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四章 圖謀幷州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光榮小兔字數:3287更新時間:24/06/28 10:39:43
    諸葛亮一邊說一邊寫信,他本想將最近遇到的一些問題寫上去,後來一想這些事情自己和郭嘉已經完全能夠處理,所以到最後,也只是簡單介紹了青州的情況。

    青州如今的局勢很是微妙,本來袁熙推行的這套政策,在太平時節肯定會遭受到強烈的反彈和抵抗,但偏偏現在不是太平時節。

    青州這地方自古民風彪悍,一言不合就起兵造反,平時也多有山賊響馬嘯聚,極爲難管。

    其地分爲三塊,分別是地處東中部的齊國舊地,地處西部的魯國舊地,以及沿海漢置東夷的郡縣。

    東夷是華夏文化的一條重要分支,最初是對中原以東地區各個部落的統稱,這些部落包括了伏羲的後裔以及後來的其他部落,東夷文化起初集中在魯中山區和沂沭河流域,這一地區也是華夏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

    從染色體上看,山東半島的東夷部落是龍山文化先民,和起源於七千年前仰韶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半坡文化先民染色體倍型一樣,有直接的繼承關係,這一支沿着東海向南北擴展,北到朝鮮半島,南到百越,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半坡文化是農耕文化的典型代表,但這就不代表其漁獵弱了,反而東夷是漁獵農耕並重的氏族,民風極爲彪悍,所以自古便流傳着不服就幹的傳統。

    傳承於氏族的樸素觀念,也讓這地方的人極爲看重所謂的公平,一樣的付出,別人有的我沒有,那我肯定要掀桌子,於是青州傳統雖然有後世儒家文化修粉飾太平,但實際上自古全員都有反賊的潛質,其春秋戰國起就多次參與爭霸,歷代戰亂農民起義從不缺席,乃是極爲頑固難管的地區。

    所以歷朝歷代帝王爲了對付青州地區,數次將其地盤分割,最後支離破碎成爲幽肯豫徐四地各有一部分,並用閹割過的儒家忠君思想來捧殺,便是爲了防止這個地方團結起來造反。

    如今袁熙偏偏選擇青州作爲分地嘗試的起點,乍看之下是在作死,其實是他經過深思熟慮的。

    因爲這地方先前被袁譚霍霍地飯都吃不上了,不僅平民,連地主也是如此,尤其是經過連年戰亂,舊有的上下體制幾乎完全被打破,尤其是隨着袁譚任命的官員或者逃跑,或者被換掉,青州總體上出現了短暫的權力真空。

    所謂不破不立,袁熙此時接管青州,下面的反抗力量已經非常微弱,好多地主飯都吃不起了,難道還不開眼想要對抗袁熙數萬兵士?

    於是袁熙藉此機會,和諸葛亮重新根據根據戶籍土地,在分地的同時,開展了土地清查。

    這計策時機選的很好,土地不怕買賣,就怕清查,本來就有很多說不清道不明的交易,更不說戰亂中好多東西都散失了,而地契保全完好的大族,則十有八九是有問題的。

    於是袁熙趁機在各地安插官員,讓百姓伸冤土地強佔強買之事,官司不怕判,就怕告,有人告便說明幾乎是妥妥有問題,隨着鳴冤之事暴增,是其有腦子的地主都知道袁熙是藉機敲他他們,更何況他們的手段本就不怎麼光明,這個時候不破財免災,誰敢拿身家性命去賭?

    於是在一番瑕不掩瑜的操作下,很多大族地主降級成了富戶,當然會給其保留足以謀生的土地,但也只夠自己及族人所用,蓄奴是肯定養不起了,只得以相對低廉的代價將奴僕恢復自由。

    當然這些恢復自由的人也有了更多選擇,無論是否願意從軍的,都能分得一部分田地,只不過前者條件更有優厚,這麼一來,青州百姓紛紛要求加入袁熙軍,加上降兵,一時間青州兵人數竟然有隱隱有超過幽州兵和徐州兵的趨勢。

    當然這些人還是要專門訓練相當長一段時間,嚴肅軍紀之後才能上戰場,這也給了諸葛亮一個極爲繁重的任務,逼得他儘快熟悉袁熙治軍整個做法的內核。

    青州百姓雖然有反骨,但有個好處是懂得知恩圖報,只要你能吃飽飯,你給他一分,他能回報三分,袁熙推行分地和袁譚交戰時,很多百姓都自發組織起來護衛袁熙城池,通風報信,甚至幫忙運糧。

    所以這個過程出乎意料的順利,倒讓袁熙有了種和後世極爲相似的既視感。

    他拿着地圖,在上面圈圈點點,隨着徐州琅琊和青州落入囊中,他的地盤已經沿着東海,完全連了起來。

    先前他派出田豐爲首的原冀州官員到了連接領地的最後一塊拼圖,渤海郡去了。

    渤海郡幾乎是冀州最大的一個郡,人口近百萬,極爲富庶,地處幽州漁陽郡和青州之間,是袁熙戰略地盤規劃的最重要的環節。

    先前隨着袁譚袁尚死去,渤海郡大部分郡縣都紛紛向袁熙投降,但因爲青州分地的事情,冀州士族很是惶恐不安,很多人其實也不是那麼情願。

    對於渤海郡,手段便不能像青州那樣直接,袁熙採取了安撫爲主,暫時保持現狀的做法,在安撫冀州本地士族的同時,開始安插自己的屬下在各郡主政,採取溫水煮青蛙的策略,即使要花十年八年也不急,畢竟這地方不是交戰之地,作爲後方慢慢經營就好。

