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朱允熞的忽視,大明的危局!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姜阿山小樹字數:2327更新時間:24/06/27 18:57:59
    朱允熞承認,自己因爲有些急功近利的緣故,爲了儘快推行金陵長江大橋,而有意或是無意之中,忽視掉了許多問題。

    從而導致了這麼多問題的產生。

    但就算是出問題,也不可能會爆發的如此之快!

    朱允熞有預感,這背後一定是有人在暗中推波助瀾,想要針對朱允熞,來一場大的陰謀!

    試想一下。

    若是勞工營中這種情緒再度蔓延,到時候,只怕這數十萬勞工就成了一堆乾柴!

    只需要稍微一點點火星。

    就能夠徹底點燃!

    而這數十萬勞工之中,有整整二十萬是原本的衛所軍人,只是手無寸鐵而已!

    到時候,只要有心人給他們提供一點點武器。

    就有可能掀起一場難以想象的叛變!數十萬勞工就在金陵邊上,若是倒戈一擊,直奔金陵而來!

    而金陵京營又無多少防備的情況下。

    只怕是一舉就能直下金陵城,直下皇宮!

    朱允熞的小命都難保!

    此乃大明真正的危局!是大明真正的危機!遠比此前每一次,都要危險!

    因爲這一次,是朱允熞主動將不受自己控制的二十萬大軍調到了自己跟前,數量完全可以和京營媲美!

    這背後的謀劃之人,手段可謂是高明到了極點!

    但與此同時,朱允熞也開始反思自己。

    “還是飄了啊……”

    在老朱給自己當墊腳石,讓朱允熞的威望大漲之後,連帶着朱允熞的心也開始飄了起來。

    真正成爲大明至高無上的掌權者,朱允熞也是第一個感受。

    難免有些急功近利。

    當初明明自己設想的時候,金陵長江大橋的修建是放在很後面的計劃,可現在卻迫不及待的上馬。

    不出問題,才讓人感到奇怪。

    朱允熞這段時間忽視了太多太多的細節,出現問題的地方不僅僅是此處,還有爲了填補朝廷空虛,朱允熞一次就取了遠超平常一倍左右的進士。

    又強行裁汰軍隊。

    又強行廢除家奴。

    甘薯的推廣還未完全,朱允熞便已經迫不急大讓甘薯成爲糧食的來源之一。

    而不是繼續全力推廣。

    就爲了獲得更多的勞動力。

    這雖然不能算作竭澤而漁,但也是短視、只顧眼前利益的表現。

    朱允熞現在幡然悔悟過來,明白了自己的諸多錯處。

    忽視了太多太多的細節。

    這才導致今日的局勢出現,不過還好發現的早,並沒有等到真正勞工動亂發生,數十萬勞工一舉涌入金陵城的那一刻。

    到那個時候,就算是勝了,只怕也是險勝。

    只會留下一片狼藉的京師……這絕不是朱允熞希望看到的。

    今日之京師,同朱允炆、朱允熥那時候的京師又有所不同,朱允熞花了大力氣建設。

    要是亂了,傷筋動骨的就不是京師百姓。

    而是大明朝廷,大明的國本!

    ……

    京師。

    皇宮,御書房。

    眨眼便是數日之後,朱允熞已經回了皇宮之中,而這幾日,宋忠不時便有消息傳來。

    這時候朱允熞才發現,真正對大明朝廷有意見的人。

    還並不只有軍戶和家奴。

    大戶人家之前雖然被彈壓了下去,但恨意卻並沒有消減,而除此之外,還有更多的農戶,也對大明朝廷不滿。

    依舊是那個問題,糧賤傷農!

    儒生羣體,對大明的感官也兩極分化,一部分極爲擁戴,一部分卻又極爲反感。

    認爲大明不堪教化。

    唯獨對大明非常滿意的羣體,就只有商人了。

    這些人是最能感覺到,以前有多麼不易,而現在的大明又是多麼好的人。

    而這也和朱允熞的政策核心有關。

    萬民平等,無分士農工商。

    自然,原本地位更高的百姓,就會開始自然而然的厭惡朝廷,因爲不經意間,朝廷就動了他們的利益!

    他們的地位在不經意間被削減!

    自然會感覺到不滿,儘管這其中的道理,他們自己都說不出來。

    而面對這等困境,朱允熞也是開始着手想解決之法。

    現在的情況,已經不是什麼所謂的施恩就能解決的了,因爲大明朝廷其實對於百姓當真是前所未有的好了。

    可問題的根源,就是大明朝廷對百姓太好,反而讓這些百姓生出了不該有的想法。

    所以朱允熞真正要做的,是讓這這些百姓從心底爲大明而自豪,但生活上,雖然能夠支撐下去,但卻不得不揹負上鉅額的債務。

    手中的財富,必須要流向一個不能動的蓄水池中!

    但華夏的百姓,自古以來,都是小富即安。

    指望他們主動的把錢放進蓄水池中,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說到底……還是得修金陵長江大橋!”

    現在的大明危局,只有金陵長江大橋可解!只要金陵長江大橋修建完畢,便是再有怨言的大明百姓,也會昂首挺胸。

    驕傲的俯瞰萬國,以大明百姓自居而感到自豪。

    國民認同感上來之後,這些怨言就自然而然會被緩解,爲大明做出些許貢獻,放棄安逸的生活,似乎也不是不能接受。

    同時,朱允熞越發感覺到教育的重要性。

    大明的百姓民智未啓,大家都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

    只想着小富即安。

    卻沒想過,如果大家都小富即安,最後的結果一定是大明社會的資源產出大幅削減。

    讓大家手中的錢越發不值錢。

    要是大家都沒有冒險精神,沒有開拓精神,甚至連外出務工都不肯。

    何談出海?

    這種鄉土情結,當真是從根上就刻在了華夏子民的心中!

    朱允熞也無法解決。

    能做的,也就只有便利交通,讓距離變得不再遙遠,每個想家的勞工都能順利歸家。

    而這一切,都非是一日之功。

    朱允熞心境逐漸平和,大明千秋萬世,沒必要爭這一時之功。

    日後行事,當審慎思考,切莫急功近利。

    但說一千道一萬,金陵長江大橋計劃已經施行,數十萬勞工動工,上百萬的百姓爲其服務。

    已經不可能停下來。

    朱允熞現在能做的,就是想辦法疏導百姓的情緒。

    想盡一切辦法,制止可能發生的危機!

    (本章完)