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2 塞繆爾的日記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心淨字數:2154更新時間:24/06/27 20:03:53
    歷史真的是有規律性的,從進入理性時代自然科學開始影響人類社會之後,科學技術成爲了改變人類社會的最基礎的動力。

    任何一次基礎科學的突破,都能換來人類社會的巨大變革,甚至地緣政治都發生大的劇震。

    沒有內燃機技術,沒有石油精煉技術,也就不會出現石油這個賴以生存的支柱能源!

    沒有石油工業,那麼中東就會永遠都是遊牧的荒漠化地帶,因爲沒有煤炭和鐵礦的儲藏,這片區域根本無法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奠基。

    可是新技術讓人類迫切的需要石油,而石油則改變了地緣政治的格局,戰爭爆發了,數千萬甚至上億的人口,其實都是因爲石油產業的分贓而丟掉了性命。

    小小的石油,逼得希特勒兩線作戰不得不打蘇聯,漆黑的黑金讓中東成爲了整個21世紀的*桶!

    而這一切其實起源不過就是一小批科學家對石油這種資源的深入研究而已,科技的每一次小小突破都會深刻的改變世界!

    如果是一批科技集中突破呢?那就是所謂的科技大爆炸或者說工業升級了!

    只有在這種彎道出現的時候,落後民族才有機會趁機超車,而且這種超車還是非常危險的。

    比如說同樣趁着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機遇崛起的民族,美國就是超車成功的典型,而德國則是超車失敗的慘痛教訓。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就算德國超車失敗了,但是在超車的這個歷史機遇期裏,他們也能獲得很多的好處。

    無法成爲世界一流的軍事強國和政治強國,那麼他們剩下的一點遺產也能保證他們成爲世界的經濟強國。

    千言萬語一句話,人類文明競爭賽道一旦出現這些‘彎道’了,那就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任何看見彎道的民族必須豁出命去抓這個歷史時機。

    不要怕失敗,也別怕犧牲,不要怕發展中的代價……你就拼命的往前衝,失敗了你也會留下好處的。

    日本和德國在二戰失敗的夠徹底了吧?但是軍事失敗,不代表當年祖先拼科技、拼工業化的成果都失敗了,他們接着過去的老底子照樣也能來一個經濟奇蹟!

    在肖樂天離開這個世界後,後代曾經對元首的筆記和演講稿進行了長達二十年的整理和精煉,並分批編撰成冊。

    其中有一段話被後世中國人封爲經典‘只要發現科技出現大量突破,只要預感到新的工業升級期快要來到,那麼整個華族必須集中全部資源迅速搶歷史的賽道……’

    ‘超近路趕超其他民族,這是最好甚至是唯一的機遇……在這樣的歷史機遇期裏,國家必須要用集權代替分權,哪怕壓榨全華族的福利,也要集中資源抓住這種歷史時期!’

    ‘工業升級的彎道超車機遇是可遇不可求的,這種歷史機遇一旦出現,就證明這幾十年裏華族不可以把資源浪費在享受上!’

    ‘所有華族成員,上到六爵十八等的貴族,下到平民百姓,都必須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能夠實現彎道超車的歷史機遇期,就是全民勒緊褲腰帶吃苦種樹打基礎的時期!你既然投胎到這幾十年裏,就要明白自己身上的責任!’

    ‘奮鬥!拼死的奮鬥!只有你們在這個歷史期間裏真正獲得了成功,真正種下了好大一片樹林福廕,你們的後代才可以得到真正物資豐富的享受生活!’

    這段話後來傳到西方,在西方學術界引起了軒然大波,很多政治家痛心疾首惋惜以前的父輩們沒有提前遏制華族的崛起。

    他們甚至抱怨父輩們怎麼就這麼沒有眼光,任由華族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發展的萌芽期,完成了彎道超車。

    沒錯,華族崛起靠的不是肖樂天有多大的本事,其實他跟美國、德國的崛起原理都是一樣的。

    那就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升級到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這幾十年時間裏,華族還有美國、德國都做出了非常正確的戰略決定,就是道路走對了而已!

    但是更讓西方人惋惜的拍大腿的是,就在肖樂天去世之後,這些筆記被整理公開後的不久,一大批塵封的家書突然被曝光了。

    這是塞繆爾貝克在東方探險期間,給自己家人所寫的一系列家信,足有五十多封,這裏面就已經闡述了和肖樂天基本相同的概念。

    其實在雪窩子的時候,塞繆爾貝克就隱隱找到了遏制華族的鑰匙,等到隨後中原一行,塞繆爾貝克終於找到了問題的關鍵。

    他在家信中曾經抱怨過歐洲各國政府,這些因爲私利而被肖樂天逐個擊破的政府,在最關鍵的歷史時期做出了錯誤的決定。

    僅僅是因爲一次普法戰爭還有後面的法蘭克福條約,歐洲就解除了對華族的科學禁令,最後任由華族在亞洲開始了龐大的基礎建設和全面的工業化。

    這樣的戰略錯誤直接導致華族迅猛的崛起!

    而且在信中,塞繆爾還多次提到了他曾在自己筆記本中,對這個問題有過詳細的記錄和分析。

    但是讓西方學者不可思議的是,塞繆爾家族的後代卻沒有一個人看過這份東方探險日記!

    也就是說這份日記詭異的消失了!

    塞繆爾貝克,受僱於格萊斯頓和本傑明這兩位前後首相,他所攜帶的任務就是去亞洲仔細打探華族的虛實。

    兩位首相希望塞繆爾貝克是通過一名大通才學者的眼光來分析華族,而不是如過去那些人那樣的淺顯分析。

    通過這五十封家書,後世的歐洲學者們驚愕的發現,原來塞繆爾已經在當時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找到了遏制華族崛起的辦法!

    但是那本筆記呢?到底那本東方探險日記去哪裏了呢?

    到了21世紀‘塞繆爾的日記’居然成了一個文化符號,這個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日記,居然成爲了人們形容丟失歷史機遇鑰匙的一個代名詞。

    每當人們遺憾的搖頭說‘我的塞繆爾日記啊!’只要這句話一出口,那就證明這個人很可憐,明明事情馬上就要成功了,但是卻在關鍵時刻功虧一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