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四章 居安思危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光榮小兔字數:3301更新時間:24/06/28 10:39:43
聽了荀彧的話,一衆謀士瞬間有些發愣,荀攸荀諶皆是驚訝地向着荀彧看了過來。
在他們眼中,荀彧頗爲低調,輕易不發表看法,但如今在大庭廣衆之下議論繼承人的事情,是不是太也不看場合了一些?
這種敏感的事情,即使要說,也是私下裏面向曹操說好些吧?
荀彧這種人絕對不會無的放矢,他到底想要做什麼,亦或向曹操表明什麼?
還是自己想多了,荀彧真的只是就事論事,單單論劉表兩個兒子的事情?
但不管怎麼說,衆人都覺得荀彧此時說這種話不合時宜,而且太過敏感,便都低下頭去。
曹操出聲道:“文若覺得,劉景升如今衆叛親離,皆是因爲繼承人未定之故嗎?”
荀彧拱手道:“稟明公,劉景升之頹,因素頗多,而這只是其中一點。”
“其佔據荊州,卻不思進取,讓掾屬看不到前景,自然人心浮動,這是其一。”
“荊州雖然物產豐富,但其去沒有善加利用,徒廢於清談義學,只能勉強守成,這是其二。”
“繼承人久而未立,導致幾方爭勢,內鬥不休,埋下隱患,這是其三。”
“有此三者,不可不謂前車之鑑啊。”
底下的掾屬們更加疑惑了,荀彧句句說的都是劉表,但其實這些理由都是站不住腳的,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因爲曹操的攻打,荊州才變成如今的樣子嗎?
但這些人哪敢如此站起來說這種話,於是更加糊塗,荀彧說出這一攤子稀碎的話來,到底什麼意思?
曹操卻是心知肚明,荀彧明着說的是劉表,其實確實說的是自己!
劉表的這些人心叛離因素,都是表面藉口,因爲這些內憂沒有外患引爆,其實根本不是問題,歸根結底,就是內部出了問題,遇到了外部危機,所以爆發出來而已。
荀彧的意思,曹操聽得很明白,便是劉表遇到的這個問題,自己遲早也會遇到。
因爲現在天下大勢,已經變成了曹操和袁熙相爭中原,兩邊的實力並沒有絕對的差距,誰贏誰敗都有可能。
袁熙的長處在於兵精糧足,戰場上優勢大,但劣勢在於地盤分散,處處樹敵,無論是外胡還是曹操江東,隨時都能對其形成威脅,但隨着袁熙開始平定邊疆隱患,這些問題隱患逐漸在減少。
曹操的長處在於麾下人才衆多,且形成了以曹氏夏侯氏加潁川謀士的文武核心,且徵兵快,發動的兵力多,但弱點是領地內的後勁不足。
荀彧便是針對這個弱點提出的想法,他的意思呼之欲出,曹操想要和袁熙打持久戰,是不利的,長此以往,兩邊對峙,曹操這邊若是不能取勝,很可能因爲子嗣的問題人心浮動,部下離心,便如同劉表一樣。
平心而論,劉表對待掾屬部下不可謂不好,但爲什麼如今荊州士人紛紛投奔過曹操,還不是他們因爲跟着劉表看不到希望。
現在他們過來投奔曹操,便是想着謀劃經營仕途,將來能夠更進一步,不然等曹操佔據荊州後,說不定位置都被人佔滿了,那時荊州士人即使投奔過去,也得不到理想的官位。
曹操提出重才不重德的招納人才的口號後,確實有很多名士前來投奔,但他們的想法也很明顯,就是爲了功名利祿,若是曹操不能滿足他們,自然也難以得到他們的全心全力的盡忠效力!
想到這裏,曹操出聲道:“文若的意思,是不是我應該趁着兇虎還沒有完全恢復過來的時候,想辦法壓制於他,若是事情不成,便要做好長期對抗的準備?”
荀彧臉上露出幾分釋然之色,隨即又浮現出一絲惋惜來,他的話雖然很是隱晦,曹操卻能夠明白了,這個天下能如此懂自己的,如曹操這樣的又有幾人?
但正因爲如此,才更加讓荀彧痛惜,因爲兩人的政見有着根本性不同,荀彧可以預見到,將來自己跟曹操,遲早會爆發更加激烈的分歧,這才是讓荀彧難受的。
他竭力平復聲音,回道:“正是。”
曹操轉向衆人,“文若的意思,大家可明白了?”
“你們且說說,有沒有短短一兩年內,便全面擊敗兇虎的辦法?”
衆人面面相覷,還是荀攸首先發聲道:“我們目前的積累,也無法同時兩面作戰。”
“若是主攻兇虎,勢必會影響到接下來直取西川,擊敗劉璋的大略。”
“這其中需要做出抉擇多的是,先擊敗劉璋,取得益州這塊安全富庶的後方重要,還是先擊敗兇虎,一統中原重要?”
“從結果上來看,擊敗兇虎確實好處更多,但問題是,其成功的機率,也比取得西川小得多了。”
有人嘀咕道:“西川也不好打啊。”
當即有人說道:“沒有西川的物產,眼下我們也難以湊足對兇虎全面發動大戰的輜重糧草吧?”
