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秋收和翻身的胡亥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小兵王2字數:5125更新時間:24/06/28 10:31:11
    叔孫通卻道:“要是天下都實行四個時辰工作制,那就相當於所有人都沒有吃虧,天子顧慮還是有道理的,從我大漢弄出水利紡紗車,紡織機開始開始,整個天下的增加的布匹產能何止十倍,要是不提升工匠待遇,真有可能提升出現陛下擔憂的經濟危機。”

    伏生搖頭道:“這話我不信,這天下只有缺貨物的時候,哪有貨物賣不出去的時候,陛下這太杞人憂天了。”

    孔鮒想了想道:“爲師也不相信會出現這樣的事情。”

    對於只經歷過物資匱乏年代的孔鮒兩人來說,經濟危機有點太違反他們的常識了。

    叔孫通道:“但這事情我們不支持陛下,墨家就會支持陛下,現在關中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張丞相的論戰上面去了,卻沒有發現墨家這段時間也是動作不斷。”

    孔鮒和府生一臉奇怪的看着叔孫通,這段時間墨家有什麼動作嗎?

    叔孫通道:“一個月前,秦鉅子招收了3名女墨者,分別叫封夢,向莘,趙宓,她們都是長安城紡織女工。”

    孔鮒愕然道:“秦鉅子不怕流言蜚語?”

    即便這個時代的封建禮教不像後世那樣嚴苛,但收女弟子這種事情還是極其少見的,更不要說這樣明目張膽的收了。

    孔鮒對兩人道:“教書育人才是我儒家的根本。只要大漢繼續大興教育,我儒家就不會衰落。”

    孔鮒笑道:“墨家發展,我儒家難道就沒有發展,學派的發展終究要靠自己努力的。老夫今年已經七旬有餘了,今年上計之後,老夫就正式向朝廷請辭,到時候老夫舉薦你成爲大漢的宗正。”

    總之以前長安城的紡織女工被作坊主欺負,被家人欺負,因爲人單勢薄,難以反擊,但現在他們卻有了墨家的保護了。

    孔鮒和伏生一起觀看。

    只有儒家各大學派,都在拼命擴張他們的弟子,在有教無類的學術理念下,養豬的,放牛的,甚至奴隸,只要肯學儒家都願意教導,知識快速向下兼容,導致天下一大半的士子都是儒家之子弟。

    兩人奇怪道:“這些文章有什麼問題嗎?”

    儒家之所以能成爲天下的顯學,也是因爲他們找到了屬於他們發展的方向,那就是孔夫子說的有教無類。

    天下的工匠多達百萬,而且在還快速增加,要是這些人都成爲了墨者,即便是擁戴者,墨家勢力也會變得極其強大。再加上朝廷要以產業爲天下的根本,繼續讓墨家發展下去,只怕墨家要獨霸天下了。”

    叔孫通無奈道:“這問題問題不大,關鍵是墨家找準了他們發展的方式了,墨家要繼續這樣做下去,我儒家只怕會被他們超越了。

    孔鮒道:“再不退下來就要被人嫌棄了。官員退休制度雖然是丞相提出來的,卻也是天子之意。”

    伏生道:“多過師兄。”

    叔孫通苦笑道:“墨家收了這三個女弟子之後,只兩個月時間,整個長安城有一半的紡織女工都成爲墨家的擁護者,上千女工都成爲候補墨者,墨家在長安城的勢力大增。”

    叔孫通嚴肅道:“諾”

    這裏儒家說兩句好話,戰國時代的儒家還是極其先進的,當時各大學派當中,道家是屬於貴族的精英學派,法家大部分也是家學,教導的弟子非常少,墨家在戰國三分之後就沒落了。

    而後孔鮒嚴肅道:“大漢的禮儀已經被天子改的亂七八糟了,但此時的天下仍處於鉅變當中,究竟哪條禮儀符合現在的天下,哪條禮儀又不符合當世,這點爲師也不清楚,爲師希望你成爲宗正之後,能夠完善大漢的禮儀制度。”

