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向北大開荒!大明的利益!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姜阿山小樹字數:4639更新時間:24/06/27 18:57:59
    奉天殿。

    早朝。

    自遷移豪強的決定落實下去之後。

    朝中每日都能收到各個地方豪強對於遷移決定的奏摺,上面清清楚楚的記載着每一個豪強的想法。

    是遷移京師。

    還是遷移到各布政司衙門所在的州府?

    又或者是出海?

    亦或是往北邊開荒。

    各個地方的豪強意見不盡相同。

    但就效果來看。

    如今大明京師之中專門給地方豪強空出來的區域,已經有了施工動土的跡象。

    看來當真已經有大明的地方豪強按耐不住。

    跑到京師來了。

    而這些人,也將會因此得到不少朱允熞的款待,就好似轅門立木,朱允熞總要給天下的豪強立下一羣榜樣!

    讓他們知道。

    聽話的豪強,跟着朱允熞是有肉吃的!

    儘管依舊會有地方上的豪強不滿,但只要做好分化,那麼敢於明面反對朱允熞的地方豪強終究也只是少數!

    大部分豪強根本不敢吱聲!

    但卻也並非所有的豪強都想要遷移到京師之中。

    世間之大,無奇不有。

    竟然當真有地方豪強想要往北去開荒,甚至還有想要前往海外的地方豪強。

    卻也不知道他們抱着的是什麼想法。

    或許他們也敏銳的發現,如今大明南邊的土地大部分已經被開墾過了,而且人口衆多,或許往北是一個不錯的去處,又或者是海外,能夠繼續享受之前的生活。

    甚至,可能比之前的生活還要美妙!

    畢竟在殖民地之中,就連普通的大明百姓,都要高出當地的民衆一頭。

    更別說他們這些有錢有勢力的地方豪強了!

    所以這些地方豪強想要出海,或者往北開荒,卻也就不足爲奇了。

    但當真想要出海,或者向北開荒,面臨的困難仍然是巨大的,首先第一點便是北邊人手不足的問題。

    儘管韃靼人的問題已經被朱允熞一勞永逸的解決。

    邊關的百姓再也不會受到戰亂的威脅,但開荒真正的問題,還是如何建立起第一批家園。

    畢竟人是要吃飯,要喝水的!

    不可能到一個什麼都沒有的地方,直接就定居了下來。

    而且東北之地,也並不是沒有人,反而有着大批大批生活在山林之間的野人部族。

    想要向北開荒,特別是往東北開荒,困難重重!

    好在,大明接連三十年的戰場基本都在北方,同北元十餘次的戰鬥,早已經讓北邊十室九空。

    根本就沒有多少人居住了。

    在京師往北的地界,還有着大量大量未開墾的土地。

    對於開荒這件事,朱允熞的想法,是先把山東布政司、山西布政司這兩個地方遷移百姓,再往北平布政司遷移百姓。

    最後方纔會往東北之地遷移百姓。

    若是直接不管不顧的就往東北地界遷移百姓,那簡直是不顧百姓的死活了!

    但即便就算是如此。

    也定然會招致不少百姓的反對和不滿。

    畢竟開荒這種事情,從長遠來看,的確是有利可圖,但卻並不是所有百姓都願意放棄原本穩定的生活,去北邊開荒。

    特別是現在大明已經完成了收田。

    大明的百姓,家家戶戶都有田種,而且還修建起了水庫,不管是大旱還是洪水,總能保證有一些收成。

    這日子自然是過得下去的。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動員大明的百姓往北開荒,無疑是有些困難。

    甚至對大明的百姓來說,這幾乎就是一件惡政!

    但這件事,卻是不得不爲!

    朱允熞雖然要爲了天下的百姓考慮,但也要爲了大明考慮!更要爲大明將來的百姓考慮!

    若是不往北邊開荒。

    等將來大明的人口倍增的時候,一億人口,兩億人口,甚至三四億人口的時候。

    光憑南邊的土地,就能養活這麼多的大明百姓嗎?

    光是靠海外的糧食就能養活大明百姓?

    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爲海船運輸糧食,難免會遇到風浪,哪怕保管的再好,也一定會因爲過於潮溼發黴、病變!

    以大明現在的技術,能從大明周邊運回來糧食就已經很不錯了!

