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撕破臉皮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光榮小兔字數:3589更新時間:24/06/28 10:39:43
    劉協擡起頭,深深吸了一口氣,如今他雖然境遇沒有絲毫改變,但已不再是幾年前懵懵懂懂的那個自己了。

    郭汜密令車隊返回的消息,是有人私下報之劉協的,換言之,大部分人還矇在鼓裏,事情還有所可挽回!

    劉協是絕對不會再回長安了,郭汜這一路走來,看來已經反應過來了,他正在漸漸被劉協孤立!

    眼下楊定楊奉,董承甚至張濟,都開始漸漸向劉協靠攏,郭汜雖然名爲衆人首領,但做事不留餘地,已經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背離。

    其實真正和郭汜相投的,還是其曾經經的同儕李傕,雖然兩人年初鬧翻了,爲此打的長安破敗不堪,但是轉來轉去後才明白,其他人更靠不住!

    所以郭汜密令車隊返西,未必沒有重新和李傕聯手的意思,劉協剛剛逃出長安虎穴,豈會甘心再返回去?

    他必須要改變當前被郭汜主導的局面,想辦法繼續返回雒陽!

    劉協讓左右心腹分頭去找靠得住的大臣,帶去了自己的口諭,最後劉協向所有人宣佈,晚上宴會羣臣。

    消息傳出後,文武百官們都明白,肯定有事情要發生了。

    很多人心中又喜又憂,喜的是這些日子以來,劉協對局勢展現了出了驚人的掌控能力,在這個年紀,他比起的絕大部分祖輩們做的好上太多了。

    但有些清醒的大臣也有擔憂,劉協個性太過剛硬,雖然表面不顯山露水,其實內心極有崢嶸,根本不願意做出妥協,往往會和逼迫他的人死鬥到底。

    宴會如期進行,郭汜在席間端着酒杯,半是威脅半是勸解,車隊不應該再東進了。

    他面對劉協,昂頭陳言道:“天家,前路危險,不能再去了。”

    劉協身體輕輕前傾:“將軍何出此言啊?”

    郭汜早已經準備好了說辭,便道:“天家,前方便是司隸,如今陷入戰亂,要是繼續往西,便會被戰火波及,危及天家性命啊。”

    劉協驚訝道:“哦?我倒是聽聞冀州兗州征戰不休,怎麼司隸也打起來了?”

    “到底是怎麼回事?”

    郭汜沒想到劉協會裝糊塗,臉色陰沉下來。

    給你臉不要臉,也別怪我說破了!

    他擡頭道:“啓稟天家,那反賊呂布,先是從兗州叛亂,佔據了一郡之地,如今又向西攻入司隸境內,往北進入河內,往西逼近雒陽!”

    “若是天家返回雒陽,那呂賊必然危及天家性命!”

    劉協面色不變,心裏面卻是漸漸轉冷。

    那是朕親封的溫侯,被你們逼走的!

    還有司徒王允,也是被你們殺死的!

    雖然劉協自登基始,就一直被權臣挾持利用,但在劉協看來,李傕郭汜無疑是最惡劣的一夥,遠比王允董卓尤甚。

    董卓不管怎麼說,還是以靈帝遺命爲藉口,廢了劉辯,扶植劉協登基。

    而王允呂布雖有所不合,但還是願意放權,正當劉協以爲隨着自己長大,能漸漸掌握權力,重現大漢輝煌時,李傕郭汜樊稠領兵攻入長安,將劉協的美夢再次狠狠粉碎。

    他們趕走呂布,殺死王允,完全控制了漢庭,一切重新回到原點。

    如今劉協眼見郭汜又拿呂布出來說事,有恃無恐地威脅自己,但劉協卻不能對此公開表態。

    他擡起頭來,環視堂下文武百官,大部分人皆是低頭不語。

    王允這人施政能力有問題,得罪過很多人,導致他被殺時,很多官員都在看熱鬧,堂下的官員,有些人還參與了此事,自然不會說話。

    而另外一些人,雖然有心直言,但是對郭汜心存畏懼,也做了縮頭鳥。

    郭汜見衆人啞口無言,正得意洋洋時,有人站了出來。

    他大聲道:“故司徒王允、故司隸校尉黃琬於國有功,可聽允恭等葬!”

    衆人皆是大驚,紛紛擡起頭來,見發話之人,赫然是身爲衛尉及尚書令的士孫瑞!

    士孫瑞,右扶風平陵縣人,少傳家業,博達無所不通,舉孝廉出身,起家鷹鷂都尉,遷執金吾、光祿大夫。

    初平年間,拜尚書僕射、聯合司徒王允、中郎將呂布共誅董卓。

    因爲王允自專討董之功,後來雒陽被李傕郭汜攻陷時,士孫瑞反而避開了報復,得以身免。

    但他早已成了郭汜的眼中釘,其爲人耿直,恆不畏死,如今在滿朝萬馬齊喑的時候,又毅然站了出來。

    文武百官暗暗敬佩其勇氣的時候,也捏了一把汗,郭汜有兵在手,只要一聲令下,士孫瑞便會身首異處!

    果然郭汜木露兇光,把手一摔,冷然道:“兩個反賊,有何需翻案處,公欲追隨其後乎?”

    士孫瑞也是橫眉怒對:“汝欲將雒陽之事,再做一遍嗎?”

