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羣英薈萃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小兵王2字數:4057更新時間:24/07/28 01:13:09
湘山學院內。《民富論》的支持者齊聚一堂,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大漢的商家階級,每個人都在產業革命積累大量的財富,現在他們急需一個政治發言人保護他們的財產,就目前階段而言蒯徹是他們最好的選擇。結果他們剛剛把蒯徹吹捧起來,李斯這樣的學閥大佬就打上面來了,偏偏這樣的論戰躲都躲不掉。
任鳴憂心忡忡道:“李斯雖然是人品低下,但其學問卻是天下皆知的,蒯子可有把握?”
他們好不容易突出一個蒯徹幫自己發聲,可不要論戰被李斯打崩了,他們付出就全部化爲流水了。
對於李斯的人品他們不屑一顧,但他學術能力沒人會懷疑,李斯不但扶助始皇帝建立了大統一的各項制度,他本身也是頂級的學問宗師,因爲是荀子的弟子,諸子百家的宗師當中就沒有比李斯資歷更高的人,儒家法家大部分都是他的後輩,即便是有暴秦的拖累,李斯也是大漢學術界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尤其是大漢朝廷建立之後,李斯由一個政治家開始轉爲學術宗師,創立了法制月報,爲大量的普通百姓發聲,大量的報道了大方地方上的地主豪強,官員自身違法亂紀,殘害百姓之事。
因此在大漢民間積累了崇高的威望,被稱爲民間御史大夫,以此即便是在大漢,李斯的威望也是非常高的,漢吏不說害怕他,但絕對不想和他相處。
法制月報十幾年來一直爲民請命,月報也成爲了大漢當之無愧的第二大報刊。在大漢各郡縣都有分刊,大漢的百姓遇到冤屈,在正規渠道走不通的情況下,也願意去法制月報請他們幫忙申訴冤屈。
靠着法治月報的舉動影響力,這些冤屈大部分都可以得到昭雪,這反過來又進一步提升了法制月報的影響力,雙方可以說是相輔相成,而這也導致李斯在民間的名聲非常好,因爲普通百姓是不會知道過往的,即便知道李斯當過大秦的丞相,但因爲現在李斯爲民***,百姓也把李斯的黑歷史推到始皇帝的身上了。
這麼一個爲民***的宗師怎麼可能會殘民害民?那必定是始皇帝這個暴君幹的。
同時李斯也開始用自己的影響力,爲法家開始洗脫污名。第一點他就順着當今天子的話,說秦法就是軍法,當年商鞅向秦孝公最開始獻上的帝道,王道,但秦孝公不喜,商鞅只能獻上霸道之術。
商鞅變法就是把整個秦國變成一架戰爭機器,所有人都變成這個機器上的一個零件。在戰國那種無日不戰混亂的世道當中,以軍法代替民法雖然殘酷,但卻快速讓秦國富強起來,並且在百餘年間逐步統一天下。此時秦法是利大於弊的。也是給天下的百姓一條上升的區通道,比起世卿世祿的六國貴族屬於進步的存在。
所以始皇帝才能奮六世之餘力,統一了整個華夏,開創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統一王朝。但大統一王朝是新生事物,是皇帝和大秦的官員,面對這未知的事物和社會,都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只能沿着秦法舊有的道路繼續前進。
但天下一統已無戰事,再以軍法統治天下自然引起了天下人的不滿,導致了大秦王朝土崩瓦解。始皇帝不能快速轉變政策,應規守舊,才導致大秦王朝的土崩瓦解,這才有大後面大漢的建立。
秦法有其進步性,只是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才成爲了害民之法,但卻不能因爲大秦建立的這十幾年時間的錯誤,而否認法家這幾百年的功勞,戰國時期各大強國的變法,無一不是在他們法家手中完成,讓中原各國由奴隸分封制度,變化郡縣小農經濟,
而後他又說法家是統治者手中的工具,始皇帝要以軍法統治天下,法家自然就爲始皇帝制定軍法,大漢天子以百姓爲主,法家自然成爲了天下百姓保護自己的工具。
李斯甚至在法制月報說呼籲,天下的()
百姓要成爲大漢的主人,就必須要懂法學法,只有學會了漢律,天下的百姓才能行使自己身爲大漢主人的權利。沒有學會漢律,就是自動放棄自己是大漢主人的權利,這份權利,你自己不掌握就會被其他人掌握,而後被其他人侵害自己的權益。
此言一出天下轟動,李斯這些想要把天下人都變成他法家之人,不少諸子百家的人都對他口誅筆伐,認爲他這是居心叵測,是要挑起大漢的紛爭。
但天子卻高度贊揚了李斯的文章,認爲李斯這些年潛修學問,其思想高度已經超越了他老師荀子,真正做到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天子都這樣說了其他人還有什麼辦法,只能放棄對李斯的討伐了。當然李斯這也是在學術上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大漢的宗師真沒有幾個敢說自己勝過李斯的。
所以這些推出蒯徹的商賈才會擔心,剛推出一個勇士給了幾件裝備,出了新手村就打最大的boss,這哪個有信心能打得贏?
