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陝西大旱,清查餘糧!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姜阿山小樹字數:2414更新時間:24/06/27 18:57:59
    北元歸降,的確是一件大事。

    可等朱允熞回到皇宮之後,沒等開心一陣,另外一則消息卻突然傳來。

    今年陝西再次大旱!

    糧食歉收,百姓再次受災,請求朝廷賑災!

    “大旱!大旱!大旱!”

    “又是大旱!”

    奉天殿內,朱允熞皺眉緊皺,怎麼又是如此,難道說老天爺對大明真就如此不公?

    在明末的時候,就是因爲陝西接連三年大旱,方纔導致的陝西境內流民四起。

    從而,才掀起了那一場摧毀大明的流賊之患!

    可現在,方纔不過是明初而已,怎麼又遇到了接二連三的大旱?

    莫非上天當真不眷顧大明?

    雖說大明亡國是自己的原因,但說起來,這極端的天氣卻是給了不少助攻,偏偏這時候又不似清朝有紅薯傳過來。

    好在,朱允熞找到了甘薯,再加之興修水利,倒是不怕糧食問題。

    可陝西大旱,而且是接二連三的大旱,對朝廷來說也是一個負累,畢竟要從其他地方調動糧食過去賑災也不容易。

    特別在陝西這種有些偏遠的地方,國道根本就還沒怎麼動工。

    走的還是原來的官道,糧食的損耗不小。

    不過朱允熞倒不是心疼這些損耗,只是覺得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陝西乾旱的問題必須想到一個解決的法子。

    修建水庫一事,在陝西幾乎是勢在必行了。

    決不能拖下去,就算是陝西現在的受災也不能拖延,大不了就以工代賑,讓陝西的百姓都去修水庫和國道算了。

    大不了明年朱允熞多去掠奪一些海外的糧食回來。

    調給陝西布政使司使用就是,總之,還是得想辦法把這個問題解決了。

    想到此處。

    朱允熞當即說道:“陝西乾旱之事,不可拖延。”

    “立刻派欽差下去,清查餘糧,同時瞭解一下今年的秋糧收成如何,所缺多少,朝廷好統一調度。”

    “再者,派一批工匠過去,明年夏天前,陝西必須要有至少三座水庫以上。”

    朱允熞還欲再說。

    但正這個時候,卻被一個戶部的主事打斷。

    “稟殿下。”

    “不需要派欽差下去,戶部有詳細的受損情況。”

    “陝西布政使司的奏摺上寫的也極爲詳細,臣以爲,直接就近從附近的糧倉調糧過去即可。”

    “畢竟災情不等人吶!”

    朱允熞不由眉頭一皺。

    他是太孫,話還沒說話就被打斷,這官員未免也太大膽了些!

    不過朱允熞並不是計較這些的人。

    只是略微不快,隨即說道:“陝西多年大旱,地方官員爲了升遷,必定多有掩飾。”

    “必須派人下去詳細查探一番實際的受災情況。”

    “避免百姓實際受災情況更加嚴重,地方官員卻知而不報的問題。”

    “至於調糧,當從京師調取最爲合適。”

    “楊士奇,這件事就交給你們百姓監督司去辦!”

    “夏原吉,調賑災糧的事情,就交給你來辦!”

    如今大明的京師幾乎成了大明糧食的集散地,各地的糧食都堆積在了大明京師之中,畢竟整個大明就數大明京師的交通最爲發達。

    想要哪兒,也最爲便利。

    同時,海外的糧食也是被運送到了京師之中,還有一部分則是在魔都。

    “這……”

    那官員還想反對,但朱允熞卻已經吩咐了下去,根本沒有機會。

    只好退了回去,眼神之中有着一絲慌張。

    但這絲慌張卻掩飾的很好,讓朱允熞並沒有發現,畢竟朱允熞的心思都在陝西大旱以及北元歸順這兩件大事上。

    沒心思注意一個普通朝臣的表情。

    “今年可還有其他地方受災?秋糧的收成如何?”

    朱允熞問道。

    很快,戶部尚書夏原吉便站了出來。

    說道:“殿下,今年秋糧的收成比之去年,有所上升。”

    “只不過,上升的這部分卻是因爲甘薯所致,實際來看,今年的普通糧食比之去年,事實上是下降了才對。”

    隨後,又有其他朝臣站了出來。

    說道:“殿下,今年除卻陝西大旱之外,還有一些地方受災,如錢塘、常州……”

    “不過大體上,態勢頗爲平穩。”

    “思之今年糧食產量下降的原因,多半因爲修建國道,以及工廠之中打工的工人多了許多。”

    “導致農民減少,從而導致的。”

    朱允熞認同的點了點頭。

    這個分析倒是應該沒錯,畢竟大明的人力有限,想要在糧食產量不下降的情況下儘可能增多工人和勞工。

    本就是不現實的。

    朱允熞的辦法也就只能是用甘薯這等增加糧食產量的作物來解決。

    “殿下,按照當前的估計來看,只要甘薯繼續推廣下去,並且從海外能源源不斷送回來糧食的話。”

    “當前的糧食產量再下降三成也不是問題。”

    朱允熞臉色變得好看了一些。

    糧食產量下降,就代表着有更多的農民可以進入城市打工,也可以幫大明修建水庫或是國道。

    人力也就更加充裕。

    這是好事,畢竟大明的糧食總量並沒有下降,只是結構變得多元化。

    不再是一味的依靠農民生產。

    而是有一部分從海外運來,讓原本需要種田的農民從土地中解放了出來,轉化爲工人生產出更多的商品,繼續去收割海外的糧食、原材料等等。

    “這倒是喜事一樁。”

    “推廣甘薯一事,還需繼續進行下去,其餘事項也不能耽誤。”

    “馬上就要過冬了。”

    “若是事情辦得好,孤做主,今年的年假會比往常要長上很多!”

    衆朝臣頓時大喜過望!

    激動到甚至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他們終於看到曙光了!

    朱允熞不是像老朱一樣的工作狂!

    然而……就在一衆朝臣摩拳擦掌時,卻有一些官員,始終感覺不自在。

    額頭隱隱冒汗。

    ……

    下朝之後,一間隱祕的房間之中。

    傳來隱隱的爭吵聲。

    “怎麼辦……殿下要清查陝西的餘糧!”

    “還要檢查受災情況!”

    “若是真的讓欽差過去,豈不是都要露餡了!到時候可怎麼辦?”

    “唉,事到如今也沒有別的辦法了。”

    “無論如何,決不能讓欽差有機會回來京師給殿下說陝西的實際情況!”

    “什麼?你想殺欽差?!”

    “伱瘋了!”

    “噓!閉嘴!你這麼大聲,是想害死我們嗎?!”

    “我這也不是沒辦法了嘛!”

    “不管怎麼樣,找一個下面的人,先把鍋背了!”

    “決不能讓這件事牽扯到咱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