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盛會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老刑字數:2047更新時間:24/06/27 19:45:59
這時,丞相府的一個侍衛來到班頭面前囑咐了幾句,班頭眼睛一亮:
“鄉親們,王府尹說了,第一名可以有很多個,每一個方陣裏面第一個說出答案的,都可以得到五百文獎勵!”
人人都歡呼了起來,喝彩聲雷動。
對於百姓來說,五百文可以買一石米,一石米足夠三口之家吃上兩個月!
衆衙役幾人一組,把銅錢箱擡到了每個方陣面前。
東華門是內城,城內是皇城所在,城外是東區,所以城內空間較小,城內只有兩個方陣約六千百姓,城外則寬敞許多,有四個方陣近一萬人,每個方陣都有五百禁衛軍維持秩序。這些百姓裏面,不僅有王曇善這邊安排的托兒,還有宋玉、楊封等人安排鬧事的人手。
這些準備鬧事的,原本想要躲在人羣中煽動起鬨,攪亂周楚暮的安排,然而周楚暮早有應對,禁衛軍以軍陣之法安置百姓,每一個方陣都有五百精銳士兵。
見到禁衛軍明晃晃的刀槍和鮮明的盔甲,這些準備鬧事的人互相看了一眼,都明智的選擇了偃旗息鼓。分了六個陣型,他們再想躲在人羣中鬧事,一眼就會被禁衛軍發現,而且想依靠人羣掩護都做不到。
眼見衆衙役就位,站在城樓的說書先生清了清嗓子,一拍驚堂木,掏出一個造型古怪有如嗩吶頭的東西放在嘴前,一句話說出,聲震全場,聲音清清楚楚的傳到了每一個人的耳朵裏。
這東西其實是一個包了銅皮的木製喇叭,古代雖然沒電,但是喇叭本身就具有放大聲音的效果。
“鄉親們,父老們,大家好!今日盛會,盛況空前,萬人空巷,各位鄉親扶老攜幼,懷着滿腔熱情來聽我講故事說書,都是爲了知道那位爲我們老百姓默默奉獻、不求回報卻承受一身罵名的大英雄到底是誰。鄉親們對英雄的拳拳愛護之心,對保護我們的英雄的感恩之心,分外真摯而急切,
但是鄉親們先不要急,今天大家來的人很多,爲了避免發生意外和不幸,官府委託我向大家提出幾點要求,希望大家嚴格遵守紀律,不要觸犯朝廷法度,我要說的有以下幾點,第一,.....”
不止是禁衛軍接到了嚴格的命令,所有的說書先生也再一次經受了緊急培訓,甚至好幾個被換成了公門裏的差人,就是爲了保障今天的安排一切順利。
百姓們聽了說書先生說了一堆枯燥的規矩,原本參與盛會的興奮情緒和躁動都被壓了下來,對朝廷對官府的畏懼是深入百姓的骨子裏的,聽說書先生說的這麼鄭重,身邊又有禁衛軍,有些膽小的百姓甚至有些坐立不安了。
不過魏國民風不像周國那樣文弱,魏國民間是不禁刀槍的,只有盔甲是嚴格禁止私藏的,民間的風氣是經常一言不合刀劍相向,武德充沛,民風彪悍,雖然說書先生鄭重的說了一大堆規矩,大多數人卻並沒有被嚇住,只是安分了許多,心情沒有那麼躁動了。
畢竟古代趕個集都跟過年似的,何況是這種官府組織、全民參與的盛會?百姓們的好奇與躁動也就可想而知了。
“快開始吧,我還等着拿第一名呢!”
“是啊是啊,別磨蹭了。”
“那好,今天的盛會就正式開始。昨天,我講了一位屬於我們老百姓的大英雄的故事,這位大英雄不求名利、不求回報,默默爲我們百姓付出,給我們魏國帶來了佔城稻和穀神麥,讓我們大多數人都能吃上一口飯,這位大英雄開通了運河,讓我們的田地從此不會被洪水淹沒,遭受乾旱的災難,這位大英雄鬥奸人、殺貪官,卻被人誣陷,揹負了一身罵名,一直被我們老百姓誤解,他爲我們做了這麼多的事,我們不僅連他做的好事都不清楚,甚至還聽了別有用心者的話,對大英雄百般侮辱,詛咒謾罵。”
“昨日我讓大家回家去想一想這位大英雄到底是誰,現在大家有答案了嗎?大聲告訴我,這位大英雄的名字!!”
“是老太師贏無忌!”
“肯定是府尹王曇善,這次就是府尹大人出的錢。”
“是馮去病!”
......
百姓們衆說紛紜,五花八門,然而只有一小部分人不確定的說出了一個名字:
“難道是丞相周楚暮?”
“怎麼可能?丞相就是個——嗚嗚嗚——”這人還沒說完就被親戚捂住了嘴。
......
一萬多人吵成一片,好像千萬只蜜蜂嗡嗡嗡的在空中飛舞,禁衛軍不得不在隊率的帶領下,大聲呵斥,讓百姓安靜下來。
百姓們這一回答,足足過了半刻鐘才恢復了秩序。
說書先生舉着喇叭,大聲說道:
“不錯!就是大魏丞相——周楚暮!”
百姓一片譁然,全都不敢置信。
“怎麼可能?”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我不相信,這個大英雄是誰也不可能是周楚暮!”
“不可能,難道我們這麼多年,都罵錯了人?”
......
這一刻,百姓們都炸了鍋,紛紛質疑了起來,那些鬧事的,見形勢一片大好,也趁機開始鼓譟,讓百姓躁動的情形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大家安靜!”
“我知道大家不相信,但是這就是事實!而且我有證據,大家請看!”
說書先生亮出了幾份聖旨。(不是真聖旨,真的只有一份,這些只是複製品。)
“這幾份聖旨,都是惠帝爲了封賞丞相的功績而下的旨意,白紙黑字,清清楚楚的說明了丞相的功績!”
“這份旨意是惠帝十四年的:鴻臚寺少卿周楚暮,遊說吳國大將陳叔寶,陳叔寶深明大義,在鴻臚寺周少卿的勸說下,起兵反抗逆吳,並向我大魏獻上了南郡、長沙郡。周少卿以一己之力,不費一兵一卒爲我大魏收復南郡、得長沙郡,功莫大焉,朕心嘉許,封周少卿爲大司農。”
“這一年,周丞相只有二十一歲,卻以蘇秦張儀之機辯,爲我大魏立下不世之功!不知有幾人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