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七章 漸行漸遠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光榮小兔字數:3137更新時間:24/06/28 10:39:43
    袁熙見糜貞面露驚訝之色,笑道:“你行商久了,商人都是講究和氣生財,很少見過如此撕破臉皮,徹底掀桌子的是嗎?”

    糜貞點點頭,就聽袁熙說道:“其實在國與國之間,勢力與勢力之間,先禮後兵,是最有效的辦法,也是最後唯一的辦法。”

    “畢竟國家的目的是維護自己利益,其最有效的保障手段,終歸還是暴力。”

    “國家之間可以做生意,可以坐下來好好吃飯,但切切不能忘記,若產生不可調和的利益衝突,最終還是要看誰拳頭大的。”

    “商人做生意的眼光確實有獨到之處,但很多人卻忘記了,有些事情,是不能讓步的。”

    “這就是爲什麼歷朝歷代,很少有商人能夠善終的原因。”

    糜貞若有所思,“所以他們才想變成士族,依附於皇權,才能保住自己的家產?”

    袁熙笑道:“這只是其中一種方法,但還是沒有跳出圈子。”

    “當然,全天下的人,又有幾個能跳出來呢。”

    糜貞這次聽的似懂非懂,袁熙出聲道:“過幾日等南匈奴使節過來,談判的時候你變明白了。”

    許縣。

    如今隨着天子劉協以及跟隨的許多公卿大臣到來,其背靠的家族也不斷送來財貨以作支持,本來有些人口不多的許縣,也漸漸開始繁榮起來。

    很多公卿大臣在城中置辦了宅邸,蓄養了奴僕,又開始過上了以前的生活,加上許縣未遭逢戰亂,聯通荊州豫州富庶之地,獲取物產的手段豐富,一時之間,許縣竟然有了大城的氣象。

    爲此公卿大臣也向天子劉協上表,說許縣如今是天子居所,天下事實上的都城,稱縣實在不怎麼合適,建議改名爲許都。

    劉協接到表奏後,心中冷笑,這許縣改不改命,和身爲天子的自己,有什麼關係?

    改了名字,難道就能改變自己處境了?

    只怕這件事情中得利最大的,還是曹操,若是許縣改名,他奉迎自己的名義,不就更加得到了肯定?

    這些上表的人,怕都是投靠了曹操,爲曹操做喉舌吧?

    劉協心中恚怒,這些公卿大臣,大多都是些見風使舵的東西,看到曹操大勢已成,便都改換門庭,自己這個天子,在他們眼中也不過是個小丑罷了!

    然而曹操親自趕來許縣,面見劉協,陳述改名的利害後,劉協別無選擇,當下點頭同意,於是當庭之上,天子下表,改許縣爲許都,衆臣稱賀。

    這也就罷了,另外一件事情,則是讓劉協嗅到了些許危險的氣味。

    以董昭爲首的一衆大臣,齊齊提議曹操忠心扶漢,大將軍之位不足以彰其忠心,當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如蕭何故事。

    劉協還未發話,曹操卻當衆出列,呵斥羣臣無禮,他則是跪在地上,訴說自己對漢庭忠心耿耿,絕無僭越之意。

    看着曹操的表演,劉協心中冷笑,這不就是玩欲拒還迎,三詔三拒的把戲嗎?

    想到自己還要陪着曹操玩好幾次這出把戲,劉協就莫名煩躁,但他偏偏無能爲力,只能耐着性子陪着曹操對答演戲,還要言不由衷地稱讚曹操忠義,同時表示贊同羣臣之意。

    曹操自然不接受,當場推辭,一衆大臣隨之勸諫,一天就這麼過去了。

    劉協回寢宮後,早有一封表章放在了他的桌案上,他打開一看,便怒上心頭,這赫然是一封替他寫好的詔書,明日拿出來宣讀,給曹操這三項特權的!

    劉協氣得差點將其撕掉,但最後他還是頹然將表章扔到桌案上,撕掉一封還有第二封,眼下曹操勢力坐大,已經將劉協吃的死死的,他還能怎麼辦?

    但隨之而來的一件事情,便讓劉協更加破防了。

    這次是荀彧過來,說代曹操告事情,劉協初時還不以爲意,對荀彧笑道:“怎麼,孟德自己不過來,倒讓荀令君做傳話人,難道是他不屑見我嗎?”

    荀彧面有難色,微嘆道:“啓稟陛下,只是今日明公有軍務在身,故沒有親身前來。”

    “彧這次前來,是替明公向天家提一樁婚事的。”

    劉協疑惑道:“婚事?”

    “什麼婚事?”

    荀彧猶豫一下,出聲道:“天子至今無所出,明公頗爲擔憂,欲倡議士族進獻族中女子,以爲天子後宮,爲此明公帶頭嫁出其女,望陛下恩准。”

    劉協一愣,隨即啞然失笑道:“明公倒是懂得替朕分憂啊。”

    他看向荀彧,“令君以爲如何啊?”

    荀攸心內嘆息一聲,恭恭敬敬回道:“天家若能多生下子嗣,也是天下之幸。”

    劉協喃喃道:“天下之幸嗎?”