    而後孔鮒看向伏生道:“大漢對教育的投入越來越多,天子對教育的重視也越來越強,現在光朝廷僱傭的夫子就有好幾萬人,爲兄打算向天子提議,把教育提升到九卿等級,師弟你爲教育令。”

    上面說的都是一些墨家幫助工人的事蹟,當然大部分都是紡織女工,幫助紡織女工拿回自己的俸祿,又或者爲女工撐腰,逃離的原生家庭,還有墨子幫助被欺負的女工把作坊主送進監獄的。

    說着叔孫通拿出五月的《墨子月報》道:“老師,您看看上面的文章。”

    大漢五年九月十三日,關中。

    叔孫通驚愕道:“老師您身體康健,何必如此早的退休?”

    叔孫通真正擔憂的是墨家就有這樣的趨勢了。

    觀中的秋日也是極其炎熱,萬里無雲,沒有一絲微風。

    但是是關中的百姓卻喜氣洋洋,辛苦一年終於到了糧食收穫的季節,今年風調雨順,加上關中很多村裏都貸款修建了小水渠,水車等農業增產的工程,關中的糧食普遍豐收。

    對於秋收,大漢朝廷是極其重視的,天子下令,由廷尉,御史大夫府牽頭,禁軍還派遣了兩營士兵作爲護衛,三方組成督察隊,下到大漢各郡縣的收糧點,監督百姓納糧。

    而這其中關中更是天子的重點,幾乎每個鄉都會有督查隊嚴密監管。

    只要有百姓狀告地方府衙多徵稅,這些督察隊馬上關押住縣鄉的漢吏,等待隨後的查處,而督查隊則接管秋收事務。

    今年還有新的變化,關中幾個多月的論戰,除了成就張良的威名,還有一個巨大的好處,就是關中報業大發展。

    在論戰之前整個天下只有三家報刊,每家都有大量的支持者維持月報的發行量,士林當中看到發行月報的不是大漢朝廷,就是法家,墨家這樣的學派巨頭,自然把月報神聖化了,這個時代書讀沒有幾本,很多人直接把月報看成是書籍,對上面的內容更是深信不疑。

    但論戰之後天下人發現,月報這玩意也沒什麼神聖性的,只要有錢,再去朝廷登記,繳納一筆保證金,就可以刊發。

    最重要的是,只要創辦了月報,就可以把自己的文章登在月報上,讓天下人知道。這對想要名垂青史,成爲諸子之一的學者誘惑太大了。

    要知道即便當初他們和張良論戰,也不是誰都有資格把自己的文章放在月報上,讓張良來罵。即便是捱罵那也是要講學問,講資歷,那些年輕的博士,他們的文章還不夠格登上月報。

    而只要自己開辦月報,那麼想登自己的文章就輕而易舉了,於是長安城的月報如同雨後春筍般出現,半年時間增加了幾十家月報,大漢的記者正式突破了上千人,關中文化界一片繁榮熱鬧的場景。

    但月報多了,競爭壓力自然也就大了,這個時代印刷的成本太高了,又沒有點開廣告科技樹,大部分的月報成本都非常高,沒有財主在後面支持,沒有官府支持,沒有足夠的讀者購買,月報普遍活不過三個月時間,於是很快大漢的月報又跌落到只有十幾家的情況。

    就這活下來的十幾家還有不少是有交易的。

    在長安城很多博士一把年紀,學問高深讓人欽佩,現在卻也不得不求助,大漢新的暴發戶來投資自己的月報。

    而在大漢因爲紡織業,製糖等行業大發展,也有很大一部分爆發戶有錢,當他們看到如此學問宗師都求自己,內心激動之情可想而知,拿出幾十萬錢,同時把自己家的傻兒子介紹到宗師門下求學,於是雙方的需求都得到了滿足。

    面對這種場景,徐凡就差罵他們是傻逼了,報紙是這樣發展是嗎?