    但大明的周邊,又有幾個產糧的大國?

    離大明最近的擁有大批耕地的地方,也就只有阿三那邊了,可阿三那邊,距離實在是又太遙遠了些。

    糧食想要運回來,根本不划算。

    所以向北開荒這件事,是一定要做的,並且不止要往大明境內的北邊,更還要往如今不在大明疆域的東北開荒!

    在未來,東北之地,將會是大明新的糧倉!

    這才是真正符合大明利益的選擇!或許開荒的這一代會苦一些,但留給他們子孫後代的,將會是一望無際的耕地!

    永遠也不愁糧食!

    “夏原吉。”

    “孤令你,十日之內,整理出十萬戶人家的名冊。”

    “交給各地官府,讓各地官府組織這些百姓遷移。”

    “這北邊的大地空曠日久。”

    “也是時候該利用起來了!”

    “對了,那些想要向北去開荒的豪強,統統給孤打發到更北邊的地方去。”

    “就在北平和東北之地的交界處。”

    “可以給這些人買槍的權利,但不能買炮,並且人手只能有一把槍。”

    朱允熞神情嚴肅。

    下方,夏原吉先是一驚,隨後明白了太孫殿下的深意。

    向北開荒,這一直是大明新建之後的重要議題。

    洪武年間老朱就不止一次遷移過百姓到北邊去,恢復生產。

    但一直以來都收效甚微。

    畢竟邊關之地,北元人時常南下肆虐,一連大戰了十多次,不少地方都成了荒無人煙的戰場。

    只不過現在卻不同了。

    大漠歸心,大明境內的北邊,也是時候該多加一些生機了。

    至於那些地方豪強。

    朱允熞則是直接打發到了北平以外的地界,讓他們去和東北之地的野人去爭去搶吧!

    廣袤的藍天黑土,誰搶到就是誰的。

    只不過,最後定然都是大明的!

    “臣,領命!”

    夏原吉拱了拱手,戶部的肩上,又增添了一份責任,這十萬戶百姓。

    在戶部看來,或許就只是一個名冊上的幾行小子罷了。

    但當真落到百姓的身上,卻是足以扭轉一家一戶上百年命運的事情!從此遠離故土,另覓他鄉!

    戶部的肩上,是沉甸甸的責任!

    “楊士奇。”

    “你吏部也要多多考察,看看下面的地方官員,有沒有同豪強勾結。”

    “有沒有百姓本來不在名冊之中。”

    “最後被地方官府篡改了名冊的。”

    “這些都要查!這些都要考覈!功績,不能是平白無故的落下去!”

    “必須要真的對大明有功,才可擢升!”

    “而不是讓一些貪官,進獻些銀子,就把這官給升了!”

    楊士奇被朱允熞點名。

    連忙站了出來。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太孫殿下對此事可謂是高度重視,他自然也不敢怠慢。

    連忙說道:“還請殿下放心。”

    “吏部一定會嚴加考覈,絕不讓任何無功之輩,一路高升!”

    “能者上,不能者下,一直以來,都是吏部的準則!”

    朱允熞滿意的點了點頭。

    楊士奇辦事,他還是放心的。

    對於大明的百姓來說,能做到公平公正,便已經足夠了。

    說道:“如此甚好。”

    “對了,孤有意重新修訂大明律,此事,你們諮政處給孤擬個名單上來。”

    “看看由誰來負責此事爲好。”

    “退朝!”

    由於大明律之前已經修訂過了數次,諸多朝臣也算是見怪不怪了。

    所以並沒有太過訝異。

    反倒是大多都表現得異常平靜。

    畢竟他們也知道,現在的大明律裏面,有許多東西其實是錯的,已經不再符合大明現在的實際情況,自然要重新修訂。

    整改!

    衆人現在心中放着的,還是朱允熞所交待的兩件事。

    遷移豪強入京!

    百姓向北開荒!

    只是他們卻不知道,新的大明律,將在大明掀起怎樣的風波!

    ……………………

    京師。

    當太孫殿下遷移豪強入京和百姓向北開荒的事情傳出來之後。

    第一時間便引起了廣泛的熱議。

    所有的百姓都在猜測着太孫殿下的用意,特別是已經在動工的豪強專屬區域,更是讓一衆京師百姓猜測不已。

    太孫殿下這又是要搞什麼大動作?

