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難民的去向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鄭大先生字數:2205更新時間:24/06/27 19:40:42
    隋文帝楊堅這一番話,可真說到了三賢王楊俊的心裏。

    見過皇帝憤怒,見過皇帝哀愁,這還是第一次見到皇帝吃醋。

    各朝各代的皇帝們爲了鞏固皇權,大肆宣傳‘君權神授’的思想。

    現在倒好,楊堅在萬千百姓的眼裏依舊是‘君’,可楊聰卻被認爲是‘神’的轉世......

    難不成楊聰要壓皇帝一頭?

    對於袁天罡這則妙計,楊俊才是真正崇拜的五體投地。

    不愧是黃冠閣公認的第一才子,有了袁先生的輔佐,皇位無憂,天下無憂啊!

    獨孤皇后也是發覺了皇帝心態的變化,安撫道:“陛下,那些只是市井之徒的追捧罷了,楊聰所做之事,是利於社稷之事!本宮認爲應該獎罰分明!”

    楊堅的戾氣被皇后給暫時安撫下去,皇帝也知道,貿然動了楊聰,那是師出無名。

    何況楊聰現在在大興城中呼聲這麼高,若是給與懲罰,會令廣大青年才俊心寒。

    “皇后說得對,要讓天下人看看,一心對國家社稷就是忠臣,同樣也會獲得國家的恩賜。”

    楊堅最終還是將怒氣給壓了下去,“當初,楊聰迎娶安壽公主,楊素多次強調,越國公府夠大,無需令建駙馬府。”

    “朕回想起來,覺得不妥,乾脆就賞給楊聰一座駙馬府,裝潢的富麗堂皇,給足楊聰面子,獨孤,你看可否?”

    獨孤皇后正在思索中,喃喃道:“大隋一向主張節儉,不妥吧?”

    太子楊勇終於忍不住了,參了楊聰一本,“父皇、母后,兒臣認爲楊聰根本不在乎這些面子,楊聰在朱雀大街的商會,近期大興土木。”

    “城、城間傳言,萬達商會奢華如天上瓊樓玉宇,哪怕給楊聰大明宮,楊聰都、都不會換!”說罷,楊勇低下頭,等待着皇帝的雷霆一怒。

    楊俊心中也在暗自稱讚楊勇的神助攻。

    令楊勇、楊俊接受不了的是,皇帝的面容竟然緩和了下來,並且伴隨着一種解壓的笑容,“這個楊聰,果真是紈絝成性啊,獎勵之事,再議吧!”

    楊俊和楊勇都已經徹底迷茫,皇帝卻甩出一本奏摺。

    “你們兩個口口聲聲,想爲朕排憂解難,這次朕就考考你們。”

    “這是幷州(太原)刺史的奏摺,天下大旱加上天氣轉冷,幷州一代的農民無力生存,在有組織有紀律的準備下,紛紛向大興城遷徙,你們兩個覺得應該如何安置?”

    太子楊勇接過了奏摺,細心翻閱一番,然後面容略有驚訝,“難民竟然接近四千,這是集合了周邊多少村落?”

    “父皇,查處洛陽元寇之時,其下資產全部用於救災,怎會有此等情況出現?兒臣提議徹查幷州貪腐,還老百姓一個公道!”楊俊將矛盾直接推給了幷州當地的官僚。

    “這些都是後話,四千難民,從大興城創建至今,都未有如此規模,你倆有何良策?”皇帝再次試探道。

    太子楊勇搶先說道,“父皇,百姓是社稷之根本,大興城富庶,兒臣建議,將難民分散安頓在大興城裏,每戶人家收留一位難民,收留難民者,明年賦稅給與減免。”

    隋文帝楊堅思索許久,“老三認爲呢?”

    三賢王楊俊行禮道:“父皇,百姓固然重要,但是這麼多百姓一鼓作氣進入大興城,很難確定其中是否有心懷不軌之徒,兒臣認爲,不應該讓他們進城,應在大興東郊統一管理!”

    獨孤皇后偏向於太子的主意,“陛下,太子的方法好,給難民一個溫暖的房子過冬,比什麼都好,勇兒宅心仁厚啊,實乃大隋之福!”

    皇帝卻另有想法,“朕認爲老三的方法好,將難民們統一管理,更加方便治理,不能讓心懷不軌之徒在大興城裏遊蕩。”

    “這件事就安排給你們,楊勇負責管理難民,楊俊負責供暖和食物,定要渡過一個穩定之冬!”

    “兒臣遵命!”

    兩位皇子,剛剛退下,蘭陵公主楊阿五便公然‘闖入’御書房。

    房內無人時,隋文帝一改以往嚴厲的面容,瞬間變成一個慈父。

    “父皇,五兒有罪!”楊阿五搞了一手賊喊捉賊的手段,“女兒看到父皇桌子上有塊骨頭,拿着把玩,不小心弄丟了!”

    獨孤皇后也是無力吐槽,“那是楊諒給你父皇的虎骨,芳香無比,你這賊丫頭,找打!”

    楊堅攔下皇后,“一塊虎骨,罷了,罷了!”

    “父皇,五兒在門口都聽到了,爲何你們要爲難民難堪,讓他們從哪裏來,回哪裏去不就行了?派楊聰帶大軍趕走啊,我看楊聰最適合欺軟怕硬了!”

    “你!哎啊!”皇帝瞬間無語,捂着自己的肚子呻吟了起來,“你要氣死父皇啊你!”

    ......

    三日後,皇帝在御書房裏繼續批着奏摺。

    “獨孤啊,幷州的難民,現在想必已經到了大興城郊,不知楊勇和楊俊籌備的如何了?”

    “陛下,勇兒雖然沒有俊兒聰慧,但是做事一向穩重,有勇兒做主,皇帝無需擔心!”獨孤皇后依舊在替楊勇說着好話。

    “嗯,希望他們真的能給朕分憂!”

    片刻後,太子楊勇攜三賢王楊俊氣喘吁吁來到御書房。

    “父、父皇,不好了!”楊勇明顯是小跑而來,虛胖的身子不停喘着粗氣,“不好了!”

    “皇城之內,究竟何事令你如此驚慌,你還是太子,未來之君,怎會如此不穩妥?”

    太子驚慌的樣子令皇帝很不滿意,“老三,你告訴朕,究竟發生了什麼?”

    三賢王向皇帝行禮道:“父皇,我與太子殿下在大興東郊佈置好難民營,以及衣食住行後,等待多日,卻遲遲沒有難民進城的消息。”

    “然後呢?”皇帝呼吸稍顯急促,隱約覺得有什麼大事發生。

    “然後,我便與東城門的守軍中郎將駕馬出城尋找,駛出大興城幾個時辰,都沒有一個難民的影子!”楊俊繼續解釋道。

    “奇怪!四千人的難民大隊,還能不翼而飛了?”皇帝陷入了質疑。

    “父皇,兒臣經過了三個驛站,驛站的守備均異口同聲,見過大批難民從潼關方向遷徙而來!”楊俊一口咬定難民是消失在大興城的周圍。

    “左穆,去侯衛府,朕要難民的動向!”隋文帝徹底慌亂了,開始動用大隋最精密的情報組織。

    “諾!”

    一個時辰後,大內總管左穆一路小跑回御書房。

    “陛下,侯衛府最新消息,這幷州的難民,在距離大新城東郊兩百裏的岔路口處,忽然改變方向,朝北而去,直奔...灞下村...”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