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六章 江淮戰事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光榮小兔字數:3150更新時間:24/06/28 10:39:43
    袁熙騎着馬在晉陽城中緩緩繞行,這座古城相比幾個月前已經大爲不同,街道整潔了不少,兩邊的房屋也經過了修葺,人數也漸漸多了起來。

    不過相比之前,南匈奴的人口比例大大下降,穿着漢人服裝的則是滿地皆是,而其中商人打扮的爲數不少。

    袁熙拿下晉陽後,暫時沒有開通往司隸的商路,但北到塞外,東到黑山的路線都被打通,在利益的驅使下,行商的人也多了起來。

    河套平原曾是漢地著名的馬場,其出產的馬匹,很受中原諸郡歡迎,甚至塞外也要來求馬種的,但隨着其落入南匈奴手中,和中原的馬匹貿易便幾乎中斷了。

    而這次隨着袁熙重新奪回幷州,並將商路拿了回來,河套平原也終於能夠販賣牲畜,這對礦業發展迅速,急需畜力的黑山,是一個相當好的助力。

    更重要的是,在這一年的大戰之中,袁熙的放血政策,幾乎將南匈奴頑固派清理一空,這其中包括數萬的南匈奴兵士,算上其家眷的話有近十萬衆之多,隨着這些人或戰死,或被發配到黑山等地,幷州南匈奴的人口大大減少。

    而且袁熙有目的扶持右賢王身份的去卑掌管北五郡的南匈奴部族,和南邊高幹治下的呼廚泉隱隱形成了兩個羣體,本意便是互相分化,不讓南匈奴族羣坐大。

    當然,邊地部民是個很複雜的問題,幷州目前很缺戍邊的漢人兵士,畢竟邊地苦寒,沒有足夠的好處,正常人都願意呆在富庶的中原腹地,所以袁熙下一步要做的,便是如何吸引漢人過來拓邊,畢竟要是如東漢那樣主動放棄邊境融合和擴張,下場便是被胡人奪走。

    他來到城頭,看到城外早已積雪消融,環繞着晉陽的青山綠水蜿蜒羅列,儼若屏障,清晨的朝霞伴着雲霧,將羣山籠罩其內,彷如蒼龍欲飛,讓袁熙腦海之中頓時顯出四個字來。

    大好河山。

    腳步聲響,袁熙扭頭一看,原來是巡城的田豫來了,他對袁熙拱手道:“稟主公,如今晉陽到北五郡的道路已經完全打通,沿途設置了驛站,下一步便是要加緊構築北五郡的陰山防線了。”

    “但兵士是個問題,目前還有不少缺口。”

    袁熙思索一下,“和高幹所授,讓呼廚泉那邊也出些人,兩年一次輪值。”

    “南匈奴和鮮卑有世仇,那該是讓他們來證明這一點的時候了。”

    田豫出聲道:“那幷州南部阻拒曹軍的防線.”

    袁熙出聲道:“我讓子龍帶兵去主持。”

    田豫這才放心下來,就見袁熙指着城外的青山道:“大好河山,寸步不讓,這座城就交給國讓了。”

    田豫連忙道:“屬下定當盡力。”

    袁熙點了點頭,“我明日便出發,先去五原,然後回幽州,等此處局勢平定,我便親自來接國讓回薊城!”

    冬去春來,天下各地因爲嚴冬而暫且停歇的戰事,又開始重新燃起了戰火,而在這之中,天下的目光其實大部分並沒有放在幷州,畢竟在很多人看來,袁熙攻打南匈奴,對天下的形勢影響並不大,眼下最關鍵的,還是荊州之爭。

