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六章 雙管齊下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光榮小兔字數:3123更新時間:24/06/28 10:39:43
袁熙讓人拿出一副地圖掛起,然後走到地圖旁邊,招呼糜貞幾人過來,說道:“之所以如此,是因爲我下一步海商的重點方向,要放在朝鮮半島和倭奴國一帶。”
糜貞帶着糜家幾名掌櫃湊近地圖,這幾人都是糜家商行之中最爲得力的人手,一看袁熙指的路線,便明白了袁熙的用意。
有人當即說道:“遼西遼東有公孫度家族,使君這是怕被人截斷路線,所以以青州東萊爲跳板,先到朝鮮半島,然後乘風去倭奴國對馬島一帶登陸?”
袁熙出聲道:“沒錯,公孫度家族畢竟是外人,如果依靠漁陽的漂榆邑港口繞行海岸,將來萬一衝突,很容易被其阻擋。”
“如今我們一路從渤海內環沿着海岸線,從漢四郡鋪設碼頭,在朝鮮半島建立了海商碼頭,這條線便應該拓展用途了了。”
“自古以來,便有青州東萊渡海北上遼東的逃難路線,其最短距離只有三百裏左右,快的話只需要數天。”
“而其到朝鮮半島的距離稍遠,七八百裏的距離確實有些風險,但要是形成固定路線,摸清楚季節海流規律,應該會成爲一條效率最高的路線而其他路線,風險就有些大了。”
衆人深以爲然,畢竟從徐州發船到,距離會多一倍多,風險可是上升了好幾倍,對於要求穩定快捷的海商來說,顯然不如分成數段,利用各個碼頭做跳板來的安全。
東萊出發的船隊,到了朝鮮半島中部以後,便可以沿途交換貨物開展貿易,到了朝鮮半島最南部,後世釜山地區附近,這裏和後世對馬島隔海相望,只有一百裏,是最爲直接安全的路線。
這樣一來,袁熙便能徹底將東海渤海內環的地區連結起來,雖然這幾年他發揮了不少力氣和財貨,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因爲商業貿易是促進文化交流,各族融合的最爲方便快捷的方式,如同絲綢之路成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樑一樣,這條海上的路線,也是袁熙實現走向海外的第一步。
絲綢之路的貿易對象,是已經形成了相對成熟的民族文化傳統的文明之間的碰撞交流,雙方誰也吃不下誰,只是互相吸取對方的精髓。
而這個時代的朝鮮半島和倭奴國,還處於部落部族的奴隸制社會,無論是文字還是傳統,都沒有形成體系,這對袁熙來說反而是最好的時機,對方根本無法對抗華夏文化的同化,必然的結果,便是成爲華夏領土延伸出的一部分。
這便是袁熙的目的,從根本上防患於未然,將來乃至上千年後,那些地方將不會再有獨立的國度了。
袁熙和糜貞商議了糜家在東萊選取港口的事情,幾個掌櫃一旁出謀劃策,他們都是糜家族人,心裏倒是沒有什麼牴觸的想法,反而極爲支持。
雖說按道理糜貞嫁給袁熙後,糜家商行是屬於糜家的,已經和糜貞無關了,但如果真這麼想,那真是腦子進水了,糜家真敢這麼做,袁熙有一萬種方法讓他們無法立足,最後光屁股滾蛋。
雖然現在糜家商行變相成了袁熙私產,但這卻是糜家求之不得的,傍上袁熙,將來好處不可限量,豈是幾支船隊所能比得上,現在不押注,以後連上桌的機會都沒了。
所以相較於投靠劉備的糜竺糜芳,剩下留在徐州的糜家族人,巴不得抱緊袁熙的大腿,很多人甚至覺得當年押注劉備押錯了,其起起落落,到現在一個郡都沒有佔據,和袁熙怎麼比?
不過倒讓糜家族人安心的是,袁熙和劉備如今也算是姻親,在哪邊都不虧。
不過這樣一來,糜家算是徹底綁死在了袁熙這條船上,這也意味着站在了曹操和江東的對立面,對於左右逢源的商人來說,表面是一套,私底下是一套,其中未必沒有人會起些別的心思,譬如預留後路這種行爲。
對此袁熙心知肚明,畢竟後世糜芳偏偏還真就幹出了這種事情,所以他表面上再相信糜家族人,但心裏不可能一點都不防備,。
於是他開口道:“如今我佔據渤海內環四州,其中大小商行幾十家,我也顧不過來,所以我準備成立聯合商會,統一航路規劃。”
幾個掌櫃神情一凜,知道這才是重點,袁熙緩緩道:“甄家糜家,是其中排名前兩位的,自然擁有更大的話語權。”
“我準備讓兩位夫人掛名商會副會長,各家也會根據投入得多少,決定其中的席位座次。”
幾位掌櫃都是糜家族老,他們對視一眼,都看到對方眼中的慎重之色,他們自然知道袁熙的胃口,這怕不是將來將他們都吃了?
