中大長秋的趙忠,以及把劉辯接進宮並陪了一路的郭勝。
劉辯當然明白不能用二極管的思維去判斷宦官的好壞,對於如今的東漢來說,宦官存在有其必要性。而且他覺得可以嘗試利用宦官改變靈帝對自己的態度。
於是,在何皇后介紹完後,劉辯稱讚郭勝道:“今日若無郭公相助,知無不答,我不知道要出多少錯。”
郭勝登時表現出十分感動的樣子,直呼“老臣惶恐”,趙忠也是一副與有榮焉的模樣。
何皇后十分高興,又將劉辯摟進懷中。趙忠與郭勝又像方纔一樣,一唱一和地附和着何皇后的話。
恰在此時,有小黃門通報,打斷了殿中的和諧。原來是皇帝爲劉辯安排了課業,讓劉辯明日去東觀讀書。
東觀,即圖書館,除了有藏書之用外,也會有朝廷特派官員等編修檢校書籍,大都是當世有名的儒者。
何皇后問起皇帝以何人爲師,小黃門不能答,還是郭勝自告奮勇,要去靈帝辦公的玉堂殿找張讓打聽一二。
打聽消息是真的,但互通消息也是真的。
想要除掉十常侍的人太多了,他們自己也清楚這一點,經歷過數次危機後,原本各有分歧的十常侍不得不在很多事情上抱團生存。
劉辯倒是希望郭勝能傳達自己的態度。
郭勝走後,何皇后也沒閒着,帶着劉辯去往他的宮殿。如今劉辯虛歲也不過十一,被安排在皇后所在的長秋宮偏殿。
殿中一切安排地亭亭噹噹,趙忠很合時宜地告訴劉辯,這些都是皇后親手安排佈置的。
稍後,何皇后看出劉辯有些疲憊,便留下他在殿中休息。
劉辯將留下服侍的人趕了出去,獨自躺在榻上思考着接下來他要做的事。
東漢自和帝以後,長期存在着三股政治力量——外戚、宦官、士大夫。
其中何進有效仿竇武和陳蕃,讓外戚與士大夫合流的傾向。何進一門心思的想要當士人領袖,反正劉辯不知道他一個屠戶出身又無詩書傳家,是從哪裏來的自信。
但劉辯明白,他想要走到臺前,必須得到一部分士人的支持。
幸運的是,在這個清流發源的時代,固然有投機者混在其中,但也真的存在一批身體力行的理想主義者。
至於如何走出第一步,或許東觀能告訴劉辯答案。
現在,劉辯只希望靈帝給他找個靠譜的老師。
但他很快就失望了,郭勝帶來了一個名字——樑鵠,一個他從未聽說過的人。
劉辯還是抱着期望向郭勝詢問樑鵠的來歷,這才知道樑鵠出自鴻都門學,精研文學,尤擅書法,以八分書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