無鹽德氣憤道:“老而不死是爲賊,這老東西都九十多了,爲什麼還要留在這禍害人間?”
李斯在大漢學界有現在的地位,第一自然是學問好,但第二比他地位高,甚至地位和他相當的宗師全部離世,這才是最關鍵。
蒯徹卻笑道:“各位不必擔心此次的辯論,某對自己有什麼地位還是有自知之明的,此次李斯來湘山書院辯論,某敗了,在天下人看來,這是必然之事,但要是某勝利了,就可以站在李斯的肩膀上成爲大漢的學問宗師,所以無論勝敗某已經算是贏了。”
而後他笑道:“各位何不巡視一番書院,某總算幸不辱命,在江南把湘山書院的紮根下來,今日我《富民學》有弟子三千,賢者上百,又有各位的支持,成爲大漢的顯學已經指日可待了!”
無鹽德等人聽了高興不已,他們如此推崇蒯徹,不就是想要有朝一日,大漢朝廷以《富民學》施展國策,到時候,他們花出去的錢可以成百上千倍的收回。
這幾人對着蒯徹稽首道:“吾等祝蒯子的富民之學早日成爲大漢的顯學。”
大漢歷十九年,十一月十五日。
太陽冉冉升起,湘山書院廣場上,已經是人羣密佈,這裏既有在此讀書的學生,還有聽聞此次論戰趕過來的諸子百家的學子,託徐凡大興教育之福,有龐大的基礎讀書人,導致現在大漢的百家門派弟子都特別多。
春秋戰國時期,任何一家學派能做到弟子過千,賢者幾十,那就是一個大門派了,像孔子那種弟子三千,達者七十二,那就是學派當中的泰山北斗了,要知道春秋時期的讀書人可不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那一種,而是政治軍事兩手都要抓,士子大部分都是職業軍人,這股力量可以顛覆春秋時期一個中等的國家。
而現在大漢,讀書人的羣體超過了百萬,像儒家這支來者不拒的門派,弟子數量有十幾萬之多,其他學派,像墨家,農家,法家,道家等等顯學,弟子都是數以萬計,所以幾千弟子的學派都算是小學派。
而此時湘山書院因爲人數太多,開始維持書院的秩序,各個學派的人彙集在一起,同時限制他們只有帶500人,餘下的人,只能在書院外等待。
當然在會場當中位高權重的貴族,當周勃來到湘山書院的時候,東面首席,一位位南方的諸侯列正坐,相互之間談笑。
這場論戰對於蒯徹和他的《富民學》極其重要,但對大漢的這些諸侯而言,這不過是他們平淡生活當中的調味品,既然有好戲可以看,他們自然也不想錯過,正好湘山附近都是大漢的南方之後,於是英布這些人不約而同的來到湘山書院。
周勃當即過去道:“沒想到太傅也來了。”
張良笑道:“此乃學問之地,()
就不用說朝廷的官職,叫某子房就可以了。”
英布笑道:“聽說你要當丞相了,以後可要照顧我們南方諸侯。”
大漢有資格競選丞相的人就那些,周勃還提前一年成爲大漢的假相,天子明顯是看重他,加上這次巡視大漢,這幾乎在告訴大家周勃就是大漢下一任丞相,所以英布這些諸侯也要和周勃打好關係。
周勃笑道:“英~國已經成爲我大漢最富饒的諸侯國了,真要照顧,也是英國公照顧某。”
