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玻璃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鄭家老二字數:2647更新時間:24/06/27 20:30:40
    琉璃廠坐落在惠民藥局的附近,離惠民藥局十來裏的路程,當初批的上千畝的土地這時候也派上了用場,夠大。遠點也沒關係,到現在折騰了這麼久還一百畝的土地都沒用上。

    農曆二月十七,黃道吉日,琉璃廠正式掛匾。

    天公作美,日光曬在身上暖洋洋的,吉時已到,鞭炮齊鳴,府尹鄭沂言手書玻璃廠的牌匾正式懸掛了起來。

    圍觀的人羣發出陣陣響聲,也不知道這麼偏的地方哪來的這麼多圍觀羣衆,或許看熱鬧是人們的天性吧。

    當然其中也有應天府的屬官,兄弟單位的同僚,惠民藥局也譴來了人手前來捧場。

    熱鬧看完,衆人很快散了個乾乾淨淨,鄭雄和一衆同僚走近玻璃廠的大門。

    參觀了下玻璃廠,安排了同僚,鄭雄和玻璃廠的工匠簡單的開了一個會議。

    “今天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玻璃廠正式掛匾成立了,這只是開始。我們不是琉璃廠,你們也不只是匠戶,你們人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想法打造玻璃,造好了玻璃,人人有賞,不說大富大貴,讓你們安居樂業絕對不成問題,我鄭雄今天的這番話就放在這裏,他日沒有做到,你們可以隨時來找我。”

    套路不變,就是畫餅,自古套路得人心,百試不爽。

    這不,臺下的的掌聲就是最好的答覆,現在的人們要求真的不高,吃飽穿暖就是最大的幸福,不說遠的,一個月六百文的工錢就足夠生活了。

    會議結束就是乾飯環節了,鄭雄已經包下了這附近的一座小酒樓,鄭雄和一衆同僚去了包廂,沒品級的就在大堂吃喝,現代古代都一樣,階級從來都存在,鄭雄也改變不了什麼。

    吃好喝好,第二天正式開爐,吃過一頓大餐的人們今天很是賣力。

    第一次造玻璃流程並不複雜,有幾人還有琉璃廠的工作經歷,玻璃廠也是仿造的琉璃廠,照葫蘆畫瓢。

    琉璃廠的琉璃主要就是仿玉石,加很多雜料向玉石靠攏,也是走偏了路,錢財掌握在統治階級,整個社會的財富就這麼一張大餅,分完了又沒有開源的方法,階級固化之後,也就只剩玩了,仿玉的琉璃就受到資本的青睞,與玻璃也就漸行漸遠。

    鄭雄要做的就是去除雜質,越純淨越好。

    第一爐開爐也不標新立異,就用造琉璃的法子,本質上就是沙子加上一些碳酸鈣發生的化學反應,也不添加別的東西,直接開造了。

    很快,高溫煅燒之下,沙子的形態發生了改變,看到差不多了,老師傅就將溶液倒入了一旁的模具,用工具壓成板狀,等待冷卻。

    第一次開爐只要成功就行,沒那麼多要求,冷卻完後的玻璃帶了點青綠色。說是玻璃也行,畢竟和琉璃分道揚鑣了,只是達不到後世的透光度。

    鄭雄拿起玻璃走到外面,對着太陽看了一下,透光度不是很高,比後世的啤酒瓶強點,強的有限。

    跟在鄭雄後面的工匠微微有些忐忑,第一次,就怕搞砸了。

    “還不錯,你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繼續提高玻璃的透光度,就以這個爲模板,什麼時候能透過玻璃清晰的看見地面的東西,就算成了,到時候給你們發獎金。”

    聽到鄭雄的回覆後,衆人鬆了一口氣,獎金更是刺激了一下衆人,雖然不知道多少,但是衆人的熱情還是有所上漲,大聲回道。

    “是”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就是不斷的實驗,加上鄭雄給的方法,調整各種添加物的比例,透光度還是提升了不少,不過都沒達到鄭雄的要求。

