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黨爭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光榮小兔字數:3553更新時間:24/08/09 06:57:11
    一直龜縮着偷偷佔便宜的孫權,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要搞個大。

    他聽聞冀州之戰已經白熱化,袁熙也離開了江淮去往兗州,便準備派出吳國的所有兵力,以及程普黃蓋徐盛丁奉在內的所有大將,往劉備袁熙領地發動猛攻。

    戰前他召集所有的掾屬,立於桌案之前,喝道:“魏晉相爭,冀州一戰,將決定中原歸屬,如今看來最多一年,兩邊就會分出勝負!”

    “無論哪邊取勝,都會趁勢佔據江淮荊州,留給吳國的機會已經不多了!”

    “無論魏晉哪一方覆滅,對面都會將其完全吞併,到時候我們要面對的,便是一個極其強大的對手!”

    “所以如今吳國只有抓住這最後的機會,儘可能拿回屬於我們的地盤,才能在將來的對抗中取得先機,也只有如此,才有可能走到最後!”

    “所以如今擋在吳國面前的無論是劉備還是兇虎,都是我們最大的敵人,而這兩方此時都在對魏國發動進攻,正是我們動手的好機會!”

    有官員出聲道:“吳王,吳國不是先前剛和晉國和漢南國寫協議停戰了嗎?”

    “若是此時先動手,會不會被天下人非議?”

    孫權聽了,眼睛一瞪,怒吼道:“兩個宵小之人,聯手蠶食我的江東地盤,逼迫我簽訂城下之盟,是吳國奇恥大辱,我如今報仇,乃是堂堂正正!”

    “你如此說,難道是想諷刺我背信棄義嗎?”

    那官員聽了,嚇得面如土色,連忙告罪,孫權卻是不依不饒,揮手道:“出兵在即,卻在朝堂之上大發謬言,禍亂軍心,莫不是兩國的奸細?”

    “斬了祭旗!”

    當即有侍衛上來,不顧那官員苦苦求饒,將其拖下堂去,不一會,便有侍衛拖着木盤上殿,正是那官員首級,在場一衆官員見了,皆是心內暗驚,大氣也不敢出。

    孫權見狀頗爲滿意,他緩緩掃視場中,喝道:“擇日孤將拜將點兵,盡起吳國大軍,和兇虎劉備決一死戰!”

    衆官皆是拜伏聽命,孫權命人退朝後,卻是召集張昭虞翻等幾位心腹大臣入宮議事。

    虞翻接到傳令後,知道八成是爲了拜將之事,吳國將領衆多,文官如雲,但謀主的人選,卻自周瑜去世,魯肅走後,遲遲定下來。

    如今孫權看準時機出兵,兵士糧草早有準備,但在軍師任用上,卻是遲遲懸而未決。

    虞翻來到宮門前,由侍衛帶着往裏走,卻同時有幾人過來,見了虞翻,便過來打招呼,他打眼一見,卻都是和自己交情不錯的,便回禮道:“諸位也來了?”

    這幾人便是顧雍闞澤,孫邵諸葛瑾,平日裏面都和虞翻關係不錯、

    虞翻這人脾氣臭,嘴巴毒,但在崇尚名士剛正不阿風範的當下,卻很受歡迎,衆人也都爭相結交,而且他是江東本地人,和同是江東出身的顧雍闞澤,自然是有同氣連枝之感。

    而孫邵諸葛瑾,則是情況有所不同,孫邵是北海人,諸葛瑾是琅琊人,兩人都是北人,來到吳國後勢單力孤,所以便和江東派交好借勢。

    在這個圈子裏面,虞翻因爲百無禁忌,所以成了聯繫衆人的紐帶,而他們這個團體也是有目的的,便是對抗張昭張紘的徐州派。

    徐州派嚴格來說,是廣陵一帶的南徐州人,先前被袁熙屠過的廣陵士族,便屬於南徐州人,這些人自成一派,雖然廣義範圍上也屬江東,但因其地處長江以北,和虞翻這些長江以南的士族,還是頗爲涇渭分明。

