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變故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光榮小兔字數:3175更新時間:24/07/05 09:15:58
    袁熙和諸葛亮最後得出的結論,便是當前只能防患於未然,提前算好曹軍動向,然後調集優勢兵力,將曹軍逐個擊敗。

    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極難,曹軍依託虎豹騎,調動速度極快,常常在大範圍運動中扯動袁熙軍防線尋找戰機,袁熙賴以爲傲的幽州鐵騎,在這方面也不能佔據優勢。

    所以袁熙才想出了塹壕戰的做法,想要壓縮曹軍的運動空間,曹操自然也知道這一點,其應對便是擴大戰場範圍。

    青徐首當其衝,而且最前面的青州遭受水患,遍地都是水澤,已經不能用塹壕防禦,反而給了騎兵發揮的空間。

    諸葛亮出聲道:“在冀州戰場取得轉機之前,只能是以攻對攻,以騎兵對騎兵了。”

    “雖然交戰地點是主公地盤,對我們極爲不利,但不阻止曹軍的話,損失只會更大。”

    袁熙無奈道:“那只能將閻柔鮮于輔調過來了。”

    “單于塌頓,哦不,現在他是四王了,樓班單于和塌頓這幾年雖然老實,但我也不能對他們完全放心,不然本可以徵發烏桓騎兵的。”

    “不過烏桓騎兵軍紀散漫,到了青州南面襲擾百姓,讓他們助戰,很可能弊大於利啊。”

    諸葛亮沉聲道:“北地不需要那麼多王,主公已經稱王,這個隱患遲早要解決的。”

    “要是曹操那邊,這問題就很好解決,以天子名義下詔給他們封侯,他們肯定樂意之至。”

    “但若主公以晉王名義下詔,他們心裏多少是有些不情不願的。”

    袁熙擺手道:“先不管他們,現在我對他們的期望,是能不作亂,和關外鮮卑互相牽制即可。”

    “不過說起來幷州方向,倒是可以做做文章了。”

    諸葛亮說道:“聽聞韓遂帶兩萬西涼步騎來援,曹操只調動了一部分,大部分都在黑山八陘的出口堵着,防備主公的黑山軍。”

    袁熙道:“黑山軍也不能老是呆在山裏不動,如今曹操用青州牽制我,那我也也要以牙還牙了。”

    “發令給張勳,讓他立即整軍,前出南端出口,一路建立營寨,截斷對方的懷城補給線。”

    “同時發信給高幹,讓其聯合出兵,從太原通道南下黃河渡口,伺機渡河,直接攻擊河內郡,截斷西涼軍的後勤通道。”

    “同時發信給弘農楊氏,讓其伺機舉兵反叛,若其能能夠成功,西涼和冀州的聯繫將會被完全切斷。”

    諸葛亮出聲道:“只怕楊氏不會答應。”

    “他們的私兵也就幾千人,怎麼可能敢和曹操西涼對抗?”

    “而且我聽說家主楊彪的夫人是袁公路的妹妹,怕是其心裏在記恨主公吧?”

    袁熙擺手道:“無妨,反正現在的袁氏家主是我,多少嘗試一下也好。”

    “我現在最擔心的,不是我交戰的地盤,而是我無暇顧及的其他三個方向。”

    “益州劉璋,荊州劉表,吳國孫權。”

    “劉璋怕是很難撐住了,孫權可能會出來趁火打劫。”

    “劉表那邊更是麻煩,聽說其已經病重,的荊州士人大都是投降派,若劉表一死,其必然投靠曹操,到時候江淮防線,可能會有變化。”

    “劉表的兩個兒子,到現在都沒有定下誰是繼承人,雖然當時我寫信提醒過此事,但看劉表的表現,要麼是沒有放在心上,要麼是控制不住局面了。”

    諸葛亮贊同道:“看起來後者的可能性要更高一些。”

    “他不是看不到隱患,而是身體撐不住,也便壓服不住手下,說出的話,只怕都是形同虛設。”

    “曹操其實情況類似,所以他強撐着也要親臨戰陣,以壓制某些有想法的屬下。”

    袁熙這話是有根據的,後世曹操生命的最後十年,遭遇的最大的一場敗仗,不是赤壁之戰,而是漢中之戰。

    漢中之戰的意義非常重大,這是劉備一生之中面對曹操取得的最耀眼的戰績,將看似不可能拿到的漢中硬生生從曹操手中奪回來,重新穩固住了西川防線,還間接造成了曹操的死亡。

    史書記載曹操是主動退兵,其實是有所隱晦的,按當時的行事,曹操斷然不會養虎爲患,而是應該持續對漢中施壓,從而拖垮劉備,這才是更爲合理的應對。

    因爲從地理位置上看,曹軍從長安打漢中,比劉備從成都打漢中壓力小多了,前者後勤補給一馬平川,可以用馬匹,也可以部分走水路,但相比之下,成都到漢中絕大部分都是險峻的山道,有些地方騾馬都過不去,只能靠人力運輸。