    鄭雄雖然不急,有些準備還是要提前做的,比如說打磨透鏡,積累一些經驗。

    又招了一批人,專門打磨,把這些半成品的玻璃全部拉過來打磨。

    幾天過去,玻璃的透光度在緩慢提高,打磨出來的透鏡倒是有模有樣,透光度不行,價值不大。

    不得已,鄭雄只能咬牙高價買了一些天然水晶先拿來試驗。

    鄭雄特地挑選的水晶,透光度什麼的都很好,比普通玻璃看上去還更純淨一些。

    用水晶打磨好了凸透鏡,就是不斷調整兩塊透鏡的間距,兩塊透鏡的比例大小,這又是一個耗費時間的工程。

    同樣的沒有玻璃,光是水晶的消耗,鄭雄都承受不起,不得已停滯了下來。

    找了一個替代辦法。

    說到顯微鏡,肯定得提及這玩意兒的發明人。

    此人是一位老龍套了。

    沒錯!

    此人正是......

    羅伯特·胡克。

    實際上。

    根據後世考證,真正想到顯微鏡運作原理、並且發明出第一臺顯微鏡的,應該是1595年的詹森父子。

    但這兩個倒黴蛋沒有用這些儀器做過任何重要的觀察,製作出來後啥事都沒幹就嗝屁了。

    因此在史書上,顯微鏡的發明權便成爲了另外兩人撕逼的戰場:

    列文虎克和羅伯特·胡克。

    這兩人的混淆程度之高,連人教版的生物書都出過錯。

    首先從時間點來做個定義:

    在顯微鏡方面,羅伯特胡克的發明要比列文虎克早二十年。

    不過胡克發明的顯微鏡倍率只有20倍,虎克的則高達270倍。

    因此真正的說法應該是胡克發明了顯微鏡,虎克發明...或者說改良出了高倍顯微鏡。

    另外在生物學貢獻上,胡克雖然發現了細胞,但他觀察的是軟木塞的切片。

    胡克放大後發現了一格一格的小空間,就以英文的cell命名了它們。

    但實際上。

    他觀察到的是死亡的細胞,他所看到的只是殘存的植物細胞壁。

    而列文虎克則觀察到了活的微生物細菌,因此他才被認爲是微生物學的創始人。

    這裏需要注意的是,羅伯特·胡克比較傾向於使用製作工藝精良的複式顯微鏡,也就是含有目鏡和物鏡兩個鏡片的顯微鏡。

    列文虎克當年使用的簡單式顯微鏡,鏡片鑲嵌在金屬板上,待觀測的樣品需要提前插在鏡片前面的針尖上。

    虎克在他書的序言裏還描述了另外一種單鏡頭顯微鏡的設計。設計很簡單,在黃銅片上鑽一個孔,裏面嵌一顆用融化的玻璃珠研磨的凸透鏡,就可以用了。

    別看這單鏡頭顯微鏡設計簡單,效果卻出奇地好,放大倍數能到百倍,分辨率到微米量級。雖然設計原理上更先進,但是複式顯微鏡要達到這種成像質量,起碼還要發展一百五十年。

    據說之後他做的顯微鏡,放大倍數達到200,分辨率達到1微米。真是超越時代的手藝,現代的普通光學顯微鏡,放大倍數也不過800,分辨率0.5微米。

    列文虎克在他做的顯微鏡下面,看到了細菌,血紅細胞,精子(宅在家裏觀察這個哈哈哈),等等的微生物。這是他的突破,因爲羅伯特·胡克不過是把大家都知道的東西看的更細緻了,什麼跳蚤腿上的毛,蒼蠅的眼睛,軟木切片的格子,這些我們大家都知道的,就是看得不太清楚而已。而列文虎克則是打開了微生物的大門,這可是一個嶄新的未知世界啊。

    所以列文虎克被尊稱爲現代微生物學之父,不過他用的單透鏡顯微鏡,的確應該是羅伯特·胡克的專利。

    沒辦法,手搓顯微鏡的都是狠人,真正的技術活,恆心,耐心都要有。鄭雄的計劃也是用大量複式顯微鏡普及一些病毒學,生物學的知識。隨着探索,單透,複式顯微鏡會自然而然的隨之發展。

    不過中國人吃苦耐勞的精神是刻在骨子裏的,可以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