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九章 三方動向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光榮小兔字數:3152更新時間:24/06/28 10:39:43
    此時的魯肅尚且年輕,還只有二十五歲,和袁熙差不多年紀,但袁熙打過的仗,算計過的人,可比魯肅多得多了。

    更何況魯肅本來就是個厚道性子,見袁熙每日親自作陪,一時間也以爲袁熙願意和江東坐下來談,畢竟在他的認知裏面,袁熙每次大戰必然親自上陣,此時還留在壽春城裏,怕是還沒想着和江東撕破臉吧?

    殊不知袁熙其實在魯肅到來之前,就將所有的的謀略計劃都安排好了,諸葛亮陸遜等人早就分頭行事去了,魯肅吃虧就吃在他瞭解袁熙對於掾屬的安排,還在傻乎乎等,屬實是袁熙欺負老實人了。

    對此袁熙毫無心裏壓力,魯肅是個好人,不代表其背後的江東值得信任,尤其是孫權此人心氣很高,能讓其低下頭的,最後也只有拳頭。

    至於後世諸葛亮舌戰羣儒什麼的,那是無奈之舉,要是能把江東滅了,誰會去和那羣人多費脣舌?

    於是這些日子以來,袁熙白天去魯肅那邊簽到打卡,回來後看大喬談情,下午和小喬抱抱親親,晚上和馮氏親密接觸,日程安排的滿滿的,就等各方傳來的消息。

    某天過後,消息終於藏不住了,魯肅一大早便臉色難看地來找袁熙,說道:“肅聽聞,江東攻打江夏沙羨,數次攻城甚急,城池將破,然而卻是突遭一軍突襲,其所穿裝束,和黃祖軍完全不同!”

    “多名將領指認說是使君麾下兵馬,肅斗膽聞言,是真是假?”

    面對急的滿頭大汗的魯肅,袁熙悠然地招了招手,“子敬先生請坐,有話慢慢說。”

    魯肅雖急,但也是不情不願地坐下,他看袁熙模樣,已經猜到了事情大概,換做其他時候,魯肅早就憤然離開了,但現在不行,他要回去,怎麼向孫權交代?

    袁熙見魯肅面色越發不好看,便出聲道:“先生和我接觸時間不多,可能不知道,其實我是個很記仇的人。”

    “巢湖之戰,是江東背信在先,雖被我擊退,但我麾下將領傷亡也不小,這筆帳我一直記着。”

    他見魯肅想要說話,便擺了擺手,說道:“先生請先聽我說完。”

    “我明白兩方相爭,最後鬥的兩敗俱傷,讓別人看笑話,是很愚蠢的行爲,所以當今天下,即使大家打生打死,到最後幾乎都是可以坐下來談的。”

    “其實我和曹軍,也不是沒有談過,當然,我不像江東一樣,爲曹操甘爲馬前卒就是了。”

    魯肅聽道這裏,知道袁熙是在諷刺,但這偏偏是事實,讓他無法辯駁。

    袁熙繼續道:“既然說到利益,其實我也沒有把事情做絕,不然現在長江水道,我保證不管我這邊死傷如何,但江東的船隊想要佔江夏,是想都不要想的。”

    魯肅澀聲道:“既然如此,使君爲何一邊敷衍我,一邊卻去襄助黃祖?”

    “這有什麼好處?”

    袁熙臉色奇怪,“我不相助黃祖,難道還要襄助江東?”

    “江東現在和我是什麼關係?”

    魯肅簡直要哭出來,“這不是正在談嗎?”

    袁熙一臉無辜,“可是什麼也沒談成啊?”

    魯肅快被繞的吐血了,“可是談的時候也沒和我說要打仗了啊?”

    袁熙臉色一肅,“子敬先生啊,江東是不是想得太好了?”

    “光憑嘴皮子就要止息干戈,天下哪有那麼便宜的事情?”

    “你說說看,孫權給的那些條件,真的有誠意嗎?”

    魯肅鬱悶道:“那先前使君也沒說不滿意啊?”

    “哪有邊談邊打的?”

    袁熙忍不住笑了起來,“先生說對了,我家鄉的規矩,還就是邊談邊打的!”

    自始至終,袁熙的目的就很明確,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談判桌上也得不到,談判桌上必須有談判的籌碼,就是大量地殲滅敵人,必須要充分準備持久作戰來爭取和談,這便是邊談邊打,以打促談。

    這種思想,是這個時代江東這羣偏於一隅的士人料想不到的,所以才會被袁熙一直牽着鼻子走。

    魯肅沉默良久,這才澀聲道:“我會馬上回報主公,重新商談條件。”

    “但這段時間”

    袁熙淡然道:“在孫權能夠釋放出足夠的行動和誠意,我是不會停手的,我的兵將不是隨意擺佈的傀儡,我必須要爲他們的付出負責,不能憑幾句話,就讓他們停下來!”

