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三十四章 構想(水)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鄭家老二字數:2224更新時間:24/06/27 20:30:40
其他的賺錢勾當就是黃賭毒了。
黃色產業老朱已經再做了,只是模式太過單一了點。
其中的危害不消多言,傳染病帶來身體上的摧殘,一串二,二串三的套娃,一個簡單的艾滋再怎麼禁止都不爲過。
另外兩個倒是存在日久。
賭坊這類產業存在的歷史悠久,田忌賽馬就是賭博的一種形式。
最高端的賭那都是以城池作爲賭注。
秦漢時期的賭博處於萌芽中,但是國家也知道其帶來的危害,對於賭博也開始打擊,有了賭博罪。
唐宋時期賭博開始正式走入人們的視野,主要是皇帝帶頭,其中又以唐玄宗和武則天爲最。
宋朝那更是有個女賭徒,或許是女性的地位低下,長期活在一種壓抑的氛圍,養成了好酒好賭好色的習慣。
雖然五毒俱全,可是不可否認人家的才華,大名鼎鼎的李清照就是宋朝的代表。
不過賭博的危害太大,輕則傾家蕩產,重則家破人亡。
任何一個有先見之明的國家對於這些都是嚴厲打擊的,省的到頭來危害社會。
正所謂“賭”高一尺,“禁賭”就高一丈。
在唐宋時期,禁賭方面也達成了一個新的成就,即首次以成文法的形式對賭博進行了規制。
《唐律疏議》中對賭博的定罪與處罰都做了詳細的規定。
而在宋朝時,禁賭法律進一步變得嚴苛,甚至有人會因爲賭博掉腦袋。
明朝定都南京城後,老朱喜歡在城內微服私訪,他相信走進老百姓之間就能看到不一樣的事情。
朱元璋發現南京城內外有不少遊手好閒人、賭博者,他越看越氣憤,隨即決定下重手來治理貪污。
怎麼解決賭博這一問題呢?
一本叫《金陵瑣事》中記載了這樣的故事。
“明太祖造逍遙樓,見人博弈者、養禽鳥者、遊手遊食者,拘於樓上,使之逍遙,盡皆餓死。”
朱元璋是這樣做的,朱元璋命人在南京城裏修建名叫“逍遙樓”的房子,這不是一般的房子,裏面除了精心裝飾和擺滿賭具外,沒有任何東西。
“逍遙樓”建成後,朱元璋命人在南京城外放出消息,說是城內有免費提供賭博的場所。
消息放出不久後,無數賭徒蜂擁而至,可賭博了一段時間後,賭徒們發現整座“逍遙樓”沒有任何吃喝的東西,同時官兵在門外把守,任何人不能走出“逍遙樓”,結果這些賭徒們就被活活餓死。
老朱的這一措施,形成了強大震懾,這樣的舉措在古今中外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一時間賭博風氣大爲好轉。
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又再次下詔,“凡賭博者斬斷手腕”。朱棣即位後,對賭博者再次大力整治,將賭博者以重犯處理。
不過賭博這玩意是禁止不了的。
那種不勞而獲,以小博大吸引着一代代賭徒,前赴後繼。
就算是現代依然屢禁不絕,常見的專門設立的區域賭場,街邊數不清的棋牌室。
你不知道的網上,不知名的小山上,或許就存在一個賭場。
在怎麼抓,依然有無數的賭徒。
只要賭場不絕,賭徒依然會存在,不然再怎麼治理都是治標不治本。
說完賭,接下來就是毒了,其在中國也有着悠久的歷史。
魏晉的五石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應該是我國歷史最早的“毒品”,因爲服用後會全身發熱,精神狂躁,特別像現在的興奮類毒品。
雖然流行過一段時間,但僅限於名士大佬之間,普通人即吸不起,也沒這時間。
其次就是罌粟。
其中有兩個重要的階段。
一是絲綢之路的興起,隨着與外界的交流頻繁,罌粟也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不過因爲中醫的存在,大多都是作爲藥物使用,沒掀起多大的浪花。
然後就是明清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崛起,重新將這種危害極大的東西大量的傳入我國。
萬曆皇帝就是一個吸毒成癮者。
清朝那就更不用說了,學過點歷史的都知道。
老外不光將這些東西從我們這攝取大量的財富,更重要的是腐蝕着大量國人的身體。
骨瘦如柴的“煙鬼”,他們像行屍走肉般地活着,爲了弄到鴉片錢,往往不擇手段,導致家破人亡。
黃賭毒的危害所體現最直觀的概念就是家破人亡。
這些鄭雄是不準備做的,包括老朱設立的青樓鄭雄都要給他幹沒了。
一個幸福美滿的,小康的社會不香嗎。
黃賭毒在鄭雄的腦海過了一遍,便被拋諸腦後。
雖然這些鄭雄不會做,但是做一個休閒玩樂與一體的大型娛樂城還是可以的,這是掏取財富的較爲快捷的法門了。
而十里秦淮河就是最佳的場所。
其他的暫時想不到,鄭雄便把目光着重的放在了改造秦淮河的上面。
十里秦淮的底子不錯,加上老朱設立的十六樓,此刻已經有了點起飛的架勢。
不過這一切都要改,搞黃色是要不得的。
整整一天,鄭雄都在規劃着秦淮河未來的佈局。
經過一番大改,整個秦淮河的佈局被改的面目全非。
原有的建築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嶄新的構造,設立了一個個專門的區域。
購物區,吃飯的區域,休閒區,高檔會所,娛樂區,盡皆映入眼簾。
臨近傍晚,鄭雄都沒有完成設計。
直到第二天傍晚,連着一天半的時間,鄭雄方纔修改完畢。
重新確立的圖紙正式出爐。
在原有的基礎上細分了娛樂區的版圖,將其細化。
主打的就是一個娛樂,休閒,讓每個前來的顧客感受到賓至如歸的樂趣。
怎麼說呢,大概就是一個大型的購物廣場,不過核心卻是娛樂城,鄭雄將兩者結合起來形成的這麼一個產物。
望着手中的傑作,鄭雄伸了伸懶腰,滿意的點了點頭。
畢竟是竭盡所能,絞盡腦汁,奮鬥了一天半的產物,光看圖紙就感覺非常不錯。
完成了這些,鄭雄便回去了。
第三天,鄭雄拿着圖紙再次登上了工部的大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