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客車總公司和朝廷應該做的事情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小兵王2字數:4228更新時間:24/06/28 10:31:11
    大漢七年十月六日,長安城,燕宮。

    徐凡找來自己的老部下陳銳。他就是當初陳家裏的屠夫老刀,這些年他一直管理跟在徐凡打天下傷殘的士兵。

    雖然徐凡已經儘量安排士兵成爲漢吏,還有成爲作坊的工匠和管事。

    但還是有一批士兵受傷嚴重,已經難以正常生活了,徐凡在關中弄了一個榮軍農場,主要是用來照顧這些傷兵,由陳銳管理。

    徐凡問道:“你們在農場的生活如何,有什麼困難?”

    陳銳道:“有陛下的照顧,大家互幫互助過的很好了。”

    這不是陳銳的客套話,而是他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榮軍農場地處鄭國渠,大漢朝廷用了上百萬畝土地來安置這些傷兵。

    因爲這些老兵不是缺胳膊就是斷腿,小門小戶的自耕農顯然是做不了的。

    大家以農業工人的模式在那裏生活,農場的收益所有人平均分配,日常生活上也互幫互助。

    我的想法是這樣的,朝廷和我拿出一筆錢,購買500輛載重馬車當客車用,在長安城成立客車總公司,你擔任掌櫃,一輛客車要配備一個車伕,一個售票員,這樣就可以安置1000個老夥計了。”

    車伕陳銳知道,但客車車伕是什麼?陳銳就有的迷茫了。

    不過朝廷也並不打算在這方面賺太多的錢,一來可以讓他們有一份活,二也是爲長安城百姓提供交通便利。”

    要是客車總公司可以盈利,就繼續增加客車的數量,同時也在關中其他郡縣建立分公司,想來安置上萬老兄弟應該是可以的。”

    徐凡用後世的制度,發動了整個關中的百姓去照顧這些老兵。讓這些老兵的內心得到極大的滿足,認爲朝廷並沒有忘記他們。

    一輛質量好一點的馬車,價格都在上萬以上,要是再把馬的價格算上,這樣一輛馬車少則兩三萬,多則四五萬。花幾萬錢購買車卻只賺一錢,陳銳覺得這生意有可能虧本。

    一是他們也想爲天子做點事。

    這些老兵紛紛踊躍報名,想當車伕和售票員。

    同時徐帆也派遣墨家跟農家的人過去幫忙,內史郡在春耕秋收的時候也會去幫這些老兵。

    在各方的幫助下,丞相周章從朝廷拿出一千萬錢,徐凡從自己的私庫拿出一千萬錢,劉傑也以成本價賣了五百輛改裝客車,太僕以最低的價格賣了1000匹馬,長安客車總公司成立,上計令張倉幫忙設計客車路線。

    徐凡笑道:“這兩年長安城的人口越來越多了,作坊也越來越多,新的作坊已經建設到長安城郊區了,長安城的百姓要上工,一來一回花費的時間並不算少,要是有一種專門的馬車,花上一錢,把工人從自己居住的地方運輸到工作的作坊區,想來長安城的百姓是熱意付出這筆錢的。”

    陳銳疑惑道:“陛下,這種客車的花費不會太低,能賺回來嗎?”

    徐笑凡道:“我給兄弟們找了一個好差事,就是成爲客車車伕,這事情雖然操勞,但是手腳不便的人也可以做。”

    陳銳喜道:“要是某肯定原因花這個錢。”

    二就是他們也想去長安城。即便有再多人照顧他們農村的條件,畢竟還是比不上城市。

    節假日的時候,長安的學生們也會去榮軍農場,幫助老兵們除草施肥,打掃居住地的衛生,聽他們講以前的戰爭故事。

    下午陳銳就回到榮軍農場,把徐凡的意見說了一遍。

    “長安城有上百萬人,就相當於你們有上百萬客戶,客車市場極其大,應該可以盈利的。”

    陳銳道:“陛下既然信任我這個廢人,那某就帶兄弟們試一試看。”

    徐凡笑道:“朝廷會專門建造客車,可以容納20-30人,而且路上回多設立幾個站點,雖然一人只收一錢,但人多了賺的就多,一天多跑幾趟,賺個幾百上千錢還是可以的應該是可以盈利的。

