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九章 文明之爭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光榮小兔字數:3162更新時間:24/06/28 10:39:43
    數日之後,袁熙帶着衆人坐船出發,沿着海岸北上,準備先經過琅琊,再到青州的東萊郡海港下船。

    這段距離有數百裏,最初本來因爲沿途暗礁頗多,要花費不少時間,但這幾年下來,船隊完全熟悉了路線,加上袁熙佔下青州,沿海一線都是他的地盤,航線完全通暢,南來北往的船隻絡繹不絕,通行速度大大加快。

    衆人在船舷邊看着,不斷過往的船隻,呂玲綺打趣道:“夫君娶了甄糜兩位夫人,怕是已經賺了上百條商船了吧?”

    “要是算起來,天下比夫君富的人也不多了呢。”

    糜貞是第一次坐船出海,也是心情大好,說道:“算起來中原的航線,已經盡歸夫君所有,剩下那一半,便是江東了。”

    “若將來有一日夫君能打通江東航線,這整個天下的外海,便都在夫君掌中了。”

    “不過江東士族頗爲頑固,如今執掌的孫氏和夫君關係也不好,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的事情了。”

    呂玲綺想說其實袁熙那邊也不是沒有人,隨即醒悟過來說這些不合適,便扯開話題道:“江東那片也沒有什麼意思,遠不如中原開化,江東各郡都是山越野人,就是行商,也沒有多少賺頭吧?”

    袁熙點頭道:“先前確實是這樣,江東自成一系,遠不如中原交流多,但隨着中原戰亂,很多渡江避難,無疑也加速了人口流動,而這些人中,很多都是工匠,這無形促進了技術交流和進步。”

    “農耕等技術上,江東原先確實距離中原有一些差距,然而最近情況發生了變化。”

    糜貞出聲道:“確實如此。”

    “徐州數次戰亂,很多人逃往江東,聽說孫氏在大力蒐羅工匠,尤其這幾年來,江東任用中原工匠改良技術,從農耕到造船,都有很大提升。”

    “從糜家商隊和江東貿易的物品便可見一斑,其無論是貨物品質到數量,都有明顯的進步。”

    “聽說江東正在大力製造海船,想要打通南下漲海的航道呢。”

    呂玲綺奇道:“那個剛執掌江東,就敢不長眼來惹夫君,被打的灰頭土臉的孫權?”

    “他竟然會做這些,怕不是瞎貓碰上死耗子吧?”

    袁熙沉聲道:“不要小看他。”

    “除了打仗可能不太行,此人其他方面,包括眼光和手段,都是一等一的。”

    “要是其老是和我作對,我怕是也頭疼得很。”

    呂玲綺大咧咧道:“怕什麼,將來打不了收他做義子”

    她突然醒悟過來當義父也不是什麼好事,啪的一聲在自己臉上抽了一下,呸了一口,說道:“你看我這嘴,真晦氣!”

    袁熙和糜貞知道呂玲綺說的是呂布的事情,其不避諱此事,更顯嬌憨可愛,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袁熙突然嘆了口氣,望向南面,糜貞見了,心道這怕是有什麼內情糾葛,不然呂夫人怎麼會沒頭沒腦說這麼句話?

    袁熙回過神來,開口道:“雖然江東被中原視爲蠻夷之地,但其也有中原不具備的優勢。”

    “一是地緣形勢相對穩定,只要長江不破,便能保證生產,這點尤爲難得。”

    兩女齊齊點頭,戰爭對生活乃至生產的破壞實在是毀滅性的,戰亂一起,什麼糧食土地,什麼商隊貨物,都會在無情的兵災流寇面前化爲烏有。

    糜家商隊看着富庶,但如果一年多損失幾條船,便幾乎等於白乾,所以先前戰亂的時候,要不是袁熙主事,將貿易重心放在遼東,可能糜家商隊會全面轉向江東,雖然利潤薄一些,但起碼相對安全。

    袁熙繼續道:“第二個優勢,是中原人不具備的,便是山越人。”

    呂玲綺奇道:“那個在江東作亂不休的山越野人?”

    “這不是讓江東年年動兵,拖累其腳步的存在嗎?”

