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傳播大同思想和南巡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小兵王2字數:5099更新時間:24/06/28 10:31:11
    大漢四年十二月二日,齊王宮。

    徐凡再次召集天下諸侯,士子和大漢的文武官吏。

    這次魏王咎他們進入宮殿不是坐在左右兩側,而是有一批批桌椅,和後世課堂擺放的差不多。

    這種新奇的做法,一時間讓諸侯們不知該如何就坐。還是宮衛領着他們一一坐下。

    魏王咎發現案臺上有一本書籍,他遲疑的拿起來道:“《大同書》。”

    英布嘆口氣道:“這是陛下的老毛病了,是想走之前和我等上上課啦。”

    劉邦笑道:“天子之課一向是黃鐘大呂,讓人震耳欲聾,這兩年沒有聽,某還不習慣了。”

    英布道:“難怪去你封國的儒生越來越多了,沒想到你劉邦年紀大了反而越來越愛學習了。”

    季布笑道:“陛下這是對你好,不學習你如何跟得上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在此地上課就是陛下想要帶我們,真當哪天陛下不想和我們上課了,這不但說明我們已經跟不上時代了,也說明陛下拋棄我等了。”

    這個時候徐凡帶着張良兩人出現。

    所有人都對徐凡行禮道:“臣等參見陛下。”

    這個時候徐凡接口道:“諸侯不但爭奪土地,也是爭奪人口,要是現在魏國只有魏王你一個,即便魏王你擁有千里江山,但依舊沒有多少財富,因爲伱沒有辦法用生產,把這片土地轉化爲財富,人口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

    “諾”

    而生產的過程不是一成不變,從古到今生產是個逐漸增加的過程。

    徐凡擺手道:“爾等可以坐下。”

    魏咎道:“土地難道不是財富嗎?”

    春秋戰國,諸侯爭霸,列強吞併,爲的不就是土地,現在張良說生產才是創造財富,魏咎有點不理解了。

    “什麼是生產,就是人改造世界,創造財富的能力,就像一個農戶種下一畝糧食,能收穫一石糧食,這個過程就是生產,婦人用蠶絲紡織成布匹,這個過程也是生產,木匠打造傢俱,房屋,鐵匠打造農具,鐵器這些都是在生產,而農戶種的糧食,婦人織的布匹,木匠的傢俱房屋,鐵匠的鐵器等等貨物,都是在爲這個世界創造財富,所以生產就是一個創造財富的過程。”

    徐凡揮舞自己手中的這本書籍道:“這是子房根據禮記大同一文,爲我大漢國設計步入大同世界的步驟,我等只要按照這個步驟,一步步往前走,即便是走的慢,但只要不後退,終究會實行聖賢設想的大同世界的。”

    張良繼續道:“爲什麼說生產是大同世界的支柱之一,因爲人要活着,就要生產出足夠自己生存的財富,生產的財富越多,人的生活就越好。

    而後張良對在此的諸侯和大漢的官員說道:“想要實行天下大同,有兩個支柱,一是生產,二是分配。”

    徐凡這話,呂臣劉邦這些諸侯感觸頗深,他們的諸侯國有足夠的土地,但卻沒有足夠的人口來創造財富。

    “大同世界?”趙佗一臉愕然,像徐凡這樣的梟雄也會相信這些?這不是用來欺騙百姓的,怎麼徐凡連自己也欺騙上了,現在更是要欺騙他們這些諸侯。

    “那天下諸侯爲什麼要爭奪土地?”

