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巡撫之爭,不拘一格降人才!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姜阿山小樹字數:4651更新時間:24/06/27 18:57:59
    大明,京師。

    皇宮。

    朱允熞側臥翻看着書卷,儘管他自後世而來,有着許多超出常人的知識和預見,可歸根結底,還是需要提升自己的。

    沒有人可以靠以前的知識活一輩子。

    在這滿是狡猾老狐狸的朝堂之上,遍地都是聰明人,在從前朱允熞或許可以依靠自己的多出幾百年的見聞碾壓他們,但這些老狐狸卻會不斷地從他身上吸取養分!

    從而充實自己,漸漸變得跟上朱允熞的想法!

    到時候,若是朱允熞一直原地踏步,也只會被這些老狐狸給糊弄到,失去先發優勢!

    而小到他自身如此,大到整個大明亦是同樣如此!

    大明雖然現在已經佔據了不少優勢,並且遠遠地甩開了周遭國家,乃至世界國家一大截,可畢竟還是一個陸權國家,追求的是陸地上的霸權,而非海上的霸權。

    這在將來的大航海時代中,是極其吃虧的!

    所以朱允熞必須以身作則將這種一直持續不斷進步的血液根植在大明的皇帝身上,特別是避免將來出現木匠皇帝這種不務正業的不肖子孫!

    而如果出現嘉靖皇帝這種一心修仙幾十年不上朝的皇帝,朱允熞簡直氣也能氣死了!

    儘管嘉靖帝不算是什麼昏君,更不算是什麼庸才,可正是如此,才越發氣人,因爲一個有才能但不學好的君主,足以影響所有臣子,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可以說對大明是破壞性的!

    根基都爛了,以後的皇帝再怎麼勵精圖治,也是空話!

    從權術的角度來看,嘉靖帝的確是成功了,終其一生都沒有人逃脫了他的掌控,所謂的嚴閣老嚴黨也不過是他撈錢的工具罷了。

    從皇帝享受的一生來看,嘉靖帝更是成功。

    可從大明的角度,從天下的角度來看,嘉靖帝或許才是那個真正讓大明由盛轉衰,走向一條不歸路的罪魁禍首!

    朱允熞既然自後世而來。

    知道了大明滅亡之後,滿清的腐敗,以及後世那慘痛的近現代史。

    便是再昏聵的人,身上也難以避免的多出了一份責任,朱允熞至少不能讓大明爛在自己手裏,更要避免讓大明爛在自己的子孫後代上。

    所以哪怕此刻已經擁有了大明至高無上的權勢。

    可朱允熞依舊保持着學習的姿態,不管能夠學進去多少東西,至少要把這個姿態擺給其他官員看,畢竟自古以來都是上樑不正下樑歪,朝中百官都會不自覺的模仿朱允熞的一舉一動。

    而地方官員,更是有樣學樣,朝中的高官怎麼做,他們就怎麼做。

    說白了,就算是秦檜這樣的傢伙,若是在明君手下,說不定還會成就一番功業,因爲這樣的奸臣往往是聰明到不能再聰明的人。

    懂得如何投其所好。

    上面的人喜歡享受,那麼奸臣自然就會幫助皇帝享受。

    但上面的人若是勵精圖治,那麼奸臣,或許就不再是奸臣,而是會儘可能的去變成權臣。

    去做一些實事。

    或許貪墨、弄權的本性不會改變,最終難免換得白綾一條,但卻很難變成秦檜一般通姦賣國之輩。

    就好比在朱允熞手下。

    就算有人想要成爲秦檜,那也沒有任何機會啊!倭國、安南、韃靼,統統都弱於大明,誰會這麼想不開和他們互通?

    沒這個膽子,更出不起這個價!

    “殿下,事情已經安排下去了。”

    遠處。

    錦衣衛指揮使宋忠緩緩走進,稟告道:“按照您的囑咐,在各個大臣家中都安插下去了眼線。”

    “這段時間,所有大臣互通有無,事無巨細都在咱們錦衣衛眼中。”

    朱允熞合上書卷。

    緩緩起身。

    不急不忙的喝上一口熱茶,這才說道:“做的不錯。”

    “那麼巡撫之事,也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想必朝堂裏面的那羣老狐狸,應該都等不及了吧?孤倒是要看看,這朝堂之內,到底還有多少人,是有膽子在孤眼皮子底下把控朝政的!”

    “一個傅友德的人頭,也不知道鎮不鎮得住這些傢伙滿腦子的貪慾!”

    “才過幾天好日子?”

