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一首題菊花,大驚四座!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黑曼巴蟒蛇字數:2233更新時間:24/07/05 06:40:25
詩成之刻,全場彷彿被施了定身咒一般,陷入詭異的安靜之中。
等到蘇錦州收筆之後,四周依舊安靜着。
衆人都在回憶着。
那行行詩句,宛如黃鐘大呂,在衆人耳邊轟然炸響。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字裏行間瀰漫着深秋的寒意,絲絲縷縷的滲透進人的心底。
轉眼之間便讓人感覺到身處於西風瑟瑟的庭院之中。
親眼目睹那滿院的菊花在院中挺立,隨着西風搖擺。
淡淡的花蕊飄散着沁人心脾的味道,卻因寒冷而致使蝴蝶難以靠近。
皇帝微微眯起眸子,凝視着蘇景舟,目光久久未曾離開。
在蘇景舟寫完之後他就情不自禁的輕輕誦讀出來。
“他年我若爲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每一個字從他的脣間吐出,都彷彿帶着沉甸甸的分量。
皇帝的眉頭微微皺起,又輕輕展開目光,似在思索,似在品味。
目光中蘇景舟逐漸和一道人影重合。
而那道人影就是年輕時的自己。
同樣的英姿勃發,同樣的志向高遠,同樣的……野心勃勃!
目光一縮,隨後讚賞之色浮現在他的臉上。
“不愧是蘇相的兒子,這份才情,這等雄心壯志當真非常人所能及!”
心中不免暗暗嘆道。
在這讚歎之中,卻又夾雜着一絲讓人難以察覺的忌憚。
早在蘇景舟回來的消息還未傳開之時,他就已經派了暗衛仔仔細細的調查了一遍。
他最近幾年都在哪裏遊蕩?
在哪裏乞討過?
遇見過什麼人?
每天都幹了什麼事?
查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而衆多調查結果無不例外,都在明明白白的告訴他,蘇錦州確實流落在外,更是淪爲乞丐乞討求生。
“可是若是流浪在外,終日被生計所困擾,怎會有如此才能,更有如此志向,莫不是……”
皇帝的目光愈發深沉,心中疑慮宛若烏雲籠聚。
手指不自覺地緊了緊,微微有些發白。
嘴裏仍是輕輕地朗誦着蘇錦州的詩詞,彷彿想要透過這簡單的字句,看穿着蘇景舟真正的意圖。
又很快恢復到那副波瀾不驚的帝王儀態。
在場的衆人全部陷入癡呆之中。
哪怕是平時最善於察言觀色的朝中大臣,也沒有注意到皇帝陛下變換的神情。
剛剛還面露疲態的夫子,更是一個跨步就來到了蘇景舟的身旁,捧起他的詩詞反覆咀嚼品味着。
他那飽經詩書浸潤的面龐上,此刻也滿是凝重和深思。
時不時微微頷首,似是在心中對詩句的精妙之處暗自稱讚。
蘇景舟一臉古怪的望着夫子心想道。
“這老頭剛剛自己還懟了他,現在又是這副樣子,這是古人對詩文的在意程度竟如此之高。”
國子監小詩仙楊秀在那詩文描述的場景中幽幽轉醒。
身體卻依舊帶着深秋的寒意,雙腿雙漸漸失去了力氣徑直坐在了地上。
語氣中滿是不可置信。
“他年我若爲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讀到後半段的時候,讓他有一種沉甸甸的感覺說話的聲音都帶着一絲輕顫。
心頭上更是像壓上了一座大山緩緩加重,隨後一聲清脆的破碎聲響起。
原本對詩詞一道無比自信的他,眼中蒙上了一層陰霾,漸漸的失去了光彩。
楊秀的變化被五皇子盡收眼底,他的內心第一次產生了動搖。
望着蘇景舟那沒有半點變化的神情,在他看來,這便是無比自信的表現。
先前產生想將蘇景舟收復的念頭,慢慢的淡了去。
蘇景舟那兩句詩,宛若晨鐘暮鼓,迴盪在五皇子的耳畔,深深觸動其心絃。僅此,便足以窺見蘇景舟那高遠的志向與超凡脫俗的才華。
“他豈會甘心屈居於我之下,任我驅使?”五皇子自問,心中涌動着不安與疑惑。
“這字裏行間,蘊藏着沖霄之志!”他不禁再次感嘆。
汗水不自覺地從五皇子的手心滲出,他感到自己先前的舉動顯得多麼輕率,而那些考量,又是多麼膚淺。他深知,駕馭人才之術,在於需求的相互滿足。若能滿足蘇景舟之所需,自然能令其臣服於己。然而,以他目前的地位,似乎難以滿足這位胸懷壯志的相府九子。
五皇子心中的湖面,如同被微風拂過,泛起層層漣漪,不斷擴散。
而李文靜的反應則簡單明瞭。目睹衆人的神態,她臉上的笑容如春日裏盛開的花朵,明亮而璀璨,眼中更是閃爍着興奮的火焰。
但那笑容,卻如曇花一現,轉瞬即逝。
當蘇景舟的詩詞躍然紙上,李文靜怎能不自知,她剛纔的舉動,不過是在他面前自曝其短。
蘇景舟的最後登場,或許只是才子特有的惡趣味,想要以此技驚四座。
而她剛纔的所作所爲,不過是畫蛇添足,徒增笑柄。
想到此處,李文靜心中不禁涌起一絲失落與懊惱,輕輕咬了咬嘴脣,心中暗自埋怨:
“好你個蘇景舟,讓我白白擔心,還差點出了醜!”
蘇景舟的目光從夫子臉上移開,注意到了李文靜神情的微妙變化。
他不解其意,只當她是被自己的才華所震驚,便得意地擺了擺手,滿臉自得地問:
“李文靜,你就說,本世子這詩,比上你寫的,如何?!”
李文靜看着他那微微勾起的嘴角,那無辜的動作,心中的怒火越燒越旺。
她告訴自己必須冷靜,深呼吸幾次,這才勉強壓制住了心中的怒氣,冷哼一聲,扭頭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蘇景舟突然感到一股寒意,從腳底直衝腦門。
“這太陽還高掛天空,怎會有如此寒意?”
他望着天空中緩緩下沉的太陽,心中不禁泛起了疑惑。
而在國子監之外,一位身着官服的小廝默默地提筆,記錄下了場中發生的一幕幕。
待到交班的巡邏士兵出現,他便默默地跟隨其後,走出了國子監,將記錄的信紙交給了一旁等候已久的同伴。
他目送着同伴向着相府的方向疾步而去,心中充滿了期待與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