    如此大的後勤差異,曹操竟然還選擇了退兵,其必然是有難言之隱,只怕那個時候,曹營內部就已經有不穩的傾向了。

    雖然個中緣由已經不得而知,但結果就是曹操匆匆退兵後,一年後就病故了,有傳言其是在漢中之戰受了傷,當然也可能是漢中被打,逼得曹操千里奔波,親臨戰場督戰拖垮了身體。

    但不論原因如何,曹操漢中之戰遭受的挫折,其實遠大於赤壁之戰,他在赤壁之戰的遭遇,和袁紹的官渡之戰極爲相似,都是雖然遭遇敗仗,但並未傷筋動骨,若是能捲土重來,結果亦未可知。

    但歷史都沒有給兩人機會,而且兩人最後的遭遇也極爲相似,都是在關鍵的戰略反擊期病逝,給子嗣留下了一堆爛攤子。

    袁熙想到劉表也將要面臨這個問題,頗覺世事無常,便道:“我不能容許中原相持的這段時間,荊州那邊出問題。”

    “我現在擔心的是,劉璋那邊頂不住,曹軍取得西川,然後趁勢東進,策動荊州士人奪取荊南,然後從夷陵威脅到我的江淮後方。”

    “江淮作爲我的後勤基地,若是糧道受損,冀州這邊影響很大,甚至可能會影響整盤棋局。”

    “所以我想勞煩軍師,以我的名號和你的私人名義寫封信,想辦法說動黃祖去見劉表一面,說服其不要把把希望寄託在曹操身上。”

    “如果劉表執迷不悟的話,我只能想辦法拿採取極端手段,畢竟荊州落在曹操手裏,威脅太大了。”

    諸葛亮明白袁熙的意思,這是想要黃祖在劉表死後代掌荊州,黃祖背後也有大家族支持,也只有他能夠和蔡家蒯甲這些大家族對抗。

    至於極端手段,則是荊州投降派執迷不悟的話,袁熙就要採取軍事手段了。

    諸葛亮回去後,根據袁熙授意,向幽州幷州荊州各方發去信件,心道現在這局面,真是以天下爲棋局了,一州一郡,都變成了一顆顆棋子,有些是氣勢洶洶的殺招,有些是溫吞吞的閒手,但其後面隱藏的兇險,更甚於前者。

    他想起袁熙到最後也沒有特別提起江東,是覺得對方在無力再掀起風浪了,還是因爲相信劉備那邊能夠牽制住孫權?

    數日之後,江淮有信息傳來,驗證了諸葛亮的猜想,劉備和孫權打起來了。

    不同於後世,這個時候劉備和孫權的矛盾,其實遠沒有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劉備如此執着攻打孫權,諸葛亮猜測有兩條原因,一是之前孫權派人偷襲劉備後方,二是兩邊現在都在爭奪交州,新仇舊恨加在一起,劉備肯定會趁着荊州後方尚還沒有落到曹操手裏前,全力消滅這個隱患。

    本來劉備現在的實力是不如孫權的,但孫權在周瑜死後,手裏就沒有能拿得出手的謀士了,劉備又在其在長沙零陵召了一批兵士,此消彼長之下,劉備竟然隱隱壓着孫權在打。

    諸葛亮看到這個消息後,不禁鬆了一口氣,這樣一來,江東這一年半載內,是搞不出什麼幺蛾子了。

    當另外的一樁消息,卻是不怎麼好,諸葛亮拿到信後,便急匆匆來見袁熙。

    袁熙看完信後沉默不語。

    陳登病危了。

    關於陳登的病情,袁熙也曾問過華佗,對方只是苦笑不語,袁熙當時便明白,華佗怕是無能爲力了。

    但袁熙沒想到陳登病情惡化的如此之快,自己上次和其見面,也就是一年多前,那時候陳登氣色尚且不錯,怎麼突然就不行了呢?

    陳登病重,由此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最直接的影響是,各方都在暗暗爲下一任徐州刺史的位置使力,而且有些爭端已經半公開化了。

    畢竟徐州這地方太過富庶,經過五六年的修養生息,不僅回覆到戰亂之前的繁榮景象,還尤有過之,而且作爲袁熙治下唯一沒有戰事的州,其富庶程度頂得上兩個幽州,這種肥肉,自然有不少人盯着。

    這些家族,都嚮往上走一走,雖然之前陳登舉薦了步騭,但時間太短,只怕步騭還沒有建立起威望,所以才會導致如今的亂象。

    這封信是徐州邊境的陸遜發來的,檢事府應該是發現情勢不好,所以報知了陸遜,再轉給了袁熙。

    袁熙臉色很不好看,這些年自己對徐州算是仁至義盡,沒有戰事比什麼都強,如今這些人不知道感激,還想着暗暗搞事?

    他想了想,說道:“現在戰事膠着,不太需要我做決策,軍師便替我在易京坐鎮,我親自去徐州一趟。”

    諸葛亮也明白這個時候,袁熙親自去穩定局勢是最合適的,當即領命。

    次日一早,袁熙就帶着車隊,沿着大道穿過渤海郡,到港口上船,往廣陵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