    “就這般貪墨!若是大明再發展幾年,怕是這些傢伙,都要貪墨到上千萬兩銀子了!”

    朱允熞語氣不善。

    這些傢伙的貪心,簡直是在成指數增長,要說傅友文這傢伙是在老朱在位的時候貪墨了百萬兩銀子,那朱允熞是決計不相信的。

    且不說在之前大明朝一年的稅收。

    也才不過千萬兩左右,並且全都是一些實物,操作空間少的可憐。

    就說老朱那殘酷的手段,這些傢伙怕不是也不敢這樣子貪!

    定然是見朱允熞年幼。

    監國之後,大明經濟又發展的蒸蒸日上,這才動了歪心思,趁着朱允熞抽不開功夫,對付諸多藩王的算計以及方孝孺等人的發難。

    於是才趁機找到機會貪墨了百萬兩鉅款。

    而這等人在朝中,怕並不是一個兩個,朱允熞也不寄希望於一次就把這些傢伙找出來,但若是敢在朱允熞眼皮子底下,把持巡撫的人選,那朱允熞的屠刀,也絕不會客氣!

    這一次,可就不是區區一個傅友德的人頭,以及其他兩三個蝦米的人頭就能解決。

    而是必然有一場屍山血海在前方等候!

    只不過朱允熞覺得,這些傢伙的膽子倒是未必有這麼大,大明巡撫的人選事關重大,誰敢在這個事情上造次?

    要知道,朱允熞雖然年幼,可在朝中卻不是沒有權勢!

    反而,就算不少皇帝的權勢都沒有朱允熞大!朝中大臣之中,朱允熞心腹可不在少數!而其他藩王,該被朱允熞整治的也早就整治,而沒被整治的,如燕王朱棣都是朱允熞的鐵桿手下!

    同時在京師之側,還有朱允熞親手訓練的五萬新軍!

    這可是戰無不勝的新軍!文武大權皆在手中,更還有錦衣衛這等特權機構,試問朝中又有誰是朱允熞的對手?

    就算有人是朱允熞的對手,在陽山,不還是有一個真正的皇帝陛下?

    這可是開國皇帝!真正的一言足以鼎定天下!

    “殿下,此番準備周全,定然能夠揪出一兩個心思不軌之徒出來。”

    宋忠在一旁說道:“但才有那陝西之事,只怕那些真正難纏的傢伙,不會露出馬腳來。”

    “怕是難以真正見到真正的大魚。”

    宋忠對這次行動的結果很是擔憂,雖然錦衣衛已經全力出動。

    可人家要是不上鉤。

    那也是無濟於事。

    而根據宋忠知道的,在太孫殿下宣佈要選拔巡撫之位的消息傳出來之後,不少大臣直接就閉府謝客,不再見人。

    就是爲了避嫌!

    可見這些老狐狸的心思多麼縝密!

    但朱允熞卻滿不在乎的擺了擺手,他這次本就沒打算抓真正的大魚。

    只要這些傢伙沒辦法操控巡撫人選即可。

    朱允熞要掃清的是地方上的吏治,要加強的地方官府的效率!而這首先要確保的,就是沒有朝中大臣的干預!

    不然到時候巡撫派下去了。

    到了地方上是聽朱允熞的還是聽某些大臣的?

    “傳令諮政處,讓他們篩選合適的巡撫人選,再將合適的人選交給孤。”

    “你在暗地裏好好看看。”

    “是否有誰在其中做了手腳,將本該入選之人替換下去。”

    “孤要試一試,諮政處的大臣是否可靠。”

    大明的事務日漸繁忙,朱允熞也不可能始終一肩挑之,朱允熞設立諮政處不是爲了給自己增添負擔,而是爲了減少負擔!

    只要諮政處忠心可用。

    將來就可以將一些事情甩手交給諮政處去做,至於是否會分散皇權。

    這一點到不需要擔心。

    畢竟諮政處的存在同內閣沒有太多差別,後世的內閣始終逃不脫皇帝的掌控,諮政處同樣沒有這個能耐。

    反倒若是處處都想着集權。

    什麼事都往自己肩上挑,那只會把自己累死,同時也只會把大明治理的一團糟!

    不願意信任,不敢去信任,此乃庸人所爲!

    身爲皇帝,手下註定什麼臣子都會有,若是處處害怕奸臣,因噎廢食,這才是無能的庸人!而非一個合格的皇帝!朱允熞要做的,是善於利用,將忠臣和奸臣都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

    翌日。

    奉天殿。

    早朝!

