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二戰(上)

類別:女生頻道 作者:四號判官字數:4184更新時間:24/06/28 10:59:44
    在特別關注了一段時間華夏空軍方面的歷史和英雄悲壯事蹟之後,墨辰繼續恢復到對當前時間段,太陽系各文明勢力的監控狀態。

    1938年2月5日,金陵大屠殺結束。

    3月,藤州被日軍攻陷。

    5月,鷺島、瀘州、彭城相繼被日軍攻陷。

    5月26日,子任發表《論持久戰》。

    6月,安慶被日軍攻陷。

    10月21日,羊城被日軍攻陷。

    10月25日,江城被日軍攻陷。

    1939年3月15日,德軍佔領捷克斯洛伐克。

    3月27日,日軍攻陷洪城。

    4月8日,意大利入侵阿爾巴尼亞。

    5月3日,日軍轟炸山城,數千華夏人死傷。

    5月4日,日本代表僞滿洲國對蘇俄扶持的蒙古國宣戰,諾門罕戰役爆發。

    5月6日,華夏民國政權第二號人物,汪季新向各界公開發表親日聲明,公然背叛華夏,投靠日本。

    5月22日,德國和意大利簽訂戰略同盟協定。

    9月1日,隨着德國入侵波蘭,地表人類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地表人類的二戰,主要作戰方分爲兩個陣營,一個是以德國、意大利、日本,爲主要的軸心國。

    另一個是以美國、蘇俄、華夏、英國,爲主要的反***同盟。

    面對德國的侵略,波蘭進行了激烈的抵抗,爆發了波蘭國內著名的1939年保衛戰。

    9月3日,英、法對德宣戰。

    9月4日,日本聲明不會參與歐洲戰爭。

    9月5日,美國聲明會在戰爭中保持中立。

    9月17日,蘇俄越過波蘭國界,入侵波蘭。

    10月6日,德國和蘇俄兩國的軍隊佔領波蘭全國領土,至此,波蘭戰役結束。

    此戰,波軍死亡6.63萬人,傷13.37萬人,被德軍俘虜69.4萬人,被蘇俄俘虜21.7萬人,10萬人逃至鄰國。

    德軍死亡1.06萬人,傷3.03萬人,失蹤3400餘人。

    蘇俄死亡3000~5000人,受傷8000~10000人。

    此次戰役中,德軍首次成功地實施“閃擊戰”,顯示了坦克部隊和航空部隊協同作戰,對敵方軍隊實施大縱深快速突擊的巨大威力。

    11月30日,蘇芬戰爭爆發。

    12月30日,汪季新與日本簽訂出賣華夏主權的《日汪祕約》。

    1940年2月24日,德最高統帥部批准通過了進攻法、比、荷的作戰計劃。

    1940年3月,汪季新的汪僞政權正式成立。

    4月9日,德軍入侵丹麥和挪威,丹麥投降。

    5月10日,德軍在荷蘭海岸至馬奇諾防線展開了全線進攻,相繼入侵法國、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盧森堡投降。

    5月14日,荷蘭軍隊停止抵抗。

    5月17日,德國攻陷比利時布魯塞爾。

    5月28日,比利時國王宣佈投降。

    5月26日~6月3日,面對來勢洶洶的德國機械化部隊,爲保留有生力量,英、法軍隊開始執行代號爲“發電機計劃”的敦刻爾克大撤退——從法國沿岸的加萊、布倫和敦刻爾克三個港口,花費9天時間,前後共計33.8萬人撤回英國本土。

    雖然敦刻爾克大撤退行動成功的挽救了大量的人力,但由於撤退行動的時間緊,任務重,爲了能夠快速的轉移人員,英法部隊把重裝備全部丟棄,最後帶回英國本土的只有士兵們隨身攜帶的步槍和數百挺機槍。

    在敦刻爾克港口的海灘上,英法聯軍共丟棄了1200門大炮、750門高射炮、500門反坦克炮、6.3萬輛汽車、7.5萬輛摩托車、700輛坦克、2.1萬挺機槍、6400支反坦克槍以及50萬噸軍需物資。

