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失策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光榮小兔字數:3218更新時間:24/08/15 21:40:31
    曹操因爲頭疼症長年休息不好,尤其是深夜被叫醒時,整個人彷彿裂開了一樣,就處於極度暴躁和混亂之中。

    這種思維狀態,倒和三國演義中蔣幹盜書,中了周瑜的反間計,深夜回曹營報信時的情況相似,彼時曹操深夜被叫醒,一聽蔡瑁張允暗地投降,昏昏沉沉中怒不可遏,當即下令將兩人斬首。

    當然,此時曹操很快因爲死亡的恐懼而清醒過來,因爲他猛然間意識到,晉軍竟然打到鄴城了!

    戰線不還是有上百里嗎?

    外圍的曹洪曹真,馬超于禁,都在幹什麼?

    曹軍圍繞鄴城構築的防線,並不是一兩個點,而是每條關隘上都有大將坐鎮,如今來襲晉軍真要高達數萬,那是至少有一處完全崩盤了,才放進來這麼多人!

    曹操眼睛本來就看不清,如今更是一片漆黑,自己還是大意了,本來魏軍在冀州掘河,將魏郡多處都淹沒,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爲了防止對面騎兵突襲。

    單憑晉軍步兵的話,即使突破某處關隘,也很難在數天內趕到鄴城,這就讓曹軍有充分的反應時間,能及時派出多個方向的兵力阻截。

    這也是爲什麼曹操有所憑恃,敢讓潁川派大肆排除異己的原因,他放棄調和兩派之間的矛盾,默許了潁川派打擊冀州派的行動,一切都是爲了集中鄴城力量擰成一股繩,齊心協力對付晉軍這個大敵。

    這個時候爭奪世子,只會徒然消耗力量,讓晉軍得利,將曹氏帶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這對於曹植派是不太公平的,他們罪不至死,但在魏國和曹氏存亡面前,這一切都不重要,楊修這一派即使佔理,也因爲大勢被曹操無情放棄了。

    而楊修看明白了這點,才下定決心和曹操徹底撕破臉,在城內開始搞事,對此曹操也不是沒有預料,卻沒怎麼放在心上,因爲憑藉鄴城之內冀州這些士族,在重兵把守的鄴城,還能掀起什麼風浪來?

    今晚開始的發展,也確實如曹操所料,雖然四門有叛亂,但不過是千餘家奴而已,只要調集曹軍精兵,不出一個時辰,便可以將其全部消滅。

    唯一能夠讓曹操驚歎一下的,便是冀州士族作亂的膽量,不過也就是驚歎一下而已了。

    在曹操看來,以冀州士族爲代表的的河北士族,是魏國防守鄴城的最大隱患,他一定要在和晉軍決戰前,將這個隱患消除掉。

    曹操對河北士族的看法,並不是空穴來風,當初王莽篡漢,劉秀跟隨其兄劉演起兵時,就有河北士族在背後支持。

    彼時劉秀的哥哥劉演是義軍首領,在綠林軍中威望很高,於是受到猜忌後,被更始帝劉玄殺害,劉秀才被迫自立門戶,並和河北士族達成約定,通過娶郭聖通爲妻,得到了河北士族的全面支持。

    但劉秀建立東漢之後,自然不會允許有世家大族威脅到皇權統治,於是他廢黜了郭聖通,違背了和河北士族的約定,自然對河北士族的承諾的條件也打了水漂。

    對此河北士族懷恨在心了,足足持續了數百年,最後終於等到了桓靈二帝的黨錮之禍的時機。

    漢廷限制黨錮士族,激起了天下士族的反意,其反抗的形勢,就是士族在背後推動的黃巾起義。

    黃巾起義並不是純粹的農民起義,背後有很多個世家大族作爲推手,而且這起義的模式和過程,和當初劉秀上位時幾乎如出一轍。

    張角本身就出身於冀州鉅鹿,其發現太平道最主要的地盤,便是冀州,青州,幽州三州,短短數年內就有了數十萬信徒,這在世家豪族牢牢掌控村鎮的漢朝,若說沒有士族在背後謀劃,誰也不會相信。

    而且張角的黃巾起義,自始至終範圍都在以河北爲中心的冀州地區,而冀州士族數百年來對於劉秀違約早就懷恨在心,所以張角得到了相當規模的支持。

    黃巾起義,一方面代表受壓迫的百姓對漢廷不滿,另一方面也代表河北士族想要重新回到舞臺上,重演扶持劉秀的慾望,對此看的最明白的,便是袁紹。

    他逃出洛陽後,便直接跑到了冀州,和當地士族一拍即合,在冀州世族的幫助下,兵不血刃從韓馥手裏奪走了冀州,如同劉表單騎入荊州一樣。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袁紹劉表確實表現出了過人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當地士族看到了和他們合作的前景和價值,屬於是兩邊一拍即合。