    荊州這兩年來還沒有消停過,戰火一度波及到了襄陽附近,整個南陽都不安全了,這座天下人口最多的大郡,產生了大批的流民潮。

    其中部分人逃去了荊南,還有一部分人進入了益州,另外一部分則是投向了曹操所在的勢力,最後一部分人,則是的往東而去,順着淮水進入壽春,來投靠袁熙。

    之所以如此,是先前袁熙通過劉表,招攬荊州八大家族的一些不得志的族人,這些人看到荊州戰亂,便尋個機會,來江淮出仕。

    此時在壽春坐鎮江淮,都督軍務的是陸遜和太史慈,內務則是劉曄等人,幾人分別坐在上首,下首則是圈子裏面的掾屬官員。

    其成分頗爲複雜,不僅有劉基這種宗室子弟,也有楊顒這種荊州士族,更有袁熙先前帶過來的幽州冀州的官員,這些人相互制衡,也是袁熙有意爲之。

    眼下衆人討論的,便是經過了一個冬天的休整後,曹操和江東再次同時發兵,一打劉備的樊城襄陽,一打黃祖的江夏。

    曹操打劉備自不必說,但劉備如今卻有了越打越強的勢頭,從前期對抗曹操屢戰屢敗,到如今將樊城防的滴水不漏,可見其潛力之大。

    而另外一邊就有些危險了,黃祖去年丟了半個江夏,如今江東捲入重來,誓要把黃祖徹底消滅,而袁熙作爲劉表的盟友,似乎也不好坐視不理了。

    要是江東完全奪取江夏,其便能攻入南郡,和曹操兩面夾攻,到時候不僅是劉備防不住,劉表也會徹底丟失荊州,而這是袁熙不想看到的。

    壽春這邊其實也沒有閒着,去年除了支援劉備外,一直在淮水積極訓練水軍,同時開挖淮水通往巢湖的溝渠,今年終於能通行中大型的船隻了。

    這意味着淮水的水軍,終於能通過巢湖投送到長江裏了,雖然巢湖南邊的皖口,還被江東佔據着,但如果壽春想打的話,是隨時能拿回來的。

    衆人爭議的便是,下一步是支援劉備阻拒曹操,還是南下長江,破壞江東的計劃。

    但若是和江東鬧翻,兩邊可能便會在長線沿岸全面開戰,在場衆人在未請示袁熙之前,誰也負不起這個責任,這才所衆人現在糾結所在。

    偏偏現在袁熙遠在幷州打仗,即使發信去問,一來一回也要幾個月,這個時間上,說不定黃祖就要被滅了!

    陸遜也是壓力巨大,他雖然名義上是袁熙義弟,但公事公辦,和江東鬧翻,是牽涉到全局的大事,即使以陸遜之能,也遲遲下不了決定。

    此時劉曄發話了,“爲何不能去打豫州?”

    衆人皆是一愣,楊顒出聲道:“這倒是個好注意,能牽制曹軍,這樣劉表那邊的壓力便會減輕,說不定便能有多餘的兵力支援江夏了!”

    劉基卻是出聲道:“但使君臨行前,說過豫州這地方很可能是個誘餌,若是貿然攻打,說不會引來曹軍的全面反撲,如今主公領地和曹操在數郡上有交錯,如全面開戰,誰能主持大局?”

    “此時主公還在塞北,是來不及趕過來的,除了他還有誰能做決定?”

    衆人沉默了,劉基說的確實是個大問題,其實袁熙的情況和曹操很是相似,都是主公是勢力的絕對核心人物,其他人都不敢擅自決斷。

    劉基出聲道:“現在最麻煩的,是若壽春出兵攻打豫州,合肥防務必然空虛,也不排除江東趁虛而入而入的可能。”

    “畢竟江東背信棄義不是第一次了,其對合肥壽春的想法,從來就沒有消失過。”

    衆人都知道劉基因爲劉繇被孫策打敗的緣故,很是痛恨江東,但不得不承認劉基說的很有道理,江東拿下江夏之後,其對袁熙勢力的威脅就大了很多,因爲其明顯是和曹操有勾結的,這樣一來,江東能圖謀的,也只有江淮了!

    楊顒出聲道:“說的沒錯,但諸位有沒有想過,江東若真的是包藏禍心,這一戰是避不開的。”

    “若我們看着江東拿下江夏,什麼都不做,錯失良機,等其調過頭來對付我們,反而會讓我們更加被動。”

    “即使我們明面上不和江東開戰,也要想辦法破壞他們的計劃。”

    劉曄出聲道:“我有個憂慮。”

    “眼下在壽春的官員之中,文官各司其職,可謂人才濟濟。”

    “但武將方面,除了陸都督和太師將軍外,能夠領軍將領,也只有數名先前袁公路麾下將領。”

    “從數目上來看,還是顯得少了,要知道曹操豫州那邊且不論,江東這邊有名有姓的將領,就是數十人,很多都是跟隨小霸王孫策打天下的老將蔣。”

    “恕我直言,壽春的武將,還是太少了。”

    陸遜和太史慈相視一眼,也是心中贊同,袁熙爲了攻略幷州,幾乎帶走了所有大將,眼下的壽春的武將,是很難支持大規模作戰的!

    陸遜想了想,出聲道:“荊州有什麼猛將,可以招募的嗎?”

    他問的是荊州一衆官員,楊顒等人一陣竊竊私語後,方纔出聲道:“荊州名將,多在劉景升麾下,現在最有名的便是兩人。”

    “一是大將文聘文仲業,鎮守南郡,作爲襄陽失陷後的第一道方向。”

    “二是中郎將黃忠黃漢升,鎮守攸縣,和江夏互相呼應,曾經打進過豫章,但現在也是獨木難支。”

    陸遜聽了,不禁搖了搖頭,這些話等於沒說,這兩人袁熙確實都重點提過,但都是劉表手下重臣,也不是現在能挖過來的,便他開口道:“你們有沒有聽過魏延整個人?”

    荊州士人都是一呆,一陣議論過後,都紛紛搖頭,表示不知。

    陸遜聽了,心裏嘆了口氣,說道:“先發急信給使君吧。”

    “在此之前,從淮水調集部分戰船進入巢湖,封鎖到南面濡須水的喝道,應對江東發難。”

    衆人領命後,紛紛各自散去,心道陸都督小小年紀,行事便如此沉穩,不急躁不冒進,可謂是有大將之風啊。

    然而他們不知道,陸遜之所以如此,是因爲太史慈的身體狀況,如今並不是太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