    而張昭張紘並稱二張,極受孫權重視,風頭勝過了其他官員,是吳國官員勢力中最大的一股,之所以變成這樣的形勢,是因爲孫權採用了和袁紹曹同樣的手段,即用外來士族壓制本地士族,以免本地士族脫離控制,尾大不掉。

    這種主公普遍採用的手段,自然也多少會激起虞翻等人暗地裏面的牴觸,於是他們便勾連起來,和張昭等人對抗。

    他們並不傻,而是看得很明白,羣臣隱隱爭鬥,散而不亂的局面,正是孫權所希望的,要不給他們再多膽子,也不會明目張膽去做這種事情。

    作爲主公,最希望看到的局面是,部下官員都對自己效忠,但彼此間卻是因爲不和而明爭暗鬥,無法形成統一的利益團體。

    要是哪一天底下的掾屬不鬥了,整日一團和氣,那才是最可怕的,這意味着其中出現了威望極高的主心骨,而既然這人能壓服羣臣,是不是也意味着有一天他能帶領羣臣,將主公趕下臺去?

    所以主公策動掾屬相爭,是千百年來的爲君之道,誰也無法避開,虞翻等人皆是知道這一點,所以才時時刻刻和張昭張紘公開唱反調,以爲明哲保身之道。

    而這次鬥爭的焦點,就是拜將的軍師都督之爭。

    大軍發動,不可能空缺軍師,程普黃蓋等人勇武有餘,權謀不足,若無周瑜水平的人坐鎮,只怕下場比之前的巢湖之戰更加不堪。

    於是江東派和徐州派不約而同推舉出了己方的合適人選,江東派這邊推舉的是諸葛瑾,而徐州派那邊,推舉的是陸績。

    這種景象頗爲荒誕,因爲諸葛瑾是徐州琅琊人,反而陸績是純正的江東人,等於是兩邊各自在支持對面的人。

    這種默契裏面,蘊含着很多的潛規則和考量,可以說是兩派私底下交鋒和妥協的結果,而且這裏面。還有着說不清道不明的糾結之處。

    諸葛瑾是諸葛亮兄長,當初曹操屠徐州,兩人逃難,他留在了江東,而諸葛亮則是去了荊州,就此走上了不一樣的道路。

    而陸績雖然比陸遜要小,卻輩分更高,也是如今陸家家主,也是徐州派推出來作爲軍師的人選。

    單從年齡和經驗上來說,陸績如今不過十六七歲,而諸葛瑾相比之下要大上好幾歲,而且有不少領兵作戰的實績,顯然是比陸績更有資格的。

    但另外一方面,兩人其實都存在不小的問題,因爲諸葛亮和陸遜,是兇虎麾下極爲有名的兩大軍師,諸葛亮陸績和其皆是有親,所受的質疑非議也是不小。

    但吳國找遍上下,實在是找不出比兩人更合適的人選了,不然誰會拿着江東大軍的性命當做兒戲?

    但兩派也知道,相比先前的周瑜等人,陸績和諸葛瑾實在是太年輕了,在軍中威望嚴重不足,這次孫權突然決定發兵,是不是也太急了些?

    虞翻等人一邊往裏走,一邊說着話,虞翻見衆人質疑,冷笑道:“大王這點上倒沒有做錯,再拖下去,就一點機會都沒有了!”

    “前些日子鑄造的大泉五千,作爲俸祿發放了不少,你們多少都有收到了吧?”

    “然而這才不出三個月,這錢就和廢鐵一般,都頂不上先前的五十錢!”

    “聽說最近有好幾個官員的俸祿全是大泉一千五千,結果窮的家裏揭不開鍋,孩子都餓死了,最後跑去晉國了?”

    顧雍聽了,臉色一變,連忙低聲道:“仲翔,這裏什麼地方,注意言辭!”