    而且長安城每年生產的貨物數量也是極其龐大的,要是你們可以從短途貨運分一筆錢,那也是一塊不小的市場。

    大漢七年十月十六日,長安城。

    一輛兩丈長的馬車停在槐樹裏,引起所有人的好奇,馬車在長安城不稀奇,但兩正常的馬車就非常少見。

    只見一個瞎了一隻眼的壯漢大道:“有要坐馬車的嗎?我們的馬車通向西市只要一錢,只要一錢就可以坐。”

    但壯漢不但瞎了一隻眼,還面目猙獰,他這一吼,反而嚇的四周的百姓不敢靠近。

    車伕發現這種情況道:“你這亨貨不要出來嚇人。”

    而後車伕對四周的百姓拱手行禮道:“我們是大漢的傷兵,不是歹人,天子憐憫我等傷殘之人,弄了一個長安客車總公司來安置我的,同時也是爲了方便長安城的百姓出行,只要出一文錢就可以坐上我們的馬車,一路坐去西市。”

    車伕的解釋讓所有人鬆口氣,對於漢軍他們的信任度還是很高的。既然是天子安排的,那就不是歹人了。

    “真是一錢?”西市離槐樹裏有十里的路程,要是只花一錢就能坐馬車抵達,那是極其划算。

    車伕笑道:“童叟無欺,這是天子定下的價格,我等可不敢亂加價。”

    “好,某要去西市!”一個青年拿出一錢給車伕。

    車伕接過錢之後笑道:“還有想去西市的沒有,有的話趕快上車。”

    最後有6個人登上了他們的馬車,而後車伕更是一路叫喊:“有沒有想要去西市的人,只要花一文錢就可以坐馬車到西市了。”

    一路上還真不斷有人登上馬車。就像徐凡想的一樣,長安城有龐大的工匠階級,這些人有坐馬車的需求,但他們卻買不起幾千乃至幾萬錢馬車。

    客運馬車的出現算是補全了這塊市場,普通的百姓拿不出幾千上萬錢,但一錢他們卻是拿得出來,也捨得拿出一錢降低自己的辛苦。

    於是從10月中旬開始,長安城的百姓就發現了新鮮事物,幾百輛開始在長安城內穿街走巷。一羣缺胳膊斷腿的老兵不斷大吼招攬客。

    他們只要花一錢就可以做馬車去自己工作的地方,客運馬車解決長安城普通百姓出行的問題。

    對於新鮮事物長安城百姓接受的很快,不到10天的時間,客車總公司下屬的每輛馬車都處於爆滿的狀態。

    每輛每日可以賺200錢,500輛馬車一日可以賺10萬,一個月就是三百萬錢,而客車總公司所有人的俸祿也不過120萬錢,每個月還要花八萬的飼料費用,每個月的開銷也就是128萬錢,客車總公司一個月的利潤達到了172萬錢。

    關注這一切的徐凡大喜,開始在內史郡其他縣城普及客車,運輸行業的大發展,可以推動馬車行業的大發展,馬車行業大發展,即制定的各種標準就可以緩慢的滲透到大漢的手工作坊場當中。

    這種效率的極大差距,可以用市場方式淘汰那些頑固不化者。

    在這樣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當中,終究所有行業爲了提升生產效率,都會制定屬於他們自己的標準,最後這些標準組合成爲大漢標準。

    10月上計開始,假相陳平和張良就彙報一路地方發展的情況。

    陳平道:“陛下大漢對海外的投入日漸壯大,但收入卻被地方上獲取,會稽郡光海外帶來的稅金就超過了八萬金,會稽郡的漢吏已經開始興致勃勃的想要建設聯通整個會稽郡所有縣城的水泥馬路了。”

    可見海貿興起之後,會稽郡富裕程度已經超越關中。

    臣以爲這筆稅務應該由朝廷直接掌握,而後補充在海外的投入。”

    9月跟10月,大漢又發現了泥婆島,呂宋島,爲了開發這兩個島嶼,丞相周章特批了一萬金用來開發兩個島嶼,所以陳平才會說大漢在海外的開發日漸壯大,今年大漢最海外就投入了兩萬金。

    徐凡內心一陣懊惱,陳平說的這不就是關稅,這在後世可是朝廷稅收支柱之一,自己居然忘記了這筆收入,還是陳平的提醒才想起來。

    徐凡對周章道:“丞相朝廷要設立海關部,海外的稅金全部由朝廷掌握,得到的錢投入進海外的開發當中。”

    周章道:“諾!”