和朝廷的屯墾相比,英布在南方開墾十五年,現在英~國的土地上已經開始展現南方的富饒了,因爲特產多,人均資源豐富,這些年英布發展,瓷器,茶葉,絲綢紡織業,制糖業,這些年又開始弄水果罐頭,把英~國豐富的橘子產業發展起來,此時英國的富裕程度已經超越了大漢大部分郡縣,只有像關中,三川郡,陳郡,會稽郡這樣的工業大郡才能壓英國一頭。
梅鋗笑道:“我等再富裕那也是小國寡民,哪裏比得上朝廷調動的資源。最近某在會稽郡聽聞,陳勝那小子,居然找錢莊借貸了20億錢,想要修一條鐵軌。”
呂宋國弄出20億工業發展計劃自然在會稽郡引起巨大的轟動了,尤其是整個大漢第一條鐵軌,具體還出現在呂宋國。
英布咂舌道:“不愧是有錢山的諸侯,連某都要羨慕他的財富了。”
英布還以爲陳勝是花二十億修一條鐵路,這種事情英布是萬萬不敢想的,他雖然賺的多,花的也多,這些年英~國的財政結餘也不過5000萬錢,就這點錢只怕連維護一條鐵軌都不夠。
而後他看向周勃道:“這鐵軌比木軌要好,朝廷就沒有想要更換的打算?這一向都是朝廷引領潮流,這次卻被呂宋國走在前面,周丞相你沒有危機感?”
周勃道:“朝廷和呂宋國追求不同,貫穿整個大漢郡縣的木軌都還沒有完成,鐵軌這樣的奢侈品朝廷暫時是不會修建的。”
說大漢沒有鐵軌那也不對,霸上鋼鐵廠和藍田煤礦場就修了一條十幾裏的鐵軌,就這點鐵軌花了超過7000萬錢,嚇的當時的大漢丞相蕭何命令道,任何修建鐵軌的計劃都要先報備丞相府,違者嚴懲不貸。
張良道:“我等此次前來是看論戰的,政務之事還是官署談爲好。”
英布和周勃等人就看向爲今日論戰準備的高臺。
英布好奇問道:“子房你學問深,此次論戰,蒯徹能贏李斯?”
張良想了想道:“論學問精深,即便是某也比不過李斯,現在李斯已經把儒家,法家,甚至天子的思想融會貫通,以此改造法家,適應大漢的情況,僅此一點就足夠稱子。但蒯徹卻是縱橫家之人,擅長辯論,加上李斯年紀也大了,結果還真不好說。”
而就在這個時候論戰的主角前來,引起所有人的轟動,而後就看到蒯徹和一個年輕人走到了高臺之上。
而李斯則在幾人的攙扶下,坐在法家準備的位置上。
這一幕讓所有人都議論紛紛。
周勃看到這幕笑道:“這李斯不愧是給始皇帝當給丞相之人,這一招就直接讓蒯徹落下風了。”
以李斯現在的身份和蒯徹論戰,這是在擡舉蒯徹,但找一個晚輩上來就不一樣了,這是在明確告訴蒯徹,他的身份還不配和李斯論戰。
果然李斯道:“這是某最小的弟子,就由他和你論戰。”
蒯徹深吸一口氣道:“某蒯徹見過兄臺。”
年輕人有的慌張道:“法家趙喻見過兄臺。”
蒯徹道:“我等辯論何人起頭?”
趙喻道:“蒯兄可以先開始了。”
蒯徹深吸一口氣道:“古往今來以農桑爲本,()
商賈爲末,但我大漢建立,一掃三代舊制,當即天子聖明的提出以產業爲根本,所以當即天下能生產財富的作坊是根本,所以天下的根本就發生了變化,對農戶而言,能生產更多糧食是根本,對工匠學以致用爲根本,對商賈而言,組織生產,通貨天下是根本,大漢各行各業能生產財富者皆爲根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