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五章 形勢變化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光榮小兔字數:3207更新時間:24/06/28 10:39:43
    袁耀逃回青州平原的時候,已經是十幾天之後了,袁尚遇刺的消息,也同時傳到了回到泰山郡的曹操耳中。

    曹操聽了,對在場衆人大笑起來,“仲德還真是沒有讓我失望啊!”

    曹營一衆謀士將領也是露出了如釋重負之色,袁尚生死難料,冀州失去了主心骨,現在便是曹軍和袁譚合兵,共擊兇虎的大好時機!

    曹操指着地圖道:“兇虎大敗袁譚後,一直在琅琊修整,伺機反擊,想來這幾日也是其再入青州的時候了!”

    “只要我們在北海和袁譚互爲呼應,趁兇虎行軍時擊其首尾,必然能將其擊敗。”

    “如今我們便在泰山郡北面山中等待,看兇虎如何出招!”

    荀攸擔心道:“這裏面泰山賊羣盜耳目衆多,怕是瞞不過他們啊。”

    衆將紛紛點頭,曹操出聲道:“這已經是目前最好的辦法,不然以後機會更加渺茫。”

    “關鍵是如何同袁譚配合,你們先各自整軍,隨時聽從號令。”

    荀攸心中奇怪,擡頭仔細看曹操神色,隨即恍然,曹操表情並不自然,說明其心中另有所想!

    果然等衆人散去後,曹操讓荀攸和陳羣留了下來,對兩人道:“你們可知兇虎這些日子在做什麼?”

    兩人對視一眼,同時搖頭,曹操沉聲道:“青州的探子還送來了一份消息,說兇虎派人送信給袁譚,意圖和解。”

    陳羣出聲道:“都打成這樣了,兩邊還有和解的可能?”

    荀攸已經反應過來,失聲道:“不好。”

    “按常理說,兩邊和解的可能性很低,但如今卻不一定了!”

    陳羣這時也明白過來,叫道:“壞了,兇虎要是得知袁尚遇刺的消息,兩邊最根本的對立,已經消失了!”

    袁熙和袁譚之所以打起來,是因爲對於袁氏家族的分歧。

    因爲最初袁熙是支持袁尚的,但袁譚不願意讓步,要求自己做家主,所以兩邊矛盾是不可調和的,這也是爲什麼袁熙趁機攻打青州的原因。

    但隨着袁尚的遇刺,這個根本性的矛盾,反而有了化解的跡象!

    因爲只要袁尚死了,冀州便失去了主心骨,冀州士族必然會尋找其他人效忠,而人選幾乎肯定是在袁氏子弟之中選擇,換言之便是袁譚和袁熙!

    而袁熙先前已經表明對冀州不感興趣,且袁譚在冀州經營時間很長,有很多士族其實已經私下投靠了袁譚,只要袁尚一死,這些人只怕會立馬迎立袁譚,奉其爲新的冀州之主。

    這樣一來,袁譚的願望便能夠達成,他只要佔據冀州,威脅比袁尚還大,很可能會脫離曹操自立,這一來其和袁熙有了曹操這個共同的敵人,便會化干戈爲玉帛!

    而曹營謀士看來,袁熙並不是個一根筋走到死的人,如果袁尚死去,袁譚取得冀州的情況下,其也沒有了一定要和袁譚死磕下去的理由。

    而袁譚也是個聰明人,爲了收買袁熙,很可能付出相當的代價和解,甚至將大半個青州送出去都有可能。

    畢竟當初他投靠曹操也是迫於無奈,如今有了另外一種選擇,自己做了袁氏家主,又得了冀州,還能有袁熙這個盟友,他怎麼還會甘心做曹操手下?

    陳羣一想通其中關節,頓時臉色不好看起來,暗殺袁尚固然是一計妙招,但對於袁氏子弟來說,卻是有了更多的選擇!

    而夾在中間的曹操出了力,卻不一定得到好處,反而是給他人做了嫁衣?

    曹操見陳羣面露恍然之色,嘆道:“長文現在想明白了?”

    “袁家三子,是真的不好對付啊。”

    “他們不死,我便無法平定中原!”

    荀攸點頭道:“明公說的沒錯,袁氏族滅,方能高枕無憂!”

    “眼下袁尚垂死,兇虎謹慎,而袁譚卻不一定想明白其中關節,卻是極好的機會!”

    “袁譚此人反覆無常,不能指望其一直對明公忠心,最好的辦法,就是伺機將其攻滅,取得青州!”

    “畢竟再對明公忠心,也是袁氏子弟出身,其心必異,哪如曹氏子弟安心?”

    曹操笑道:“還是公達懂我!”

    “眼下我們先北上泰山郡,等在青州冀州兗州三郡交界處,伺機而動。”

    “若袁譚有反意,我們便先下手爲強!”

    兩人連忙領命,荀攸出聲道:“關於那袁耀”

    曹操冷笑道:“相比袁本初的兒子,袁術的這個兒子真是個蠢貨!”