衆人紛紛討論起來,最大的分歧便是在此,對能否擊敗兇虎,誰也心中沒底。
但剛纔荀彧的話,衆人也是咂摸出味道來,因爲兇虎也是在一直變強的,曹操在打地盤,他也沒有閒着,說不定數年之後的他,相比現在更難對付了!
想到這裏,衆人都是心裏佩服,雖然荀彧平時不太言語,但在如今大好形勢,大家都在歌功頌德的時候,卻站出來指出了曹營的隱患,這才是一位合格的謀士!
既然荀彧開了頭,衆人紛紛出口建言起來,有建議和江東聯合,瓜分徐州和江淮地區的,有建議讓馬騰韓遂出兵,去幷州攻擊兇虎的。
這個建議出來,紛紛遭到了謀士們的反駁嘲笑,提出這個建議的謀士面紅耳赤,連忙坐下以袖遮面。
因爲這個建議太離譜了,因爲前陣子正是曹操派曹仁等人攻打漢中,逼迫張魯投降的時候,漢中通道一打開,便能直入涼州腹地,這顯然會激起西涼諸將的警惕。
西涼如今形勢很是複雜,馬騰韓遂雖然名爲西涼聯軍之首,但也不過是兩股最大的勢力而已,除了他們之外,還有十幾股大小割據勢力,他們聯合起來,目標是要做土皇帝的。
這些人對於邊境威脅極爲敏感,之前鍾繇就寫信提醒曹操,要是取漢中的話,務必要注意這些人的動向。
信中還說,馬騰韓遂對曹操讓其在司隸攻打高幹袁熙聯軍的做法,也很是不滿,因爲動用的西涼騎兵,都是馬騰韓遂自己的手下,其他涼州諸侯都在看熱鬧,這樣打下去,若馬騰韓遂實力受損,勢必對西涼聯軍的控制也會減弱。
而後面事態的發展,也確實如鍾繇所料,曹軍取得漢中的消息傳到西涼後,西涼諸侯便開始厲兵秣馬,陳兵邊境,顯然是內部出現了分歧。
衆人說着說着,赫然發現,自己這邊的問題隱患也一點不比兇虎少,即使不打兇虎,問題也是一大堆!
最後討論來討論去,衆人也沒有得出結論,此時攻打兇虎的把握到底有幾分,只能達成了一個共識,便是應在和兇虎接壤的漫長邊境線上,集結幾支高機動部隊,伺機進入袁熙領地騷擾破壞,讓袁熙治下民心浮動,形勢動盪,藉此慢慢蠶食袁熙領地。
除此之外,當下的攻略重心,還是要放到取西川和安撫西涼上面,畢竟西涼要是亂了,將會影響到司隸,這可是曹操目前承受不起的損失。
除了這些事情商討出眉目之後,出乎衆人意料的是,曹操最後提出,考慮冊立繼承人的事情。
衆人聽了,皆是心中一驚,荀彧說話意不在此,爲何曹操反而留心上了?
這是在看衆人如何站隊嗎?
懷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宴席散後衆人各自回家,但私下裏面,開始祕密勾連,商討如何抉擇。
這種事情,一旦站錯了隊,便會徹底無法回頭,偏偏還不能不站,不然等曹操之後,繼承人上位,哪還有自己的爲位置?
所以衆人肯定是廣結朋黨,其中潁川派系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達成了共識,一起支持曹丕。
他們還將這些消息有意無意放了出去,顯然是在暗示其他派系,不要想着和潁川派作對。
陳羣辛毗是其中的核心,他們的想法很是簡單,最主要的只有兩點。
一是曹丕爲長,立長乃是名正言順,讓人挑不出毛病。
第二點就不好公諸於口了,那就是目前看來,曹丕不如曹植才能高,反而容易控制。
他想要上位,就必然要全面倚仗潁川士族,包括以後的治國理政和對士族的政策,都會對擁立他的潁川士族投桃報李。
陳羣認爲,這正是各大家族崛起的最好機會!
當然,陳羣的這個想法,對別人也沒有明確提及,因爲這事情很是犯忌諱,尤其是讓曹操知道後,還不知道下場如此,要知道曹操可是最厭惡別人干預他的想法的。
於是陳羣只是冠冕堂皇地宣揚立長論,並同時給其他勢力施壓,導致很多派系聞風後,紛紛投向了潁川派。
但即便如此,也有公然唱反調的,許都之中,也有不少人支持曹植,其最爲公開和陳羣唱反調的,便是楊修。
楊修數次在公開或者私下場合暗諷曹丕行爲不端,更暗戳戳暗示其數次私闖宮闈的事情,在許縣士族之中,造成了很壞的影響。
這讓潁川派很多人恨得牙癢癢,想要去找私下找曹操告狀,但隨即曝出來的消息,讓他們大驚失色。
一直沒有怎麼表態的荀家,一直被衆人認爲肯定是支持曹丕的荀家,竟然內部發生了很大分歧,有幾名重要人物,竟然傾向於支持曹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