    呂臣等人深以爲然的點點頭,從《敵友論》開始,陛下一直在教導他們瞭解這個世間運行的基本原理。

    徐凡道:“這裏沒有君臣,只有老師和學生。”

    而後徐凡又道:“大同理想就是天下萬民最大的利益,爾等要治理天下,治理自己的諸侯國,就要向着大同理想這個目標前進。”

    陛下即便是不當皇帝,也可以成爲百家宗師,有這樣的宗師教導他們理解世界,他們還有什麼不滿的。

    徐凡道:“今天召集你們過來,是想要讓你們學習大同之志,天下萬民供養爾等,爾等就應該爲天下萬民謀利。”

    張良道:“單單的土地不是財富,就像遼東荒原,南中蠻荒,這裏有土地,但沒有多少財富,真正讓他們變成財富的,是人加註於這片土地的生產,荒原變成田地這才是財富,而這過程靠的是生產。”

    上古時代百姓以打獵爲生,人們茹毛飲血的生活,那個時代打獵就是主要的生產方式,這種方式不但危險,而且一塊地區的獵物是有限的,當時的部落只有極其的人。”

    趙佗問道:“上古記載寥寥無幾,傳到今天的更是如同神話一般,張丞相你又是如何確定的?”

    張良笑道:“子房自然不能找到上古歷史,但在黔中,南中,遼東地區都有大量以狩獵爲主的部落,甚至南越國,也有大量的存在,南越王,你可以回憶一下,這些部落是不是都是以極小規模的存在。”

    趙佗還真沒有仔細思考過這些,但現在回憶起來,好像真和張良說的差不多。

    在南越國只依靠打獵爲生的部落,普遍只有幾十人,能有上百人的規模算是比較大的。而要是有田地的,哪怕是刀耕火種,故縱也有好幾百了人。

    英布更是說道:“某的英~國就是這樣。”

    呂臣也說道:“遼東的情況也差不多。”

    張良道:“後面神農氏出現,他嘗百草爲天下的百姓找到了五穀,百姓們種植五穀以生存,由狩獵到種植,這就是一個生產大爆發的時期。

    後面還有蚩尤氏煉製銅器,軒轅氏製造車,羲和氏制定曆法,螺母織布,這些都是生產提升的過程。

    天下能生產更多的貨物,人口大量增加,開始出現村落城鎮,乃至於國家。”

    “農耕的國家有更多的人口和貨物,實力更加強大,開始逐步吞併那些狩獵的部落,農耕文明就此誕生,開始有中原的概念。”

    “上古夏商時期,生產沒有本質的區別,所以天下發展緩慢,幾千年來天下的人口只有幾百萬,天下也只有中原地區。”

    但在春秋時期,鐵器的出現卻改變了這種情況,鐵器的價格更低,鐵礦的分佈也廣,煉製也方便,鐵器也比青銅器更堅固更耐用。用鐵器能開墾更多的土地,糧食的畝產也變得更高。

    所以春秋末期到戰國這幾百年,天下的生產是迅猛增加的,所以即便是天下諸侯爭霸不斷,但整個天下的範圍卻擴張了好幾倍,北接大漠,南到百越,天下能耕作的土地,幾乎被我們漢人佔據完了,人口更是到了現在的接近3,000萬人。

    這幾千年來天下的歷史就是一個生產進步的過程。所以生產越先進,天下人距離大同世界就越接近。

    中古時期,商紂酒池肉林,引得天下人咒罵,而到現在大漢,隨便豪奢家族也能,每日喝酒吃肉,生產再進一步,哪怕小地主也可酒池肉林。”

    “張丞相按照你的說法,上古不如中古,中古不如現在,那爲什麼百家先賢都提倡上古時代,言必稱三代之治。”

    張良道:“這就和分配有關,在以上古爲例,當時的部落以狩獵爲主,一個部落只有幾十人,能打到的獵物極其有限,必須要分給部落的所有人,根本沒有剩餘的食物。部落首領雖然可能吃的多,但也不會比最窮的人多出幾倍,只能儘量保持公平的分配,才能讓所有人都活下來。

    這就是所謂的共天下,這不是因爲上古人道德高,而是因爲他們不這樣做部落就會消亡。”

    但農耕興起之後,天下的貨物有了剩餘,當時的部落首領把這些貨物佔爲私有,這便逐漸形成了私產,當私產極度擴大之後,天下都成爲了一家一姓私產,公天下就變成了家天下。

    但家天下卻有其固有的缺陷,統治者脫離百姓,會變得越來越殘暴貪婪,最終導致底層的百姓活不下去,活不下去的百姓會擁戴新的王者推翻暴政,這就形成了王朝的更替。

    所以在生產極度爆發的時候,分配更合理,讓天下的百姓都能受到生產爆發的好處,天下距離大同世界就更近。

    魏咎道:“張丞相,您這個說法也有缺陷,百姓擁戴新的王者,暴秦是如何出現的?”