    袁紹得到冀州後,自然給與了冀州士族相應的回報,但冀州士族和外來士族也有爭鬥,袁紹有前車之鑑,不敢採取激烈手段,便聽之任之讓其相鬥,無疑這也影響了很多戰略決策。

    這裏面固然有袁紹的性格原因,但他也有自己的苦衷和想法,他最終的目的,便是依託士族,建立一個以士族地主爲統治主體的王朝。

    袁紹走的這條路,從某種方面上來說,是在開劉邦建立西漢時的倒車,因爲劉邦是堅持皇權的絕對性的,所以劉邦也遭受了反噬,以至於文景之後進行了妥協。

    劉秀當初也想嘗試鞏固皇權,但其手段不如劉邦,很多政策出現了問題,導致桓靈時期天子和士族徹底撕破臉,這讓士族利用農民起義搞事,這便是農民起義的階級局限性所在。

    但這也是歷史的必然,人類發展不可能跳過這個階段,皇權在世俗化的同時,不可避免要和士族進行融合,袁紹不知是早就看明白這點,還是歪打正着,反正他從一開始,就選擇了皇權和士族共生。

    而曹操則不同,他起事之初明顯是想要效仿劉邦的,所以用了極爲激烈的手段打壓兗州當地士族,但彼時他的做法極爲稚嫩,殺邊讓的後果便是讓兗州士族集體背叛了曹操,給了曹操當頭一棒。

    最後在人肉乾和袁紹兵糧的支持下,曹操度過了這道難關,還學會了向士族妥協,於是他開始採用相對柔和的手段,即利用外來士族打壓本土士族。

    其表現形勢上,就是利用潁川派對付本地士族,剷除當地頑固勢力,最後得到天下時,士家大族數目會大大減少,從而防止像冀州士族反亂,威脅皇朝統治的現象發生。

    這個想法,其實相對於其他人來說,是超前於時代的,但只有知曉後世歷史的袁熙才知道,曹操這種做法註定不會成功,因爲在之後的一千多年裏,隨着封建制度的完善,形成的穩固形態,便是天子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曹操一死,魏國便採用了九品中正制,之後晉朝更是王與馬共天下,隋唐的士族進一步發展,壟斷了朝堂,即使是到了宋明,士族變成了地主,仍然是在和皇權共治,天子在朝堂之上,地主在民間鄉野,互不干涉。

    這是封建社會發展的必經階段,曹操不具備這種知識,所以他選擇此時對冀州士族動手,想要消除這個隱患,而且在曹操看來,冀州士族已經完全不可信了。

    這裏面還有一層原因,就是曹操對天平道的掌握開始失控了。

    太平道是在冀州發源的,曹操爲了得到這股力量,費盡心思採用了很多手段,其從爲官時候就開始佈局,其毀壞的淫祀避開了太平道崇拜的道教廟宇,所以被天平道視爲聖人,就此得到了太平道的支持。

    但之後的變數,便是袁熙,其得到了楊鳳黑山軍的支持,在太平道中挖了曹操的根,加上青州軍多次大戰中幾乎損失殆盡,輿論開始反轉過來。

    這其實也是曹操的誤算,曹操對於某些不安定的勢力,態度就是用完就丟,青州軍自然也在其內,曹操也不會允許立朝後有這種勢力的存在。

    但曹操做的太急了,等他發現袁熙在天平道中的聲勢超過自己時已經晚了,而且他手裏已經沒有與之抗衡的力量,更重要的是,袁熙出身於袁氏,這本就是冀州士族下注的一方,雖然冀州士族暫時投靠了自己,但誰能說將來不會像黃巾起義一樣翻臉?

    於是種種考慮之下,曹操默認甚至暗示了潁川派藉着打擊曹植四友,開始對冀州士族動手之事,因爲楊修等四友不是冀州人,以其爲藉口,也會讓冀州士族麻痹大意。

    中間崔琰爲首的崔氏被抓時,曹操也覺得此舉太急,怕太過刺激冀州士族,所以才下令將其放了出來,不然一個卞夫人如何勸得動他?

    但曹操卻是沒有想到,楊修看明白了他的用意,知道這是溫水煮青蛙,於是藉着崔氏女郎被害之事,立刻勾連冀州士族起事,提前將矛盾激化爆發了。

    但這些事情,其實到目前爲止,也都在曹操的掌控料算之中,讓曹操真正事態破防的,是晉軍突破曹軍防線,逼近鄴城一事。

    要知道,除去防守鄴城的數萬人,外圍的曹軍還有將近十萬人,這是要比晉軍數目多的,他們怎麼過來的?

    曹操此刻才發現,自己還是低估了晉軍的謀士,其隱忍幾個月打對攻,只怕就是爲了今天的突襲準備的,而且這時間選的太好,城內城外一起發難,絕對是早有預謀!

    曹操知道此時是生死關頭,他強忍着頭痛睜大眼睛,雖然眼前景物還是一片模糊,但他還是努力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對夏侯惇喝道:“來人,傳令讓所有城內將領出動,調集麾下兵士去四門防守!”

    “把我甲冑拿來,我要親登城頭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