    虞翻也知道自己失言,匝吧了下嘴,悻悻道:“這樣下去,我都要斷糧了,聽過吳景那些人投靠晉國後,混的風生水起,他那本事我是知道的,不就是傍上了一條粗腿麼!”

    “說來吳家也是夠狠,一個女子,先後獻給孫氏袁氏,偏偏地位越走越高,真是服氣。”

    “聽說那位生死存疑.大王現在打晉王,算不算不孝……”

    旁邊的人都快瘋了,闞澤撲上去捂住虞翻的嘴,低聲喝道:“仲翔,你想死我們不攔着,別拖我們下水!”

    衆人正一片混亂間,那邊卻走過來幾個人,衆人一見,卻是張昭張紘,嚴畯陸績四人。

    江東派幾人見了,便過去相見,虞翻卻是不露聲色和陸績交流了下目光,很少有人知道,兩人私交甚篤,甚至遠超江東派大部分人!

    江東派看到嚴畯,也是暗道幸好嚴畯怕死,推了都督之位,不然這次軍師之位,怕是妥妥落到其頭上。

    嚴畯是徐州彭城人,精通詩書三禮,同時熟讀兵書,在張昭的推薦下做了騎都尉,在對山越和劉備軍的作戰中表現頗爲亮眼,本來是身爲軍師呼聲最高的人選,連孫權都一度極爲認同,準備擇日拜將。

    但嚴畯卻是堅辭不受,說自己相比晉國的諸葛亮陸遜,亦或劉備的龐統徐庶,計謀上都遠遠不如,若自己做了軍師,只會讓吳國兵敗。

    對此孫權也很無奈,嚴畯本人如此信心不足,強讓其作爲軍師也沒有意義,所以才有了今日找兩派入宮商議之事。

    孫權今日在殿上的意圖很明顯了,吳國已經是孤注一擲,你們兩派誰也別想置身事外,一定要定出軍師人選,將來打了敗仗,是都要負責的!

    兩派對此也是心知肚明,當下苦着臉進了孫權內殿,就此事展開了脣槍舌劍的辯論。

    數日之後,吳國集結十萬人,分數個方向水陸並進,同時打入了江淮數郡,大戰在短時間內就波及到了上千里的戰線。

    這次吳國隱忍良久,自然來勢洶洶,漢南長沙告急,江夏丟失過半,連防守長江的甘寧在猝不及防下也吃了不小的虧,被迫退往濡須水方向。

    尤其是漢南國戰略縱深太淺,一下就被吳國逼近都城,坐鎮長沙的徐庶得知後,知道已經來不及通知劉備關羽回援,便緊急發令給平定南蠻的張飛,讓其向東阻據吳國大軍。

    而江夏的黃祖就比較倒黴了,吳國入侵江夏的時候,他正在江上巡視,結果遭遇了突襲過來的吳國戰船,兩邊大戰一場,黃祖中箭負傷退走,數日後傷重不治,就此去世,由其子黃射暫領江夏太守。

    甘寧這邊退守濡須水後,暫時阻住了吳國水軍步伐,但其西邊的江夏已經被吳軍打入,他自忖獨木難支,便向壽春告急,在壽春坐鎮的袁胤得知後,緊急派劉曄去增援甘寧,同時報知正在豫州的袁熙。

    袁熙收到信的時候,他正帶人一路勢如破竹,打到了兗州邊境,眼見就就能將曹操防線打穿,此時聽到這個消息,頓時像吃了蒼蠅一樣噁心。

    他知道孫權不會死心,但對方抓的時機也太好了,孫權打仗可能不行,但眼光卻很不錯,這一下讓袁熙頗有種顧此失彼的之感。

    他召來陸遜等人,說道:“玄德公在荊州打許都,怕是自顧不暇,江夏也是岌岌可危,壽春那邊有些麻煩。”

    “你們覺得是不是該派人回去增援興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