    “不過其倒是知機,選擇去投奔袁譚,看來也不是那麼傻。”

    “不過袁氏要選出個傀儡的話,他顯然比袁本初的三個兒子更加合適。”

    “由他去吧,遲早跑不了他。”

    袁尚遇刺發生的事情,終於是傳到了袁譚耳中。

    袁譚此時已經回到北海郡,袁熙軍的小股襲擾仍舊沒有停止,對袁譚糧食補給和整兵造成了不少困擾,他心中也憋着一口氣,對袁熙發來要求談和的信置之不理。

    他也是知道袁熙這麼做是兵家常識,但東武一戰敗的實在太快,讓袁譚一時拉不下臉來,此時要是同意談和,豈不是承認自己不如袁熙?

    正在這個時候,平原國傳來消息,說袁耀逃過來了。

    同時傳來的,還有袁耀刺殺袁尚的消息,袁譚聽到後,卻沒有多高興,而是沉着臉對報信的郭圖道:“我們這一支的事情,憑什麼讓袁術這支插手?袁耀也太自作多情了些!”

    “要殺袁尚,也是我親手來殺,他算什麼東西?”

    “如今來投奔於我,是覺得會因此封賞他嗎?”

    郭圖聽了,連忙陪笑道:“這事情怪我,這個主意,是當初我出的,沒想到他真做了。”

    袁譚一聽,疑惑道:“你做的?”

    “你許諾給他什麼條件?”

    郭圖答道:“就是讓其繼承袁術這一支,還有一些財貨,條件並不是很多.”

    袁譚沉吟起來,“他也是見過世面的人,這些東西便能打動他?”

    郭圖心中一跳,陪笑道,“這就是個鼠目寸光之輩,自然會被小利迷惑”

    袁譚冷哼一身,“卻是個小人,三弟將其放出重用,他卻恩將仇報!”

    “乾脆殺了算了!”

    郭圖聽了,連忙道:“其怎麼說,也是爲使君做了件大事,若是就這麼殺了他,只怕會讓其他人心寒啊。”

    袁譚聽了,不悅道:“真是多此一舉,我本想要堂堂正正打下冀州,到頭來卻要受這種人的恩惠?”

    郭圖勸道:“使君,這些都是小事,眼下最爲關鍵的,是趕緊趕去冀州,奪取鄴城啊!”

    袁譚目光一閃,“你是說我現在放棄青州?”

    郭圖出聲道:“眼下青州局勢已經快控制不住了,且徵糧過度,即使能度過秋收,百姓也沒有足夠糧食過冬。”

    “與其如此,不如將這個爛攤子交給兇虎,讓其在其中消耗糧食,若是其不管百姓,仁義的名聲不攻自破。”

    “而我們卻是可以直接進入富庶的冀州,重新奪回基業,到時候依託冀州,可比青州強多了!”

    袁譚出聲道:“哪有那麼順利,鄴城也不好打,此時不僅二弟在盯着我,只怕曹操也不會讓我如願吧?”

    郭圖胸有成竹,“所以爲了順利奪取冀州,我們要儘快趕回,同時和兇虎停戰。”

    “袁尚若死,兇虎也沒有支持他的理由,總不可能一直打我們吧?”

    袁譚道:“你還沒回答我,若是曹操現在去圖謀鄴城怎麼辦?”

    “我先和其打一仗,亦或是和三弟打一仗,讓曹操坐收漁翁之利?”

    郭圖猶豫了一下,“此時不宜和曹操翻臉,畢竟其”

    袁譚打斷他,“那二弟和曹操不死不休,我又如何和二弟停戰?”

    郭圖澀聲道:“所以只是先穩住兇虎”

    氣氛沉默了下來,良久袁譚才點頭道:“我明白了。”

    “北海的情況,已經完全陷入了混亂,我也沒有應對之策,既然如此,那呆在這裏也沒有區別了。”

    “我會派人去和二弟和談,拖延時間,同時全軍向平原退走,一路不停,進入冀州!”

    郭圖這才舒了一口氣,告辭出去了。

    袁譚則是坐在屋裏,望向窗外的天空,他的思緒彷彿回到了數年前,三兄弟一起在袁紹府中同住的時光。

    那時候三弟還小,二弟懦弱,隨着阿父征戰的他,一度以爲自己才是是袁家當仁不讓的繼承人。

    是什麼時候,事情發生了改變,一切都如此不同了呢?

    自己到底是從哪一步開始走錯的呢?

    袁尚遇刺的消息,傳到了東武城的袁熙耳中,他前日卸甲不甚,染了些風寒,鼻子有些堵塞,聽道這個消息後猛然一驚,身體大汗淋漓,竟然是舒暢了不少。

    但他的心情卻不那麼通暢,這個消息實在太過突然,尤其是在這個時候!

    他趕緊找來諸葛亮,說了事情經過,最後道:“如今我們要怎麼做?”

    諸葛亮細細一想,搖頭道:“真是麻煩。”

    “這件事情影響馬上就會顯現出來,需要提早做應對。”

    “雖然我尚不能確定曹氏和袁譚的想法,但無疑鄴城已經成了最容易出問題的那個點。”

    “如果袁尚身死,鄴城必然大亂,曹操或者袁譚哪一方取得鄴城,主公能夠接受?”

    袁熙心內無比糾結,哪一方如願對他來說,似乎都不太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