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楚國來使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老刑字數:2036更新時間:24/06/27 19:45:59
周楚暮睜開眼睛,看向鳳椅上的藍雨熙,嘴角露出一個滿意的弧度。
藍雨熙臉色有些發白,對着周楚暮強行擠出一個笑臉。
直到這一刻,她才對皇帝姜居感同身受!也不由對姜居產生了深深的同情:就憑姜居手下這幾個臭魚爛蝦,如何去跟權勢滔天、智謀無雙的周楚暮鬥?
周楚暮調動軍隊的事,他只和王介甫討論過,也是王介甫爲他擬的調令。所以周楚暮麾下的那些鬣狗都還不知道這件事。
此時歐陽朔、張機、荀子思等人聽到了丞相的安排和楊憚等人的反應,不由都是大吃一驚,沒想到丞相已經開始行動了,丞相不是說要先開府治事嗎?怎麼就準備直接動手了?害得他們一點準備也沒有。
幾個人互相偷偷看了看,歐陽朔給張機使了一個眼色。
“丞相,太后,臣有本奏。”
藍雨熙一下就認出了張機,對於周楚暮麾下的幾個核心人物,她可是下了苦功夫的:
“張尚書請講。”
張機說道:“上次朝會,羣臣討論科舉改制,對刊行百家學說一事,未有定論。如今臣等已經有了章程。”
周楚暮看了張機一眼,張機連忙露出諂媚的笑臉。
周楚暮不由一哂:算你們識相。
藍雨熙對上次朝會的事情並不清楚,問道:“上次朝會發生了何事?如今又是個什麼章程?”
張機解釋說:“上次朝會丞相提出改革科舉考試,改明經科和進士科爲理工科與政治科,政治是謂‘道洽政治,潤澤生民’,理工是謂‘制天命而用之’。並增設了考試書目,增加了《墨子》、《齊民要術》、《呂氏春秋》。書目一多,就加大了讀書人的負擔,爲方便天下士子購買書籍,丞相提出由朝中大臣負責刊印科舉考試書籍,並低價銷售給士子,造福天下讀書人。”
藍雨熙點了點頭,這是善政,不過她現在學乖了:只要是周楚暮提出來的政策,說不定都有貓膩,她還是先不要說話,先觀望一下朝臣們的反應,免得又陷入了和剛纔一樣的境地。
張機繼續說道:“因爲增設的考試書目,每次科舉都要更換,於是衆臣們便提出了乾脆刊印百家學說一事,但是在由誰來刊印學說一事上,衆臣們起了爭議,所以上次朝會此事沒有商議出結果,不過今日我等已經拿出了一個完善的章程。”
其實三天前的朝會他們已經有了結果,就是他們這些鬣狗瓜分了好處,甚至將周楚暮排除在外了。只是徐遠的死震懾了他們,而周楚暮又提出了開府一事,讓他們看到了更大的好處,於是他們又準備將刊行百家學說的權力還給周楚暮。
藍雨熙點頭,示意張機繼續。
“由於刊行百家書籍,耗資過巨,對國庫壓力太大。我們衆臣決定爲國分憂,散盡家財,促成這百年未有的文化盛事!
我們準備團結在丞相的領導下,以丞相的指示爲綱領,一切聽從丞相的命令,服從丞相的安排。將刊行百家學說、並召集百家學者之事交給丞相主持。
我張家出資五千兩,負責刊行孟聖學說,司空歐陽家出資八千兩,負責刊行道家學說,侍郎陸羽出資三千兩,負責刊行法家學說,禮部尚書王家出資五千兩,負責刊行孔聖經典......”
“......所有刊行的書籍都將經過丞相府的審驗,交由丞相親自校正。”
其實他們出的錢怎麼可能只有幾千兩,每一家最少都出了上萬兩不止,但是在奏章上他們不能這麼說的。他們這幾千兩,都是傾家蕩產,將他們多年省下來的俸祿都獻給朝廷。
張機說完,將擬定的章程交給了李忠,李忠將其送至藍雨熙面前。
馮去病冷哼一聲,面色難看。上次他嘲諷周楚暮是‘罷黜百家,獨尊周術’,然而這次是周楚暮一黨瓜分了大部分的刊行書籍的權力,他反倒沒了說辭,畢竟明面上,周楚暮這是搞的百家爭鳴,是百花齊放。
藍雨熙象徵性的翻了翻章程,然後將其合上:
“衆卿可以異議?”
一時雅雀無聲。
工部侍郎陳朝猶豫了半天,最終還是站出來說道:“微臣家學乃是先祖傳下來的陳氏鴻學,臣也薄有資產,臣願加入刊行百家學說計劃,自主出資刊行我陳氏學說。”
藍雨熙見狀,問道:“丞相以爲如何?”
周楚暮輕輕吐了一個字:“可。”
陳朝頓時大喜:“多謝丞相,多謝太後!”
見陳朝加入了這百年難有的盛事,一時間其他大臣也紛紛起了心思,又有幾人出來說要加入百家計劃。
周楚暮一時不勝其擾,對李忠使了個眼色。
李忠長喝一聲:“肅靜!”
衆人安靜了下來,周楚暮說道:“朝堂上吵吵嚷嚷,成何體統?!此事太后尚未決定,你們爭個什麼?”
藍雨熙聞言,不由在心裏翻了個白眼:
“衆卿對丞相的安排可有異議?”
這回所有人都齊心了,除了楊憚幾人沒有開口,所有大臣都齊聲說道:
“我等並無異議。”
“那好,此事就交給丞相負責。衆卿若是還有想要加入的,只管去找丞相便是。”
一時間那些想要加入這文化盛事的大臣,紛紛轉動着心思,想着該怎麼討好丞相,讓丞相多給自己家一些份額。
“衆卿還有何事啓奏?”
“太后,楚國派遣使者,前來弔唁柔質慈民施勤無私寬裕慈仁...惠皇帝(就是惠帝),如今正在殿外等候太后召見。”
楚國是魏國盟友,作爲盟國,楚國派遣使者弔唁不僅僅是禮節,如果楚國沒有派來使者,引起了魏國不滿,對楚國來說不僅僅意味着失去盟友的危險,甚至可能會導致滅國之災。
楚國乃是小國,立國都是靠着魏國的支持,所以楚國才會在魏國國君去世後,就派遣使者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了魏國京城弔唁,這是爲了表明楚國十分重視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