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全力攻城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光榮小兔字數:3458更新時間:24/06/28 10:39:43
    聽着將領謀士輪番發表意見,袁譚鋪開一張巨大的絹布地圖,在上面仔細查看地形。

    袁熙從旁邊看去,看到上面彎彎曲曲的河道地形,發現自己先入爲主,犯了個很大的錯誤。

    黃河旁邊,不僅有淮河,還有一條濟水。

    濟水發源於河南濟源市王屋山上的太乙池,由今河北省大清河注入渤海,根據《水經注》記載,濟水與長江、黃河、淮河並列爲四瀆之一,合五嶽名山一起共稱爲五嶽四瀆。

    黃河一共發生過六次大規模的改道,第一次是春秋時期,第二次是王莽新朝時期,之後是金國時期的奪淮入海,最後一次1855年在河南蘭陽決口,借道濟水下游入渤海。

    後世地形,和現在完全不同。

    此時黃河淮河濟水三條水道共存,使得平原附近的水系極其複雜,一旦袁軍掃平了黃河北岸僅剩的幾個城鎮,便要想辦法度過黃河淮河濟水這三條大河,方能攻佔青州!

    反之從兗州徐州去青州,則是容易的很,一馬平川,運兵難度低了不少。

    但如今兗州混戰,徐州不在袁氏手中,所以渡河而戰變成了袁軍的唯一選擇。

    這也是爲什麼選在十月出兵的原因。

    大部分時候,除春汛夏汛,河道水流量都很大,只有到了深秋冬季的枯水期,水位下降,有的地方甚至河牀裸露,大軍才能容易渡河。

    三條河流無疑給攻伐提高了極大的難度,讓袁熙意識到,這次青州之戰並不簡單。

    但如今要打的平原縣在黃河北岸,孤立無援,應該不是太難吧?

    袁熙的這種想法,在幾日後的戰場上,被完全推翻了。

    袁譚將攻城事項安排完畢,定於三日後攻城。

    這是因爲,袁熙帶過來的輜重車裏的攻城器械,需要花時間組裝。

    數百工匠開始拿出輜重車裏面的材料,拼裝攻城器械,兵士們開始砍伐樹林,收集石頭,製作攻城所用的木樁和石彈。

    連續三日,袁譚都在不斷召集人手部將,時刻因實際情況改變部署,甚至連夜點燈指揮。

    袁熙很明白,數萬人的大軍,每天軍糧消耗都是個巨大的數字,如果拖得越久,對士氣越是不利。

    這三日內,袁軍營寨每日都往前推進十餘里,到了最後一天,已經來到了平原城附近五六裏的地方,開始結寨勾連,遠處城頭上的守軍,也已經看得清清楚楚。

    兩軍進入了對峙狀態,青州軍隨時有可能來襲營,袁熙拿起望遠鏡,看着遠處城頭上影影重重的兵士,沒來由一陣緊張。

    他對身旁的趙雲道:“當日你帶幾百軍馬來北新城,是不是有什麼妙策?”

    趙雲苦笑道:“哪有什麼妙策,我那幾百人,強攻肯定是不成的。”

    “唯一的辦法,就是引誘公子出城擊殺,或者趁打開城門的時候,抓住時機衝進城去,方有一線勝機。”

    “不然的話,我根本打不進去,我甚至想過嘗試將你射死在城頭,想着如果你死了,城內守軍怕袁州牧治罪,也許會開門投降。”

    袁熙一陣後怕,還好自己膽小的很,沒給趙雲機會!

    他開口道:“公孫瓚是想借刀殺人吧?”

    趙雲眼神黯淡了幾分:“當日玄德公帶着公孫瓚的兵馬,去青州幫田楷抵禦袁譚將軍,之後袁譚將軍退兵,玄德公卻沒有回幽州,直接去了徐州。”

    “當日我帶着剩下的兵馬回去覆命交割,一時間猶豫不定該何去何從,彼時因爲劉虞被害之事,玄德公和我都對公孫瓚產生了不滿,很多出身河北的官員將領被公孫瓚殺死。”

    “公孫瓚讓我帶着玄德公留在幽州的幾百軍馬打城,顯然是想趁機將這幾百人送掉,再治我的罪。”

    “我當時也是想明白了這一點,所以有些自暴自棄地接受了和公子的賭約。”

    袁熙暗暗點頭,這就對起來了,機緣巧合之下,才達成了理想的結果,不然的話,收服趙雲還真的是很難。

    他沒有問趙雲什麼離開劉備後不後悔,這種話純屬自找沒趣,他相信趙雲在北新城呆的那段時間裏,以及今後跟隨自己的日子裏,有能力找到答案。

    第二天一早,攻城開始了。

    最前面的一波,是最低級的兵士,他們用衣負土,手中拿着簡陋的木製盾牌,冒着箭矢往前奔跑。

    說是盾牌,其實大部分都是樹枝編制而成,加上個簡陋的木環提着,便能遮蔽身體了。

    這些人中,有的白髮蒼蒼,有的尚未成年,有的肢體殘缺,甚至還有農家婦。

    他們都在向着城牆,向着死亡奔跑。

    袁熙心情沉重,亂世人命不值錢,這其中大部分人,也只是爲了有口飯吃而已。

    爲了這口飯,就要拼命,不然連這飯都沒得吃。

    城頭上箭如雨下,不時有人中箭倒地,他們卻沒有逃跑,只是一邊慘叫着,一邊用木盾頂在頭上,拼命向前爬。

    只有到了城牆十步之內,將土灑下,這一趟才算數,不然回去要受軍法處置!