    難道說,太孫殿下對於疾苦貧寒的東北之地,竟然也有想法?

    京師的百姓一時間熱議紛紛,但誰也不知道,朱允熞的目的到底是什麼,這麼大規模的遷移百姓和豪強,總不可能就是爲了開荒吧?

    要知道,自從征服了海外的殖民地,還有北邊的漠北草原之後。

    大明的糧食便已經多到不知道有多少了。

    如果是爲了糧食而開荒,這顯然是沒有必要的事情啊!

    但他們又怎麼能有朱允熞這般長遠的目光,能夠看到未來的大明格局?又怎麼能知道在他們眼中疾苦貧寒之地,竟然是將來大清的龍興之地?

    儘管朱允熞心底很是看不起滿清的那副做派。

    但卻也不得不肯定,這東北之地,對於華夏來說,簡直是一塊寶地。

    不僅有着白山黑土這般肥沃的土壤,更是有着廣袤的平原,最重要還是東北一帶,乃是將來大明重要的重工業區!

    真正能夠爲整個大明造血的地方!

    就彷彿是大明的心臟一般,唯有這個地方不斷地跳動,才能從世界各地,遠遠不斷地給大明運送血液。

    因爲海外的一切霸權,終歸說到最後,還是軍事上的霸權!

    若是沒有絕對的軍事霸權,又怎麼可能擁有前所未有的經濟霸權?

    所以朱允熞對於東北這個地方,可謂是勢在必得!

    但是朱允熞的眼光卻過於超前,大明的百姓和官員對此卻是不太理解,沒有人能夠理解朱允熞的苦心!唯有拿下東北之地,這才是爲大明千百年計!

    這才是真正的爲了大明!

    此舉,朱允熞全在公心!而非私心!朱允熞可不想看到,日後大明疆域的版圖上,竟然沒有一塊重要的東北之地!

    而在朱允熞的心中,除了東北之地外,還有西域之地,還有那數千米海拔的高原!

    這才是朱允熞所在乎和重視的!

    他可不想,日後出現一個像是朱瞻基這般的不肖兒孫,竟然將洪武、永樂年間打下來的大好河山,全部讓出去!

    要知道。

    特別是在永樂年間,大明的疆域可是無比龐大的!

    甚至比之後世的華夏也相差無幾。

    也就只是比蒙元以及滿清全盛時期的版圖稍小些而已,但這些本就是外族人入住中原,本身就自帶了一大塊版圖。

    並且也更好讓這些外族歸順。

    而不像是大明這般的漢人王朝一樣,同不少外族之間有着赤裸裸的仇恨!

    每一點疆域之外的版圖,都需要漢人的血和肉去推進!

    但就是在永樂年間,朱棣打下來的江山版圖,全部被朱瞻基拱手相讓,陸陸續續全部送了出去!

    又或是反叛之下,喪失了控制權。

    西域沒了。

    東北沒了。

    高原沒了。

    甚至連洪武年間出征十多次,永樂年間出征五次,徹底打服氣的漠北也沒了!

    讓大明的疆域只剩下了後世所看到的那麼一點點。

    這絕對不是朱允熞想要看到的大明!

    朱允熞想要看到的大明,乃是後世一般,雄壯的雄雞!

    而不是一個遠不能稱之爲霸主的大明!

    所以朱允熞才會選擇開荒,並且是頂着所有人的壓力,百官不理解,百姓的不支持,以及暗地裏豪強的強烈反對。

    爲的,就是有朝一日。

    大明能夠實控這些區域!真正將這些地方,納入大明的疆域版圖!

    而就在戶部全力操辦此事之時。

    諮政處,卻正在爆發着一場激烈的爭吵,而這爭吵,則是有關於朱允熞決定修訂的大明律!

    一部全新的大明律!

    不僅立意不同,更是真正捍衛着律法權利的大明律!

    一部在朱允熞的主持下。

    真正貫徹後世法律精神的律法!

    唯有如此。

    方能讓大明的百姓,真真正正可以看到公平和正義的存在!

    而不是滿眼的絕望!

    這才是真正的覺醒!

    這才是老朱所說的,以天下百姓蒼生爲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