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互相試探摸摸底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光榮小兔字數:2361更新時間:24/06/28 10:39:43
    袁熙頭痛,麴義真能搞事!

    雖然平日裏面他讓麴義換個姓掩人耳目,但麴義脾氣又臭又硬,只把麴換成了曲,換湯不換藥,發音還是一模一樣的。

    而且這個假名,擺明了是拿出來罵人的吧?

    曲如木,去汝母,很好玩嗎?

    算了,反正袁譚的娘不是袁熙的娘,兩人的娘早都死了。

    袁氏三兄弟,母親皆不同,袁譚乃是袁紹原配所生,後來原配去世,袁紹便娶了有宗室血同的劉氏爲續絃,生了袁尚。

    夾在中間的袁熙,到現在也只是知道,自己母親是很有可能不是原配。

    這樣一來,事情就很明朗了。

    袁譚長子,嫡出。

    袁熙次子,疑似庶出。

    袁尚老三,也是嫡出,且有劉姓宗室背景。

    所以袁紹喜歡袁尚,不單單在於其相貌,而是其血脈。

    將來袁紹無論是扶持漢室,還是取而代之,都能通過袁尚和漢室拉起一道橋樑,這才是他想離袁尚爲接班人的原因。

    袁紹屬下因此也分成了兩派,一派支持袁譚,一派支持袁尚。

    至於袁熙就不用提了,他現在的處境,和當年未過繼前的袁紹是一樣的。

    所以幽州作爲他將來起兵發展的根據地,勢在必得,誰來也別想拿走。

    然而眼前的袁譚,他卻暫時不能與之撕破臉,因爲兩人目前來說,有共同的目標。

    當然,如果還是弄到三兄弟相殘,袁熙絕對不介意下狠手,畢竟這個世上,到最後能指望的只有自己。

    想到這裏,袁熙心道還好麴義咽喉也被砍過,導致聲音沙啞,沒被認出來。

    他對麴義使了個眼色,說道:“這位曲將軍是我的招攬的部將,久居涼州,不善禮儀,讓兄見笑了。”

    麴義見狀會意,撥轉馬頭,退到袁熙身後。

    袁譚點了點頭,也不以爲意,將荀諶高覽請過來與袁熙相見。

    袁熙見到荀諶,心頭一跳,這人怎麼來了?

    袁熙對和曹操有關的一切,都十分在意,荀諶作爲荀彧的兄長,此時怎麼會來北新城?

    這難道是袁紹的意思?

    還有四庭柱之一的高覽,袁紹讓袁譚帶着這兩人過來,是不是有威嚇之意,袁紹鐵了心不讓自己經營北新城了?

    袁譚看袁熙神色,安慰道:“二弟莫慌,父親也是擔心你出事,才讓我過來問問,南匈奴和白馬義從這兩仗的內情。”

    袁熙見袁譚話攤開來說,當下開口道:“這倒沒什麼隱瞞的,在場好幾百雙眼睛看着,一會邊走邊說便是。”

    他又拉着趙雲上前,對衆人介紹道:“這是常山趙子龍,乃是我新得的大將,棄公孫瓚而投奔於我,爲人正直,極有才能。”

    衆人一怔,大將?

    這名字沒聽說過啊?

    高覽聽到大將兩字,心中就有些不喜,他們四庭柱戰功累累,被稱作大將也就罷了,無名小卒也敢稱大將?

    他見趙雲神色不卑不亢,向衆人一一見禮,心道一個降將還這麼神氣?

    而且公孫瓚都被打回幽州了,手下還有什麼名將,裝什麼裝?

    想到這裏,他縱馬上前,居高臨下審視着趙雲。

    結果高覽發現,怎麼同在馬上,對方還比自己高一點?

    他不禁有些無趣,出聲道:“既然是袁二公子大將,有空可要討教一番,讓我看看有何本事,能被袁二公子如此賞識。”

    趙雲聽了,眼睛裏面寒光一閃,出聲道:“隨時候教。”

    此時麴義在後面出聲了:“趙兄弟真是沒大沒小,這位高將軍,乃是河北四庭柱之一,武力堪比顏良文丑。”

    “到時候你一招都擋不住就敗了,你身死事小,丟了袁二公子面子怎麼辦?”

    “再說了,萬一你僥倖贏了半招,袁大公子的臉往哪擱?”

    袁熙心裏無奈,心道真不愧是麴義,又來拱火了,看來當年他被刀斧手砍的怨氣,很難消啊。

    不過有麴義攪局,倒是給了袁熙一個喘息思考的空間。

    別看袁譚見面說的客氣,但帶着上千兵馬,威脅自生,言語中又藉着袁紹的名義,顯然是想壓自己一頭,在談話中佔據優勢。

    高覽絕對不會無緣無故找趙雲的麻煩,只怕早就得到授意,給自己個下馬威。

    如果自己無法妥善應對,袁譚的行事就會順暢很多。

    見面的這一刻,交鋒就已經開始了!

    果然被麴義話語一激,高覽面上有些掛不住,冷笑道:“我縱橫北地十餘年,能怕一個年輕人?”

    荀諶咳嗽一聲,袁譚見狀笑道:“這幾日有的是空閒,難道我們就站在這裏說話?”

    袁熙聽了,笑道:“這是我的不是了,弟在府中備了酒菜,還請大哥先生入城。”

    說完他撥轉馬頭,當先進了城裏。

    從頭到尾,袁熙都沒提袁譚帶來的上千兵馬如何安置。

    這下袁譚反而猶豫了,他看了眼荀諶,對方坐在馬上不知道想些什麼。

    袁譚見了,咬了咬牙,對高覽道:“你帶二十親兵一起入城,其他人在城外紮營!”

    袁熙在前面聽到了袁譚的話,暗暗點頭,心道自己這個大哥,也不是哥一般人物。

    再過兩年,袁譚便會被袁紹任爲青州刺史,獨自擊敗田楷孔融,說明還是相當有本事的。

    就看如今高覽的模樣,只怕也是暗中投靠了袁譚,看來袁譚在收買人心方面,也是很有一套。

    只有那面上看不出表情的荀諶,袁熙到現在也沒看出他是站在哪一邊的。

    荀諶也是荀家人,是不是有可能投靠了曹操?

    三個人,如同三道題,最麻煩的是,袁熙不知道這三個人是不是一夥的

    袁熙此時極其希望,身邊有個出類拔萃的謀士幫忙出謀劃策。

    送走見不得光的董昭後,他身邊就只剩下了憤怒中年麴義,和道德要求極高的趙雲,兩人都不適合搞陰謀詭計。

    諸葛亮此時十三歲,龐統十四歲,還不知道在那個旮旯裏流着鼻涕看書。

    周瑜倒是十九歲了,算來現在已經投靠了孫策。

    曹操手下倒是不少能人,可惜現在看來和袁熙也沒啥關係。

    袁紹手下一大把謀士,爲了戰隊鬥來鬥去,沒有一個對自己示好的。

    袁熙覺得自己如同身在寶山,卻找不到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謀士。

    思來想去,還是薅自己爹羊毛最安全,要不試着打探下荀諶的口風?

    衆人各懷鬼胎,就這樣一路往城守府而去。

    此時騎在馬上的荀諶,趁着袁譚和袁熙說話的當口,往道路兩邊看去。

    隨着馬蹄得得,他面上的神色,慢慢起了些變化。

    這北新城,比他想象中,貌似情況要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