    袁熙搖頭道:“不,在這個亂世,這可能是獲得勞力最好最方便的渠道。”

    江東的地盤,其實有一大半都在百越各族控制之中,山越是最大的一支,勢力遍佈數郡。

    後世歷史上,孫權一直在對山越爲首的百越開戰,頻繁的時候,一年甚至有十幾次之多。

    回報也是豐厚的,山越人雖然處於部族制階段,但勝在人口衆多,有數百萬人,是最好用的勞力,而孫權看中的便是這點。

    每次大戰過後,孫權俘虜的山越勞力,少則數千,多則數萬,他講這些人作爲奴僕賣出,在江東士族之中很受歡迎,因爲這是各大家族私兵部曲,奴僕婢女的最主要的來源。

    雖然說這種本質是販奴的行爲以後世的眼光顯得頗爲殘忍,但也變相促進了江東族羣的交流融合。

    因爲不同於以神權爲基礎的西方國家對待奴隸的滅絕行爲,華夏文明並沒有完全隔斷奴隸的上升通道,因爲有大一統的前提在。

    國家統一時,是經歷戰亂後人口的低谷,歷朝歷代開國君主都會藉此機會解放努力以解放勞動力,同時削弱蓄奴的世家大族勢力,於是隨着朝代更替,山越人也在唐宋時候漸漸融入到了中原文化圈中。

    其實袁熙對於海外擴張和海外殖民的區別,一直難以界定,因爲這在後世的學界,也沒有形成定論,因爲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在這個過程中,實在是怎麼也洗不白。

    資本主義在海外擴張中,其做所做所爲尤其是掠奪人口方面,比上古時期的奴隸制國家兇殘多了,而其掠奪殖民地土地的過程中,比封建地主更加貪婪。

    那問題來了,這資本主義做的都是奴隸制封建制的過程,那爲什麼說他文明呢?

    答案是,在這個過程中,文明的概念被偷換了,其實更準確的說,是優越,掠奪的優越性。

    亨廷頓說過,西方贏得世界不是通過其思想,價值觀或者宗教的優越,其他文明幾乎沒人會皈依他它們,而是通過他運用有組織的暴力方面的優勢,西方人常常忘記這一事實,非西方人卻從未忘記。

    袁熙當初讀到這段話時,頓時茅塞頓開,解開了長久以來困擾自己的疑惑。

    即西方文明和華夏文明到底有何不同。

    答案就是,前者擴張以組織暴力爲主,後者則是文明同化爲主。

    華夏文明不是不擴張,在擴張中也會伴隨着暴力,但其和西方想要永久奴役其他族羣的目標不同,華夏文明雖然早就明白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但從未放棄過用文化同化外族的嘗試。

    自漢朝開始,中原政權對於外胡的做法,便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若犯我,雖遠必誅。

    而對於願意同化入華夏文明的外胡,漢朝也沒有給關上這道門,給其土地居所,並任用其族人擔任重臣,也不排斥胡漢通婚,前提是只要其接納中原文化。

    對於冥頑不靈的,漢朝的態度就是滾的遠遠的,別讓我看見舉行,而不是像西方那麼趕盡殺絕。

    這便是東西方文明的本質不同,東方文明有着在不擴張前提下自成體系的生存哲學,和西方那種血統至上,其他低賤種族要麼永遠爲奴,要麼滅絕的道路完全不同。

    在西方依靠組織暴力,實際上採取比奴隸制還野蠻的手段掠奪財富取得優勢的時候,還能給自己粉飾爲文明的進步,但當東方文明回覆元氣,取得和他們相似的成就時,西方便面對着這套邏輯體系無法自洽而崩潰的危險,所以他們會不惜一切的消滅東方文明,因爲這兩者的生存邏輯是完全互斥的。

    袁熙最開始謀劃朝鮮半島和倭奴國時,心裏是頗爲猶豫的,因爲那時他還沒有想明白做到什麼地步。

    但如今他已經想通了,不僅來自於後世的知識和經驗,還來自與華夏前輩們走過的路,祖先雖然逝去,但他們一直在自己的血脈中存在,他們艱難前行,爲後輩指名道路,從未停止過。

    他們也讓袁熙明白,華夏有不同於西方的,獨屬於自己的文明開化之路,自己要做的,便是給全天下看到這條路未來的光明景象,讓後人能夠前仆後繼地走下去,總有一天,會走出一條光明的未來之路!

    袁熙認爲,孫權現在走的道路,其實和資本主義掠奪初期,行爲模式完全一模一樣,孫權只是單純將百越作爲勞力使用,而沒有土地的勞動力,不就是資本主義工人嗎?

    若非生產力落後和沒有相關的科學技術,其實資本主萌芽早就在江東出現了,只是因爲處於種種原因,華夏斷了科技這條重要推動因素,才導致棋差一着。

    平心而論,資本主義萌芽也不是高大上的東西,就像人體得了病,遲早會擠出來的毒瘤一般,其制度相較於封建制只不過是強盜披上的一層粉飾外皮而已,三座大山從來就是密不可分的。

    袁熙要找的適合華夏文明的道路,便是要去蕪存真,留下最有用的東西。

    科技。

    他摸了摸懷中的絲絹,心道這次除了和諸葛亮探討幷州攻略的事情外,也是將自己精心篩選出認爲前置條件可以滿足的技術構想,讓諸葛亮主持攻關了。

    這些東西可能要花費諸葛亮很多年的時間,但一旦實現,天下其他諸侯包括曹操,都將再不足爲懼。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