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各方應對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老刑字數:2008更新時間:24/06/27 19:45:59
    “這是惠帝臨終前的聖旨:朕以涼德承嗣基業,二十三年矣。自親政以來......

    丞相賢德賢能,可保江山。

    故託社稷於丞相周楚暮,望丞相念及君臣之交,盡心輔助新帝。

    新帝亦當以‘亞父’之禮待丞相,悉聽丞相教導,旦夕莫違,謹之勉之,伏唯是聽,兢兢業業,延續我大魏江山。”

    說書人泣聲道:“各位鄉親,各位父老,惠帝與丞相君臣相得,君聖臣賢,籲怫都愈,惠帝才會臨終託江山之重,命丞相爲社稷之臣,輔助新帝,甚至讓新帝以亞父之禮待丞相。這都是惠帝對丞相無比信任的緣故啊!”

    “各位試想,如果丞相真的像傳言中的那樣,無惡不作,貪腐成性,欺君罔上,以惠帝的賢明,又怎麼會把魏國江山託付給丞相,讓丞相輔政?如果丞相真的是奸佞之臣,難道惠帝會不知道嗎?如果連各位父老鄉親都知道丞相是個大奸臣,惠帝又怎麼可能不知道呢?!但是惠帝爲什麼不僅沒有處置丞相,反而對丞相委以重任?這都是因爲,惠帝英明睿智,聖明無比,惠帝清楚的知道,丞相是被冤枉的啊,惠帝知道,丞相一心爲百姓、爲國家考慮,那些流言蜚語,都是有人在惡意中傷丞相!”

    這個邏輯無懈可擊,讓人根本無法反駁,除非承認惠帝是個昏君,明明民間都流傳着周楚暮的惡名,惠帝卻昏聵昏庸,非要用一個衆所周知的大惡人做丞相。

    百姓心中都有一桿秤,以前他們是不知道,這桿秤才會反方向的傾倒,但是如今他們清楚的知道,是丞相周楚暮一直默默在背後爲他們做事,是丞相不求名利不求回報的付出,於是百姓心中的秤砣徹底倒向了周楚暮的方向。

    “我們冤枉了丞相,丞相是好人啊。”

    “丞相爲我們做了這麼多是,我們卻冤枉了丞相這麼多年,丞相心裏該有多難受啊!”

    “都怪你,天天在家裏說丞相壞話,害我也誤會了丞相......”

    說書人見一切發展順利,也不由鬆了口氣,天知道他頂着多大的壓力,這事要是辦砸了,他全家都要遭殃,不過如今既然給他辦到了,那這就是巨大的功勞啊!

    說書人心中激動無比:我說了這麼多年的書,本以爲這輩子也就這樣了,沒想到還有時來運轉的時候,這一次,我要發達了啊!

    說書人強壓着心中的激動,開始進行下一步動作,說書人踩上桌案,然後直接站上城牆,舉着喇叭大聲喊道:

    “鄉親們,請大聲告訴我,誰是我們老百姓的父母,誰是我們老百姓的大英雄!”

    “是丞相大人!”

    “是丞相!”

    “丞相!”“丞相!”“丞相!”

    百姓們大聲呼應。

    躲在酒樓的宋玉和謝運等人面色鐵青,儘管他們早就對這一幕有所預料,但是他們還是沒想到,周楚暮居然真的扭轉了風評,一日之間就讓百姓對他奉若神明!

    謝運臉色黑的像碳一樣:“先生,你安排的人手呢?怎麼一點用都沒有?”

    宋玉安排了謝運府上的人喬裝打扮爲百姓,還收買了街頭的一些市井無賴混混,讓他們去鬧事,然而這點手段根本毫無作用。

    宋玉尷尬說道:“東翁,禁衛軍以軍陣之法管理百姓,看來是周楚暮早有防範。不過在下還有安排,定能讓周楚暮下不來臺。”

    謝運心情煩躁,不耐煩的說:“先生有什麼安排還不快點發動,再晚一切就成定局了。”

    宋玉也着急的望着城內某個方向:“東翁,快了,應該就要到了。”

    此時朝會已經結束,衆朝臣下朝回家,各個朝臣在回家路上的不同城門口,都看到了有說書人在城頭拿着喇叭大聲演講,朝臣們不由全都停在城樓下駐足觀看。

    朝天門城樓,歐陽朔對着一旁的荀子思笑道:

    “子思,丞相下的好大一盤棋啊!這一子落得有九天神雷之勢,震驚四野啊。”

    荀子思微笑:“丞相有鬼神手段,非常人可以想象。歐陽公,前些天你太過莽撞了,尚不明丞相心意,便貿然行事,實在有欠考慮啊。”

    歐陽朔嘆道:“本以爲丞相還要隱忍幾年,待一切準備妥當,再行大事,沒想到丞相竟然如此果斷,不動則已,動則如九霄雷霆啊!”

    荀子思看着城門下山呼海應的百姓,心有餘悸的說道:“還好我等不是丞相九霄神雷的目標,不然,你我都要化作齏粉。”

    歐陽朔深以爲然的點了點頭。

    王曇善和蕭亮下朝後,拉着王介甫,直奔東華門而去。

    兩人心中急切,王介甫卻優哉遊哉:“兄長,何必如此着急呢?難道兄長還信不過小弟的安排嗎,此次小弟爲丞相的謀劃,萬無一失!”

    “介甫啊,你是不急,爲兄可是投了銀子的,真金白銀啊,這次可是大出血了,如果介甫你的方案沒效果,那爲兄的銀子可就打水漂了,我能不急嗎?”

    蕭亮心中也急着去看成效,這次的簍子可是他捅的,如果出了什麼問題,王介甫不會有事,他可就麻煩了。

    好在東華門是離太和殿最近的城門,三人走了沒多久,就來到了城門樓下,正好將說書人念聖旨的全過程都看了個遍。

    見一切順利,蕭亮和王曇善都心中振奮不已。

    王介甫則是悠閒的走到一旁的幾個靚麗女子身邊,不知說了一句什麼,其中一個女子笑着將頭上鮮花拔下,遞給了王介甫,王介甫施禮道謝,怡然自得的將花插到了自己鬢角。

    “介甫啊,你這簪花帶綠的毛病哪來的?你這邋遢的性子,卻偏偏喜歡插花。你要是好好梳洗一下,插朵花可以說是風流倜儻,可你現在這樣子,插花不是不倫不類嗎?”

    王介甫哈哈一笑,不做解釋,回頭對蕭亮說道:“蕭大人,現在這個場面,對蕭大人來說也是一次機會,如果蕭大人好好表演一番,說不定百姓對蕭大人也能另眼相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