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古風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海釣綠碼字數:2612更新時間:24/06/27 19:29:20
李九娘並不知道人家在算計自己。昨天回到王府,立刻給父王說了張惠之事,果然父王甚是高興,反過來要她好生排演新戲,務必與那張惠成爲閨蜜,再讓張惠給朱全忠吹枕頭風,這樣父王就可以得到一個強藩的援助。父王還說,張惠當着沛郡王的半個家,若是得了她鼎力相助,自己高升一步,未嘗不可能。
父王已經是親王,一等爵位。高升一步?李九娘頓時心頭雪亮,激動不已:自己會從郡主升級成公主?
萬萬沒想到,自己頭腦一熱在這新戲上下注,現在居然會改變父王和自己的一生!
但精明的李九娘很快又轉念想到,新戲雖好,終究只是個熱鬧,熱鬧過後,怎樣繼續拴住那張惠?甚至找到她的把柄,然後握在手中?只是那個女人太過精明,要做到這一步,談何容易?看來要想真正與她成爲無話不談的閨蜜,恐怕還要多下些水磨工夫。
正想心事之時,卻聽黃四娘提醒道:“郡主,葉家到了。”
連忙舉目看去,原來葉厚生已經領着全家在棚子門口等候,她笑了笑便下了馬,把繮繩交給黃四娘,自己走進棚子,一面說道:
“葉老丈,看戲的貴客可是越來越多了。現在連沛郡王的王妃,都要前來觀看,你們萬萬不可怠慢。”
葉厚生連忙答應,想了想又問:
“不知這沛郡王,可就是那宣武鎮的朱使相?”
李九娘聞言不由停住腳步看看葉厚生:“正是。怎麼,你們葉家識得他?”
葉厚生含笑答道:“當初葉家走江湖時,在汴州在過一段時間,後來才轉投京城來的。”
葉大娘也插嘴:“好教郡主得知,在汴州時,葉家也常常出入宣武軍衙門,只是不知那張夫人可還記得我們?”
李九娘一聽,原來是這麼回事。暗想幾個插科打諢的弄參軍,還不知張惠是否看過他們的參軍戲呢。就算看過,恐怕也是幾片浮雲罷了,哪能記得住。不過轉念一想,現在就是要想方設法抓牢張惠,既然有這層關係,起碼也多了個話題不是?若那張惠念舊,彼此的關係,無形中也近了許多。
得知葉家其實和沛郡王有舊,李九娘對他們也多少改變了些態度。所以幾天排演下來,倒是沒有再發生什麼衝突。葉娘溫雖然對李九娘始終心存芥蒂,但在父母勸說下,也知道大局爲重,再說人家已經賠了天價兩百貫錢給葉家,不看人面看錢面,也就暫時放下吧。
羅隱倒是常來葉家棚子點卯,指望再見那“六絕”一回。可惜張惠卻恰如“黃鶴一去不復返”,竟然杳無音信。佳人不得見,他也只好與葉友孝探討些詩詞歌賦。眼見大詩人跟自己論詩,葉友孝實在緊張,深知自己底蘊太過淺薄,只好去了萬元域幾回,居然被他找到了改編版,頓時高興不已。這天羅隱才來,就被葉友孝叫了過去:
“昭諫先生,小可幾日辛苦,廢寢忘食,總算把那兩句寫成一首古風。倒是想請先生評點一二。”
羅隱聞言甚是喜歡,那天在秋水棚子聽他說了兩句,當即就感慨不已,只是因爲場景、事情、心緒還有靈感,都不是自己親身經歷,只好悵悵放過。現在聽說葉友孝已經寫成全詩,頓時想起李九娘當時的態度。可想而知,若九娘知曉了全詩,必然要演唱,那時候,自己見到張夫人的願望,十有八九會成爲現實。
一是聽好詩,一是見佳人,兩種情緒鼓動下,也顧不得自己形象,立刻催促道:
“小友才情驚人,羅某已是迫不及待,便請取來筆硯,即刻抄錄下來。”
葉娘溫聽羅隱如此說,馬上取硯磨墨,鋪好紙張,又呈上筆來。羅隱吮了吮毫,翻眼看着葉友孝。
葉友孝緩緩念道: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來雨過天初晴。
都門帳飲無頭緒,蘭舟催發下江城。
執手淚眼念去去,千里煙波霧濛濛。
多情自古傷離別,那堪清秋斷人行。
今宵酒醒又何處?楊柳曉風望歸鴻。
從此好景應虛設,更與何人訴風情!”