    張良笑道:“暴秦能把土地均給天下百姓,能吸納六國的人才爲己用,對比六國還在延續世卿世祿,暴秦如何不是新的王者。”

    “只是暴秦奪取天下之後,沒有爲天下的百姓帶來長久的和平,反而用繁重的徭役,折磨得天下的百姓苦不堪言,甚至願意和暴秦同歸於盡。天子這才能帶領800刑徒,用三年時間推翻擁兵百萬的暴秦。”

    張良大同書的內容,連講了三天,天下的諸侯都對大漢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有了個基礎的瞭解。

    這些諸侯也在感嘆天下要再出現一位百家宗師。

    上完這三天的課後,這些諸侯每個人都對張良恭敬行禮,稱爲張子。

    課上完之後,大漢的各路諸侯開始回到自己的封地,而像劉邦這些諸侯,每人還看押着幾千齊國的貴族豪強家眷,繼續充實自己的諸侯國。

    齊地雖然戰亂不斷,但它的底蘊太厚了,即便是現在齊國的戶籍人口已經超過百萬。

    徐凡爲了瓦解齊國本土勢力,直接把項羽軍中,屯以上軍官和其家人流放到大漢其他諸侯國當中,這些人有十幾萬之多,當然對比大漢的幾十路諸侯,每人也就分到了幾千人的名額,安置起來倒也不難。

    而與此同時,60萬漢軍也在快速解散當中,只給宋留和韓信各自1萬士兵上任,整個天下快速恢復和平狀態當中。

    但戰事結束,徐凡卻沒有馬上回到長安城。而是帶着張良,葛嬰,陳勝三人和一營禁軍直接從臨淄南下,想要巡視一番南方。

    大漢五年一月十七日,東海郡,駒縣。

    雖然逐漸開春,但寒風開始凜冽。但對於駒縣的百姓來說,這樣的天氣並不能阻擋他們想要發財的心理。

    爲了賺錢,大家夥依然不得不頂着寒風,躺在冷海水當中,忍受着寒冷刺骨的海水勞作,從鹽田當中把海鹽扒出來,裝進簡易的藤筐挑走。

    駒縣地處東海郡東南角,一直都是貧瘠之地,幾百年來沒有出過什麼名臣武將,幾年前好不容易出了一個名將鍾離眛,駒縣父老還沒有享受到鍾離眛帶來的好處,齊國就被大漢滅了,鍾離眛也從將軍變得階下囚,全家都被天子發配邊疆了。

    雖然當地的百姓有點埋怨天子,把自家的名將給發配了,但當地百姓還是很擁戴當今天子的。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天子給他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當初東海郡在東楚國治下,東楚國的貴族豪強把當地收刮的天高三尺,把百姓收刮的家徒四壁,甚至連自己都是貴族老爺的。

    前年天漢軍擊敗了東楚國的老爺,把東楚國的貴族豪強全部發配邊疆,給他們燒了債券,每戶均田了,去年他們辛苦耕作一年時間,秋收之後,終於能吃上一頓飽飯了。東海郡的百姓才逐漸過上了好日子。

    去年鹽田技術傳到東海郡,太守王道東門闕弄了上百頃的鹽鹼地,在那裏整平土地,建設風車,說是要製造鹽田,拍招募了不少當地的百姓幫忙去做事。

    鹽從來是從海水裏面煮出來的,哪有從田裏長出來的,這樣的智商也能成爲太守,當時駒縣的百姓還紛紛嘲諷太守老爺,放條狗在府衙做太守都比他好,一時間狗太守的名轟傳整個東海郡。