    郭汜大怒,按住了腰間劍柄,後邊的侍衛也紛紛上前。

    士孫瑞卻是不退反進,上前兩步,怒視郭汜。

    郭汜卻是退縮了,這幾年來,他多受手下謀士賈詡勸導,也變聰明了一些,不是以前一味砍人腦袋的涼州武將了。

    殺士孫瑞容易,但是必然激起文武百官和漢帝的反感,更重要的是,會給一直窺伺自己的楊奉張濟等人口實。

    他按下劍柄,冷哼一聲,轉身大踏步離開。

    他雖然不會親自動手,當堂殺死士孫瑞,但背後有的是辦法。

    見郭汜離開,文武百官都鬆了一口氣,他們知道郭汜是有仇必報的,看向士孫瑞的目光中,都帶着些可惜,知道其難一劫了。

    士孫瑞卻是緩緩環顧四周百官,目光坦然,彷彿在說,在座諸位,如此不堪!

    劉協也不敢直視士孫瑞的目光,他微微側過臉去,心中極爲複雜,就這樣害了士孫瑞,值得嗎?

    千里之外漢庭發生的事情,袁熙並不知道,但在他的謀劃中,自己的前進的道路上,遲早會和漢庭有所交集。

    當然,這是有前提的。

    打下易京,佔據幽州,然後擊敗黑山軍,打通涿郡通往河內的太行山通道。

    袁熙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在一年間做到,眼下只能一步步來。

    當前最緊要的,當然就是攻入易京,擊敗公孫瓚。

    他望着遠處的易京城池隱隱約約的輪廓,從城牆之外數裏,直到袁熙腳下的山丘,綿延十幾裏的,是袁軍滿山遍野的營寨。

    他側身跳下馬,孫禮上來將馬牽走。

    袁熙帶着郭嘉趙雲太史慈進了營帳,裏面諸將肅立,坐在上首的,赫然便是袁紹。

    此次大戰,袁紹親自率大軍,來到易京城外坐鎮!

    袁熙略略一掃,發現除了坐鎮鄴城的袁尚和幾位謀士將領,其他人幾乎都到了。

    袁譚,沮授,田豐,審配,郭圖,淳於瓊,文丑,張郃

    這是傾巢而出,畢其功於一役!

    袁熙大步上前,拜道:“涿郡太守袁熙,率騎卒二百,步卒三千,依令依時趕到!”

    袁紹點了點頭,指了指空的位置,袁熙見狀,領着郭嘉三人站定。

    袁紹向袁譚道:“伱向顯奕說下當前情勢。”

    袁譚出聲道:“我和阿父前日合兵趕到後,兩邊交兵,公孫瓚軍不敵,退入城中堅守。”

    “如今工匠正在組裝攻城器具,準備這幾日攻城。”

    “眼下大家有所爭執的是,是圍而不攻,坐等援兵前來消滅之。”

    “還是在援軍趕到之前,抓緊攻城,攻陷易京。”

    袁熙一怔,公孫瓚還有援軍?

    袁譚似乎看出了袁熙的想法,說道:“我們得到消息,黑山軍張燕出動十萬大軍,準備三路往易京救援。”

    袁熙一驚,他前腳走,後腳黑山軍就動了?

    而且若真的有十萬人,即使其中只有三萬兵,對易京這邊的壓力也不小。

    他突然想到,要是這十萬人都被打散,黑山軍就垮了,太行山通道不就空出來了?

    他隨即將這個念頭趕出腦海,一口吃不成個胖子,張燕也不是泛泛之輩,和袁紹大軍打了好幾年,也沒有被殲滅,可間還是很有本事的。

    沮授出聲道:“算算黑山軍到易京的距離,如果在張燕大軍到來之前,全力打下易京,最多只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

    “這樣的話,就要放棄中途所有的城鎮。”

    “如果分兵防守,堵住黑山軍出太行山的通道,便要分出兵馬,現在出發堵截。”

    “這樣的話,便不能全力攻城,若是易京打不下來,黑山軍又防不住,我們便會無功而返。”

    衆人聽了,紛紛討論起來,各抒己見,但足足說了一個時辰,還是沒有得出什麼頭緒。

    袁熙知道雖然對於自己來說,易京之戰近乎開卷考試,但預想和實操差別很大,後世歷史和此世走向不可能完全相同,若有細微處弄錯,結果可能會天差地別。

    衆人爭執的焦點,在於全力攻城,能不能打下易京。

    雖然袁紹號稱十萬大軍,但公孫瓚在城裏也有數萬人,全力守城,加上糧草富足,確實很難打下。

    除非出現變數。

    袁熙現在也不管了,他現在只有一個目標,儘快打下易京。

    他開口道:“必須要想辦法將其主力引出城來消滅,才好打進城去。”

    衆人心說這話有道理,但關鍵是,對方怎麼出來?

    袁熙沉聲道:“前期肯定是消耗戰,關鍵點在於,黑山軍快要趕到的前幾天。”

    他說了自己的構想,衆人聽了,先是大搖其頭,這想法太冒險了!

    袁熙說道:“如不分兵抵擋黑山軍,要是讓兩邊回合,我軍必然不好受。”

    田豐出聲道:“即使公子計策成功,我軍打進城去,那上百座望樓,也不容易攻下,可能還要一個月。”

    袁熙又說了一番話,衆人眼前一亮,這法子聽上去確實可行!

    沮授心中驚訝不已,他曾向袁紹私下提出過這個方法,沒想到袁熙也想到了!

    他出聲道:“但幾天時間太短,黑山軍要是加快行軍,會把我們堵在城裏,進退兩難。”

    袁熙說道:“所以需要有人拖住他們,但不需要太遠,相隔數天路程即可。”

    一衆謀士聽了,越發覺得這想法可行,袁熙最後說道:“當然,這只是最後不得已的辦法,說不定之前城池先攻破了呢?”

    袁紹聽了,臉上露出一絲笑意:“顯奕這句話最有道理,不先打一場,誰知道會怎麼樣?”

    “後日便開始攻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