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洛陽逞逆亂,豪強乘勢起 第一百二十七章 隱隱穩操勝券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暗夜殘花字數:2297更新時間:24/06/28 10:16:58
    他的自信,來源於兩方面:

    其一,是實力。

    淮南是大國,這不必說了。

    淮南之外,司馬允的母弟司馬晏封吳王,封戶超過十萬,也是一等一的大國。

    而且,地理上,淮南、吳二國連爲一體。

    兩兄弟感情極篤,司馬晏打小就崇拜和依戀九兄。

    九兄說一,他絕不會說二,兄友弟恭,就如同淮南、吳之山水緊密相連。

    還有,秦王柬死後無嗣,司馬允的兒子司馬鬱過繼承嗣,乃爲秦王。

    秦國,封八萬戶,也是一等一的大國。

    所以,東南、西北,形勝、財賦所在,盡爲淮南王所有呢!

    三大封國,二、三十萬的封戶,財源滾滾,擁有極其雄厚的實力。

    其二,高平陵之變故事,給了司馬允莫大的“啓迪”。

    孤,要走宣皇帝、景皇帝之老道路!

    高平陵之變,司馬氏主要的軍事力量,是司馬師祕密“陰養”在“人間(芒山)”中的“三千死士”,大變既生,“一朝而集,衆莫知所出也”。

    太酷了!

    這段“故事”,叫司馬允熱血沸騰。

    另外,高平陵之變時,司馬師的頭銜,是“中護軍”。

    ——您看,景皇帝是中護軍,我也是中護軍,這說明了什麼呢?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啊!

    於是,在雄厚的財力支持下,如前所述,淮南王悶着頭,“陰養死士”,淮南王的“國兵”,盡爲“淮南奇才劍客”。

    只是,淮南王可能沒咋認真想過:高平陵之變的成功,除了景皇帝的“三千死士”外,元老重臣對於宣皇帝一邊倒的支持,可能更重要些?

    趙、淮南二王之決裂,先舉起刀子的,是淮南王。

    但認真說起來,先動手的,是趙王。

    司馬倫顯然不是司馬允的對手,他自己就一貫的懦弱無能,相國府的衛隊哪有能打的?

    出來一撥被打退一撥,很快就被打進府內,只能防守了。

    眼看司馬允佔據了優勢,風向也在悄然發生變化,東宮左衛率陳徽在東宮之內帶領手下擂鼓助威,公開聲援司馬允。

    司馬允也把自己的指揮部設在了東宮承華門前,結三陣,殺死之人滿地,希望能夠贏得太子衛率整體的支持。

    屬實是司馬倫將皇太孫居住的東宮作爲了他的趙王府,以至於東宮中的人都能從內部聲援司馬允。

    石寒率領自己的部衆已經轉到了趙王相國府的側面,他一發狠,所有人紛紛點上了火箭火矢,圍住相國府一起射箭,飛箭如蝗撲向司馬倫的府邸中。

    司馬倫的手下們都躲在大樹後面才逃得一命,那些大樹上都釘有數百枝箭矢。

    一時,府中屋宇和樹木都點着起來,濃煙升騰。

    司馬倫祕書司馬眭祕躲避不及,被當場射成了刺蝟,一命嗚呼。

    而司馬允還有身邊近千親兵死士,直接下令結陣朝着趙王府殺了過去。

    只要滅了司馬倫,孫秀一個外人,就算是天子在手,也不可能對他真正形成威脅。

    那家夥狐假虎威,朝臣的倒戈是顯而易見的。

    “隨淮南王同赴生死!”淮南王親兵死士齊聲高喝,一點沒有遲疑地跟着司馬允朝着趙王相國府殺了過去,整支軍隊結陣在承華門下。

    此時司馬倫那邊已經得到消息,別部司馬和演帶着趙王大軍趕來。

    雙方二話不說就廝殺在了一起,深夜在京師重地繁華的街道上喋血惡戰。

    “諸位,淮南王謀反,我等保證皇宮的安全就可以了,等候相國平叛,諸公就可以即刻回家。”孫秀微微一笑,已經得到了司馬允出兵的消息。

    現在皇宮四門緊閉,皇宮之外趙王府光是親兵就有上萬。

    更不要提現在司馬倫是相國,都督中外一切軍事。

    本身就可以隨意調動禁軍,怎麼來看,司馬允都是必死之局。

    孫秀此時自信的樣子完全符合邏輯,多種條件都對司馬允不利,這還能翻盤?

    正常情況下當然是不可能被翻盤的,孫秀的謀劃非常正確,有足夠的資本在皇宮穩坐釣魚臺。

    只有一個小小的問題,要是萬一趙王府打不過淮南王怎麼辦?

    司馬允身着甲冑親臨戰陣,淮南王的親兵死士誓死效力。

    趙王府的數千官兵都在緊急救火,另三千兵馬在相府屬官散騎常侍、琅琊王司馬睿的帶領下衝出了府,迎頭就撞上了司馬允結陣的淮南王軍隊。

    剛一開始,雙方的戰鬥就呈現一邊倒的趨勢。

    趙王府這邊的軍隊足有對方的三倍,原本應該是一擁而上,摧枯拉朽般地解決戰鬥。

    然而事實卻是,淮南王府的親兵死士多年以來跟隨司馬允的心腹,面對數倍於己的敵人毫無懼色,不退反進直接撞了上去。

    這些親兵死士都是遊俠劍客出身,每一個都在淮南民間有自己的名頭。

    何況從軍入伍多年,被司馬允調教的很好。

    他們出身遊俠劍客,武藝高強各個以一當十,刀槍劍戟,強弓硬弩從不落下。

    飛箭如蝗各個命中要害,把趙王府的軍隊壓的擡不起頭來。

    街道兩邊的大樹樹幹上,都插滿了雙方軍士的箭簇,就像是一隻只刺蝟立在那裏。

    不長時間,淮南王的軍隊就把趙王府的軍隊打得潰不成軍。

    隨着戰事的進展,雙方廝殺雖在後半夜,然而也已經迅速傳遍整個京師。

    所有人都被驚動,在注視着事情的進展。

    司馬允和司馬倫的擁戴者不斷出現,司馬允的跟隨者反而越來越多。

    司馬允讓這些加入戰場的擁戴者,率領自己的力量堵住四處街道,狙擊過來救援趙王府的軍隊。

    他司馬允自己則率領親兵死士和趙王府的軍隊廝殺,大街上到處都是雙方士卒的屍體。

    但司馬允佔據絕對優勢,將眼前三千人的兵馬打垮之後,直接順勢衝到趙王府的外面。

    “什麼?司馬允圍攻相國府?你沒有看錯?”聽着自己的探子來報,孫秀一下子跳起來。

    甚至認爲自己是不是聽錯了,光是趙王府就有上萬的軍隊,淮南王府人數不過千,怎麼可能打到現在是司馬允將相國府團團圍住?這怎麼可能?

    這就像是一個人同時打十個人,還把對方壓在牆角裏面揍。

    孫秀根本不可能設想出來這種事,這根本就不是謀士能夠設想出來的。

    司馬允卓越的軍事才能再次讓孫秀大吃一驚,不過,好在因爲昨晚的武庫遭襲被焚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