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腥風血雨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賣擼的橘貓字數:3335更新時間:24/06/27 19:42:55
裴旻將軍臨危受命,拿着虎符前往城外調遣大軍,一時半會也趕不回來。
眼下,數萬叛軍衝進了春明門,開始猛烈攻城,而興慶宮裏面只有三千守衛,肯定支撐不了多久。
情況危急,該怎麼辦?
李隆基眉頭緊鎖,望着城門方向,心裏忐忑不安。
禁軍本是皇宮安全保障,一旦發生叛亂,後果極其可怕。
他真切感受到,眼前這場危機,遠勝以往任何時期,皇宮再起腥風血雨,恐有傾覆之危,不得不謹慎對待。
高力士建議道:“陛下,叛軍勢大,難以抵擋,要不從後門退回大明宮,召集兵馬,以待援軍。”
退回大明宮?
李隆基沉吟片刻,冷靜分析道:“叛軍已經包圍了興慶宮,我們沒有退路可言,爾等隨朕前往通陽門,寡人不信,所有叛軍都是真心造反。”
高力士臉色大變,連忙勸道:“陛下萬金之軀,豈能以身犯險?”
“當下形勢嚴峻,一旦城門失守,後果不堪設想,朕要親臨現場安撫叛軍,儘量拖延時間,等待援軍到來。”
李隆基目光堅毅,義無反顧地走向戰場。
高力士等人苦勸不住,只好跟隨皇帝前往通陽門,千牛衛緊緊擁簇聖駕。
通陽門,是興慶宮南大門,門前是長安大街,對面是長安東市,平時最爲熱鬧繁華,如今卻成爲戰場前線,街道上擠滿了兵馬,百姓關門閉戶,唯恐殃及魚池。
夜幕下,一場攻防戰,正在激烈進行。
只見,人影晃動,火光衝天,喊殺聲、慘叫聲、武器交擊聲不絕於耳,箭矢流石漫天飛舞,呈現一片戰亂景象。
由於禁軍首腦反叛,春明門不攻自破,通陽門至關重要,成爲最後一道防線。
數百名金吾衛正在防守城門,還有侍衛源源不斷趕來支援,城牆上站着一排排射手,火力全開,箭如雨下。
外面街道上人仰馬翻,叛軍與守衛刀鋒相對,有人在混戰廝殺,有人在張弓搭箭對射,也有人架起雲梯登城,還有人擡着巨木撞擊城門……
李隆基登上門樓,居高臨下觀看了一下情形,戰場十分混亂,情況不容樂觀。
“朕是大唐天子李隆基,各位禁軍將士,食國家俸祿,擔守衛之責,爲何要造反?”
天子發威,震懾羣雄。
一時間,所有人都停了下來,望着城樓上那個黃袍男子。
“哼!皇帝昏庸無道,禍害天下蒼生,兄弟們一起殺了他。”
人羣中,一位全身披掛的大將軍走了出來,義正嚴辭的說道。
這位威風凜凜的大將軍,正是軍中首腦人物王毛仲。
當年,王毛仲輔助皇帝登基,暗中聯絡禁軍將領,發動了幾次政變,除掉了韋后、太平公主等頑固勢力,出生入死,居功至偉。
正因如此,王毛仲深得聖意,一直掌管兵馬大權,位極人臣,頭頂上擁有無數光環,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霍國公、內外閒廄監牧都使……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王毛仲得到皇帝信任,言無不從,位高權重,故北門禁軍將領多有附之,共同進退,唯其指使。
如今釀成大禍,一發不可收拾。
“王毛仲,真的是你?”
李隆基目光一凝,盯着這場叛亂的始作俑者,內心五味雜陳。
“對!正是我。”王毛仲大方承認,冷笑道:“陛下,驚不驚喜,意不意外?衆叛親離的滋味如何?”
李隆基怒道:“王毛仲,爾當年只是一個家奴,朕卻恩寵至極,讓你成爲公侯高官,封妻廕子,榮耀無比,可你不知感恩,居功自傲,結黨營私,還要起兵造反,是何道理?”
“李隆基,爾當年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王爺,若非王皇後與我等拼命相助,你怎能坐上龍椅?可你無情無義,不但害死了王皇後,還想對我動手,豈不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今晚我要弒君,給王皇後討回公道。”
王毛仲義憤填膺,說得振振有詞。
李隆基臉色陰沉,竟無言以對。
忽然想了起來,王毛仲的確是王皇後的親信家奴,也屬於太原王氏一脈。
難怪,自從王皇後薨逝之後,近年來王毛仲性情大變,經常醉酒鬧事,打罵官吏,傲上辱下,對朕也頗有微詞,原來是爲王皇後打抱不平。
真是因果報應啊!
其實,李隆基也想對王毛仲動手,只是念着往日恩情,一直下不了決心。
上次,王毛仲與右龍武大將軍葛福順以子女爲婚,引起不少私議。
吏部侍郎齊澣乘間上奏道:“葛福順是禁軍統領,不宜與王毛仲結親。毛仲小人,寵過則生奸,不早除之,恐成後患。”
李隆基不無擔憂,欣慰道:“知愛卿忠誠,朕徐思其宜。”
齊澣打了小報告,擔心王毛仲聽到消息後會報復他,叮囑道:“君不密則失臣,願陛下保守祕密。”
李隆基明白事理,欣然答應保密。
高力士等宦官趁機挑撥離間,皇帝對王毛仲越發忌憚,兩人之間的關係不復從前。
不久後,大理丞麻察坐事左遷興州別駕,齊澣素與麻察交好,出城給他餞行,因道禁中諫語。
麻察性輕險,遂密奏皇帝。
李隆基大怒,召齊澣責問道:“卿疑朕不密,卻告訴麻察,詎爲密邪?且察素無行,卿豈不知?”
