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懷疑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光榮小兔字數:3124更新時間:24/06/28 10:39:43
    田豐幾人又提出了一些想法,但在衆人的探討中都被一一否定,沮授爲難道:“我雖然是監軍,但剛纔有些行軍路線,我也拿不準具體要花多少時間,這方面還是實際領兵的將領最爲清楚,”

    袁熙見天色將晚,便起身道:“冀州地形的確切數據,我這邊掌握的也不是很完善,不是常年在外打仗的將領,只能能估摸大約時間,但差上幾天,戰場上的局面可能會完全不同。”

    “眼下在薊城裏面,曾在冀州打過仗的,也就儁義子龍了,這樣好了,我明日讓他們過來,大家一起集思廣益。”

    “今日各位先出去休息吧,我現在要去軍營一趟,就不留你們吃飯了。”

    沮授三人連忙謙讓,袁熙將他們送出門外,看諸人上了馬車,沮授田豐一車先行,袁熙最後又拉住諸葛亮道:“軍師不要把擔子都攬到自己身上,這樣太累,對身體也不好,以後的日子還長着呢。”

    “多在家陪陪黃夫人,家庭和睦美滿,也是很重要的。”

    諸葛亮苦笑着應了,心道自己可不能主公比,主公這後宅都要爆出來了,看主公這樣子,怕是還能保持相當程度的和諧,也算是個異數了。

    袁熙將諸葛亮送上馬車,看馬車出了門,才轉頭喝道:“曹憲,你又不長記性了!”

    躲在牆角後面的曹憲見被發現了,便哇的一聲,帶着身後幾個女郎呼呼跑掉了,袁熙無奈搖了搖頭,心道曹憲這麼多年了,還和孩子王一樣,和誰都能打成一片。

    看看剛纔的人影,剛纔跟着她跑掉的是幾人,都是袁氏家族女郎,真是跟誰學不好,非要跟着曹憲,怕是被坑了都不知道。

    他想了想,便往城外軍營而去,他要和趙雲商量下,在幽州擴大徵兵規模的事情,畢竟趙雲現在名義上還是幽州牧。

    不過袁熙也知道,趙雲這個幽州牧怕是當不長了,若是自己來年取得冀州,便要重新授官,安排內府外事官員,到時候主導幽州事務的,便是直屬於袁熙的文官體系,而趙雲便會轉到相應的武勳將領系列中,專注於軍中之事。

    這也是身爲王爵,效仿朝廷體系進行分工的第一步,袁熙越發有一種感受,自己離那個位置越來越近了。

    但之後每走一步,都異常艱難,因爲這等於和全天下爲敵,若是沒有別人幫助的話,袁熙早已經倒在路上了。

    幸運的是,他並不是孤身一人,經過孜孜不倦的挖人,現如今天下英傑,有一半都在他的麾下,能否走到最後,就看之後的這關鍵的冀州大戰了。

    眼下四國並立,出了被授予了王號,但實際上並未完全立國的劉備實力尚弱之外,其他三國都有自己的長處。

    吳國水軍將領人才輩出,但謀士傳承算是基本斷了,但由江東各大家族以及江北人士組成的文官系統底蘊很雄厚,故以內政見長。

    當然,吳國的軍事方面就比較瘸腿了,其和荊州一樣,守成尚可,進取不足,尤其是丟掉長江下遊的情況下,已經是苟延殘喘,窮途末路了。

    而以曹操爲主導的魏國,則是人才濟濟,內政外事皆是可圈可點,這些人的人品可能不怎麼樣,但才能是不容忽視的,其雖然也有內鬥,但在曹操個人能力壓制下,掾屬們表面上還算是比較老實。

    當然,如今魏國形勢悄悄發生了變化,曹營掾屬們紛紛結黨營私,連曹氏夏侯氏族人也不例外。

    導致這一切的,自然是因爲曹操身體狀況的惡化,以及曹操至今沒有選出世子所致。

    而在鄴城高臺的府邸中,曹操和懷城祕密趕來的鍾繇說着話。

    要說掾屬之中,和曹操最爲相投的,有可能便是鍾繇了,其後世在魏國曹操去世前做到了三公之首太尉,可見是極爲受曹操重視的,之所以沒有成爲託孤重臣,有可能是因爲鍾繇本身就是潁川派核心,實在是不能再往上走了。

    而鍾繇之所以受賞識,除了他是曹操穩定後方不可或缺的人才之外,還在於其還精通書法,這和喜歡詩歌書法,身爲蔡邕學生的曹操興味相投。

    而在史書中,鍾繇做的最有名的一件事,是他當年學習書法成迷,於是向韋誕借取蔡邕書法真跡一事。

    但當時韋誕吝嗇,並沒有答應出借,鍾繇氣的捶胸吐血,後曹操用五靈丹救了他,在韋誕死後,鍾繇挖了韋誕的墳墓,得到了蔡邕的真跡,於是書法更進一步。

    從這件事情上,就能看出鍾繇雖然和曹操還有有共同的愛好,便是盜墓,但也能看出其性格很是極端,這也是曹操不敢託孤鍾繇的原因之一。

    如今鍾繇對着曹操侃侃而談,“無論如何,董昭不可信。”

    “其絕對不能作爲託孤之人。”

    曹操反問道:“爲什麼?”

