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功高震明主,朝野敵環伺

類別:網遊競技 作者:舜君字數:2352更新時間:24/06/28 11:28:52
    如今吐蕃境內戰火紛飛。

    西夏國的軍隊開始爲自己的民族,再度開闊出一塊土地來。如今已經平定了不少的土司,並且把他們的官寨洗劫,屠戮一空,收拾出來後,以便直接騰籠換鳥安置自己的党項之民。

    不過大宋的軍隊已經在這場戰爭泥潭當中抽身了。

    西夏國的軍隊,在青塘之地站穩腳跟後。西夏王率領着文武百官先搬了過去,而西夏國的百姓們,也開始陸陸續續的遷往青塘新城了。

    不過自己的老丈人臨走的時候,還把不少的好東西都送給趙穆了。其中就包括他滿宮苑的女人。西夏王此行只帶走了自己的妻妾寵妃們。至於其餘宮女,秀女他一個都沒帶走,都送給了趙穆。

    本來西夏王也想把一品堂也留給趙穆的,但是趙穆只想老老實實的做個節度使,然後在靈州城安享清福。實在用不着一品堂這種特務組織。如果需要的話靈鷲宮近在咫尺,他隨時可以調用。於是一品堂也跟着西夏王去了新城。

    如今整個靈州城內,除了未被替換的官員,還有不肯走的民衆外,唯一屬於西夏國的東西,就只剩下李秋水和李清露了。

    李秋水自然是不肯離開王宮的,畢竟這裏的生活比起星宿海那邊來,要好上不少。用她自己的話說,她有兩個兒子,跟着哪個兒子都無所謂,都能給她養老送終。

    而這天趙穆正在宮內批閱公文,並且籌劃班師還朝的事情。

    卻聽到門外奏報:“啓稟王爺。遼國使者求見。”

    聽到這話,趙穆倒是頗爲詫異。趙穆呢喃道:“這遼國的使者不去汴京面見陛下,來這靈州城做什麼?”

    而恰在此時,一個熟悉的聲音迴盪在西夏王宮的大殿之內。

    “汴京當中有個陛下,這靈州城內也未必沒有。而且日後誰是真龍,誰是僞龍還尚未可知。”

    聽到這個聲音,趙穆擡起頭來笑道:“呵呵,未經通傳公主殿下就自行上殿了,這未免有些失禮吧。況且這裏沒有什麼陛下,只有岐王殿下。”

    侍從擡眼看了趙穆一眼,趙穆給他使了個眼色,便讓他下去了。

    這來的人不是別人,正是陰魂不散的遼國公主耶律延秀。

    耶律延秀今天打扮的花枝招展,她本就是不可多見的美人,如今配上這雍容華貴的妝容,更添三分秀色。

    耶律延秀望着坐在金殿龍座上的趙穆,嬉笑道:“殿下坐在陛下的龍椅上,那麼自然就是陛下。看來夏王對岐王殿下慷慨的很,你座下的金龍寶座,乃是當年大唐玄宗天子的御座。”

    趙穆看了看自己座下的金龍寶座,隨後笑道:“呵呵,這能代表什麼?這把椅子對於本王來說無非就是個坐的地方。真正的天子只有一人,那就是我汴京當中的那位聖人,而非是我。不過公主殿下這倒是話裏有話。你是來專程挑撥離間的嗎?”

    耶律延秀搖了搖頭說道:“這倒不是。不用我挑撥離間,相信再過不久,岐王殿下怕是也就只有兩條路可走了。”

    趙穆放下了手中的御筆,他用手撐在龍書案上,託着下巴望着耶律延秀,他饒有興致的問道:“哦?哪兩條路?還請公主殿下示下。”

    耶律延秀媚笑一聲,隨後說道:“這第一條路是生路,那就是王爺效法遠祖太祖皇帝一般,也來個黃袍加身。而第二條就是死路,似滅齊平楚,功高震主的韓信一般,落得個兔死狗烹的下場被殺死在一宮當中。不知道岐王殿下選哪一條路。”

    趙穆聽到這話,不由得放聲大笑,趙穆笑道:“這麼看來,朝中的那些混蛋,參奏我意圖謀反的事情,也不完全是本王殺了他們的子嗣,想必也有公主殿下你的手筆吧。”

    耶律延秀微笑着點點頭說道:“岐王殿下說的不錯。之前幾個言官彈劾你不過是徇私報怨罷了。但你是執行軍法,他們就算彈劾你也掀不起多大風浪。之後的參奏也確實是本宮所爲。不過本宮倒也沒進什麼讒言,只不過是抓住了這些言官們想罷岐王之權的心罷了,我能做的就只是推波助瀾罷了。”

    趙穆聞言點了點頭說道:“這個倒是不錯。朝中的那些文臣們,早就看我不順眼了。而且太后一黨更是如此。如今被他們得了機會,他們肯定會聯合百官一起對我發難的。更不必說你們遼人在背後推波助瀾了。”

    耶律延秀笑着說道:“岐王殿下說的不錯。既然岐王殿下心裏如此明鏡,那麼想必岐王殿下也不會做曹爽那般的愚人。”

    趙穆望着耶律延秀問道:“那你今天來的意思是”

    耶律延秀回答道:“很簡單,小女今天來見岐王殿下,就是想讓岐王殿下選一條生路罷了。岐王殿下自出仕以來,先破我大遼鐵騎收二州,這便已經是驚天之功了。之後又是吞西夏,靖除了大宋的西北邊患。相信岐王殿下現在已經到了賞無可賞,封無可封的境地了。”

    “自古以來功高震主者的下場如何,想必不用我多說,岐王殿下也是明白的。自古以來凡功高震主的臣子,也就只有一個郭子儀得了善終。就是不知道岐王殿下有沒有郭子儀的命數了。”

    趙穆聞言不由得皺眉,他此時坐直了身體說道:“說下去!”

    見到趙穆正襟危坐,認真聽自己講話,耶律延秀當下心中一喜。

    這世人都明白,這大宋能依靠的就只有岐王趙穆罷了。而岐王趙穆最爲儀仗的也是如今的哲宗天子。

    岐王失哲宗,有志難伸。

    哲宗失岐王,有心無力。

    耶律延秀這次抓住了分化他們君臣的機會。於是她便花重金讓那些言官們對着趙穆有仇報仇,有怨報怨。不斷地造謠他有不臣之心,說他位高權重。

    而且耶律延秀還根據不同的官員羣體,制定了不同的彈劾說辭,主打的就是利用大宋朝廷內部的鬥爭來分化趙穆和哲宗。

    對於那些死了孩子,對趙穆結怨甚深的,諸如蔡丞相一黨。耶律延秀就讓手下人煽風點火,說趙穆是故意排除異己,爲的就是自立一方。

    而對於那些覺得趙穆權位過重的言官們,耶律延秀也是抓住了他們的利益訴求。並且讓手下人在這些官員們面前把趙穆比成了董卓,王莽之輩。

    而最關鍵的還是趙穆的基本盤,勳貴集團對趙穆的離心離德。耶律延秀打出了端王趙佶和小王督太尉這兩張牌。因爲趙穆是太祖一襲的宗室勳貴,與端王這些太宗一襲的後人的關係,天生就不太和諧。

    耶律延秀在他們這些太宗一系的勳貴面前,造謠趙穆打算“規正本位”拿回金匱之盟的皇位。這引起了向太後爲首的太宗系勳貴們的強烈反應。

    在遼人的挑唆下,如今趙穆這個大宋的大英雄,在朝中儼然已經成爲了恭謙未篡時的王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