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 抉擇之爭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光榮小兔字數:3134更新時間:24/06/28 10:39:43
    前些日子,孫權剛剛滿十五歲,行了束髮之禮,這個歲數的男子,就有資格參與家中事務了,故孫策每每商議內務外事,皆是讓孫權跟隨,擺明是要培養這個弟弟了。

    孫權方頤大口,眼睛很有身材,雖然年紀不大,但身材卻已經不矮,已經和二十歲的成年男子相若。

    堂下周瑜和魯肅還在爭論不休,孫策聽了孫權的話,頗有興趣道:“仲謀何出此言?”

    孫權聽了,拱手道:“好教阿兄得知,那兇虎志不在小,且名字有兇,和阿兄相沖,將來必將妨兄。”

    “如今其明面上要和兄平分南北,但一旦讓其佔住豫州,再取荊州,江東將兩面受敵,任其東西兩路騷擾進擊,防不勝防。”

    “且權聽說劉玄德下落不明,若是其收納關張兩員猛將,天下將無人可制,宜早日下手,根除這等大患。”

    孫策聽了,不置可否,扭頭道:“你先聽聽公瑾和子敬所言。”

    堂下周瑜和魯肅辯論地越發激烈,兩人本是好友,且魯肅還是周瑜引薦的,但兩人在如何對待江北諸侯的問題上,一直有些分歧。

    但之前兩人只限於私下辯論,如今袁熙要求孫策出兵的密信一到,孫策讓麾下掾屬討論,周瑜和魯肅卻是提出了截然不同的意見。

    魯肅出聲道:“公瑾,如今江東和兇虎互爲倚仗,其若是能拿下徐州豫州,便能替我們擋住了中原南下的敵人,江東便少了很多後顧之憂,這不是也符合公瑾二分天下的策略嗎?”

    周瑜出聲道:“二分天下可以是別人,但絕對不是兇虎!”

    “其背靠袁本初,這幾年看其做下的事情,其志不在小,焉知其是不是想要取代袁術的位置,和袁紹平分天下?”

    “到時候其擊敗袁術,必然圖謀江東,哪裏還有我們的位置?”

    此話一出,在座諸人皆驚,吳郡太守朱治道:“公瑾覺得,兇虎將是江東大患?”

    周瑜斷然道:“如今天下實力最勝者,兩袁也。”

    “曹孟德次之,雖和袁本初不和,但其仍爲其附庸。”

    “剩下的,便是伯符了。”

    “這兩袁若是爭鬥出結果,一方必然實力壯大,掩有中原,到時候江東如何對抗?”

    魯肅趁機道:“所以按照公瑾的謀略,我們正好趁機平定揚州,向西進取荊州,然後攻打益州,佔領漢中。”

    “荊益兩州都極爲難打,舉江東之力,即使拿下益州尚且困難,哪有餘力攻取江北?”

    “如今兇虎幫江東擋住袁公路南下的意圖,豈不是好?”

    周瑜聽了,冷笑道:“子敬不要忘了,想要攻打荊州的前提,是沒人打擾!”

    “如今我們順江而上,先定豫章,後取荊州江夏,如今北面的袁術已經自顧不暇,正是大好時機,爲何橫生枝節?”

    周瑜冷笑道:“子敬想的太簡單了!”

    “攻打江夏,固然是要依靠水軍,但是破城掠地,卻是需要大量步軍!”

    “江夏北接荊州門戶南陽,若我們攻打江夏,劉表必調遣南陽張繡南下援助!”

    “子敬以爲,我們江東步軍,能抵擋其否?”

    魯肅聽了,呆立半晌,搖了搖頭。

    張繡繼承的是其叔父張濟掌的涼州軍,無論步騎都是有名的天下強兵,江東少有騎兵,步軍也不如對方兇悍高大,打起來毫無勝算。

    他隨即不甘心道:“能佔下幾座城也是好的,總不能因爲敵軍強盛,就畏縮不前吧?”

    “張繡不好打,難道袁公路就好打了?”

    “再說袁公路怎麼也算主公舉主,若公然攻打,必遭人非議啊。”

    周瑜笑道:“所以說那兇虎給我們創造了一個大好機會。”

    “二分天下,不是只佔據長江以南,而是江北的這些州,至少我們也要北進幾百裏作爲緩衝才行!”

    “不然等中原平定,讓其佔據江北訓練水軍,隨時都能南下,我們江東還哪有安生之日?”

    “所以要打,也要儘量在江北開戰!”

    魯肅還想辯論,結果張昭起身對孫策道:“公瑾此言大妙!”

    “江東富庶,乃是將來主公北進的錢糧根本,若時時被敵人騷擾,民衆逃離,沿江凋敝,到時如何爭奪天下?”

    “如今公瑾之計,卻是禦敵於江東之外,即使交戰,也影響不到江東民生,實在是大妙!”

    張昭,自子布,徐州彭城人,中原動亂,其逃到江南,和其餘三位江北文士張紘、秦鬆、陳瑞皆被孫策重用,作爲謀主,和周瑜一南一北,地位僅在周瑜之下。

    張昭這一說話,孫策麾下幾位掾屬紛紛出聲贊同。

    魯肅聽了,心中大急,心道這不是以己之短,攻敵之長?