    反正聰明的士族,早就知道該怎麼做了,至於那些昏了頭繼續聚斂財富的,袁熙便等着其爲所欲爲突破底線,便有了名正言順收拾他們的藉口。

    一旁的呂玲綺看到袁熙在地圖上划着,笑道:“夫君的地盤,幾乎都要比當初本初公要多了。”

    “唯一可惜的是,要是全取冀州就好了。”

    袁熙說道:“我也想過,但是這樣一來,我和曹操的地盤接壤太多,實在是難以應付。”

    “我的風格還是種田爲主,但曹操是表面屯田的軍國奴隸制,攻擊性很強,他只要打入別人地盤就不虧,依靠他高機動兵力的戰術,很是難以應付。”

    “所以對於其勢在必得的冀州,我也只能暫時放棄一部分,以求形成戰線的平衡。”

    “如今他攻打幽州和冀州最前線安平郡的可能性不高,因爲黑山由我控制,隨時都能端其後路和糧道。”

    “其他地方便是兗州泰山郡這個跳板,能攻入青州徐州,但有泰山賊臧霸昌豨牽制,且曹操四次攻打徐州都走的這條路線,但從未成功過,所以以後走得可能性似乎也不大。”

    “江淮地區則是以淮水爲界,相比不靠譜的江東,曹操水軍不行,倒是我最放心的一環,相比之下,曹操先去攻打荊州的可能性更高。”

    “現在我和他的地盤,形成了一個微妙的均勢,他顧忌我的反擊,不敢輕易動手,我也是剛好能守住,其實對他出兵也沒有多少把握。”

    “我的底氣,在於曹操要動手的話,還是有更好的選擇。”

    “突破點有兩處,一處是荊州,另外一處便是高幹佔據的幷州。”

    呂玲綺聽了,出聲道:“夫君只怕也在想着幷州南匈奴的事情吧?”

    “不知道高叔叔出使幷州,談的如何了。”

    袁熙出聲道:“我不能去打荊州,下一步只能去打幷州的主意了。”

    “高幹吃不掉河套平原的匈奴部落,偏偏這塊地方實在重要,我決不能放棄。”

    “所以我派高順過去和高幹商量,看看如何有沒有吃掉幷州的幾十萬南匈奴的辦法。”

    “不過這些人還是大漢承認的子民,硬來是不行的。”

    呂玲綺恨恨道:“殺我們漢民的時候,他們倒沒有覺得自己是大漢子民。”

    袁熙嘆道:“我知道,但屠殺只會造成後代無止境的反抗,即使要是把他們趕到塞外,他們便會投靠北匈奴,甚至鮮卑,不出幾年後便會隨着一起打回來。”

    “胡漢邊民的仇恨,大部分還是源於食物缺乏親發的爭奪矛盾,這種仇恨不是不可以化解的,雖然可能要經過很長時間。”

    “但如果走歪了路,要花數倍數十倍的時間彌補,幷州內憂外患,關外北匈奴和鮮卑一起發難,我也難以應付,所以現在要先想好再行事好。”

    呂玲綺點了點頭,悄聲道:“要是咱們有了孩子,把他封在幷州邊境,我教他武藝,擋住外胡好了。”

    袁熙嘆道,“這可是苦寒之地啊。”

    呂玲綺笑道:“阿父不也是這麼過來的?”

    袁熙聽了,笑道:“好,我答應你,人人守土有責,天子也要守國門,我希望我的子孫,至少能夠對得起上輩的遺澤。”

    呂玲綺調笑道:“那糜家女郎的孩子呢,你還要把他封在海外不成?”

    正說話間,杜夫人抱着孩子走了進來,聞言笑道:“糜家女郎要是聽到夫人在打趣她,只怕又要臉紅了。”

    呂玲綺從杜夫人手裏接過襁褓,看着熟睡的嬰兒,笑道:“這孩子真像夫君,真讓我羨慕啊。”

    “說實在糜家女郎馬上嫁過來,之後三天杜夫人也要過門了吧?”

    “你們悠着點,別把夫君累壞了啊。”

    杜夫人瞬間臉上通紅,“夫人又在取笑妾了,妾哪有.”

    呂玲綺哼哼道:“風雨聲都壓不住你那聲.”

    袁熙咳嗽了一聲,“玲綺啊,你耳朵這麼靈,我壓力很大啊。”

    “哪一天我被你嚇得不能人事了,伱自己也要受到影響的。”

    “你不打算要孩子了?”

    呂玲綺這才悻悻道:“算了,說不過你,我和杜夫人說會話,你去找你的糜家女郎把,人家出嫁在即,你整日不去見,別讓人胡思亂想。”

    袁熙心道也是,這幾日糜貞便要過門,自己還在忙於政務,當下留下兩女,徑直向着糜貞小樓過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