    我最開始要你們做布衣御史,你們都忘記了,一個個都待在富裕的長安城當中,能找到什麼新聞,沒有新聞如何吸引百姓。

    於是此次秋收,徐凡召集所有月報的主編,讓他們去鄉村採風,監督漢吏秋收糧食。

    而且爲了不讓他們和漢吏狼狽爲奸,徐凡還重金懸賞,每抓捕到一個貪贓枉法的漢吏,朝廷獎勵報刊1萬錢。

    面對金錢的誘惑,這些月報主編大量派遣年輕的記者,進入關中鄉里,中原鄉里。

    年輕氣盛的他們並不知道這其中的金錢交易,他們懷揣夢想,決定做一名布衣御史,爲民請命,甚至有一些士子還怎麼跑去便宜的鄉村,大漢的第一代記者終於有幾分他記憶的樣子了。

    每年秋收對大漢來說都是一場巨大的考試,整個大漢朝廷從上到下都經歷極其強大的壓力。

    但不這樣做又不行,作爲穿越者,徐凡深知官僚這東西,你不看着,他必定給你捅亂子,你看着他,他也未必會安分,總之要把他們盯得死死。

    自己又是減稅,又是免搖役,還用上糧食保護價格,就是想讓財富流入底層的百姓手中,讓他們成爲大漢的中產階級,可不是給貪官污吏們送錢。

    不過今年的形勢很好,不久前大漢經歷了一波清洗遊俠的行動,抓了幾萬遊俠和他們的家屬,同時拔出蘿蔔帶出泥,巡查御史們還打掉了上千個保護傘,給天下的漢吏一個巨大的震懾,即便他們既吃不記打,但這總共才過了幾個月的時間,足夠讓他們安分一段時間了。

    而從各個渠道彙總到徐凡面前的情況,也和他想的差不多,今天出現問題的漢吏非常少,整個大漢秋收和交稅都是非常順利。

    但與此同時另一項數據卻也讓徐凡無奈,大漢境內糧食價格全面下降,南方郡縣普遍跌到35錢一石左右的糧價,這還是大漢大量收購糧食的前提下。

    中原的糧食價格也普遍跌破70錢每石,剛剛結受戰亂的齊地,糧食價格也跌破了百錢,現在整個大漢糧食價格最高的就是河北的邊郡了,因爲韓信這些將軍大量屯糧,邊疆的糧食價格還維持在百錢以上。

    這個價格對大漢來說是很划算的,即便有秦直道,但從關中運輸糧食去九原郡,運費都要幾百錢,相當於十倍糧價。在人力成本越來越高的大漢,運輸物資的成本在不斷提升。

    不過也有好的一方面,關中各郡因爲有農業錢莊的貸款,糧食和經濟作物普遍增產,其中糧食增產2成,經濟作物增產超過了5成,顯然已經有不少關中百姓意識到,種植糧食已經比不上種植經濟作物賺錢了,這對關中百姓來說是一個好的開始。

    大漢五年九月二十三日,長安城,趙裏。

    “我胡亥又回來了!”來到趙裏外的坐在馬車上的胡亥大叫道。

    “胡亥伱鬼叫什麼!”一個被嚇到的村民不滿道。

    “你是不是又闖禍了?來到這裏向趙夫子求救。”一個村民調侃道。

    胡亥氣的跳腳道:“什麼叫我又闖禍了,那都其他人看我有錢,對我打壓。”

    “某記得,去年你去上郡,就是因爲去做奸商,被上郡府衙抓住,還是趙夫子去救的。當時我可是在場的。”一個去年跟着扶蘇去上郡的民夫道。

    “會不會說話,什麼叫奸商,那是貪官污吏抓錯人了,我本來就是無辜的,他們當然要放了我。”

    而後胡亥指着水渠道:“你們一個二個放下筷子就罵娘,今年村裏秋收糧食最起碼增加5-6成吧,這要不是我當初給你們跑下來的貸款,這些水渠怎麼建設的起來,你們哪裏有這個清閒的功夫在這裏閒侃。”