    當然該賺的糧食他們是一斤沒少賺,當地百姓都等着看郡守笑話了。

    結果沒一個月當地的百姓傻眼了,鹽真從鹽田里長出來了,太守只要安排人從鹽田當中扒鹽就可以販賣了。這不就是在撿錢,整個駒縣百姓都轟動了。

    接下來一年時間,王太守在東海郡建立了八個鹽田,這些鹽田一個比一個巨大,尤其是在夏季,每天拉鹽的馬車在馳道上絡繹不絕,看的全郡百姓羨慕不已,這哪裏是拉鹽的馬車,簡直就是拉錢的馬車。

    他們想要賺一錢,那都是要一滴汗摔成八瓣,有時候還未必能賺到,而太守卻可以從地上撿錢,難怪人家能做太守了。

    一時間王道的名聲,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轉彎,當地百姓說起王道都豎起大拇指道:“王太守能臣。”

    但是東海郡百姓雖然欽佩太守王道,但暗地裏卻也開始偷偷建設自己的鹽田,這玩意沒有任何難度,就是整平土地,讓海水能流進來,而後就等着撿起了。

    剛剛開始當地的百姓還不敢建設太大的鹽田,生怕被漢吏發現,後來他們發現即便是漢吏發現了自己的鹽田,也沒有管他們。

    後面這些百姓和商賈接觸多了之後,才知道大漢講究法無禁止即可行,大漢天子禁止太守亂出手,他們建設鹽田根本不違法,要是漢吏敢爲難他們,可以找御史告狀。

    百姓們解除限制之後,他們紛紛以村裏爲單位,來到以前荒無人煙的東海郡建設鹽田,一時間東海郡沿海熱鬧非凡,沿海到處都是雨落春筍般,冒出來的鹽田和村落,東海郡食鹽的產能暴漲了好幾倍之多。

    所以當徐凡來到東海郡的時候,即便是冬天,他也可以在馳道上看到大量運輸食鹽的馬車,而來到沿海,鹽田更是一個接一個,白茫茫的一片景色極其漂亮。

    但張良看到這幕場景擔憂道:“陛下,百姓都去建設鹽田了,朝廷應對制止百姓的行爲,不然當地田地荒蕪,必定會引起大亂。”

    在張良看來,鹽雖然重要,但糧食才是國之根本,現在百姓因爲食鹽的利益,放棄種植糧食是不可取的行爲。

    徐凡淡然道:“市場會教育這些百姓的,當食鹽的產能過剩,只要食鹽的利益比不上種田,他們會拿起犁頭的。”

    產能過剩而已徐凡見識太多了。等有幾次產業整合之後市場自然會平衡。

    而且後世有那麼多農民工,也沒看到幾個真荒廢了田地的,更不要說這個時代人均擁有的田地更多,種田的效益其實也不差。

    陳勝道:“張丞相多慮了,鹽田都是一次性投入,後面並不需要太多的管理。”

    而後他指着冒着嚴寒的百姓道:“而且人家冬天收鹽,能荒廢什麼田地。”

    葛嬰也跟着說道:“種地就是春耕秋收忙,其他的時候家中妻子就可以照看,某以前夏天都是打短工的,只是很難找到這樣的事情做,現在百姓有鹽田作爲補償,某以爲很好。”

    幾人來到一個有鹽田的村落當中,找到一個大爺,給了一吊錢,說要在這裏說要在他這裏吃一頓午食。

    大爺異常驚喜,來了有錢的老爺,於是大爺拿出自己家的鹹魚幹,又找到一條醃肉,蒸了的一釜白米飯,做了一桌他自認爲的大餐。

    大爺家中非常窮,可以說是家徒四壁,兩個小孩可憐巴巴的看着徐凡他們吃自己家的大魚大肉,但他們卻不敢上前。

    徐凡把餐盤當中鹹魚和醃肉弄一些到兩個小孩碗中,兩個小孩當即加快了吃飯的速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