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洛陽逞逆亂,豪強乘勢起 第四十一章 扎馬步抖大槍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暗夜殘花字數:2398更新時間:24/06/28 10:16:58
“起伏的幅度不要大,就是腳指一寸的距離。”陳安教導的時候,十分認真嚴厲。
“你們一起一伏,始終要把這一寸距離的運勁蹲精準了,越精確越好!”
果然,當所有人學會了這一起一伏的扎馬步下蹲標準姿式之後,都蹲的時間明顯大幅度延長了,也更顯輕鬆,應對自如。
“扎馬步”一直是中國武術的根基功夫,也是許多人休養生息,提神養氣的方法。
沒有紮實的馬步基礎,就算學得再華麗的招式,也只不過是花拳繡腿,一推即倒。
“扎馬步”本身即是步兵的武藝。
爲提高步兵的素質和作戰能力,進行馬步的訓練。
以及在戰場上爲使用兵器時穩定重心、殲滅敵人而採用馬步式站立。
但“扎馬步”看似簡單,卻極其考驗人的意志力,毅力。
時間一長之後,就會覺得頭有些發暈,這一起一伏,就好像暈船一樣,胃裏面直翻騰。
“是不是感覺到頭暈,就像暈船一樣,要嘔吐?”陳安好像早知道衆人的感受。
見到大家都紛紛點頭表示認同,陳安又道:“都先放鬆吧,你們的下身姿勢都可以做到位了,只不過頭頂沒有到位,站的時候要頭上凌空虛頂。”
“什麼是凌空虛頂?”石冰站直起來,大口大口喘息了一陣,才把胃裏翻江倒海的感覺強行壓制下去。
當所有人都站直身體後,頓時覺得自己渾身都舒服了許多,腿不酸,腰也不痛了。
“登高望遠,視野一開闊,心情就輕鬆,疲勞也就緩解了,這就是凌空虛頂。”陳安有如嚴師教導,不遺餘力,毫無保留。
“縱馬奔騰的時候,人視野特別開闊,這樣騎馬就不知不覺獲得了放鬆,也就不覺得累了。”
“而同樣的道理,人暈船的時候,站在甲板上,邊吹着風,邊張眼瞭望遼闊的江面海面,暈船的狀況也就能得到大幅度的緩解了。”
“所以,扎馬步的時候,不但一起一伏,勁要到位,同樣也要眼光放開闊,有登高望遠的意境在裏面。”
“有道理,熟能生巧,才能找到竅門,”石寒大發感慨。
“必要的時候你們可以擡頭,極目展望天際,也是同理,這樣馬步才算扎對了。”陳安點點頭認可石寒的領悟,繼續道。
“這些都是生活中就有的道理,只是人們平時忽略了,越平常的事物越容易被人們忽視,是前輩先賢們把它們總結起來,融進了功夫之中。”
“只要功夫深,它就在生活之中,絕對可以化腐朽爲神奇。”
全場所有人聽着這話,好像一下子明白了許多道理,感覺到有一扇一直封閉的大門正在向自己緩緩打開。
“下面,教你們在扎馬步的同時抖大槍,抖大槍,也稱爲抖杆子功,”陳安接着繼續教導。
“古代的將軍在戰場上揮槍,一槍扎去,人家一擋,槍頭反彈,反而可以把敵人的兵器打落,因爲槍桿子有彈性。”
“你們扎槍出去的時候,要含着耍大槍的意境在裏面。所謂‘圈串’,是槍術中的一個基本動作,抖動槍桿控制槍尖畫圈。”
“畫一整圈謂之‘圈槍’,連續畫圈謂之‘圈串’。”
“大家都明白嗎?下面,你們看着我怎麼用勁!”
