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儒家
類別:
玄幻奇幻
作者:
發光的水字數:2190更新時間:24/06/28 10:53:45
“多謝少主不殺之恩!”荒七的臉上浮現出劫後餘生的喜悅,他深深地朝着秦長歌重重磕了一個響頭,語氣中滿是感激。
看起來彷彿是先前的傲慢與不屑早已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對秦長歌的敬畏與臣服。
然而,這份臣服並非出自真心,而是荒七在生死邊緣的無奈選擇。
他清楚,自己雖然暫時保住了性命,但子母噬心蟲的存在仍像一把懸在頭頂的利劍,隨時可能落下。
秦長歌自然看穿了荒七的心思,但他並未在意。
畢竟,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任何陰謀詭計都顯得蒼白無力。
而且,秦長歌本身就沒有想要荒七徹底臣服自己的想法。
荒七是否能找到破解子母噬心蟲的方法,秦長歌並未放在心上。
更何況,即便荒七真的找到了破解之法,對於秦長歌而言,他的目的僅僅是想要利用荒七暫時麻痹荒古世家而已。
畢竟,荒七與有勝,儘管二人同處於化神境的修爲,但實則存在着天壤之別。
有勝,乃是秦長歌親手雕琢出的化神天君。
他從未經歷過那波瀾壯闊的修煉之路,也未曾在風雨飄搖中歷經磨鍊。
他的力量雖已踏足化神之境,但骨子裏,仍舊是那個曾經的山匪頭子,帶着一股蠻橫與直率。
他缺乏反叛秦長歌的勇氣,更缺少那份深思熟慮的智慧。
在秦長歌的羽翼下,他安心地扮演着忠誠的角色,從未想過要挑戰他眼中的那至高無上的存在。
而荒七,則截然不同。他的每一步晉升,都是憑藉着自己的血汗與手段,在無數次的生死邊緣中掙扎出來的。
他的雙手,早已被鮮血染紅,那些鮮血,既有敵人的,也有自己身邊的同伴的。
他深知這個世界的殘酷與無情,更明白力量與智慧的重要性。
在秦長歌的眼中,他只是一個可以利用的工具,在他自己的心中,他卻有着屬於自己的野心與計劃。
因此,秦長歌可以心安理得地讓有勝留在自己的身邊,成爲自己的一枚棋子。
而對於荒七,他卻始終保持着一份警惕與距離,因爲他知道,這個男人,絕非池中物。
目睹眼前的這一幕,蔣乘風的心中已然明了,荒七那表面的恭敬並非出自真心,他的臣服只是暫時的妥協。
然而,對於秦長歌的深意,蔣乘風卻仍是捉摸不透。他深知,這位主子的心思向來深沉如海,不是輕易可以窺探的。
不過,這並未讓蔣乘風感到擔憂。他深知,無論荒七手段如何狡猾多變,自己都有足夠的信心和實力,在關鍵時刻助秦長歌一臂之力。
蔣乘風的目光流露出一抹不屑之色,彷彿已經看到了未來的種種變數,而他自己,便是那變數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走吧,上古祕境開啓應該即將就要開啓了。”
秦長歌一甩衣袖,宛若謫仙乘風一般離去,顯然更加期待的是上古祕境。
……
水瓷道域,羣山之巔,一座樓閣憑空顯現,巧奪天工,宛如天外來物。
這裏,正是三大始祖勢力之一的儒家年輕天驕們的聚會之地。
他們,皆是儒家的精英弟子,能入得這等始祖勢力,自是非同凡響。
他們的氣息,或沉穩如山,或靈動如水,皆是不俗。
修爲上,幾乎都已邁入那結晶之境,實力非凡。
而在他們之中,更有一位元嬰境的真君,端坐正中,如同皓月當空,衆星環繞。
那位元嬰真君,身着儒家標誌性的白袍,顯得清逸出塵。
他的容貌英俊,眉宇間透着一股儒雅之氣,令人不禁心生敬意。
他坐在那裏,就如同一塊璞玉,雖然未經雕琢,卻已經散發出奪目的光彩。
衆弟子圍繞在他身旁,或是請教,或是交流,皆是以他爲尊,視他如星辰,璀璨而耀眼。
正是那位儒家聖子,孔靈玉。
此刻的他,氣息如虹,不加掩飾地瀰漫開來,周身彷彿被一抹淡淡的金光籠罩。
最爲引人注目的,是他那眉心之處,金色神芒閃爍不定,猶如繁星點點。
細心觀察,便會發現其中流轉着諸多詩詞,如同古老的瑰寶在其中,莊嚴而神祕。
這便是儒家最爲至高無上的功法——浩然正氣,凝鍊於眉心之間,化作那傳說中的浩然真眼。
據說,唯有內心純淨無暇,堅守儒家道義的大儒,方能修煉成此等功法。
此刻,一名儒家的弟子滿臉笑容地對孔靈玉說道:“此次上古祕境之行,儒家定能拔得頭籌,這魁首之位非我們莫屬。”
旁邊立即有人附和:“那是自然,有靈玉師兄這位儒家聖子出馬,再加上聖人親自賜予的三道儒家真言,簡直是如虎添翼,穩操勝券。”
隨着這聲附和,周圍的儒家弟子們紛紛開始恭維孔靈玉,他們的話語中充滿了對師兄的敬意和對未來的期待。
除了儒家中人以外,很少有人知道。
其實孔靈玉,這個姓氏“孔”是後來賜予的,也就是說他以前並非是儒家的血脈嫡傳。
而是從一個外門弟子成爲儒家都願意接納他,身份地位達到儒家聖子。
寓意着孔靈玉是日後有望繼承儒家大統,足以彰顯他在儒家弟子中的非凡地位。
這一點,無需多言,從他的神情和衆人的態度中便可一窺全貌。
孔靈玉的資質究竟是逆天到了一種何地恐怖的地步,
儒家,作爲南瞻部洲的三大始祖勢力之一,地位崇高,被譽爲三教中的翹楚。其底蘊深厚,猶如千年古樹,枝繁葉茂,傳承至今已有無數載的歲月。
儒家培養出的天之驕子,遍布整個南瞻部洲,甚至遠播至四大部洲的各大勢力。他們如同璀璨的星辰,照耀着這片天地,爲世人所敬仰。
衆多四大部洲的勢力,以及那些頂級的王朝,都夢寐以求地將自家的子嗣送入儒家求學。他們渴望讓子嗣在儒家的薰陶下,養出一身的浩然正氣,成爲品德高尚、學識淵博的英才。
即便日後這些子嗣未能繼續留在儒家,但他們在儒家求學的那幾年,所汲取的知識與品德,都將成爲他們人生中彌足珍貴的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