    而後陳平又說了會稽郡的造船業情況和各地作坊的問題。

    陳平道:“臣以爲,少府下屬的那些廠長也應該召回長安學習一番,這些作坊對朝廷太重要了,要是衰敗了,朝廷的收入難以得到保。”

    徐凡聽了陳平的描述,腦海中卻升起了大鍋飯這三個字。

    徐帆內心不由的一陣苦笑了,歷史是個輪迴,還真沒有說錯,即便相隔了2000年,但這些廠長做出的選擇卻是一樣的。

    偏偏連徐凡都不好說什麼,你能說人家沒有在探索大同世界,把錢用在給工匠的福利待遇有錯嗎?

    但徐凡卻知道這樣做的後果卻是讓官營的作坊,背上了沉重的負擔。

    在市場還在積極擴張的時候,這種事情造成的危害根本顯現不出來。

    但市場一旦飽和,開始陷入激烈競爭的時候,背上包袱的作坊,怎麼可能打得過那些輕裝上陣的作坊。

    尤其是紡織業這種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行業,幾乎是有點家產的人就可以殺進來,這種行業競爭是最激烈,大漢的這些廠長們背上負擔,卻要和全天下最精英的一批人拼殺,怎麼可能殺得贏。要是還有私心的話,他們敗的會更快。

    其實在後世的互聯網當中,對這種事情已經討論的非常清晰了,作坊存在的目的就是爲了賺錢,這是它的天性,強行加入一些不屬於他的任務,這樣的企業自然發展不起來。

    福利就是朝廷應該做的事情,朝廷應該制定好規則,弄出一個良好的經商環境,做一個公平的裁判。

    而不是應該又想當運動員,又想當裁判,還死命的吹黑哨,

    後世有多少破爛事,不就是因爲這種既要又要的情況下發生。

    對徐凡來說,唯一慶幸的就是大漢根本沒有競爭對手,外部的壓力幾乎沒有。大漢的容錯率極高,可以把全部的精力都盯在內部的發展上。

    私營的作坊也是大漢自己的企業,他們要是能存活下來,大漢的經濟就不會衰敗,反而是淘汰一批癌細胞之後,經濟會更加充滿活力。

    而徐凡估計紡織業的產能過剩已經不遠了,後市經濟危機的規律是每10年爆發一次。

    當然到了天朝就變成了產能過剩,產能過剩的危機也是差不多10年,而且是在不同行業不斷發生。

    大漢連同下屬的諸侯野人勢力人口的總和大概是4000多萬一點。

    在不計算購買力的情況下,4,000萬人一年耗費的各種布匹,大概是4,000萬匹左右,而根據上計府統計,大漢官營私營的紡織機,年產能已經超過了兩千萬匹各色布料。就這還沒算上小門小戶的織布機。

    而且大漢的織布機,還是在以每年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增加。

    要是不出意外的話,大漢的產能過剩危機,可能就在這四五年時間爆發。

    順風順水的情況下,哪個是人才?哪個是庸才?是很難看得清楚的。

    但在大浪淘沙的逆風情況下,只有真正的人才才能帶領企業活下來,要是經濟危機,能幫大漢選拔出這些人才,把他們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這也算是壞事變好事。

    不是所有的行業都要放任自流,有一些支柱產業,該保護的還是要保護的。

    紡織業在徐凡看來是屬於可以逐步撤退的行業,但造船業卻是核心支柱產業,大漢要投入足夠多的人才資金來進一步發展這個行業。

    徐凡想了想道:“丞相和少府令明年開始考察各地的廠長,合格者就獎勵他們,不合格者讓他們來長安城學習。”

    吳縣造船廠也要和馬車場一樣制度嚴格的。零件標準和生產標準。

    屠申普改造過長安車馬場,建立了標準流水線,他有這方面的經驗,就任命他爲吳縣造船廠廠長。

    卓虹調回長安學習,之後任命他爲縣令讓他主政一方吧。”

    “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