    朱允熞手中拿着諮政處推舉的名單,心中可謂是一半歡喜,一半憂。

    這名單之中,不乏幹臣,能臣。

    但卻也有一些善於表面功夫,實際功績不顯,只是在做文章上面有突出能力,紙上談兵或許可以,但真正去實際管理地方,卻只怕是力有未逮之輩。

    這些人或許一輩子都沒去過基層。

    連五穀都不分!

    又讓朱允熞如何能夠相信這些人能夠治理好地方呢?

    但偏偏,這些人對於朱允熞的忠心卻毋庸置疑,因爲他們都是清清白白的讀書人,是通過往年來一屆一屆科舉積累的人才,在朝爲官多年。

    資歷已經攢夠了。

    按照往常的規矩,就該提拔,以往是提拔到朝中,現在既然有巡撫這麼個去處,自然要想到他們。

    但朱允熞卻不願意將他們派到地方上去。

    有些人,在朝中或許還能發揮作用,但在地方上,就只會給地方上的官府添亂而已。

    所以朱允熞暫時將其擱置。

    並未發表任何言論。

    而這些動作在朝中大臣的眼中看來,便是清楚朱允熞對此次名單不滿,但卻只是合理的不滿,並沒有其他問題,所以才只是擱置,否則此刻早就是血流滾滾了!

    想到此處。

    諸多有門路的大臣心裏都一陣慶幸。

    還好這段時間他們忍了一陣,連上百萬兩的銀子都沒有動搖,畢竟銀子是銀子,可家裏人的命也是命啊!

    畢竟不是誰都有穎國公這麼一個好大哥!

    “殿下,臣有本啓奏!”

    正此時。

    一位朝中大臣站了出來,衆人定眼一瞧,才發現是在朝中一直沒什麼存在感的吏部尚書——翟善。

    看上去十分年輕。

    “說。”朱允熞點頭應允。

    翟善深吸了一口氣。

    儘管他是吏部尚書,但在這朝堂之中,論威勢卻恐怕連很多主事、侍郎也比不過。

    莫要以爲這是開玩笑。

    事實上的確就是如此,在洪武朝有很多事情都是不可思議的,就好比翟善,不過是洪武初年生人,二十多歲的年紀,竟然就成了吏部尚書,放在整個大明都可以說是相當不可思議的。

    但在老朱這裏。

    卻是完全可能發生的,因爲老朱完全就是一個工作狂,不管什麼事情都要經過他的手。

    一天早朝、午朝、晚朝,像是一個不知疲倦的工作機器。

    親手提拔一個年輕人來當吏部尚書,實則將吏部尚書的事情自己來管,也是十分有可能的事情。

    而翟善就是這麼一個十分幸運的年輕人。

    只不過吏部尚書這個位置可不是那麼好當,沒幾年的功夫,他就被老朱給換下去了,從堂堂一屆吏部尚書,給調到宣化當知縣去了!

    這簡直不要太離譜!

    可偏偏這就是歷史上真實發生的事情……

    “殿下,傅友文一事,臣身爲吏部尚書,實在是難辭其咎,身爲上司卻無法管束屬下,德行不足以服衆,能力更是有限,實在不適宜再掌管吏部尚書一職。”

    “還請殿下將吏部尚書一職,移交給賢能之士!”

    頓時,朝中大臣一陣譁然。

    吏部尚書!

    這可不是一個小位置!位高權重都是對這個位置的貶低!

    現在竟然要換人?

    而且看這個樣子,殿下似乎並不意外,可能換人的背後,就是太孫殿下的意思!這是想要讓自己的心腹上位了?

    朝中諸多大臣紛紛止不住的猜測。

    上方。

    朱允熞平靜的點了點頭。

    “善。”

    “既然如此,那即日起你便爲陝西巡撫,替孤將陝西這片地界治理好吧。”

    “而你原本的吏部尚書之位。”

    “便交由百姓監督司主管楊士奇擔任。”

    楊士奇!

    又是他?!

    朝中大臣忍不住張大了嘴!

    儘管楊士奇同翟善一樣年輕。

    可卻不是一個沒有實權的官員,而是實實在在太孫殿下的心腹!同時也是一個有能力的幹臣!

    讓這樣的人坐在吏部尚書的位置上。

    怕是一上去,就下不來了啊!更別說,他還兼着諮政大臣的名頭!

    以此職位而論。

    朝中能比他還大的,便沒有幾個了!

    “至於楊士奇原本主管的百姓監督司,就交由楊榮擔任。”

    又是姓楊的?

    百官一時不由呆愣在原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