    他也不問曹操嫁過來的是哪個女兒,便揮了揮手,意興闌珊道:“罷了,令君便回覆曹公,說朕準了。”

    荀彧聽了,深深一拜,倒退着離開了,劉協一直看着荀彧消失在殿外,轉身離開時,都一直沒擡起頭來。

    劉協站起身來,望後宅走去,他經過院落的時候,仰頭看着陰霾密佈的天空,劉協發現自己好像心裏空蕩蕩的,已經沒什麼感覺了。

    自己這是麻木了?

    他回到後堂,徑直往伏壽房裏走去,進屋的時候,卻看到伏壽呆呆坐在窗邊發愣,身上穿的頗爲素淡。

    劉協皺了皺眉頭,走過去道:“皇后身體今日如何?”

    伏壽這才察覺劉協進來,忙轉身拜道:“臣妾見過陛下。”

    “妾身子已經大好了。”

    劉協望着伏壽的衣服,說道:“過幾天就是新年了,皇后難道缺衣服?”

    “要不要我去命宮人置辦?”

    伏壽輕聲道:“臣妾今日還沒有梳洗打扮,還請陛下恕罪,衣服是有的。”

    劉協感覺自從伏壽小產後,自己和其之間生分了不少,明白其還沒有從中走出來,他想了想,便道:“今日荀令君過來,說曹操想要把女兒嫁入宮中,皇后以爲如何?”

    伏壽聽了一愣,隨即強笑道:“這是好事,陛下身爲天子,確實該有子嗣了。”

    劉協嘆道:“你們這些人,都是言不由衷啊。”

    “但朕也是身不由己,皇后應該能夠明白。”

    伏壽低低道:“臣妾知道陛下難處,今日陛下能說出來,妾深感陛下恩情。”

    劉協點了點頭道:“明白就好,這些日子,你便好好休養。”

    伏壽等劉協離開,袖子中緊緊指甲掐着的手掌才慢慢鬆開,掌心已經是鮮血淋漓。

    荀彧離宮之後,便徑直去向曹操覆命,曹操正在端着碗吃飯,聞言後對荀彧笑道:“令君做得很好。”

    “這些日子,令君可是辛苦了。”

    荀彧似乎如鯁在喉,不吐不快,他猶豫再三,最後還是出聲道:“明公可知二公子做下的事情?”

    曹操聽了,呵呵一笑,“這件事我倒是查過了,裏面有很多不實之處,便就此揭過吧。”

    荀彧怒上心頭,忍不住道:“那明公爲什麼不問我這個在場的知情人呢?”

    曹操聽了,慢慢放下手中的飯碗,直視荀彧道:“文若啊,你知道,自從子脩在宛城死後,我就一直心頭鬱郁。”

    “即使丕兒做下這等事,文若是想要我殺了他嗎?”

    荀彧忙道:“彧絕無此意,只是想要明公給天子,乃至天下一個說法。”

    曹操嘆道:“這不是還是要逼死丕兒?”

    荀彧卻是毫不退讓,“明公!”

    “此事若應對不好,天下人會如何非議明公?”

    “天下人會說,明公藉此打擊天子威信,皇后竟被近臣子嗣毆打侮辱,那天子威嚴何在,漢廷威嚴何在?”

    “到時候天下人會將明公視爲何進董卓,李傕郭汜之流!”

    “明公是真的縱容子嗣,還是故意爲之,這難道不需要給天下人一個說法嗎?”

    曹操聽了,強自忍下怒氣道:“我知道了,容我考慮下。”

    荀彧見了,深深一拜,退了出去。

    曹操端着碗,沉默良久,然後狠狠將飯碗扣在桌上。

    荀彧回到府中,他站在中庭好久,才慢慢踱回屋裏,心中的失落無以言喻。

    他和曹操幾乎鬧翻了另說,但關鍵在於,他在和曹操對答的過程中,還真看出來了一絲端倪。

    曹丕如此做,還真有可能是曹操故意放縱的!

    其所作所爲,可謂劣跡斑斑,確實不適合當世子了,將來曹操繼承人,八成也輪不到他,但曹丕現在的角色,更像曹操故意放出去打擊天子威信的狗,將來其雖然不能上位,但曹操也不會讓他死了,因爲如果真的追究的話,豈不是又給天子豎立了威信?

    所以於情於理,曹丕都不會被處罰,想到曹操還要將女兒嫁給劉協,荀彧心中便一陣陣發寒,連自己的子女都視爲棋子,明公是如此涼薄的人嗎?

    荀彧其實這兩年來,感覺自己已經和曹操漸行漸遠,最初他還以爲兩邊有所誤會,這種裂痕是可以被彌補的,然而隨着一樁樁事情的發生,荀彧赫然發現,自己和曹操之間,有可能存在根本性的目的差異,這樣下去,自己和曹操遲早會分道揚鑣!

    他心事重重,此時卻有人來傳,說曹操在宅邸設宴,召集謀士武將齊聚,讓荀彧現在便趕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