    他們靠近城牆,將土灑下,土堆開始慢慢升高,如同土丘在慢慢隆起。

    撒完土的兵士開始拼命往回跑,有的忘了用木盾遮擋身體,被射中背心,死在地上。

    有些受傷的兵士,靠近城牆後,發現射來的箭矢反而稀疏了,便想靠着城牆休息一會,結果上面石頭熱油譁啦啦從城頭上倒了下來,慘叫聲頓時再次響起。

    袁熙透過望遠鏡,看到城牆下方,焦糊的人體在胡亂翻滾,有人被砸得頭破血流,有的不成人形,掙扎着漸漸不動了。

    隨後他們的身體,被後來的人用土掩蓋,成爲了越堆越高的土丘的一部分。

    整整兩個時辰,城牆下面的土慢慢升高,已經達到了城牆的一小半,城裏守軍的攻擊也慢慢弱了下來。

    袁譚騎在馬上,在陣前舉着望遠鏡,觀察着對面的情況,心道二弟發明的小玩意太厲害了,絕對能減少很多兵士死傷。

    他見城頭上的箭矢擂木變得稀稀拉拉,當下舉手喊道:“衝車!”

    “雲梯!”

    “箭樓!”

    “投石!”

    “依次前進!”

    一排排的攻城器械的前面,都有牛皮蒙着,以作防禦,旁邊還有兵士手持盾牌,防禦流矢。

    器械後面,便是弓手,藉着器械遮擋,不斷向着天空射箭,壓制城頭。

    最後面的投石機趁機被推上前去,離着城牆尚有幾十丈距離的時候停下,就地展開,工匠將投石機底座的木樁釘入地下,以作固定。

    旁邊有兵士推着板車上來,將上面的石彈取下,放在投石機上。

    不一會,幾十架投石機上的實彈呼嘯着向城頭飛去。

    兩塊石頭不偏不斜砸在城頭,大部分卻打偏了,不是砸進城裏,就是砸在城牆上。

    幾架投石機卻沒有調好,石彈落入快衝到城牆下面的己方軍陣中,引得兵士大罵聲傳來。

    工匠們趕緊調整配重杆位置,不過他們顯然對此已經習以爲常了。

    兩輛高大的箭樓也已經被推着接近城牆,上面的弓手居高臨下射箭,城頭上面的敵軍紛紛躲了起來,不敢冒頭。

    又過了一會,城牆後面也有飛石砸了出來,落在袁軍人羣裏,但顯然是發射倉促,來不及瞄準這邊的投石機。

    隨着一聲聲巨響傳出,衝車抵達了城門下面,兵士推着撞錘,用力撞擊着城門。

    城頭的守將兵士手忙腳亂起來,這次攻城極有章法,先前的消耗讓守軍進入了疲憊期,隨之而來的全力猛攻,讓他們極不適應!

    袁譚心中冷笑,守城不打野戰,等於將主動權交給了自己。

    前兩年兩軍對峙的時候,只要袁譚一攻城,那平原相劉備就帶着兵馬衝出來騷擾,一邊衝擊袁譚本陣,一邊拆毀攻城器械,讓袁譚苦不堪言,卻沒有好的辦法應對。

    不過機會終於是來了,劉備現在在徐州無法脫身,青州只剩一個田楷,守軍都龜縮在城裏。

    袁譚這次調動了大批攻城器械,準備將平原諸城一舉拿下!

    他眼見雲梯已經搭上了城頭,兵士們開始蟻附登城,城頭守軍疲於防備,大吼一聲,“全軍出擊!”

    隨着袁譚發令,戰場所有的士兵都開始動了。

    有武器的,沒武器的,都揹着一包土,往城牆下面衝去,土丘再度升高。

    平原城守軍慌了,完全沒想到甫一交戰不久,袁軍這邊就數萬人全投進了戰場,以至於消耗戰都做不到!

    袁熙準備領軍前去,卻被袁譚叫住,笑道:“二弟,先登交給下面的將領,伱我領着騎兵各去城門外埋伏,防備敵人突圍。”

    袁軍全力攻城,青州軍支撐了一個多時辰,城頭終於全部失守。

    此時平原縣城三門打開,青州兵紛紛逃跑。

    袁譚這才放下心來,下令道:“騎兵分三路追敵!”

    袁熙帶着趙雲張郃,領着數百騎軍,上千步卒,等在平原城西邊道路旁的樹林裏。

    只見城門大開,一股敵軍騎馬逃出,後面跟着的是紛紛揚揚的步兵。

    袁熙心中一喜,果然圍而不攻,敵軍會選這邊逃竄。

    他等着敵人奔出數裏,還有數裏地就要進入樹林,當下一揚手,“殺!一個都別讓跑了!”

    青州潰軍眼見樹林敵軍衝了出來,知道中了埋伏,再回城也來不及,紛紛大吼衝了上來。

    兩支軍馬狠狠地衝撞在一起,斷臂殘肢飛濺,隨着兵器劃過身體,滾燙的熱血噴濺在空中,隨即被深秋的涼意冷卻,等落到地上時,已經變成了一塊不起眼的印記。

    夜幕降臨,青州軍上千潰兵死的死,降的降,方圓數裏鋪滿了屍體,血腥味混着臭味瀰漫開來,讓人作嘔。

    袁熙射空了好幾壺箭,連手臂都擡不起來了。

    他見趙雲張郃仍生龍活虎地在戰場上縱橫馳騁,心道人和人的差距,真夠大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