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7 天師駕到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第十個名字字數:2278更新時間:24/07/05 08:24:37
    臘月初,紫禁城裏迎來了一位比較特殊的客人,專程從江西廣信府龍虎山奉旨入京面聖的正一道第五十一代天師,張顯庸。

    洪濤爲什麼要下旨從江西召喚他入京呢,這還得從去年的清查佛寺運動和派遣道士去呂宋傳道計劃說起。

    無論是爲了打壓佛教還是爲了更好的統治呂宋土著,洪濤都必須找到一個能代替佛教,又比佛教更積極主動的宗教做爲替代,首選當然是道教。

    可洪濤對道教知之甚少,手頭上根本沒有這類人才,又不想假手於人。咋辦呢?思來想去,結果卻在皇宮裏意外找到了答案,具體說是仁壽宮的王太后。

    自打養心殿謀逆案發生之後,王太后就徹底不敢再暗中摻合朝政了,主動搬去了仁壽宮,不是特別重要的日子或者逢年過節堅決不在皇帝面前晃悠。

    和後世裏所有兒女不在身邊,深感孤獨的老年人一樣,王太后縮在仁壽宮裏也不能整天打麻將牌、玩大富翁棋,總要找到個精神寄託,於是學着已故的太皇太后研究起了宗教。

    這一接觸還倒讓她找到了目標,修煉道教打算成仙飛昇,具體的辦法就是煉製丹藥。可這玩意真不是一般人能自學成才的,必須得有師傅傳授。

    但紫禁城裏又沒有這方面的人才,於是才不得不向皇帝提出個小要求,希望能從陝西華山將一位叫高演元的道士召入宮當面請教。

    爲什麼非是高演元呢,洪濤初聞的時候心裏馬上提高了警惕,生怕這個女人的野心又在蠢蠢欲動。但在問過王安之後又放下心來,合算高演元並不是外人,甚至有可能見過面,只是那時候自己還小,沒什麼印象罷了。

    高演元,原名高元和,號還虛子,山陰人。年輕時在河南靈寶縣玄真庵裏修道,自稱有仙人在夢中教授了其一個法門,可以夢遊天下。

    後遷往華山,想要收集古代道教經典著書,於是來京師尋找,主要是想面聖陳情,要借閱皇家藏書一覽。

    據說在他抵京的當天,萬曆皇帝的親媽李太後做了個夢,夢到有個來自華山的道士會在正陽門外有所請。派人出去一打聽,嘿,果然找到了高演元,居然和李太後夢中的道士相貌差不多。

    這不是應驗了嘛,李太後馬上告訴兒子萬曆皇帝,按照道士的要求把宮裏收藏道教書籍拿出一部分贈給了高演元,還都蓋上了慈聖宣文肅皇太后的印記。

    可是光給這麼多珍貴的典籍還不成,高演元棲身在華山的茅屋之中,連個道觀都沒有,不符合皇家典籍的收藏標準。

    有道是幫人幫到底、送佛送到西,於是李太後又讓兒子出錢派人在華山專門蓋了座太虛庵,連同周圍的土地全賜給了高演元。

    而高演元在太虛庵沒蓋好之前的一段時間,經常出入紫禁城爲太后解夢,還曾在皇家慶典上拋頭露面,大概率與還是皇長子的洪濤見過。

    有了這個關係,高演元只要還活着,那就肯定躲不開錦衣衛的登門傳旨。其實人家也不會躲,皇帝召見大概率是好事兒。

    等高演元進京見到了皇帝,才知道不光是好事,而且是大好事。皇帝有意扶持道教發展,但不知道該從何處入手,是要當面向自己請教。

    這一問,才讓洪濤大致明白此時的道教是個什麼狀態,雖然有喜也有憂,但總體發展規劃還是可以期待的。

    按照高演元的說法,道教起源於東漢末年的五斗米道。這裏要重點說明一個容易混淆的概念,道教是道教,道家是道家,雖然只差一個,聽上去差不多,但絕對不是一個意思。

    道家在春秋時代就有了,是一種哲學思想流派。道教在東漢末年才初創,是依託於黃老思想,又融合了巫術等古代文化的宗教信仰。

    發展到元代時期,道教已經從最初的五斗米道演化出了諸多派別,有些在歷史長河中消散無蹤,有些則還在發展壯大。

    到了大明建立,朱元璋對道教的態度還是比較支持的,或者說他對儒釋道三種意識形態或者信仰都採取了爲我所用的態度,以儒爲主,佛道兩教爲輔。

    同時也沒放鬆管理,於洪武十五年在禮部之下正式設立道錄司總理全國道教,並由官方將道教分爲正一、全真兩派。

    從此之後的歷代明朝皇帝幾乎都推崇道教,到了嘉靖皇帝時達到頂峯。當然了,也僅僅是在皇室內部推崇,民間依舊還是佛教更普遍。

    但由於全真起源於金,又與元朝有扯不清的關係,所以從朱元璋開始,歷代皇帝都封正一道掌門爲天師,主管道教一切事物,有意無意的打壓全真道。即便有武當派這樣的全真分支興起,從整體上依舊是正一道佔主導地位。

    比如高演元的華山派就是全真派的分支,雖然沒有正一道硬氣,照樣受到了李太後的信奉。目前大體上講,在北方全真派多一些,在南方則是正一道的天下。

    對於皇帝表露出來的的期望,高演元還是比較有自知之明的,沒敢大包大攬接過弘揚道教的大旗。鑑於目前急需開拓的是遠在南洋的呂宋島,於是就推薦了正一道天師,張顯庸。

    封正一嗣教清素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這是張顯庸的正式頭銜,也是官方身份。有了這個身份可以名正言順的管理大明道教事務,包括其它門派的掌門接替也可以插手,權力不小。

    但有了這個身份也同樣會受到很大的束縛,等於進入了政府體系,算有編制的。俗話說得好,食君祿忠君事,必須聽官府招呼,否則就算不忠不孝。

    即便如此,洪濤也沒太過頤指氣使,還是親筆寫了封信,表明了用意,然後以商量的口吻請這位天師儘快入京會晤。

    別看張顯庸只是道教名義上的大掌門,龍虎山張家卻是個歷史悠久的大族。民間有個說法叫南張北孔,南張指的就是正一派歷任天師的鷹潭張家,北孔自然是山東孔家了。這兩個家族不僅名聲顯赫,歷史也非常悠久。

    孔家就不多說了,五斗米教創始人張道陵是正一派的第一任天師,到張顯庸這裏已經到了第五十一代。一千五百年未曾斷過香火,輩輩相傳,開枝散葉,在當地乃至南方的民間影響力不可小覷。

    張家傳承了五十一代?沒錯,基本都是父子相傳。難道說道士可以結婚生子?也沒錯,正一派的道士不光可以結婚生子,還能喝酒吃肉、不穿道袍不留鬚髮在家修行。而全真派就不成,相對而言更注重形式,規矩也更嚴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