    鍾繇毫不猶豫道:“因爲他是內奸的可能性很大。”

    “你可有證據?”曹操繼續問道。

    鍾繇搖頭,“沒有。”

    “從始至終,他都沒有露出任何把柄。”

    曹操哼了一聲。“沒有證據,又如何指摘他人?”

    鍾繇面色不變,“臣自然有臣的理由。”

    曹操來了興趣,“你說說。”

    鍾繇一字一句道:“他雖然是從袁紹處逃走的,但是卻在幽州呆了兩年,而且極有可能是在北新城。”

    曹操聽了,不以爲然道:“這當然不能作爲證據,別說同在一城,就是同在一個屋檐下,就一定是一夥的了?”

    “要真是如此,袁氏三子也不會內鬥成那個樣子。”

    董昭正色道:“明公怕是忘了一件事。”

    “那兇虎可是會觀星的的。”

    “這傳言不管是真是假,我倒願意相信是真的,若無觀星之術,其焉能在明公手裏討得了那麼多便宜?”

    曹操臉色一僵,關於兇虎觀星的傳言,一直在太平道內部傳的甚囂塵上,藉此壓過了曹操的聲望,讓曹操極爲不爽。

    這也成了他的一塊心病,要是謠言也就罷了,要真有此事,豈不是說兇虎才是天命之人?

    這個時代的人是非常相信讖語的,曹操也不例外,他的王號魏字,本來就是極爲符合代漢者當塗高的指向,而特意選出來的。

    所以鍾繇剛纔那話雖然是變相稱讚曹操,但還是激起了曹操的不快,他沉聲道:“即使那兇虎會觀星,又怎麼樣,這些年來,兩邊各有勝負,我也未見勝不了他!”

    鍾繇出聲道:“臣想問明公一個問題。”

    “兇虎識人如何?”

    曹操臉色一僵,隨即嘆息道:“我不得不承認,兇虎這方面的本事,是比我要強一些的。”

    “這些年來,他找到的那些人,皆是對我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更讓我憂慮的事,他找的人都很年輕,這等於說今後的幾十年裏,這些人都會持續和我爲敵,這才是我最頭痛的。”

    鍾繇說道道:“這便是了。”

    “臣只是覺得,董昭此人,放在哪裏也是個人才,兇虎近在咫尺,怎麼可能漏過他?”

    曹操一整,隨即頷首道:“元常這個角度很有意思。”

    隨即曹操心裏也涌出了一個想法,鍾繇這麼做,說明他本身就承認了兇虎會觀星之術這個前提。

    那他將來爲了站隊,會不會也背叛自己?

    曹操知道鍾繇和自己很像,簡直是太像了,從盜墓這件事就可以看出其做事沒無所不用其極,和自己彷彿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但也因爲如此,曹操才保留着相當程度的戒備,越像自己的人,是不是越有可能像自己背叛天子和袁紹一樣,有一天掉頭背叛自己?

    想到這裏,曹操點頭道:“元常的話,我記下了,等有時間,我會好好查查他。”

    鍾繇聽了,便猜出曹操有可能是想要揭過此事了,畢竟以曹操的身體狀況,哪還稱得上有時間?

    要真有時間,還能將自己專門從司隸調過來?

    想到這裏,鍾繇還不死心,他出聲道:“臣懷疑董昭,雖然只是猜測,但真要找證據,未必沒有。”

    曹操來了興趣,“哦?”

    “你還有什麼想法?”

    鍾繇沉聲道:“臣聽說當初處死伏後,是董昭帶去的鴆酒。”

    曹操有些臉色不自然,因爲作爲這親手處死皇后的大臣,曹操也算前無古人了,所以見鍾繇提起此事,曹操也是心中忌諱。

    鍾繇卻是似乎沒有看曹操臉色,而是出聲道:“臣又聽聞,兇虎自封了晉王,其詔書是哪裏來的?”

    “臣聽到這一些關於這個詔書上面的內容,按裏面所說,這怕是天子親書的吧?”

    此話一出,曹操臉色更是難看,但他還沒有猜到鍾繇想表達什麼意思,便道:“你有什麼話,都說出來。”

    鍾繇聽了,說道:“最後一件,便是荀令君死於壽春之事。”

    “荀令君雖和明公不合,但一直頗爲忠心,爲什麼明公派其出使,他會恰好死在壽春?”

    “排除兇虎動手的情況下,這一切也太過巧合了吧?”

    “這三件事情,看似毫無關聯,但臣總覺得不太對,日思夜想,終於是猜出了些未必是真的可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