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第一次交鋒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老刑字數:2004更新時間:24/06/27 19:45:59
    齊王被周楚暮這一通胡說弄的哭笑不得:“孟聖人要是知道丞相如此解釋他的學說,恐怕要被氣的死而復生了。”

    周楚暮嘆了口氣,“齊王雖是齊國之主,卻不好色,不類齊人也。”

    這話明顯是周楚暮的試探之語,齊王沉吟着起來,不知道周楚暮是什麼意思。

    “殿下請喝茶。”見齊王不語,周楚暮給齊王倒了杯水。

    “殿下既然是齊國之主,可知道齊桓公與管仲舊事?”

    周楚暮自顧自的說道:“齊襄公無道,被齊人所殺。公子小白與公子糾爭位,管仲輔助公子糾,鮑叔牙輔助公子小白。管仲爲確保公子糾奪取國君位置,在通向苢國的路上,射了小白一箭。不知齊王可知此事?”

    見周楚暮提到齊桓公與管仲,齊王心中一震,但依舊不明其意:“管仲相齊的歷史典故,本王當然是清楚的。”

    周楚暮半坐而起,目光炯炯的看向齊王:“臣所說的,並不是歷史典故。”

    周楚暮繼續說:“公子糾因管仲的幫助,得了優勢,爲何最後卻不能繼承齊國國君之位呢?”

    齊王有些似懂非懂的說道:“因爲公子小白詐死,騙過了管......”

    周楚暮直接打斷了齊王:“錯,是因爲公子糾與管仲有怨。”

    齊王有些聽明白了,於是說道:“丞相是如何得知公子糾與管仲有怨?既然兩人有怨,爲何管仲又助公子糾奪位?此事史書上並沒有記載,恐怕只是丞相一家之言而已。”

    周楚暮卻不再繼續說下去了:“殿下可以好好想一想,爲什麼管仲與公子糾有怨,管仲卻仍然要助公子糾爭奪國君之位。爲何公子糾有管仲,最後繼承國君之位的卻是公子小白呢?”

    周楚暮站起身,展開雙臂,寬大的袖子如鳥翼垂下,停頓一會,雙手慢慢在胸前合攏:

    “臣告退。”

    “丞相慢走。”

    望着周楚暮離去的背影,齊王姜白陷入了沉思。

    (沒錯,齊王叫姜白,前文有說到過,不知還有沒有讀者記得?)

    大魏朝設有三公之位和丞相之位,三公爲正一品,分別司徒、司空和太尉。丞相也是正一品。

    但是三公是榮譽頭銜,基本沒有實權。而丞相是有實權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所以在大魏朝,丞相才是衆臣之首,而三公只是榮譽稱號。

    大魏朝的太尉乃是楊憚,是小皇帝姜居的外公,即楊皇後的父親。楊憚是楊家的家主。楊憚如今年事已高,已經告老歸家,不理朝政。只有楊憚的七個兒子,依舊活躍在朝中。

    大魏的司徒名爲吳石,吳石是一位六十餘歲的老臣,歷經三朝,兼任太常寺卿。吳石也是周楚暮一黨。

    大魏的司空名爲歐陽朔,也是一位老臣,是新任保州知州歐陽休的父親。歐陽朔兼任尚書令,自然也是周楚暮黨羽。

    此刻,在歐陽朔府邸,聚集了十多個周楚暮的黨羽。衆人對今天朝堂上發生的事情心中不安,紛紛聚在司空府上。

    “老司空,我等今日在朝堂上,公然壞了丞相的好事,如今該如何應對?”吏部尚書張機是最着急的。張機是周楚暮一黨的核心人物,掌管吏部,掌管着朝堂的人事升遷、官員考評,以及科舉考試。

    張機在歐陽朔的慫恿下,不僅違背了周楚暮的命令,沒有將科舉改革的事進行下去,反而把這件事拿到了朝堂上來說。

    這個出頭鳥,張機既然當了,那麼最先承受周楚暮怒火的自然也是吏部尚書張機了。

    張機作爲周楚暮一黨的核心人物,當然知道周楚暮的手段。現在張機非常着急,生怕周楚暮對他打擊報復。

    “老司空,我等就不應該這樣做,不和丞相打招呼,便自行其事,這可是壞了丞相定下的規矩。”刑部侍郎陸羽說道。

    “規矩?難道不是丞相先壞了規矩嗎?科舉改制如此大事,丞相竟然未曾召集我等商議,便獨斷專行,視我等如無物。我看,是丞相昨日太過風光,得意忘形,忘記我等才是丞相的根本!”中書舍人錢行之冷哼一聲,語氣十分不悅。

    御史大夫熊心應聲道:“不錯,我等才是丞相的根基!既然丞相忘了本,那我們提醒丞相一下,又有何妨?”

    老司空歐陽朔有些精神不振:“別吵了,事情都已經做了,在此爭論又有何益?要麼你們趁丞相還沒有動作,先行認錯,今天就去丞相府門口跪着,向丞相請罪。要麼聽我安排,按兵不動,等丞相動作,看丞相如何行事,再做打算。”

    其餘人等都沉吟起來,思考其中的利弊。

    第一條路自然是最保險的,只要向丞相認錯,丞相最多也就小懲大誡而已,他們都是丞相的心腹,是周楚暮勢力的核心人物,每一個人的位置都是至關重要,不可取代的。以他們的地位,就算做了今天的事情,丞相也不會把他們怎麼樣。

    第二條路就稍稍冒險了些,如果丞相鐵了心想要殺雞儆猴,拿他們之中的幾個人立威,其餘幾個人肯定會袖手旁觀,坐視不理。那麼這幾個人肯定要被摘了官帽,打發到下面去。這其中第一個被整的,肯定就是吏部尚書張機了。

    但是如果丞相選擇了退讓,不動他們,那他們以後面對丞相的時候,就有了更多的話語權,以後完全可以聯合起來,在之後爭取更多的利益。

    能夠爭奪更多的話語權,爭奪更多的利益,這才是司空歐陽朔能說服他們一起配合的原因。

    這一次的動作,是他們所有人聯合起來,對周楚暮的一次試探。

    周楚暮這次獨斷專行的改革科舉制度的行爲,完全沒有顧及他們的利益,這讓他們聞到了不好的信號,如果周楚暮因爲權傾朝野之後,變得野心膨脹,得意忘本,完全不顧他們這些核心人物的訴求,那麼他們就不得不想辦法讓丞相冷靜下來,甚至考慮要改換門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