他們投靠袁熙,是爲了家族繁盛存續,但如果袁熙胃口太大,將糜家吞的一點都不剩,那他們還有什麼憑藉去壯大家族?
袁熙看到了他們的疑慮,悠悠道:“我問問各位,各位行商,是爲什麼什麼?”
幾個族老面面相覷,吃不準袁熙話中的意思,有人遲疑道:“是爲了家族富庶,香火綿延,子孫繁盛。”
袁熙笑了笑,對衆人道:“諸位可知道范蠡嗎?”
族老們忙道:“這是我們這一行的祖師爺,屬下自然知道。”
袁熙笑道:“那其後人,今安在否?”
幾位族老這才恍然。
范蠡當年號稱富可敵國,但後人卻是默默無聞,只怕不是藏了起來,就是家道中落了,而後者的可能性更大些。
袁熙意思很明顯了,賺再多的錢,子孫守不住,又有什麼用?
要成爲世家豪族,先要成爲當地富戶,積累勢力成爲豪族,然後經過數代甚至十幾代的積累,在朝廷公卿這個圈子積累人望人脈,才能成爲長盛不衰的大族,而這些光靠錢是辦不到的!
袁熙緩緩道:“無論是朝鮮半島,還是倭奴國,商會配合軍隊,將來遲早會將其納入華夏。”
“這可是開疆拓土的萬世基業,家族更進一步的青雲大路,是拿錢就能買的到嗎?”
“有些人想要這個機會,我還不想給他呢。”
幾個族老一聽,當機立斷跪下道:“糜家願傾盡所有,全力支持使君!”
袁熙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好,你們各自回去,我等着看你們的誠意!”
等幾位族老離去,糜貞才掩口笑道:“夫君還真是徹察人心,洞若觀火呢。”
“妾雖然名義上代掌糜家商路,但其實也只是知道些明面上的事情,糜家到底私下有多少積蓄底蘊,妾是不知道的。”
“而夫君這一着,只怕將糜家的老底都扒了出來。”
袁熙也是笑了起來,“夫人這不也是沒提醒糜家?”
糜貞嗔怪地斜了袁熙一眼,“妾現在是夫君的人啊。”
袁熙見糜貞嬌靨如花,忍不住有些蠢蠢欲動,起身道:“走,跟我進屋。”
糜貞望着商行外面人來人往的,忍不住臉上通紅,“雖然商行後院沒有閒雜人等,但白日裏面還是…..”
袁熙知道糜貞臉皮薄,這話也只是逗逗她,便笑道:“看把你嚇的,對了,過幾日北新城有些南匈奴使節過來談判,裏面涉及到商貨貿易,你陪我一起去。”
糜貞聽了點了點頭,隨即道:“南匈奴那邊,光看貿易的話,只怕幾年之內,對我們這邊都沒有什麼好處吧?”
“而且只怕以南匈奴的部族制,其幾乎所有的好處,都被各部落大人首領截留了,真正的部民,怕是只能用牛羊換些糧食,會不會有所不滿?”
袁熙摸着糜貞的頭,“夫人已經猜到了前一半,難道猜不出後一半?”
糜貞一怔,隨即恍然,掩口笑道:“夫君還真是壞心腸呢。”
她自嫁給袁熙以來,從原來的掌管商路的純粹商人,眼光慢慢開闊起來,慢慢想通了一個道理,袁熙行商固然是爲了賺錢,但其後還有更爲重要的政治考量,這才是其行爲的根本驅動力。
就像讓糜家商路入局渤海,目的是開疆拓土一樣,袁熙和南匈奴及鮮卑等胡人談貿易,其實也沒安好心。
一開始糜貞看過袁熙的貿易貨物單子,發現裏面有不少奢侈品,偏偏賣的相對中原便宜的多,而真正必需品如鐵器工具和糧食,價錢卻是比市價要高得多。
這心思簡直是昭然若揭,在這種導向下,胡人部族首領必然側重於購買享樂之物,而對於農耕的必需品則是會削減份額,畢竟做爲首領又餓不了肚子。
這直接帶來的後果便是,胡人上層會形成享樂奢靡之風,不顧下面生死,其部民必然怨氣很大。
要是好年景的話還看不出問題,但要是遇到天災年景,那就有好戲看了,黃巾起義之前,不就是這樣嗎?
到時候本就不團結的胡人便會成了一盤散沙,袁熙再採取些手段,到時候本就不穩固的胡人反漢聯盟,必然會四分五裂。
當然,這裏面還有一個關鍵。
糜貞出聲道:“如果那些首領部民鐵了心不想和談,只想撈取好處,甚至起兵掠奪怎麼辦?”
袁熙笑了,“夫人已經考慮到這一點了,自然知道,對於過於死硬的人,那只有一個辦法。”
“留地不留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