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真正的讀書人

類別:網遊競技 作者:舜君字數:2238更新時間:24/06/28 11:28:52
    李秋水看了看趙穆和李清露。她隨後說道:“好了,看到你們平安無事,我這老太婆也放心了。就不打擾你們小兩口相會了。”

    趙穆問道:“師孃您要去哪?”

    李清露也說道:“是啊祖母,你才來一會,這就要離開嗎?這大宋帝都汴京城的風月不是咱們大夏能相提並論的,孩兒還打算邀您一同觀賞一二呢。”

    趙穆隨即附和道:“是啊,雖然這這汴京城也沒有什麼,但乘船去看汴河夜景,也是別有一番滋味的。”

    李秋水擺了擺手,又搖了搖頭說道:“這是你們年輕人的事情了。師孃年紀大了。不喜那些繁華的吵鬧了。況且.唉!”李秋水沒有說什麼,只是眼神當中流露出了一絲傷感。

    那個陪自己遊遍千山萬水的人不在了,那麼這迷人眼的花花世界又有什麼可看的呢?

    雖然李秋水生性水性楊花,擁有過的男人,她自己可能都數不過來了。但是她心底裏真愛的永遠是自己的師兄無崖子。什麼天下第一,什麼皇妃太后,若得真愛之人相伴終身,那麼什麼她都不稀罕!

    李秋水隨後對兩人說道:“好了,臨別的話,也沒什麼好說的。看到你們平安無事,我老婆子也放心了。我這就回靈州城去了。”李秋水拍着趙穆的肩膀說道,“臭小子,師孃等着你迎娶銀川的那一天。只不過師孃年紀大了,可不要讓我等得太久。”

    趙穆回答道:“師孃這是說的哪裏話,師孃風華正茂,自然壽比南山。”

    就算稍微差一點的,他們也是同鄉的舉子三五結伴。而且都是有車馬船載,根本不會步行,更不會住進什麼破廟,荒山孤嶺當中。

    就在趙穆走訪的時候,他也發現了一些和自己在影視劇裏看到的截然相反的場景。

    而趙穆這段時間也是忙碌了起來。雖然此次恩科真正的主考官是禮部尚書蘇軾,包括一切種種都是蘇軾一手安排的。但趙穆作爲本次的主考,哪怕不做事他也得上前裝裝樣子才行。

    還有更年輕的,十八歲就進士及第的。這人叫蘇轍。

    甚至他們會試之後拜的老師,也有可能是他們家裏的長輩。以後入了仕途能不能更進一步,也得看他們的臉色。

    李清露擡頭問道:“這是爲什麼?”

    趙穆在李清露這裏待了一個下午,“安撫”好她後,傍晚時分才回家。

    雖然他們的父親蘇洵沒做什麼高官。

    趙穆嘆了口氣回答道:“如果沒有這尊位賞下的潑天富貴,那麼我拿什麼養伱們呢?雖然錢是很俗的東西,但沒有錢的生活是絕對不會幸福的。”

    其餘時間趙穆就換上便裝,然後在京城的各大客棧酒肆當中觀察一下這些應試的舉子。

    李清露聞言輕笑了一聲,她隨後說道:“這倒是。”

    讓這些官宦子弟家的小姐嫁給一個剛剛入仕的進士,這太搞笑了。

    第一,凡是能來京城應試的,有一個算一個,他們一點都不窮。不敢說像京城權貴子弟那般穿金戴銀,但至少每個人都很體面。

    他們都是有功名在身的舉人。有些人甚至都做過一任知縣或者是縣尉。只不過吏部考覈沒通過,他們便只能通過繼續科舉,來實現自己的仕途。

    這幾天蘇軾去哪,他去哪。面對這些學政們的話,趙穆也是一連的好好好,是是是。

    而且最重要的原因是,這些來京參加科舉的舉子們,平均年齡都在四十歲上下。

    但趙穆經過這幾天的觀察,他發現這種情況根本不存在。

    而巧合的是他們兄弟倆就有這個運起,因爲他們有一個父親叫蘇洵。

    但他們父親憑藉自己的才情結交了一個朋友,這個朋友叫“歐陽修”。

    這兩位雖然都是天才,但在這個世道上想要順風順水,少年得志。除了自身夠硬以外,還需要那麼一點點“運氣”。

    而更巧合的是,歐陽修就是蘇軾兄弟那場科舉考試的主考官。

    趙穆摟着李清露回答道:“尊不尊位的我倒是能舍下,但是這金銀富貴我可就舍不下了。”

    而且京城當中的官宦小姐,亦或者是什麼王公貴戚,也不會跟這些應考的舉子定個什麼海誓山盟的親事。但凡能在京城爲官的,哪怕是個九品芝麻小官,那麼也是有一定的資源背景的。

    趙穆望着李秋水離去的背影,他也是嘆了口氣說道:“若是能像師孃這般灑脫,倒也不失爲一件樂事。”

    一般的影視劇裏,爲了貶損讀書人,都會給他們扣上“窮酸腐儒”亦或者是“窮秀才”“窮書生”的帽子。而且一些神鬼故事裏,更是編一些窮書生上京趕考,路遇鬼狐的豔情故事。

    趙穆還邀請李清露進府,但李清露還是不打算現在就跟大家見面。趙穆倒也沒有強迫她。只是說,她什麼時候想迴歸自己的大家庭,什麼時候都可以。

    李秋水面對這奉承話,也沒多說什麼,對着兩人擺了擺手,便轉身離去了。

    不過倒也有例外。也有年紀輕輕青年得志,二十多歲就考上進士及第的。

    李清露將臉託在了趙穆的肩膀上說道:“這有什麼?你如果羨慕的話,那麼也和我私奔不就好了。就是不知道岐王殿下舍不捨得你這尊位?”

    時間也一天一天的過去,這一兩個月京城當中倒是熱鬧了許多。這是因爲各地的舉子們紛紛來京城參加科舉考試了。而京城當中的各大客棧,也是率先接待這些應考的舉子。若是他們的客棧當中能出一個進士,甚至狀元,再請狀元公提上幾筆,那麼對以後的生意是有莫大的好處的。

    他們上路也根本不會一個人提着個書箱就上路,這些人大多都有僕役,書童,甚至有丫鬟,保鏢隨行。

    這個人就是蘇軾。

    有些甚至是各府公侯家的子弟。

    常言道“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他們這幫人,別說兒子了,有的可能連孫子都有了。他們當然不可能和京中那些權貴家的妙齡小姐們成親了。

    趙穆也是有些感嘆,那些古代傳下來的,大多數也是沒參加過科舉的寫出來的意淫產物。

    別說這些舉子,哪怕是狀元,在其他人眼裏或許是人中龍鳳了,但在這些權貴子弟們面前屁都不是。

    而歐陽修也有個朋友叫范仲淹。歐陽修還提拔了倆後進,他們叫曾鞏,王安石。

    顯然這些中年得志的鄉野舉子們,都似乎沒有這樣的“運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