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秦觀奏對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老刑字數:2050更新時間:24/06/27 19:45:59
姜居聽完王直的話,臉上沒什麼表情:
“我相信三位卿家,三位卿家都是朕的股肱之臣,定不會背叛朕。”
“陛下聖明,陛下如此信任臣等,臣等必肝腦塗地,以報陛下大恩。”
“近日朝中可有什麼大事?”
謝運道:“陛下,今日丞相封先帝皇后爲熙和太后,並提議讓太后臨朝聽政,監察百官。”
姜居用力握緊了拳頭,面無表情的從牙縫裏吐出幾個字:
“有母後代朕監政,朕無憂矣。”
秦觀緩了緩,收住了心中的惶恐不安:“陛下,昨日新鄴府王府尹,於相國寺抓捕了齊王,齊王被關押在宗人府,丞相命大理寺、刑部、宗人府三司會審齊王。”
謝運似笑非笑的看着秦觀,秦觀微微避開了謝運的目光。
謝運剛纔語帶諷刺的話,和謝運對秦觀的態度,已經讓秦觀明白了,自己在樊樓說的那句話,已經讓謝運生了疑心。
秦觀雖然沒什麼智謀,行事也不夠周密,但是好歹也是戶部尚書的兒子,能被秦顧安選中作爲和齊王聯姻的對象,秦觀也有他的優點,那就是聽話。
秦觀想起了在進宮之前他父親交代他的話:
我秦家和齊王本隱藏在暗中,如今齊王殿下被抓,便由暗轉明,爪牙全無用處。而陛下也被丞相壓制,毫無反抗之力。如此一來我秦家便不能再隱藏在暗中,需要聯合陛下,一起先對付丞相,只有除了奸相周楚暮,我等才能與陛下分出勝負。你此次進宮,便要向陛下示好,讓陛下知道我秦家有投靠陛下之意。
秦觀心中想道:“看謝運的樣子,我昨日在樊樓所說的那番話,已經引起了他的懷疑,謝運是陛下死忠,這件事謝運肯定會告訴陛下。既然陛下早晚都會知道,與其讓謝運告訴陛下我秦家投靠了齊王,還不如我自己主動說出來。”
“即使陛下知道此事,對我秦家來說也沒什麼大礙。唯一可慮的是,如果讓丞相知道我秦家投靠了齊王,那我秦家就完了。看來要去找找我這幾個老朋友了。”
秦觀心中有了主意,反而鎮定了起來。
姜居一臉愕然:“齊王?大哥?”
齊王就國十多年了,之後不過回京了兩次,姜居還對齊王的印象大多還停留在他小時候。那時他還不過幾歲,齊王卻已經成年了。姜居和齊王雖然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對齊王卻完全沒有什麼感情,他自小就養在姨母的長信宮,反倒是與姜忌十分親近。
姜居心中隱約明白了什麼,但還是問道:
“齊王爲何進京,王府尹又爲何要抓捕齊王?”
秦觀道:“齊王是無詔進京,孤身一人。王府尹是按律抓捕齊王。”
姜居心中冷笑:不愧是我的好大哥,想要趁着父皇駕崩,爭奪皇位,可惜,天命在我姜居!大哥你不行,周楚暮,更不行!
姜居一時沒有說話,秦觀這時卻起身跪在姜居面前。
“陛下,關於齊王一事,臣有密報,欲單獨稟報陛下。”
謝運見秦觀的舉動,有些驚疑,王直臉上也浮現一絲疑惑。
“既然如此,請二位愛卿暫避。”
見二人離開,秦觀再次跪下:
“陛下,臣犯了欺君之罪,請陛下治臣死罪。”
姜居不知道秦觀在演的哪齣戲:“愛卿何出此言?愛卿如何犯欺君之罪了?”
“陛下,齊王進京一事,臣事先已經知曉,卻未報知於陛下,犯了欺君之罪。”
姜居臉色聚變,憤怒的從龍椅上站了起來:“你!”
“好!好哇!好一個秦季子,好一個秦家!哈哈哈——”
姜居怒極反笑。他沒想到,自己的潛邸之臣秦觀秦季子,居然是大哥齊王的耳目。
秦觀長跪在地,沒有說話。既然自己不得不攤牌,那麼就不用做無謂的解釋。
姜居咬牙切齒:“秦愛卿既然已經投靠了齊王,還跪在這裏做什麼?是想求朕饒了齊王一命嗎?”
秦觀擡起上半身,說道:“陛下即使想救齊王,恐怕如今也是做不到的。”
姜居被氣的說不出話:“你!你!叛臣!逆賊!”
“陛下請息怒。臣所說的是事實而已,陛下如今的大敵,不是齊王,而是奸相周楚暮。如今齊王被抓入宗人府,臣與奸相不兩立,唯有寄希望於陛下,望陛下不計前嫌,與微臣和微臣父親,一齊對付奸相周楚暮。”
姜居怒笑:“你背叛了朕,不僅不乞求朕的饒恕,還妄想借朕之手,除去周楚暮,救出齊王?”
秦觀雖然努力想要說服皇帝,但是他發現事到臨頭,自己卻沒有那個口才,秦觀囁嚅了幾下:
“陛下——”
“滾!給朕滾出去!”
秦觀心下惶恐,沒想到皇帝不僅沒有接受自己的投誠,還把自己趕了出去,這回又壞了事了。
只能說秦觀太耿直了,他的想法是對的,齊王和皇帝,現在確實是合則兩利,擁有共同的敵人,但是他說的每一句話,都深深傷害了姜居的自尊心,把姜居氣得吐血,如果他稍微委婉一點,誠懇道歉,再循循善誘,陳明利害關係,姜居也不會這麼不通情理。
秦觀的想法對,但是他沒這個能力去完成他的想法,導致南轅北轍。
謝運和王直在殿外,聽到姜居的咆哮,不多時,就見到秦觀狼狽離去。
兩人連忙走進殿內。
王直拱手問道:
“陛下爲何發這麼大的火,可是因爲秦郎中說了什麼不當的話?”
“不準提那逆臣!”姜居餘怒未消,胸口起伏。
“陛下息怒。”王直連忙道歉。
這時一位內侍匆匆進來。
“陛下。”內侍使了一個眼色。
姜居知道這是時間到了,張璉拖不住了。
姜居長吸一口氣:“兩位愛卿,郭夫子的課要開始了,隨朕上課。”
幾人各自入座。
不多時,一米四的七十歲老臣郭明,顫顫微微的來到了殿內,禮節隆重拜見了皇帝,搖頭晃腦的講起了《禮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