    胡亥這話還真把他們說的啞口無言了。

    今年趙裏的糧食增長的比胡亥想象的都要高,因爲有水渠,水車,趙裏的農田普遍得到充足的灌溉,加上本地扶蘇根據《農經》的內容幫助村裏弄了不少土化肥,趙裏的畝產最低都有三石,照料的好的地方甚至達到了四石、五石,趙裏的糧食產能提升了一倍多。

    當然糧食雖然提升了一倍有餘,但趙裏的百姓並不比去年多賺了多少,因爲今年關中的糧食收購價格只有51錢,只有去年的一半多左右,也就是說趙裏的糧食雖然增產了一倍有餘,但增收卻只有十分之一二左右。

    所以很快就有村民喪氣道:“糧食打的多有什麼用,賺的錢也沒有多多少。”

    胡亥笑道:“什麼情況,說出來,讓我也笑笑。”

    “你這是想找打!”村民氣憤道。

    胡亥馬上慌張擺手道:“你們一個個可不要恩將仇報,忘了是誰幫你們弄水渠的,而且你們的只知道待在趙裏,見識淺薄,哪裏比得上某見多識廣。你們把問題說出來,說不定我有方法辦你們解決,幫你們解決問題了,還不允許某笑笑。”

    村民們遲疑了,你說胡亥沒本事,他又可以幫助他們弄到農業錢莊的貸款,還能幫助他們弄個小水渠。

    不要看這些農戶剛剛在一個個抱怨,但其中他們內心是感激胡亥的,要不是有胡亥的幫助,今年趙裏的收入肯定是不如去年的。

    整個趙裏四裏八鄉,只有他們還增收,其他村裏收入都是大減的,很多村民甚至不願意把自己的糧食賣給糧商,自己吃,但這也只是發泄而已,柴米油鹽醬醋茶,他們除了糧食可以解決,其他都要花錢去購買。

    但你說胡亥是一個本事人,他又特不靠譜,總是要趙夫子來搭救,在村民們看來,胡亥就不是一個值得信任的人。

    “胡亥,你又在這裏胡言亂語什麼。”這個時候扶蘇走過來道。

    胡亥道:“大家聊天而已。”

    說完胡亥指着自己的馬車道:“小弟說能翻身就能翻身,某現在的身家按照關中現在的說法,就是百萬富翁了。

    說完胡亥登上自己的馬車,一封封包裹丟向村民。

    那些村民接住包裹打開之後驚愕道:“冰糖?”

    胡亥高傲點頭道:“沒錯就是冰糖,你們算是走運了,幾年前冰糖也只有大貴族才能吃得起,現在當是某給你們的見面禮了,還有沒拿的,記得去通知他們每戶一封冰糖。”

    “你真發財了!”村民們愕然道。

    冰糖現在的價格自然不是以前那種價比黃金了,但也有200錢,相當於4石糧食的價格,對這些村民來說,冰糖可是極其珍貴的奢侈品。

    “這是自然!”

    扶蘇看到胡亥這個舉動,當即拉着他上馬車回到自己的家中。

    “小叔叔”

    胡亥看到扶蘇的幾個兒子笑道:“乖,小叔叔給你們帶禮物了。”

    說完給他們一份冰糖,還有兩柄孩童用的短劍。

    “你們現在還小,叔叔就給你們買短劍,等大了,叔叔再給你們買真正的寶劍,寶馬,讓你們遊歷天下,增長見聞,你們可是我趙氏的千里馬,可不能困在這小小的趙裏。”

    扶蘇的兩個兒子喜道:“謝謝小叔叔。”

    扶蘇問道:“你這大半年時間又去什麼地方了?”

    胡亥笑道:“當然是做買賣了,不然小弟哪來的這百萬身家。”

    扶蘇一臉遲疑,什麼買賣會如此賺錢?

    胡亥沒好氣道:“你就不能信我一次。”

    扶蘇搖搖頭,顯然是不相信胡亥。

    胡亥道:“長安城不是開通了一條去高陵的軌道馬車?小弟就是把長安城的紡織機,獨輪車,一些長安城有的商品買到高陵城,喝了一個頭湯,賺了百萬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