    江東兵不善陸戰,這些人哪來的信心能佔據江北幾百裏地帶?

    張昭這些江北人是真不懂嗎?

    他總覺張昭話語中隱隱意有所指,但是總是咂摸不出其中味道來。

    周瑜聽到張昭站起來支持自己,臉上卻沒有多少高興之色,反而隱隱有些忌憚。

    他其實並不太喜歡張昭這些江北人,認爲其都是些投機取巧之士,哪邊強大了就往哪裏跑,根本不是真心爲孫策謀劃。

    雖然張昭剛纔這些話是向自己示好,但周瑜總覺得其意有所指,對自己明褒實貶,暗自江東人士打仗貪生怕死,所以才將戰線拉到江北。

    周瑜下意識就想譏刺張昭幾句,但想到張昭極受孫策器重,還是忍住了沒說話。

    張昭如今官拜長史,撫軍中郎將,孫策對其極爲禮遇,內政上幾乎所有重要的事務都由張昭經手,張昭也是不負衆望,爲孫策平定江東立下了汗馬功勞,甚至比周瑜還要大。

    而張昭也確實很有才幹,以至於劉表寫信給孫策時,曾先拿給手下名士禰衡去看,結果被禰衡諷刺信件會被張昭嘲笑,可見連禰衡都很佩服張昭才華。

    張昭也因此深受北方士族的敬重,因爲江北士族到江東難以立足,被迫抱團取暖,所以這些士人隱隱將張昭奉爲領袖,成爲孫策掾屬中一股不可小視的勢力。

    但孫策非但沒有猜疑張昭,反而將其比作管仲之於齊桓公,對其更加器重,對此要說以周瑜爲首的江東士族心裏沒有些芥蒂,是不可能的。

    孫策此時扭過頭來,壓低聲音對孫權道:“二弟,看出些別的來沒有?”

    孫權敏銳地抓到了孫策話語中的重點,他盯着堂下的周瑜和魯肅,隨即轉到了張昭身上,苦苦思索起來。

    他突然眼睛一亮。

    周瑜和魯肅爭辯地面紅耳赤,但周瑜臉上並沒有太多不快之色,但爲何張昭一站起來說話,周瑜臉上就露出了忌憚之色?

    而且張昭明明支持周瑜,但周瑜爲何一言未發?

    場上明明是周瑜魯肅兩方辯論,但爲什麼張昭一說話,場上的形勢,掾屬們的立場,就開始涇渭分明有了分別?

    而且周瑜明明是孫策好友,爲什麼最近很多事情上,阿兄支持張昭,卻勝於周瑜?

    孫權想到這裏,上前半步,悄聲道:“江東江北士族難以調和,阿兄想要制衡?”

    孫策聽了,微微一愣,隨即笑道:“仲謀將來內政之上,當會遠勝於我。”

    “我在二弟這個年紀,只知道打仗,本來對人心鬼蜮,懵懵懂懂不知其所以然,如今江東雖然富庶,當地士族是助力,也是頑疾。”

    “這些人是不會死心塌地向着咱們的,所以爲兄要動手殺一批,讓江北士族得勢,這些江東士族才會老實一些,爲咱們所用。”

    孫策心裏嘆了口氣,雖然有些對不起公瑾,但是身爲主公,不能以自己好惡行事,才能成就大業。

    他相信周瑜遲早會瞭解自己的苦心,但在這之前,想先前殺掉的許貢那批人,也能對江士族做個警醒吧。

    就像袁本初用外來士族制衡冀州士族一樣,打壓本地士族,以免其做大威脅到主公,是每個諸侯所必須要做的,不然的話,就像完全依附荊州士族蔡氏的劉表那樣,想對外出兵都沒人支持,一事無成。

    此時魯肅還是有些不甘心,他開口道:“公瑾難道是想趁着兇虎沿江攻取豫州,在其背後偷襲?”

    周瑜笑道:“有何不可?”

    “前日袁譚也不是坐看曹擦偷襲劉備,然後趁機劉備被打敗,趁機佔了東海?”

    “在往前看,我們攻打徐州時,那袁譚袁熙聯手見我們逼走,最後三分徐州,焉知其是不是也用了這種手段,借我們的手,分走劉備的地盤?”

    “這次我們不好直接攻擊袁公路,但可以讓兇虎以爲前驅,等其他袁公路鬥得兩敗俱傷,到時候坐收漁利,這也算是對兇虎禮尚往來。”

    魯肅有些瞠目結舌,“可這是背信棄義啊,我們……”

    周瑜斷然道:“爭奪天下,生死之爭,哪有這些多顧慮?”

    “所謂道義,都是最後勝者說出來的,失敗的人,連說話的機會都沒有!”

    他心裏憋着一股火,事到如今,周瑜也猜出來了七八分,吳夫人有很大可能陷在那兇虎手裏了。

    想到兇虎的淫名,周瑜就心如刀絞,自己於公於私,都要和兇虎不死不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