他剛剛唸完最後“風情”兩字,只見羅隱將手一揮,那“情”字最後一筆也已寫完。羅隱連忙展開全文,但見滿紙字跡飄逸,猶如雲煙飛舞,正是葉友孝剛剛念過的詩。
葉友孝心中感嘆,到底是大詩人,不但字寫得快堪比後世的速記員,而且龍飛鳳舞,儼然就是一幅書法作品!見羅隱細細審視全詩,葉友孝又有些忐忑,萬元域抄來的這個改編版,究竟是否能入羅隱法眼?
只見羅隱忽然提筆就要修改,卻又頓了一頓,笑道:
“羅某今日只是書吏,卻不敢擅自塗鴉啦。”
葉友孝正要鼓勵他修改,卻聽見一個清脆的女聲:
“何人如此大膽,敢命昭諫先生爲書吏?”
話音未落,李九娘已經一股風地走了過來,黃四娘也像一股小旋風一樣緊隨其後。李九娘見到羅隱手上的詩稿,不由喜道:
“原來是昭諫先生又有新作?”
羅隱笑着指指葉友孝:“非也,這首詩,卻是友孝小友所作。”
李九娘大吃一驚:“什麼?他?”
美目打量這小廝,數日不見,居然成了詩人?簡直不可思議!
羅隱笑着解釋:“那日小友說了‘楊柳’兩句,當時在下驚詫之餘,卻遺憾未窺全豹。小友苦心孤詣數日,果然寫成全詩。羅某適才便是將此詩抄寫下來,可不就是一個書吏?”
李九娘一邊聽一邊細細讀了全詩,不由喜動眉梢:“先生且說,若奴家來唱此詩,效果如何?”
羅隱心中一喜:正是要你來唱!
“若九娘來唱,正是珠聯璧合!”
葉娘溫也湊趣說:“說來奇怪,連奴家也不知友孝能詩,現在忽然寫出這詩,必是九娘帶來的靈慧呢。所以這首詩,幾乎就是爲九娘量身打造,也只有九娘能把它唱好。”
聽葉娘溫都這麼說,李九娘心頭喜滋滋的。又轉念一想,這首詩分明是寫戀人感情深厚,無奈之下被迫分別。葉娘溫卻說她弟弟這首詩,是爲我量身打造?這又是何意?莫非有什麼暗示?但是友孝不過是個少年,怎麼可能?
先丟下綺念,向葉娘溫笑了笑表示讚許,自己拿了詩稿走向戲臺,決定先試唱一回。
沒有絲竹亂耳,甚至也沒有婀娜舞姿,但是這一曲《寒蟬悽切》,本來就是千古絕唱,此刻經過李九娘清亮的歌喉演繹,當真是清絕於耳,繚繞於心,更纏綿於胸,那種離別之時的傷感之美,頓時令人無法自已。
一曲唱罷,一個溫婉的聲音響了起來:“妾身何幸,又聞仙音!”
大家一齊看過去,原來是張惠母子到了。衆人連忙上前迎迓沛郡王夫人,李九娘更是笑着說道:
“王妃居然駕臨這葉家棚子,實在出乎意外。”
張惠四下看看,笑道:
“美玉出自璞石,陋室才有鴻儒,這棚子雖然尋常,但有了九娘一曲,才算是蓬蓽生輝啊。”
大家都笑了起來,葉厚生上前說道:
“娘娘安好,不知可還記得小老兒?”
張惠看了他一眼,忽然笑了起來:
“原來是葉老丈。哎呀,汴州時看過老丈的參軍戲,妾身當時笑得樂不可支。不知老丈何時來到京城?怪道數年不見。”
聽見這貴婦人居然還記得自己這卑微伶人,葉厚生激動地滿臉通紅:娘娘真是大善人啊,自己這種供權貴取笑的伶人,她居然也記得!當下絮絮說起自己往年去投薛能,才知已經被亂軍所害,沒奈何只好重回京城。
張惠卻聽出端倪,打量一下葉厚生說道:
“沒想到你們家居然還與一方節帥有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