    望着魯肅匆匆離去的背影,袁熙心道魯肅還是嫩了,都這個時候了,即使孫權捨得割肉,荊州那邊其實早已經停不下來了。

    魯肅也許還沒看明白,孫權其實只有兩條路可以走,要想和袁熙談判,就必然要和曹操決裂,而要站在曹操那邊,那袁熙必然不可能同意孫權的提議。

    孫權最後必須要選擇一方,從直接利益得失上看,和袁熙聯手對付曹操,其實是代價最低的做法,畢竟他的地盤不和曹操接壤

    要是換做江東其他守成之人,說不定就答應了,但袁熙明白,孫權不是這種人。

    孫權尚還年輕,所以有足夠大的野心,於是孫權到了最後,必然會選擇聯合曹操,全面和袁熙開戰。

    這種情況表面來看,對袁熙是很不利的,江東還會反過來利用這種選擇對袁熙施壓,袁熙猜測,這便是孫權的如意算盤,兩頭通吃。

    但袁熙要做的,便是完全顛覆江東認知,一條黑走到底。

    從一開始,他的戰略目的,就是將江東打殘打廢。

    爲此他帶兵下壽春,先打了曹操,做的虛虛實實,讓人摸不透他在想什麼,就是爲了讓孫權跳進這個套子裏面去。

    他現在要做的,便是靜靜等待形勢變化,這個變化,自然是曹操行動。

    三方之中,實力最強的曹操,才是攪動局勢的主力,袁熙和諸葛亮等人做了大量推演,其中一大半的精力,便是對曹操勢力的應對。

    此時在許都,曹營一衆謀士聚集在一起,他們已經得知江夏的戰事,以及袁熙軍的介入,正商議對策。

    上首位置空蕩蕩的,因爲曹操又因爲頭疼病犯了,沒有能夠親自到來,荀攸對此憂心忡忡,好像明公的頭疼病,越發頻繁了,這可不是個好兆頭!

    而雪上加霜的是,程昱也終於是撐不住了,這幾年的傷勢一直折磨着他,前些日子終於讓其臥牀不起,連帶着其負責的探子情報也受到了很大影響。

    如今曹營謀士看着人不少,但或多或少都有些問題,先前的謀主荀彧已經讓位,荀諶投靠過來後甚少發言,辛毗能力遠不如荀攸和陳羣。

    反倒是冀州那邊的兩個人,荀攸覺得極爲可惜。

    一是審配,能力不下於曹營任何一人,但拒絕投降,死於獄中。

    二則是許攸。

    先前荀攸對許攸瞭解不深,覺得其在袁紹手下也不過就是個靠着裙帶關係的混子,結果許攸過來後,在某些事情上的發言,讓荀攸發覺,此人能力在冀州謀士中,只怕也能排到前三,之所以混的不如意,還是在於他那張得罪人的臭嘴。

    如今許攸因爲先前的事情,似乎被調查過好幾次,貌似是程昱出手的,這讓許攸很不高興,每每借題發揮罵人。

    然而幾天之前,終於是有人告發,說許攸明投曹操,實則是袁熙的內線,曹營的很多消息,都是許攸泄露出去的。

    顯然這指證有些根據,因此許攸便被下獄了。

    這讓今日主持策議的荀攸極爲彆扭,他其實還指望許攸能出些主意的!

    他將目光投向在場最後一人,此人穿着黑衣,不顯山不漏水,坐在最偏的地方,但無人敢輕視他。

    因爲其現在是曹操手下除了鍾繇之外,最爲炙手可熱的紅人。

    董昭。

    對於這個出身兗州,先前是天子劉協近臣,後其公然投靠曹操,上表爲曹操請封公爵的人,荀攸心情是頗爲複雜的。

    因爲有傳言說下一步董昭會接替鍾繇坐鎮司隸,這代表其相當受到曹操器重和信任。

    荀攸壓下煩躁,出聲道:“既然人都到齊了,那我看門見山,也不浪費大家時間了。”

    “根據情報,兇虎從壽春發兵,同時水路運送了兩路騎軍。”

    “一支是張郃領軍,攻入豫州汝陰,子廉文謙正帶兵相拒。”

    “一支是徐晃領軍,潛入了江夏,正在攻打沙羨,由韓當領軍的江東軍被其偷襲擊敗,狼狽退走。”

    “現在諸位要商議的是,我們如何應對?”

    辛毗立刻道:“還商議什麼,現在應馬上派兵,南下豫州,將張郃打退!”

    “然後同時命令江東增兵繼續攻打江夏,這邊則是發兵牽制劉備,讓其無法支援劉表和兇虎!”

    之所以說牽制,是因爲這兩年以來,曹營久攻不下樊城,已經不敢說必然能擊敗劉備了。

    劉備之所以這麼難打,也出乎曹營預料,大家都猜測,一是其得了荊州士族相助,裏面有厲害的謀士出謀劃策,另外一個就是其背靠劉表,兵士糧草都不缺,而屢次阻據曹操,讓劉備已經成長到了極爲讓人頭疼的程度。

    所以現在辛毗開口,已經不敢說擊潰劉備奪取樊城了,只能說能夠牽制,便算是達到目的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