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 王皇後(推薦票、收藏都來點啊!)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第十個名字字數:2001更新時間:24/06/28 10:43:38
啥?爲什麼要迷惑直臣沈鯉?誰要是這麼想就太幼稚了。能從翰林院閒職一步步爬上總理級別的人有一個算一個,百分百都是人精。
啥油滑、直率、奸佞,是在政客之間比較的相對量,不是用來形容他們本性的絕對值。把大學士裏面最直率的人提出來,拿去和平民百姓裏的奸猾之人比較,保證個個有過之無不及。
評價人和事物都需要有個前提,那就是同一個標準。不能用政客的標準去要求百姓,也不能用百姓的樸素去要求政客。
最麻煩的是印刷和紡織都屬於傳統行業,已經有很成熟的產業鏈和從業者。自己突然挾着更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殺進去,三下五除二把市場橫掃一遍,肯定有些人會受傷,其中不乏和朝堂大臣們有牽連的,勢必引起利益紛爭。
然後……不用太仔細調查自己就得提前曝光,然後成果歸皇帝所有,太子身份歸別人所有,能不能保住小命很難講!
而鐘錶行業就不一樣了,無需太大場所也用不了幾個人手,前期藉助二十四監的力量就能生產。產量不用太高,一個月能產出一件成品足矣。
做出來的鐘錶先別急着換錢,得拿去走面兒。比如說皇太后壽辰,孫子雖然窮但也有份心意。珠寶玉器、珊瑚瑪瑙沒有,來架做工精美還能準確報時的自鳴鐘吧。
這東西既能當玩意又有實用價值,啥時候看見啥時候不得想起咱。高興了隨便賞點金銀財寶,哪怕啥都不給,只要態度有所轉變,到了關鍵時刻肯出面幫着說句好話也算不虧。
“哎呀……金子怪貴的,還是用銅銀合金吧!”洪濤一個人窩在書房裏不到兩個時辰,桌面上就鋪滿了圖紙。
用炭筆勾勒的鐘錶零件圖紙,還是標註了尺寸的加工圖。只要陳矩給找的工匠不是太笨,用大半天時間就能教會他們按圖加工。
現在需要做的是選擇材料,還得是好幾種規格。獻給皇帝的肯定不能和賣給大臣的一樣,必須分出檔次,儘可能拉開距離,避免有僭越的嫌疑。
其實鐘錶的金貴之處主要體現在性能,比如準時準點、整點報時、外觀精美,用料是否考究還在其次。一個鎏金外表,鐵製機芯的破玩意都能被當寶貝供奉在祖宗牌位前面,可見萬曆皇帝的審美格調也高不到哪兒去。
要問光靠明朝工匠,純憑手工能製造出自鳴鐘嗎?目前的材料是否支持呢?答案是百分百肯定。不是猜測,是實踐證明。
洪濤在宋朝就造過鐘錶,裝在塔樓上,錶盤比房間還大;小的基本快趕上民國時期的懷錶了,能揣在兜裏攜帶,百分百都是純手工,且有遊絲機構。
就算此時明朝的金屬冶煉技術趕不上自己穿越改造過的北宋,也差不了太多。懷錶確實夠嗆,比拳頭還大的座鐘真毫無難度。難就難在思路上,只要工匠們肯配合必須手拿把攥。
不光要造出來,還得比利瑪竇帶來的小自鳴鐘更勝一籌。關鍵部位就在擒縱裝置上,也就是讓鐘錶發出咔噠、咔噠聲音的機構。
如果沒有擒縱裝置,鐘錶就無法靠發條提供穩定的動力運轉。這東西顧名思義,會按照固定間隔操縱齒輪轉動,從而把發條裏積蓄的能量有序的釋放出來。
昨天下午洪濤在壽皇殿裏已經看過了,那座大自鳴鐘使用了很原始的冠狀輪擒縱機構,沒有遊絲。自己現在也沒能力把遊絲造出來,卻可以適當的改進擒縱機構,以容易加工、計時精度更高的槓桿式擒縱裝置代替。
僅這一個改變就能把鐘錶行業向前推進小幾百年,足夠讓別人慢慢研究、模仿、吃透。等他們會了,自己再弄出遊絲,依舊還是遙遙領先。
“進來……”正琢磨着該如何用古代坩堝去熔鍊銅銀合金,門外傳來了輕輕敲擊聲。
“殿下,該用晚膳了!”正殿大門開了條縫,閃進來個窈窕的身影,款款走到書房門外先見禮再說話,輕聲細語,軟糯糯的。
“哦……你叫什麼來着?”洪濤擡起一隻眼皮看了看,眼熟,好像是娶媳婦時送的兩位選侍之一。
“奴婢劉氏……”女子小聲回答着,其實說小女孩更準確,才15歲!
“去弄些水來。”好像是有個姓劉的,另一個姓啥真想不起來了。但姓名可以忘,雞賊心眼至死也忘不掉。
洪濤藉着洗手的機會假裝低頭,從腋下偷瞄向身後……事實證明雞賊心眼並不是多餘,趁着自己洗手的功夫,劉氏不光湊到了書桌前偷看,還悄悄拿了一張圖紙藏進了袖子。
不用問,這張圖紙很快就會通過宮門侍衛傳遞到皇后、皇太后或者鄭貴妃手裏。爲啥不是皇帝呢?因爲皇帝用不着這麼費勁。王安、鄒義、李實、王國泰,還有東宮裏所有的宦官宮女都可以嚴密監視自己的一舉一動並隨時彙報。
入夜,啓祥宮西暖閣內,紅紅的炭火燒得正旺,羅漢榻上斜倚一位宮裝婦人。年紀四十左右,膚色微黃、相貌中等,眼角略帶魚尾紋,眉宇間隱隱有些愁緒。
這位就是萬曆皇帝的正宮皇後王氏,前兩年由於走水,坤寧和乾清兩座宮殿被部分損毀,皇帝和皇后只能一起搬到啓祥宮暫住,這一住就是三年多。
但王皇後並不覺得這座明顯比坤寧宮小了很多的宮殿有什麼不好,甚至不太想讓乾清宮修繕好。大婚二十多年了,和皇帝住在一起的次數加起來還沒這三年多。
做爲皇后,沒一個願意看着皇帝每天往東西六宮裏跑的,但又不能干涉。心寬的假裝看不見,心窄的就只能顧影自憐了。
王皇後屬於心寬但命運多舛的類型,她十四歲入宮既爲皇后,但並不爲皇帝所喜,且二十多年來只育有一女。如果不是恪守孝道、少生是非,得到了皇太后的首肯,怕是連皇後的地位都不一定能保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