    同時,在撤退中,英法聯軍有4萬餘人被俘,2.8萬餘人陣亡。英國共動員了861艘各型船隻投入撤退,有226艘英國船和17艘法國船被德軍擊沉。

    英國空軍爲了掩護撤退,總共出動2739架次戰鬥機進行空中掩護,平均每天出動300架次,期間先後損失106架戰機,而英軍戰機和地面高射炮部隊,相繼擊落德軍戰機約140架。

    《高天之上》

    6月10日,德軍佔領挪威全境。

    同一天,意大利對英、法宣戰。

    6月14日,德軍佔領巴黎。

    6月16日,法國馬其諾防線失守。

    6月17日,法國向德國投降。

    6月18日,戴高樂將軍號召進行抵抗,並組織“自由法國“運動。

    6月22日,法德簽訂康邊停戰協定,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滅亡。

    7月16日,德國執行“海獅計劃”,不列顛空戰開始。

    其中,不列顛空戰是地表人類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對英國發動的一場最大規模空戰,同時這次空戰也是地表人類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空戰。

    在這場空戰中,德軍共出動戰機約4.6萬架次,投彈約6萬噸,被擊落各型戰機1733架,被擊傷戰機943架,損失空勤人員約6000人。英國空軍損失戰機915架,飛行員414人。