齊澣頓首謝罪,自知闖禍,惶恐不已。
李隆基頗爲反感,隨即做出懲罰,將他們兩人貶離京師。
“齊澣、麻察交構將相,離間君臣,齊澣可爲高州良德丞,麻察可爲潯州皇化尉。”
王毛仲聽到了消息,懷疑皇帝要對他發難,不由得心生怨恨。
近日受人挑撥,他趁着鯉魚讖語出現的機會,率先發動兵變,討伐無道之君,造成眼下這種局面。
“王將軍,朕視你爲兄弟,自問待你不薄,讓你享盡榮華富貴,何必爲了一個女人造反?”
李隆基悔不當初,只得溫言安撫王毛仲,爭取化解這場危機。
王毛仲道:“我本是高麗貴族,昔日國家戰敗,吾全家老小淪爲奴隸,若非王皇後憐憫我,收買進府,賜我王姓,豈有今日成就?可你聽信讒言,害死了王皇後,還要對我動手,讓我如何看待你?”
李隆基啞口無言,臉色變得蒼白。
捫心自問,若非王皇後和王毛仲等人鼎力相助,他的確沒有資格、也沒有實力問鼎天下。
想當年,皇室風雨飄搖,帝位更替頻繁,乃是唐朝最黑暗、最血腥的一段時期,李隆基深有體會。
自從唐高宗李治病逝過後,伯父李顯繼承皇位,由於忤逆祖母武則天之意,突然就被廢掉了,父皇李旦成爲一個傀儡皇帝,後來武則天把李旦也廢了,乾脆自己當皇帝。
武則天當政時期,肆意迫害李唐皇族,其他親王宗族都被血洗了,只留下她自己的親生兒女,也時刻都提防着。
當時,李隆基身在潛邸,由於身份比較敏感,他們幾兄弟被祖母武則天幽禁多年,過着悲催生活,就連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
武則天肆意妄爲,寵信面首張氏兄弟,陷害忠臣,禍亂朝綱,最終引發神龍政變,武氏落下神壇。
隨後伯父李顯復位,唐中宗懦弱無能,逐漸被韋后和安樂公主掌控大權,殺害太子李重俊,合謀毒殺中宗,立李重茂爲帝,韋后垂簾聽政,大肆提拔韋氏親族,想當第二個武則天。
危難之際,李隆基與姑姑太平公主暗中聯手,突然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集團,逼退唐殤帝李重茂,唐睿宗李旦得以再次復位。
這是李隆基首次出現在政治舞臺,展現出鐵血手腕,他率領禁軍,誅滅韋后、安樂公主、武延秀、宗楚客、上官婉兒等人,並且全城搜捕韋氏集團人員,凡身高於馬鞭的男性皆被處死。
一夜之間,長安城屍堆成山,血流成河。
李隆基一鳴驚人,成爲萬衆矚目的焦點。
至於他的實力,主要來自於太原王氏,岳父王仁皎是禁軍將領,藉助這層關係,他拉攏到不少禁軍支持。
而王毛仲正是軍方聯絡人,李仙鳧、葛福順、陳玄禮等禁軍將領,都是他在暗中聯繫,王府兵馬也是他在統領,很快發展成一支萬人騎兵,成爲李隆基的嫡系部隊。
這支王牌部隊,正是現在的左右龍武軍,與左右羽林軍,組成北衙四大禁軍,幫助李隆基掃除一切障礙,成功登上帝位。
其中的艱難歷程,不爲外人所知。
要知道,唐睿宗李旦有五個兒子,李隆基排行第三,所以他又叫做李三郎。他大哥李成器是皇太子,上面還有二哥李成義,若以皇室立長的規定,恐怕他跟至尊寶座無緣。
歸根結底,禁軍才是最重要的權利保障。
李隆基回憶往事,一時感慨萬千。
不可否認,自從娶了王菱之後,得到太原王氏大力支持,有王皇後出謀劃策,有王毛仲衝鋒陷陣,他一路擊敗所有對手,最終當上了皇帝。
然而,他一時衝動,爲了政治理想,想要打壓士族集團,不僅害死了王皇後,還殺了國舅王守一全家。
對於皇帝來說,這是政治需要,是非對錯,不容置喙。
而在別人眼裏看來,這是典型的忘恩負義。
若在平時,誰敢指責皇帝?
可如今,在幕後黑手推動下,皇帝所有罪行都被人暴露出來了,接受廣大羣衆評判,整個社會震盪不安。
再加上,李隆基寵信宦官集團,受到宦官影響,想要除掉王毛仲等人,宦官集團與軍方集團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最終導致軍方將領懷恨在心。
現如今,王毛仲振臂高呼,數萬禁軍羣起造反,一起殺進了皇宮。
這一劫,險惡萬分,能否渡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