陳安走到兵器架前,一伸手,就抽出了一杆大槍。
這杆大槍很粗,很長,恐怕超過了兩丈,比張飛的丈八蛇矛還長。
“長槍術在古代戰場是配合馬的衝殺,能以一敵百,練習戰陣拼刺時,抖大槍都是最重要的一環。”
陳安又說道:“所謂人馬合擊,借馬奔騰的衝擊力,人持槍揣刺,具有最強勁的殺傷力。以馬配槍,龍蛇起陸,所向披靡。”
陳安端槍站立,槍把按在腰眼中,含而不露。
他的腰腿一起一伏,整個姿勢就好像身下多了一匹顛簸的烈馬。
這樣的姿勢,陳安真是標準地站出了個馬來!
他槍桿向前刺出如箭直射,在他的身體一起一伏顛簸之間,起落的時候,又好像凌空下擊。
整個槍頭卻是微微晃動震顫,如揚起腦袋的毒蛇,在伺機尋找噬人的機會,刁鑽毒辣。
突然,陳安整個人做勢一縱,就好像駕馭着一匹烈馬高速馳騁中,瞬間借勢刺出一槍。
槍頭劃破空氣,帶着尖厲呼嘯的氣勁。
“就像我這樣,大家多下工夫練習扎馬步和抖大槍拼刺,大家只需要多多練習領悟,功到自然成,都聽明白沒有?”
“明白了!”九百多人齊聲應答着。
“那下面你們自己按照我教的實踐練習,我來現場指導糾正你們!”陳安也是迅速安排下來,叫九百人現場各自練習起來。
他則在人叢中穿梭巡逡,現場用心指導。
……
天漸漸黑下來,終於到了晚飯時間。
石寒現在改變了自己這近千人的飲食時間,將原本的朝食和夕食,改成了早、成、晚三餐,以保證九百多人每日高強度操練的營養。
尤其是今晚這頓飯,既殺了豬,又宰了羊,豬下水和羊下水做的各道豬雜和羊雜肉食極爲豐盛。
還有滿滿的爛煮豬、羊頭肉,肘子肉,大腿肉……就好像大過年一樣。
在集體食堂,石寒也沒條件搞貴族官吏的那套分餐制。
而且爲了體現自己軍事化嚴格管理制度,大家吃飯,也是學的後世部隊一樣:
大食堂裏置備了簡易的長條桌和長條凳,每一支百人隊的人都要體現團隊精神,集體分桌而坐進餐,各自端着大陶碗。
而食堂前方的案桌上,則擺放着大盆的飯菜羹湯,提供給需要的人自行打取。
還有用甑蒸熟的粟飯,就着陶鬲端上來,黃燦燦地冒着熱氣。
也和羹湯一起擺放着,供大家自行打取。
吃多少打多少,管飽,但是要愛惜糧食,不允許任何浪費。
但有浪費,一律重罰。
還有一大罐罐黑乎乎的豆豉,這是由煮熟的大豆發酵製成,醃製時放足了鹽。
接受不了的人嫌它臭,但卻是普通庶民們的下飯神器,也是供人自行打取。
最後被廚後衆伙伕們端上來的,是用大陶盆裝着的菜羹、肉食和豬、羊雜湯。
撲騰騰地冒着熱氣,肉香味四溢,簡直不要饞哭了人。
當幾隻大陶盆都搬來放在食堂前打餐的案桌上時,石冰看着兩盤豬羊肉食和三大盆豬羊雜湯,不由驚喜:“今天是什麼日子,晚餐竟是如此豐盛,我以前過冬至節(相當於春節,古人還沒有春節,只有冬至節。)都從來沒有吃過這麼豐盛!”
石勒則拿着木勺在羹湯裏一攪,先打了一勺湯,咦了一聲:“連羹湯都不止有膏油,還有肉。”
的確,羹湯裏綠油油地飄着些各種綠色菜葉,以及厚厚一層油,還點綴着紅褐色的肉沫。
石勒徑自打了一碗湯,滿足地先喝起了羹湯,而其餘人則是眼巴巴地望着三大盆肉香四溢的葷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