    在空襲中英國被炸燬的房屋超過100萬幢,14.7萬平民死傷。

    7月26日,日本提出*****圈構想。

    7月31日,德國決定開始準備發動對蘇俄的戰爭,並把德國的兵力增加到180個陸軍師。

    8月3日,蘇俄吞併波羅的海三國。

    9月,日軍侵入老撾。

    9月16日,意大利佔領埃及西北要塞西迪巴臘尼。

    9月27日,德國和意大利接受日本加入軸心國,簽署《三國公約》,柏林、羅馬、東京,三國軸心正式形成。

    10月,德國入侵羅馬尼亞。

    10月28日,意大利入侵希臘。

    1941年1月22日,英軍佔領北非的託布魯克。

    2月,德國介入北非戰場。

    2月9日,德國宣佈吞併盧森堡。

    3月21日,英美聯軍開始進攻突尼斯。

    4月6日,德軍進攻巴爾幹半島。

    4月13日,德軍佔領貝爾格萊德。

    4月17日,南斯拉夫軍隊投降。

    4月21日,希臘軍隊投降

    同一天,華夏榕城被日軍攻陷。

    4月27日,德軍攻入雅典。

    5月30日,德空降部隊佔領克里特島。

    6月22日,德國入侵蘇俄,巴巴羅薩計劃正式執行。

    巴巴羅薩計劃,是專門針對蘇俄的一份作戰計劃。也因爲這份計劃,德國和蘇俄之後爆發了四年的慘烈戰爭。

    而因爲這場戰爭先後死亡的軍民,足有數千萬。其中蘇俄軍隊陣亡人數大約爲870萬,德軍的陣亡人數大約爲430萬,平民的死亡人數將近2000萬。

    6月28日,德軍佔領明斯克。

    8月,日本出兵進入柬埔寨。

    9月8日,德軍包圍列寧格勒。

    9月20日,德軍全殲蘇俄西南方面軍,蘇俄損失近66萬人。

    9月30日,德軍開始進攻莫斯科。

    12月,日軍佔領吉爾伯特羣島

    12月5日,蘇俄在莫斯科近郊發動反擊,德軍進攻莫斯科失敗。

    12月7日,日本海軍偷襲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

    隨後,美國對日宣戰,期間還有其他二十多個國家同時對日宣戰。

    至此,地表人類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全面爆發階段。

    12月8日,日軍在泰國克拉地峽登陸,開始從泰國進攻馬來半島。

    12月8日,日軍開始從鵬城進攻香島。

    12月9日,日軍佔領曼谷。

    同一天,華夏民國政權正式對日本宣戰。

    12月10日,關島守軍向日軍投降。

    12月16日,日軍進攻英屬北婆羅洲。

    12月25日,日軍攻陷香島。

    12月27日,日軍佔領英屬新幾內亞和威克島。

    1942年1月1日,華夏、美國、英國、蘇俄等26國代表在華盛頓簽訂了《聯合國家宣言》,並第一次使用“聯合國”一詞,世界反***同盟正式成立。

    1月2日,日軍佔領菲律賓馬尼拉。

    1月11日,日本攻陷吉隆坡。

    1月15日,日本攻陷馬六甲。

    1月19日,蘇俄奪回莫扎伊斯克,莫斯科危機解除。

    1月25日,泰國向美國和英國宣戰。

    1月31日,日軍佔領馬來亞。

    2月15日,新加坡向日本投降。

    2月16日,華夏遠征軍出征緬甸對日作戰。

    2月19日,日軍戰機羣襲擊澳大利亞達爾文。

    2月22日,美國撤出菲律賓。

    2月25日,華夏遠征軍進駐緬甸。

    3月5日,日軍佔領雅加達。

    3月8日,爪哇島上的荷蘭軍隊向日本投降。

    3月15日,日軍佔領荷屬東印度。

    3月20日,同古戰役爆發,華夏遠征軍痛擊日軍。

    3月29日,日軍佔領安達曼羣島、沙撈越、文萊、婆羅洲。

    4月9日,日軍佔領菲律賓巴丹半島,呂宋本島淪陷。

    4月18日,美國杜立德轟炸機編隊空襲東京成功。

    4月20日,仁安羌大捷,華夏遠征軍成功解救出被圍英軍。

    5月,華夏遠征軍開始撤回國內,但在撤退時遭到日軍襲擾追擊,遠征軍傷亡慘重。

    5月4日,日軍佔領馬尼拉灣中的科雷希多島,美守軍司令率部投降,日軍至此在南線戰役中獲得全勝。

    5月5日,日軍佔領菲律賓羣島和瓜達爾卡納羣島。

    5月8日~18日,德軍佔領克里木的刻赤半島,殲滅蘇俄三個集團軍。

    5月12日~29日,蘇俄西南方面軍與南方面軍在哈爾科夫地域轉入進攻,慘敗。

    5月26日,德國非洲軍在北非利比亞的加扎拉盆地轉入進攻。

    5月30日,日軍攻佔印緬邊境西北部的塔曼提。

    6月4日,美國和日本之間爆發中途島海戰。

    在這場海戰中,日軍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4艘航母沉沒,三隈號重巡洋艦沉沒,損毀332架戰機,共計3057人陣亡。

    美軍約克城號航母沉沒,哈曼號驅逐艦沉沒,損毀98架戰機,共計307人陣亡。

    6月6日,日軍佔領阿圖島和基斯卡島。

    7月17日,斯大林格勒戰役爆發。

    在這場戰役中,交戰雙方共計有100萬人死亡。

    在戰役最激烈的階段,雙方投入兵力超過200萬,坦克2000輛,戰機2300多架,大炮和迫擊炮2.5萬門。

    在整場戰役中,德軍共喪失70萬名官兵,1000多輛坦克,2000多門大炮和1400多架戰機。

    蘇俄方面,向斯大林格勒地域共計運送了30萬車皮的軍事裝備。

    整個戰役期間,蘇俄共消耗彈藥9568車皮,消耗炮彈8353車皮。

    縱觀地表人類二戰期間的所有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二戰期間,東部戰線當之無愧的轉折點。

    同時也是整個二戰的轉折點,在這之後德國的攻勢變的乏力,各國盟軍陸續開始反攻。

    7月27日,德國實驗第一架噴氣式戰鬥機。

    8月8日,薩沃島海戰,日軍取得完勝,美海軍損失慘重。

    8月22日,巴西向德國和意大利宣戰。

    8月26日,日軍佔領瑙魯。

    9月2日,日軍佔領葡屬帝汶。

    10月3日,德國第一次實驗V2火箭。

    10月23日,英國在阿拉曼開始進攻,阿拉曼戰役爆發。

    這是一場在北非爆發的戰役,這場戰役中,德軍4個精銳師、8個意軍師被殲滅,傷亡2萬人,被俘3萬人,損失坦克450輛、大炮數千門。

    英軍傷亡1.35萬人,損失坦克500輛、大炮400門。

    此場戰役後軸心國在北非戰場由進攻轉入戰略撤退,成爲***軍隊在北非覆滅的開端,也是同盟國進入戰略反攻階段的開始。

    11月13日,英軍進入託布魯克。

    12月2日,地表人類第一次人工控制的核裂變連鎖反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